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部草原区露天煤矿减损开采与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全生 李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4-492,共9页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煤能源基地,煤炭开发为东北区能源保供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部草原区气候酷寒干旱、土壤瘠薄、植被抗扰动能力低,而煤炭大规模开发导致了当地草原退化和水位下降等问题,因此开展了东部草原区露天煤...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煤能源基地,煤炭开发为东北区能源保供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部草原区气候酷寒干旱、土壤瘠薄、植被抗扰动能力低,而煤炭大规模开发导致了当地草原退化和水位下降等问题,因此开展了东部草原区露天煤矿减损开采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提出了露天煤矿源头减损-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生态修复理念,研发了开采节地减损、物料跨时空调配储用和“生态窗口期”协同修复等技术,并在胜利露天矿和宝日希勒露天矿进行技术应用和示范。结果表明:胜利露天矿原排土工作帮坡角提高了2.9°,可开展生态修复时间提前0.9 a,采场占地面积缩小75.2 hm^(2);仅在宝日希勒露天矿南帮实施冻结期靠帮开采-快速回填技术多回收煤炭资源69.55万t,占年生产能力的2%,在满足露天矿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少征地2.4 hm^(2)/a。研究成果为相似露天矿开展减损开采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露天煤矿 减损开采 生态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草原沙狐春季洞穴选择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明海 高中信 +2 位作者 龚世平 王文 张衍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6-291,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 64个沙狐洞穴的观测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沙狐洞穴选择作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有 7种 ,依次为 :坡位因子 (随坡度、坡高的变化而变化 ) ,水源因子 ,植被因子 ,...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 64个沙狐洞穴的观测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沙狐洞穴选择作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有 7种 ,依次为 :坡位因子 (随坡度、坡高的变化而变化 ) ,水源因子 ,植被因子 ,微气候因子 ,食物因子 ,人为干扰因子和微生境因子。而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草原 沙狐 春季 洞穴选择
下载PDF
东部草原区煤电基地开发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全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49-7053,共5页
本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复项目(2016YFC0501100)。针对我国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需求和工程实施难题,聚焦煤炭开发对草原生态(水、土壤、植被)的影响机理及累积效应、区域生态稳定性与生态安... 本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复项目(2016YFC0501100)。针对我国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需求和工程实施难题,聚焦煤炭开发对草原生态(水、土壤、植被)的影响机理及累积效应、区域生态稳定性与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两大科学问题,运用生态学、采矿学、环境科学、草叶科学等多学科方法,采用理论分析、调查监测、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厘清煤炭开发对地下水和植被种群的影响边界、程度及累计效应,研发生态效应评价、区域水资源动态监测、水资源保护利用、煤矿土地整治、微生物联合修复、景观生态恢复等15项关键技术,形成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示范一体化体系,创立东部草原区生态修复模式,在呼盟和锡盟煤炭开发基地进行集中工程示范,为我国东部草原区煤炭开发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煤电基地开发 水资源保护利用 生态修复 集成示范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东部草原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研究
4
作者 马妍 马妍 +6 位作者 李淑祎 王子源 孙翔 张萌 韩志远 田雨歌 陆兆华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45-52,共8页
为达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从煤电基地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对管理对象、目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构建适应性管理理论框架。确定包括资源开发目标、经济效益目... 为达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从煤电基地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对管理对象、目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构建适应性管理理论框架。确定包括资源开发目标、经济效益目标以及生态效益目标在内的管理目标;明晰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适应性管理建议以及管理方案的调整;建立具有反馈功能的适应性管理框架。以东部草原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为例,使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煤电基地适应性管理理论逐渐明晰并趋向具体,也为东部草原区域煤电基地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协调性差,整体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需提升;针对锡林郭勒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应进一步针对生态系统耦合、协同情况,从空间尺度上分析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协调程度;应相应调整土地利用现状,建立新型土地利用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基地 区域生态安全 适应性管理 东部草原
下载PDF
中国东部草原植被绿度时空变化分析及其对煤电基地建设的响应 被引量:9
5
作者 包岩 田野 +2 位作者 柳彩霞 范文义 付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23-5433,共11页
利用1981—2010年连续30 a的GIMMS AVHRR NDVI 3g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分析了30年间呼伦贝尔市(呼盟)与锡林郭勒盟(锡盟)的地表植被覆盖绿度的变化,并在研究区内选取了24个煤矿产区,分析了矿区及其周围10、20 km和50 km的缓冲... 利用1981—2010年连续30 a的GIMMS AVHRR NDVI 3g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分析了30年间呼伦贝尔市(呼盟)与锡林郭勒盟(锡盟)的地表植被覆盖绿度的变化,并在研究区内选取了24个煤矿产区,分析了矿区及其周围10、20 km和50 km的缓冲区的绿度变化趋势,通过分析矿区及对应缓冲区生长季NDVI(GNDVI)的相关性,揭示如下规律:(1)30年间,呼盟和锡盟绿度减少的区域分别为59.16%和73.13%;(2)呼盟植被绿度减少的像元散落在呼盟各个方位,增加的像元主要分布在东北部;锡盟植被绿度减少的像元分布在锡盟东部和西南部,植被绿度增加的像元分布在锡盟西北部;(3)矿区及缓冲区的GNDVI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锡盟的下降速度更快;(4)不管煤矿露天还是井工开采,对矿区及周边植被绿度都有影响,矿区及缓冲区GNDVI两组变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5)GNDVI能反映植被复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AVHRR NDVI 3G 植被绿度 东部草原 煤矿开采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东部草原露天矿黏土对磷的养分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子恒 毕银丽 +2 位作者 张健 龚云丽 张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07-3814,共8页
