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夏季节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加毅 孙照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4,共7页
利用NCEP高度场、风场及OLR资料,分析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夏季节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南海-菲律宾附近出现异常反气旋,西太平详副高偏强偏西(副高5月占据南海),南海季风爆发迟;而... 利用NCEP高度场、风场及OLR资料,分析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夏季节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南海-菲律宾附近出现异常反气旋,西太平详副高偏强偏西(副高5月占据南海),南海季风爆发迟;而春季海温偏冷年,南海-菲律宾附近出现异常气旋,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东(副高5月东移出南海),南海季风爆发早。数值试验说明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不仅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季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而且此影响可持续到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 大气环流 季节演变 春季
下载PDF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彭加毅 孙照渤 倪东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85-390,共6页
定义了新的东亚季风指数 ,分析表明该季风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夏季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 ,夏季西太... 定义了新的东亚季风指数 ,分析表明该季风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夏季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强、偏西 ,东亚夏季风偏弱 ,长江流域夏季多雨 ,华南、河套及其以东地区少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季风指数 赤道太平洋 海温异常
下载PDF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彭加毅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首先给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面积和西伸指数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讨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 首先给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面积和西伸指数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讨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夏季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都有密切关系。从春季到夏季 ,春季海温偏暖年副高偏南、偏强、偏西 ;偏冷年副高偏北、偏弱、偏东 ,冷年 6月副高北跳较暖年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全球及东亚短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芳林 袁重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35-544,共10页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研究了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负的海温异常对全球大气及赤道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温异常(SSTA)所造成的降水、高度... 本文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研究了夏季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负的海温异常对全球大气及赤道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温异常(SSTA)所造成的降水、高度场、风场以及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感热和潜热输送等一些物理场的异常,并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全球及赤道太平洋和东亚局地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数值试验 海温异常 太平洋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加毅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统计诊断和数值试验方法讨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持续异常 ,引起南海 -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异常的持续 ,从而导致东亚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 ;同时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 采用统计诊断和数值试验方法讨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持续异常 ,引起南海 -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异常的持续 ,从而导致东亚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 ;同时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夏季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并非是线性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海温异常 亚大气环流 非线性相互作用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彭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温异常的埃尔-尼诺年反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反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频次高,生成位置比常年分布范围大,位置偏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在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温异常的埃尔-尼诺年反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反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频次高,生成位置比常年分布范围大,位置偏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在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的频次低,发生区位置比常年偏东、偏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温异常 太平洋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励申申 寿绍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1-338,共8页
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海温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作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 .指出秋冬季增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春夏季开始发展的 EN-SO事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 .对两种在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对... 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海温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作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 .指出秋冬季增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春夏季开始发展的 EN-SO事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 .对两种在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对应的异常流场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用 1 991年和 1 994年实例作对比分析 .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在太平洋热带地区环流调整的不同阶段可能是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东亚夏季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夏季降水 赤道 太平洋 海温 旱涝
下载PDF
