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东琪 陆大道 朱鹤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笔者利用ESDA模型对1991年-2013年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空间识别,分析了其演化过程,解释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91年-2013年中国东部地带经济空间集聚程度总体呈现缓慢增强——急剧增强——平稳发展的发展态势,2004年以来... 笔者利用ESDA模型对1991年-2013年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空间识别,分析了其演化过程,解释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91年-2013年中国东部地带经济空间集聚程度总体呈现缓慢增强——急剧增强——平稳发展的发展态势,2004年以来基本上形成了以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区为主的空间聚集格局。在1991年-2013年的发展中,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的分布格局几乎没有变化,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冀北、冀中南、鲁西南、苏北、浙西南、闽西、粤东北等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负面影响和自身战略不得当、处于省际边缘区中的困境、区位的限制以及相关国家(区域)政策的影响等因素是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带 欠发达地区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我国东部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和谐发展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房吉 沈正平 简晓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总体上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带内部也还存在着大面积的欠发达区域,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以东部欠发达区域——淮海经济区为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淮海经济区的主要指标与长三角、江苏、浙江、山... 总体上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带内部也还存在着大面积的欠发达区域,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以东部欠发达区域——淮海经济区为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淮海经济区的主要指标与长三角、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区域的相关对应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找出经济差距,并得出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结论;从多个视角客观剖析了东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共性原因和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形成的共同机理,主要有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思维观念以及行政区划、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对加快东部欠发达地区崛起,促进我国东部地带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诸多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带 欠发达区域 经济差距 和谐发展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江苏方言研究的两点展望——兼评王恩建、唐浩、张学城的《苏鲁交界东部地带方言接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续龙 宫肇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0-94,共5页
江苏是方言文献大省,境内存在江淮官话与吴方言、中原官话的过渡带,是方言研究的富矿。本文对江苏方言的研究提出两点展望:挖掘方言文献资料和探寻语言接触演变,在介绍江苏方言文献的同时,也评述了方言接触的又一力作:《苏鲁交界东部地... 江苏是方言文献大省,境内存在江淮官话与吴方言、中原官话的过渡带,是方言研究的富矿。本文对江苏方言的研究提出两点展望:挖掘方言文献资料和探寻语言接触演变,在介绍江苏方言文献的同时,也评述了方言接触的又一力作:《苏鲁交界东部地带方言接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方言 方言文献 语言接触 《苏鲁交界东部地带方言接触研究》
下载PDF
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4
作者 罗望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6,共5页
我国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辖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诸省区。总面积约13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4%;人口49200万左右,占全国总人口46%,平均每平方公里360人,相当于全国总人口平均密... 我国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辖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诸省区。总面积约13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4%;人口49200万左右,占全国总人口46%,平均每平方公里360人,相当于全国总人口平均密度的3.35倍。搞活本带经济,对促进我国四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东部地带的优势具有四方面的明显优势: (一)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居海陆交接位置。东部沿海地带海岸线长18000公里,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岛屿5,000多个,以台湾岛面积最大,次为海南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建设 东部地带 中国 经济布局
下载PDF
近年来跨地带人口迁移对东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岳金平 马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8期38-4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跨地带人口迁移活动日益频繁,而东部地带凭借其自然的、经济的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地带迁移人口,并形成了独特的人口迁移特点,同时跨地带人口迁移对东部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 地带人口迁移 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 影响
下载PDF
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玉翠 李陈华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4,共6页
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尤其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北京、天津等。东部经济地带外资来源地及产业投向均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越显著,各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 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尤其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北京、天津等。东部经济地带外资来源地及产业投向均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越显著,各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程度有别。文章提出东部经济地带今后引进外资应该注意与产业升级相促进,尤其要避免政府行为的恶性引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东部经济地带 宏观经济效益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建兵 王振国 汪治桂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2,共5页
利用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40a来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突变,结果表明近40a来,区域内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存在相反的相位变化,在降水趋势上存在西北部略增加,东南部明显... 利用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40a来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突变,结果表明近40a来,区域内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存在相反的相位变化,在降水趋势上存在西北部略增加,东南部明显减少的现象;夏季和冬季区域内大部分地方的降水量是增加的,春季和秋季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突变,80年代后秋季降水量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秋季降水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 降水变化特征 突变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欠发达地区的确定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苟克宁 郝敏 《北方经济》 2008年第4期52-53,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该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既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通过对沿海地带及其欠发达地区的确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该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既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通过对沿海地带及其欠发达地区的确定,探讨欠发达地区的形成原因,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带 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
下载PDF
苏联对东部经济地带的开发
9
作者 杨连凤 《人文地理》 CSSCI 1989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苏联开发东部经济地带的重大意义。苏联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发展东部经济地带既可以保证西部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苏联经济区域的东移,逐步改变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同时还... 本文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苏联开发东部经济地带的重大意义。苏联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发展东部经济地带既可以保证西部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苏联经济区域的东移,逐步改变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加强同经互会成员国的合作。对于开发东部经济地带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也进行了探讨,而且还预测了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 东部经济地带
