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姚秀萍 吴国雄 +1 位作者 刘屹岷 刘还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利用NCEP/NCAR1000—10hPa2.5°×2.5°日平均和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19—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进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从对流层中低层伸展到50hP... 利用NCEP/NCAR1000—10hPa2.5°×2.5°日平均和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19—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进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从对流层中低层伸展到50hPa高度附近,在200hPa上表现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东退。垂直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东风带扰动附近,涡度倾向效应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到50hPa高度上,在200hPa高度附近表现最显著,当高层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负/正变涡增强时,当东/西风带扰动在相向移动过程中,它们涡度倾向正值区在130°E南北打通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突然东撤。涡度方程分析还表明,对于涡度倾向变化的贡献中,水平涡度平流的贡献最大、β效应的贡献最小;当东风带扰动附近的水平涡度平流和β效应增强时、且由β效应所引起的东/西风带扰动中的南、北风分量在130°E附近南北同相迭加出现“正压发展”时,有显著的正涡度增长,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扰动 西太平洋副热高压 东撤 涡度方程
下载PDF
与2003年梅雨期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有关的热带上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和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秀萍 吴国雄 刘还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西进的过程,当西太副高南、北两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为中高层天气系统,它从对流层中层伸展到50 hPa高度附近,在200 hPa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在西太副高东退时,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辐散效应和垂直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风带扰动中心附近的垂直速度场出现从上升运动到向下下沉运动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扰动 结构特征 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
下载PDF
东风带扰动热力特征及其对西太副高东退影响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建元 朱伟军 姚秀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17,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突变影响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当扰动中心西侧非绝热加热加强,扰动中心东侧西太副高区域冷却加强时,西太副高东退;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效应在高层变化最为明显,非绝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垂直运动。总结了西太副高东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热力联系的可能概念模型:东风带扰动处大气热力结构变化引发经向风场异常,使东风带扰动西侧高层有北风发展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扰动东侧有整层的南风发展,有助于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因此,西太副高的西伸东退与热带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热力作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高压 东风带扰动 大气热源
下载PDF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秀萍 孙建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1-558,共8页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诊断分析 东风带扰动 西太副高东西向移动 非绝热加热效应
下载PDF
两次东风带高空冷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杭锋 林宏伟 +2 位作者 娄小芬 崔洁 张红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0-1390,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站、自动站、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和2018年7月14日两次过程对比分析后发现:两次过程在200 hPa上均存在一个东风带... 利用常规气象站、自动站、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和2018年7月14日两次过程对比分析后发现:两次过程在200 hPa上均存在一个东风带涡旋,500 hPa是类似东风波的系统,850 hPa处于副热带高压环流中,因此这两次过程是在东风带高空冷涡背景下发生的。处于东风带中的涡旋系统与台风、东风波等系统显著不同,其垂直方向上并不深厚,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上层,湿度较高但温度较低,系统本身不像台风或东风波那样会发生大风、暴雨等强烈天气。2015年7月29日中午在浙闽沿海因海洋、陆地风向风速差异以及高低层之间风向辐合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东、西风之间的中尺度辐合线,随后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或加强了对流天气;而2018年7月14日过程虽然具备了对流潜势,但由于缺乏低层的触发机制,最终没有发生强对流。高层冷涡西进时,冷涡前进方向高层的辐散式旋转特性增强了中低层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天气加强,这与西风带天气过程有明显差异,会给强对流的预报预警造成较大困难,应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强对流 东风带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东退与东风带扰动关系的合成诊断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琴 姚秀萍 寿绍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40,共12页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梅雨期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与低纬热带地区上空东风带扰动存在着密切的联...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梅雨期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与低纬热带地区上空东风带扰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给出了在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东风带扰动所对应的正涡度减弱以及对流层高层北风加强发展对西太副高短期东退的指示意义;东风带扰动西侧上升运动的增强有利于西太副高的异常东退。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的诊断进一步表明:东风带扰动西侧的正变涡与西风带扰动东侧的正变涡南北打通有利于西太副高的异常东退;在东风带扰动的西侧,涡度平流是造成正变涡的主要因素;空间非均匀加热效应在500 hPa附近对流层中层对正变涡贡献最大;垂直运动项对正变涡的贡献为负。可见,梅雨期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受东风带扰动影响,其机制不仅表现在动力效应上,同时热力作用亦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西太平洋副热高压 东风带扰动 合成诊断 机制