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地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修复成为必然。矿区草原表土缺乏,露天矿开采产生的生黏土资源化利用成为矿区生态修复的一种可行方法。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且在土壤中难移动,磷在不同黏土组成中的养分动力学特性对于合... 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地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修复成为必然。矿区草原表土缺乏,露天矿开采产生的生黏土资源化利用成为矿区生态修复的一种可行方法。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且在土壤中难移动,磷在不同黏土组成中的养分动力学特性对于合理利用黏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黏土、表土、沙土、黏土沙土1∶1混合(NS1∶1)、黏土沙土1∶2混合(NS1∶2)、黏土沙土1∶3(NS1∶3)混合等6种土壤基质对磷的吸附解吸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黏土中磷元素的最大吸附量(Γmax)、最大缓冲量(MBC)、磷零点吸附平衡液浓度(EPC 0)、磷吸持指数(PSI)、磷元素饱和度(DPS)等,均表现出黏土和黏土∶沙土1∶1混合固定磷元素能力强于表土,其中黏土的Γmax是表土的2.61倍,黏土∶沙土1∶1是表土的2.21倍。在解吸的过程中,沙土的解吸率高达91%,而解吸量只有91.3 mg/kg;而黏土∶沙土1∶1混合的解吸率是40.4%,解吸量为395.92 mg/kg,是表土和黏土解吸的1.51倍和1.29倍。黏土和沙土1∶1混合在吸附磷和解吸磷两方面都表现出了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露天煤矿 黏土 土壤重构 养分动力学
下载PDF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的生态影响与修复技术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全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25-3635,共11页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是我国东部能源保障的重要基地,且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的北方防沙带东部,区位能源供应和生态功能均十分重要。为实现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国家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东部草原区大型...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是我国东部能源保障的重要基地,且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的北方防沙带东部,区位能源供应和生态功能均十分重要。为实现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国家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煤电基地开发对区域生态要素(水、土、植被)的影响边界与累积效应机理认识不清,急需开发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问题,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煤电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构建了基于采矿源头主动减损、涵盖采前、采中、采后和闭坑的采矿全生命周期的主动生态减损理念,以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损伤最小化为目标,实现水、土、植被指标达到或优于采前生态本底值,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区域调控模式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具体包括: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边界和程度,提出了景观与区域生态评价方法。二是关键技术研发,提出了基于生态减损的采排复一体化技术,构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露天矿立体储水技术体系,掌握了覆岩导水裂隙的发育类型及其导水流动特性,提出了井工开采地下水原位保护方法;优化设计了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整形技术,开展了表土替代材料研究;筛选得到适应于东部草原区的本土植被种类,提出了土壤提质增容有机生物改良技术,优化设计了区域景观分布。初步构建了东部草原区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并在典型矿区应用示范,将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助推东部草原区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煤炭开发 生态修复 采排复一体化
下载PDF
东部草原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与帷幕保护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春虎 王强民 +3 位作者 王皓 杨建 刘基 张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85-3692,共8页
我国东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是以露天开采为主的重要煤电基地,但是针对草原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及其水资源保护等问题研究较为不足。以呼伦贝尔草原宝日希勒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疏排水特征,将矿区露天... 我国东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是以露天开采为主的重要煤电基地,但是针对草原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及其水资源保护等问题研究较为不足。以呼伦贝尔草原宝日希勒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疏排水特征,将矿区露天矿开采历史划分为初期、剧增期与稳定期3个阶段。应用地下水系统数值仿真技术,系统分析了露天矿区疏排水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第1阶段(初期),由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首采区疏排水影响(疏排水强度2.3×104 m 3/d),矿区范围内平均水位降深小于5 m;第2阶段(剧增期),宝日希勒露天矿西侧的东明露天矿相继开发,由于东明露天井田富水性好的松散含水层(渗透系数大于35 m/d)接受莫日格勒河地表水体补给充分,导致矿区疏排水强度增加至19.47×104 m 3/d,矿区范围内平均水位降深大于10 m;第3阶段(稳定期),宝日希勒露天矿首采区闭坑后2采区相继开采,矿区疏排水量趋于稳定(14.93×104 m 3/d),莫日格勒河地表水体渗漏补给松散层地下水强度约为11.02×104 m 3/d,约占东明露天矿疏排水量的80%,平均水位降深大于15 m。最后,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帷幕减渗条件下地下水流场以及露天矿剥离开采条件下含水层涌水特征,构建了受强富水强补给露天矿在帷幕墙减渗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仿真模型,评价了帷幕墙构建对疏排水的影响程度,模拟得出帷幕墙长度为4 km的条件下,疏排水量减少至6.65×104 m 3/d,降幅约为51.81%,总结提出帷幕墙阻水减渗方案是矿区针对强富水、强补给含水层地下水保护性开采与露天矿减少疏排水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东部草原 露天煤矿 帷幕墙
下载PDF