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永平 陈永利 +2 位作者 张勐宁 王凡 吴爱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用个例和合成分析方法,剖析了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来自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 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用个例和合成分析方法,剖析了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来自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东部型ENSO冷暖事件互为初始场,在形成某一位相的ENSO事件的过程中也同时为相反位相的ENSO事件准备条件。中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出现在赤道中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中部型ENSO事件多在前次事件减弱中断后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 海温异常 演变特征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特征与ENSO循环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永利 赵永平 +2 位作者 张勐宁 王凡 吴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5,共7页
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演化特征,讨论了它们对ENSO循环的影响.结果指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具相似的ENSO模分布和演变过程,二者均... 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演化特征,讨论了它们对ENSO循环的影响.结果指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具相似的ENSO模分布和演变过程,二者均以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显著的异常中心与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显著反号为主要分布特征,其演变过程通过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海洋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播来完成.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变率决定了ENSO循环,年代际变率对ENSO循环也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在中太平洋, 造成ENSO模的年代际变化.当年代际变率处于正常状态时,ENSO循环基本上是东部型冷暖事件之间的转换;当年际和年代际变率位相相同时,ENSO事件强度将会加强和持续,并出现中部型ENSO事件;当二者位相相反时, ENSO事件强度将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下载PDF
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0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54,共11页
本文利用1974年1月到1996年12月重分析(NOAANCEP-NCARCDAS-1)全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及同期赤道太平洋各海区SST资料,研究了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 本文利用1974年1月到1996年12月重分析(NOAANCEP-NCARCDAS-1)全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及同期赤道太平洋各海区SST资料,研究了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全球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及对SST的响应,在南北两个半球有很好的一致性。全球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变化与超前3个月SST的正相关最为显著。对SST响应最强烈的区域主要在南北纬30°之间的低纬,低纬地区局地SST对副热带高压也有强烈的影响。从10°到30°纬度,对SST的响应分别落后于赤道2~9个月.在中、高纬大气环流的响应表现为波列特征,对暖SST及冷SST的响应波列基本相反,但对暖SST的响应更为显著。海温和副热带高压的月际持续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副热带高压9-10月的相关障碍可能与NinoC区SST8-9月的相关障碍低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半球 副热带高压 赤道 太平洋 海温
下载PDF
山西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关系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媛媛 李丽平 董春卿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利用山西省58个台站1960-2009年有观测记录的50 a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位势高度场、NOAA逐月海温场资料,研究了山西省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Nino区)海温异常的关系。... 利用山西省58个台站1960-2009年有观测记录的50 a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位势高度场、NOAA逐月海温场资料,研究了山西省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Nino区)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年从前期春季到同期夏季,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位势高度的大气环流存在异常,尤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低槽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系统都有明显的变化;850 hPa风场上蒙古气旋南部纬向风的异常,以及我国东部到华北地区经向风(东亚夏季风)的异常,是直接影响山西省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赤道东太平洋秘鲁冷水舌和太平洋东岸暖水舌均是山西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Nino区域前期海温异常对山西省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即Nino区域前期海温偏低有利于山西省夏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赤道太平洋海温 合成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48
12
作者 高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我国台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ERSST资料讨论了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淮河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在突变之前,其降水呈线性减少趋势,... 基于我国台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ERSST资料讨论了淮河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淮河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在突变之前,其降水呈线性减少趋势,而在其后降水呈线性增加趋势;同时,淮河夏季降水与前期ENSO的对应关系在突变前后有明显的差异,在突变前,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为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突变后,相关值转为弱的正相关。滑动相关结果显示:近20年是整个研究时段中二者对应关系最弱的时期。进一步研究发现:淮河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对应关系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经历了一个年代际变化,在突变前,淮河夏季降水与副高强度呈正相关,突变后则为负相关。其中淮河8月降水在突变前主要受副高脊线位置和副高北界影响,突变后则主要受副高面积和强度影响。即ENSO对淮河夏季降水预测的参考意义正在减弱,同时副高对降水的作用方式正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夏季降水 赤道太平洋海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北半球50hpa高度距平场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润源 王玉玺 刘晓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本文以 EOF 方法为基础,对北半球50hpa 位势高度距平场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期冬季50hpa 高纬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偏高(低),中纬地区偏低(高)时,对应着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当年5月及9~11月海温较常年偏低(高)... 本文以 EOF 方法为基础,对北半球50hpa 位势高度距平场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期冬季50hpa 高纬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偏高(低),中纬地区偏低(高)时,对应着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当年5月及9~11月海温较常年偏低(高),而7月120W 以东大部分地区偏高(低),120W 以西大部分地区则偏低(高).并表明,前期冬季 5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的变化对厄尔尼诺及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有预报出示意义.交叉谱计算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与50hpa 场在周期2~3.2年的频带上凝聚谱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海温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利用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准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杰 琚建华 +1 位作者 陶云云 谢应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在前人利用时滞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描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滞自然振子方程,并根据反演获得的非线性时滞自然振子方程、摄动理论和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了赤道东... 