下载PDF
试论两汉时期汉文化在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带的传播
10
作者 李沛容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0-45,共6页
藏彝走廊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族群交往互动的重要通道,两汉时期日渐形成的汉文化逐渐自东向西传播到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带,目前学界对两汉时期汉文化传播的这一过程关注较少。本文拟通过史料与考古资料二重证据法以分析两汉时期汉文化在... 藏彝走廊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族群交往互动的重要通道,两汉时期日渐形成的汉文化逐渐自东向西传播到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带,目前学界对两汉时期汉文化传播的这一过程关注较少。本文拟通过史料与考古资料二重证据法以分析两汉时期汉文化在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带的传播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汉文化 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带 传播
下载PDF
东部省际经济增长不平衡探析
11
作者 宋艺 赵黎明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 指标体系 梯度差异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大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洪奎 《城市》 1991年第1期28-29,共2页
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城市化... 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城市化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截至1989年底,我国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已发展到450个,比1949年增加2倍以上.改革、开放10年来,城市数量更有了显著的增长,近10年增加的城市为前30年的4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量 三大经济地带 大城市发展 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三大地带 沿海地带 特大城市 城市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下载PDF
苏联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战略
13
作者 牛国弼 《外国问题研究》 1986年第4期3-9,共7页
苏联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又比较稳定的少数国家之一。战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同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31%。
关键词 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地带 燃料动力基地 地域生产综合体 增长速度 生产力布局 机床制造业 总发电量
下载PDF
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战略意义
14
作者 张詠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54-55,共2页
“七五”计划《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应“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三大经济地带是怎样划分的呢?靠近沿海的辽、冀、京、津、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等十一个省、市,区划为东... “七五”计划《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应“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三大经济地带是怎样划分的呢?靠近沿海的辽、冀、京、津、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等十一个省、市,区划为东部地带。西北、西南的新、藏、宁、甘、青、黔、滇、秦、川等九个省区划分为西部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地带 “七五”计划 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战略布局 中部地带 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 沿海地带 城市统计
下载PDF
我国西部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阳光地带
15
《创造》 1994年第2期55-55,共1页
我国西部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阳光地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那日同志在《"东西经济互补"说》一文中,对我们国东西部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作了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他指出:我国东部地带具有五大优势和四大矛盾。即:科技文教发... 我国西部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阳光地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那日同志在《"东西经济互补"说》一文中,对我们国东西部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作了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他指出:我国东部地带具有五大优势和四大矛盾。即:科技文教发达,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带 经济互补 经济地理位置 工业基础 西部地带 沿边开放城市 阳光地带 地区自然资源 内地经济 沿海地区经济
下载PDF
论地域差异与我国城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风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本文就地域差异与城镇化发展之关系,针对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及其弊端,在分析我国不同地带地域特点及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各地带所应采取的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东部地带 西部地带 中心城市 大城市发展 中部地带 小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 中等城市 银川平原
下载PDF
浅论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
17
作者 那日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9,共7页
1979年以来,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得到广泛发展,联合的深度、广度及其影响都是空前的。 一、横向经济联合的广泛发展 横向联合是指打破部门、地方及所有制的界限,各企业、各行业... 1979年以来,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得到广泛发展,联合的深度、广度及其影响都是空前的。 一、横向经济联合的广泛发展 横向联合是指打破部门、地方及所有制的界限,各企业、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进行的经济联合,它是通过经济手段进行,以市场活动方式为特征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经济联合 西部地带 经济协作区 东部地带 论民族 工作重点转移 经济互补 地域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地带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区域差异走势
18
作者 言晓 《中国市场》 1994年第6期21-23,共3页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状况和现实条件各异的因素影响,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差异性...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状况和现实条件各异的因素影响,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差异性也愈来愈明显,区域性不平衡不断加剧,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协调发展和国家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 区域差异 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纯收人 东部地带 食品支出 不平衡 增长速度 中部地带
下载PDF
1993年农民收入状况
19
《农村财务会计》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4-54,共1页
1993年农民收入状况本刊讯去年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据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资料,1993年农民人均所得收入838元(指农民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收入,不包括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增加145... 1993年农民收入状况本刊讯去年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据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资料,1993年农民人均所得收入838元(指农民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收入,不包括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增加145元,增E20.9%。这是农村改革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分配统计 农村经济 家庭经营 农村改革 增长速度 总体收入水平 农村人口 乡村企业 东部地带 西部地带
下载PDF
沙市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关于沙市在区域性大市场中的地位和功能的初步分析
20
作者 辛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9-84,共6页
国家已制定《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的轴线开发战略思想,即沿海东部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为一级开发的T型主轴线,联结重点资源开发区的重要铁路线为二级开发线,构成了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 国家已制定《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的轴线开发战略思想,即沿海东部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为一级开发的T型主轴线,联结重点资源开发区的重要铁路线为二级开发线,构成了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协作区 长江黄金水道 东部地带 国土开发 总体规划纲要 经济发展 横向经济联系 流域经济 主轴线 总体布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