我国东部草原区露天矿排土场仿自然地貌土地整形方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树志 郭孝理 +2 位作者 李学良 孙忠祥 闫建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36-3643,共8页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以露天开采为主的大型煤电基地,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易失稳引发滑坡、沉陷、崩塌问题,因此开展排土场边坡整形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露天矿排土场边...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以露天开采为主的大型煤电基地,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易失稳引发滑坡、沉陷、崩塌问题,因此开展排土场边坡整形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整形方法,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比较了宝日希勒露天矿外排土场台阶式、仿自然地貌的斜坡式和波浪式3种边坡整形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整形边坡的NDVI指数表现为波浪式(NDVI=0.551)>斜坡式(NDVI=0.475)>台阶式(NDVI=0.340),但均小于周围自然地貌(NDVI=0.657),波浪式整形边坡植物生长状况优于斜坡式和台阶式整形边坡;②在同一整形边坡,高台阶的植被覆盖度低于低台阶(覆盖度650 m平台>660 m平台>670 m平台),低台阶边坡水土流失量小于高台阶;③边坡稳定性与坡角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整形边坡的稳定性为波浪式(边坡安全稳定系数F=2.711)>斜坡式(F=2.513)>台阶式(F=1.073),波浪式、斜坡式边坡都处于稳定状态,台阶式边坡滑坡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④3种整形边坡的NDVI值与稳定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越高边坡稳定性越高。宝日希勒露天矿外排土场仿自然地貌的波浪式整形边坡水土保持性能和边坡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排土场边坡 仿自然地貌整形 归一化植被指数 稳定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对露天矿排土场的联合改良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苗春光 杨惠惠 +2 位作者 毕银丽 宋子恒 郭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我国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壤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特殊环境,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的共生状况以及菌根对沙棘根系发育的影响和对排土场土壤的改良效应。试验发现,接菌组(+M)沙棘的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处... 我国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壤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特殊环境,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的共生状况以及菌根对沙棘根系发育的影响和对排土场土壤的改良效应。试验发现,接菌组(+M)沙棘的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处理(CK)分别提高了20%和21%,+M的根长和根体积分别为CK的1.46倍和1.97倍;+M中沙棘根际土中的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为3.22 mg/g,显著高于CK的2.16 mg/g;+M的磷酸酶活性是CK的1.76倍,速效磷含量也有相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促进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改良及生态恢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露天矿排土场 丛枝菌根真菌 沙棘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9,109,共14页
新疆的考古材料对探讨斯基泰的来源和早期斯基泰文化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关系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在斯基泰西迁之前已经和丰提克地区有互动关系,三道海子文化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其扩张也是斯基泰西迁的主要原因。斯基... 新疆的考古材料对探讨斯基泰的来源和早期斯基泰文化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关系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在斯基泰西迁之前已经和丰提克地区有互动关系,三道海子文化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其扩张也是斯基泰西迁的主要原因。斯基泰西迁后,欧亚草原进入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方式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东部 斯基泰早期文化 三道海子文化遗存 游牧经济
原文传递
从人兽纹金饰牌看古鲜卑风俗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大方 《丝绸之路》 2001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草原 《魏书·礼志》 北方游牧民族 鲜卑人 金饰 拓跋鲜卑 人兽 女巫 呼和浩特 中国古代
下载PDF
蓬勃发展的通辽铁路分局
13
作者 卢振国 赵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1-2,共2页
蓬勃发展的通辽铁路分局通辽铁路分局分局长卢振国通辽铁路分局党委书记赵毅通辽铁路分局是沈阳铁路局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分局,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铁路分局。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吉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跨越4省区的20个市、... 蓬勃发展的通辽铁路分局通辽铁路分局分局长卢振国通辽铁路分局党委书记赵毅通辽铁路分局是沈阳铁路局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分局,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铁路分局。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吉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跨越4省区的20个市、县、旗。分局机关设在内蒙古自治区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分局 通辽枢纽 蓬勃发展 集通铁路 霍林河 民族经济 通过能力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东部草原
下载PDF
Study on Evapotranspiration Regularity of 3 Forages in Eastern Qinghai Province
14
作者 朱春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117-119,124,共4页