在前人利用时滞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描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滞自然振子方程,并根据反演获得的非线性时滞自然振子方程、摄动理论和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准非线性特征,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①计算所得时滞τ=14,与理论分析所得的在研究区域中激发产生向西传播的Rossby波到达太平洋西海岸后反射出向东传Kelvin波,此波到达研究区域约滞后几个月至2年的结论一致:②在零级近似并考虑时滞作用条件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在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稳定的 E1Nino位相和稳定的LaNina位相;③在一级近似条件下,当赤道东太平洋前期海温值处于远离平均值的条件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系统为一稳定的动力系统,随着时间t的增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演化将趋于平均值;而一旦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演化趋于平均值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系统将有可能转变为一不稳定动力系统,随着时间t的增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演化将远离平均值。由此构成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在E1Nino位相和LaNina位相间来回振荡,循环往复的基本演变图象。④根据τ=1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海温 准非线性 自然振子方程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玉英 战淑芸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分析了东亚~西北太平洋较强温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得出,厄尔尼诺年或厄尔尼诺持续年,较强温带气旋偏多的对应关系占优势。但当副热带高压偏强时,则较强温带气旋偏少。
关键词 温带气旋 气候特征 赤道海温 太平洋
下载PDF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振荡与我国东部降水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东 蒋国荣 刘庭杰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研究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季内振荡和气候态背景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大气季内振荡(简称ISO)指数并通过这个指数来讨论东亚季风大气季内振荡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以及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 为研究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季内振荡和气候态背景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大气季内振荡(简称ISO)指数并通过这个指数来讨论东亚季风大气季内振荡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以及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振荡变化与南海季风区及江淮流域降水有密切关联,当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较强的时候,对应于南亚季风区以及江淮流域较大的降水率,反之亦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同ISO强度指数之间的关联存在年代际差异,80年代以前,两者之间关联较小,80年代以后,两者之间的一致对应性增强,造成这种年代际尺度上的差异可能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气候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季风区 大气低频振荡 降水 ISO指数 赤道 太平洋海温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与高原东部500hPa高度的相关特征及其对该区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林 刘海明 +3 位作者 时兴合 赵燕宁 白彦芳 马丽萍 《青海气象》 2004年第2期2-9,共8页
利用4O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东... 利用4O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SSTA≥0.5℃)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相关关系,这种滞后性相关不但影响到高原高度场,还影响到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使高原500hPa气象场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与高原东部地区表征旱涝状况的Z指数的时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增大及气流动能减小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涝(多雨)的几率较大;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减小及气流动能增大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旱(少雨)的几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海温增暖 降水资料 青藏高原 500hPa月平均高度 相关关系 旱涝灾害
下载PDF
利用观测资料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非线性特征
18
作者 曹杰 谢应齐 +1 位作者 陶云 严华生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在前人利用时滞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描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滞自然振子方程,并根据此自然振子方程初步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非线性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 在前人利用时滞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描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滞自然振子方程,并根据此自然振子方程初步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非线性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演变特征 时滞 自然振子方程 赤道太平洋
下载PDF
东太平洋赤道海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若钝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34-40,共7页
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区海温(0°-10°S,180°W-90°W57纲格历年逐月海温距平和,本文用SST表示),是三大洋中海温变化最大的海区。研究表明,SST变化对世界及我国天气、农业和海洋渔业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近年来SST... 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区海温(0°-10°S,180°W-90°W57纲格历年逐月海温距平和,本文用SST表示),是三大洋中海温变化最大的海区。研究表明,SST变化对世界及我国天气、农业和海洋渔业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近年来SST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颇受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1950-1980年间,SST对北半球副高、北太平洋副高、西北太平洋副高、印度副高等(本文统称副高)及中高纬度一些永久或半永久性大气环流系统滞后半年左右的相关关系,以探讨东太平洋赤道海温与我国及世界天气遥相关的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赤道海温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量 滞后响应
下载PDF
东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20
作者 简茂球 罗会邦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3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分析了东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东赤道太平洋SST与长江流域的翌年春季季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华南地区则在冬季和翌年春季与东赤道太平洋SST有明显的正相关。长江流域在埃尔尼诺年的... 本文分析了东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东赤道太平洋SST与长江流域的翌年春季季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华南地区则在冬季和翌年春季与东赤道太平洋SST有明显的正相关。长江流域在埃尔尼诺年的夏季月温是显著偏低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12月气温和翌年4月气温与11月东赤道太平洋SST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 气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