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研究进展:来源、输运与埋藏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学法 胡利民 +1 位作者 乔淑卿 白亚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7,共15页
大河影响下的河口陆架区陆海相互作用活跃,是有机碳的主要沉积区,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部陆架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直接流入该区。从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保存等方面总结介... 大河影响下的河口陆架区陆海相互作用活跃,是有机碳的主要沉积区,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部陆架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直接流入该区。从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保存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源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本区沉积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分子标志物和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的综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估近海沉积有机碳的源汇特征;陆架泥质区是长江和黄河陆源沉积有机碳的重要储库;河流输入、沉积再悬浮和远距离物质输运等沉积动力过程显著影响着本区不同来源、不同类型陆源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归宿;大河物质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架沉积作用共同支撑着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能力。本区的研究今后需要从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从整体上研究沉积作用过程与有机碳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和响应关系;结合我国东部陆架海特有的沉积物源汇体系特征,揭示从流域到近海物质输运体系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年龄分布和归宿,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埋藏保存及其对大气CO2和全球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 沉积有机碳 来源 输运 埋藏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海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萍 王厚杰 +2 位作者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共18页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度锋(盐度锋)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不考虑冲绳海槽以东的海域),但底层锋面的强度和锋区范围明显大于表层。锋面的位置很好的体现了海区流系的基本格局。表、底层温度锋面基本处于几大水团的交界处,说明表、底层温度锋面的分布与研究区环流和水团配置情况密切相关。而表、底层盐度锋面的分布则与研究区入海径流、沿岸流以及暖流等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对比锋面与中国东部陆架各泥质沉积区的位置可以发现,研究区温盐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于泥质沉积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 锋面 时空变化 细颗粒沉积物 沉积物输运 泥质沉积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海对“新仙女木”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喜彬 李广雪 +2 位作者 杨子赓 宋健娜 刘勇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2期1-5,共5页
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快速突变事件和短周期现象,合理评估现今气候—环境条件并做出气候变化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 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快速突变事件和短周期现象,合理评估现今气候—环境条件并做出气候变化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中国东部陆架海也普遍发现了“新仙女木”事件的沉积记录。由于中国东部陆架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受季风的强烈影响,因此有着独特的响应。在“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海平面在-50 m水深位置稍微下降或振荡徘徊,在-50 m线上则以湖泊沼泽、埋藏河床、风沙沉积记录为主,-50 m以下则以海洋沉积记录为主,这条线的附近则存在沼泽泥炭和古潮流沙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仙女木事件 末次冰消期 中国东部陆架海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海底质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双 刘健 +1 位作者 李建超 仇建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94,共10页
中国东部陆架海是我国河流沉积物主要的汇,其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研究手段,其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我国东部陆架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目前已经掌握其磁学分布特征,同... 中国东部陆架海是我国河流沉积物主要的汇,其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研究手段,其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我国东部陆架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目前已经掌握其磁学分布特征,同时,环境磁学作为有效的示踪手段对沉积物物质来源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指示沉积物还原氧化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研究区环境磁学手段对重金属污染、磁性地层学应用以及古气候变化也有良好的反映,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环境磁学作为一种逐步普遍的地学研究手段,它的存在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会对今后研究加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 环境磁学 物源 重金属 磁性地层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格 刘光兴 高会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陆架海是与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之一。本文针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根据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原则,整合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东部陆架海产生的多重压力,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选取生态意义非常明... 陆架海是与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之一。本文针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根据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原则,整合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东部陆架海产生的多重压力,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选取生态意义非常明确的指标,构建具有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和预测。计算结果显示,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但该区域生态安全现状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是导致东部陆架海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较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东部陆架海 沿岸地区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Dongsha erosive channel o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helf and its induced Kuroshio South China Sea Branch 被引量:11
6
作者 LUAN XiWu ZHANG Liang PENG XueC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Based on a data base of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covered over Dongsha plateau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we found that the sea bed morphology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had been changed dram... Based on a data base of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covered over Dongsha plateau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we found that the sea bed morphology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had been changed dramatically after Dongsha uplifting, that sedimentary layer since Miocene age had been eroded with maximum eroded thickness more than 1000 m, and that an erosive channel had been formed of 20 km in width and 200 km in length and several hundreds meters in depth on the outer shelf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erosive channel is parallel to the 600 m isobath line, stretching from northeast to the southwest north of Dongsha uplift. The Kuroshio intrudes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Luzon Strait both in winter time and summer time, an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area, the intruded Kuroshio Branch takes the form of Pacific-Indian Ocean Through Flow (PITH) in winter time, while the Luzon Strait Subsurface Inflow (LSSIF) in summer time, the routes of both PITH and LSSIF coincide well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rosive channel. After climbing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up to the northern shelf, and after joined by the southward flow from the middle northern shelf of South China Sea, the Kuroshio Branch is strengthened and thus is able to erode the sea floor, and the shape of the erosive channel is a result of the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Kuroshio South China Sea Branch and the Dongsha outer shelf sea fl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Dongsha Uplift erosion Dongsha erosive channel Kuroshio South China Sea Branc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