Th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transpiration quantity'of whole plants and foliages of Bromus innerrnis, Medicago sativa and Agropyron cristatum are measured by using improved quick and continuous weighting after being cu... Th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transpiration quantity'of whole plants and foliages of Bromus innerrnis, Medicago sativa and Agropyron cristatum are measured by using improved quick and continuous weighting after being cut off method (QCW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piration rate of branches and foliages of Agropyron cristatum is highest in 3 forages, Medicago sativa is second and Bromus innermis is lowest. From July to September, the average transpiration quantity of whole plants and foliages of 3 forages is highest in August, September is second and July is lo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Qinghai Bromus innermis. Medicago sativa Agropyron cristatum EVAPOTRANSPIRATION
下载PDF
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东部青铜镞的发展与演变——以青铜镞武器机能的强化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戴玥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12,154,共17页
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东部的青铜镞历经了"两翼镞→三翼镞→三棱镞"的"型"的演变,及"镞身细长化"和"前锋实心化"的"式"的演变。这些形态方面的变化体现了青铜镞射杀机能的强化。此... 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东部的青铜镞历经了"两翼镞→三翼镞→三棱镞"的"型"的演变,及"镞身细长化"和"前锋实心化"的"式"的演变。这些形态方面的变化体现了青铜镞射杀机能的强化。此现象反映了人类集团军事需求的增加以及集团间矛盾的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欧亚草原东部 青铜镞 机能分析 草原社会集团 游牧经济
原文传递
欧亚草原东部初期骑马游牧文化的动态——以公元前一千纪的青铜短剑为中心的检讨
16
作者 戴玥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18年第1期69-85,共17页
本文将公元前一千纪的青铜短剑作为研究对象,在分类和编年等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各类型的分布状况考察米努辛斯克、图瓦、阿尔泰、新疆北部等南西伯利亚草原与长城地带的关系,及公元前一千纪整个欧亚草原东部的文化系统的动态。本文根据... 本文将公元前一千纪的青铜短剑作为研究对象,在分类和编年等研究的基础上,依照各类型的分布状况考察米努辛斯克、图瓦、阿尔泰、新疆北部等南西伯利亚草原与长城地带的关系,及公元前一千纪整个欧亚草原东部的文化系统的动态。本文根据剑格部分的形态,将欧亚草原东部的青铜短剑分为两大类,即剑格与剑柄不区分的甲类铜剑,以及剑格与剑柄相区分的乙类铜剑;并依照各自的文化属性及流行的年代,将公元前3世纪以前欧亚草原东部的初期骑马游牧文化分为两期。在公元前9一前7世纪,游牧文化渐渐摆脱卡拉苏克文化的影响,南西伯利亚草原与长城地带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显现;在公元前6—前3世纪,南西伯利亚草原的游牧文化从米努辛斯克、图瓦、阿尔泰向内蒙古中南部以及甘肃东部、宁夏南部扩张,长城地带内部的考古学文化呈现出东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东部 骑马游牧文化 文化动态 青铜短剑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abiotic and spatial variables on woody and herbaceous species abundances in a woodland-grassland system in the Eastern Terai of India
17
作者 Dhritiman Das Subham Banerjee +2 位作者 John Lehmkuhl Jagdish Krishnaswamy Robert Joh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ree-grass abundances in tropical savanna and grassland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particularly for woodland-grassland mosaics in humid zones.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abiotic a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ree-grass abundances in tropical savanna and grassland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particularly for woodland-grassland mosaics in humid zones.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abiotic and spatial variables on woody and herbaceous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Terai ecosystem of northeastern India.We evaluated the importance of climatic and non-climatic factors that maintain variable tree-grass ratios across the landscape,and also accounted for spatial connectivity and dispersal.We measured species abundances of woody and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in 134 plots with each 30 m×30 m in a 519 km^(2)protected Terai habitat,and derived several climatic and non-clima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We constructed variables based on different models of spatial connectivity among sites,to test their influence on species abundances.We then used redundancy analyses and variation partitioning to quantify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spatial structure on variation in tree-grass abundances.We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ing rainfall,fire,water stress,topography and soil nutrien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pecies abundance and tree-grass ratios.Spatial structure was significant,and the best spatial model was an inverse distance-weighted model with linkage extending to 23.5 km,indicating weak dispersal limitation.About 21%of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abundance was explained by the selected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facto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ynamic plant communities in which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drive stochasticity in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thus dominantly influencing on the vegetation mosa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land-grassland Eastern Terai Manas National Park variation partitioning ground fires spatial conne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