下载PDF
夏季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西太副高短期东退的机制分析
7
作者 孟伟 张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762-1767,1830,共7页
针对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副高短期异常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给出以下事实:位于西太副高南侧的东风带扰动与西风带扰动接近同经度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1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此现象出现的频数很高。挑选典型个例进行合成分析表明... 针对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副高短期异常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给出以下事实:位于西太副高南侧的东风带扰动与西风带扰动接近同经度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1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此现象出现的频数很高。挑选典型个例进行合成分析表明:东风带扰动具有垂直尺度深厚,上暖下冷的特征,冷区贯穿对流层中低层;垂直运动与经向风的分布取决于周围环境场;东风带扰动与西风带扰动相向移动到同经度时,南北冷区打通,在纬向上形成暖-冷-暖的温度梯度,从而引发的经向风变化是导致西太副高异常东退的原因。用热力学方程对此温度梯度的形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西侧与西风带扰动东侧的变温联接成的负变温带造成了该温度梯度;东风带扰动西侧负变温的形成主要来自温度平流项与绝热加热项的作用;西风槽东侧负变温主要来自绝热加热项与余差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高压 东风带扰动 机制
下载PDF
东风带系统影响下岳阳市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
8
作者 昌立伟 黄海波 许丽丽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0期41-4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盛夏影响湖南省岳阳市的东风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风带系统造成的强对流天气主要以台风影响为主,台风中心的位置、强度均与与强对流天气落区密切相关,另外也...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盛夏影响湖南省岳阳市的东风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风带系统造成的强对流天气主要以台风影响为主,台风中心的位置、强度均与与强对流天气落区密切相关,另外也与地形和低层风向有很大关联,尤其是东部的幕阜山和连云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 台风 副高边缘 强对流
下载PDF
立春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9
《餐饮世界》 2022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举国同庆虎年新春、共迎冬奥之际,东风来了,春天来了。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 在举国同庆虎年新春、共迎冬奥之际,东风来了,春天来了。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东风带 春天来了 七十二候 举国同庆 立春
下载PDF
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生态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斯顿 由文辉 +2 位作者 黄沈发 吴健 吴建强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20-226,共7页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进行了生态景观综合评价,旨在构建一套完整合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城市河流滨岸带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东风港河岸带在景观质量、功能以及管理指标层次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态...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进行了生态景观综合评价,旨在构建一套完整合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城市河流滨岸带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东风港河岸带在景观质量、功能以及管理指标层次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态景观综合等级达到Ⅱ级。特别是在群落配置、物种丰富度以及病虫害及农药管理这3方面的得分达到Ⅰ级,在景观布局协调性、连续性以及管理成本三项指标的得分为Ⅲ级,说明这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文章还讨论了城市河流滨岸带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延伸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东风港滨岸 景观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热带扰源对不同基流作用的数值试验
11
作者 游性恬 朱禾 +1 位作者 熊廷南 郭定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本文采用非线性浅水方程谱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热带定常涡源对不同基流的动力作用。由试验结果看到,当基流有经向分布或为均一西风时,热带扰动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能激发大约3对波动,这些波动主要沿“大圆路径”传播,对中高纬的... 本文采用非线性浅水方程谱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热带定常涡源对不同基流的动力作用。由试验结果看到,当基流有经向分布或为均一西风时,热带扰动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能激发大约3对波动,这些波动主要沿“大圆路径”传播,对中高纬的环流形势有重要影响。当基流为静止大气或全球东风时,热带外强迫力只能在其附近激发很弱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基流 环流形势 东风带 外强迫 正压大气 浅水方程 高纬 涡度 赤道地区
下载PDF
一次热带云团引起的浙东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家麟 滕卫平 斯公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本文分析1988年7月29—30日浙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暴雨区最大雨量达533mm(18小时)。产生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从海上西移的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该云团发生在副高南侧深厚的热带东风带中,通过低空南、北两个东风扰动和高低空东风扰动相互... 本文分析1988年7月29—30日浙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暴雨区最大雨量达533mm(18小时)。产生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从海上西移的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该云团发生在副高南侧深厚的热带东风带中,通过低空南、北两个东风扰动和高低空东风扰动相互作用而发展。然后,以离散传播方式传播到陆上。受地面辐合线的触发陆上对流发展,对流降水造成空气的冷却,冷空气与热带东风带的相互作用使云团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云团 过程分析 暴雨区 东风 东风带 辐合线 对流云团 浙东 地面图
下载PDF
一类东风强雨天气概念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家麟 滕卫平 斯公望 《浙江气象》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前言“强雨天气”是指最大一小时雨量达20mm 以上,且12小时雨量达50mm 以上的大暴雨天气。由于其雨量大且集中,极易成灾,是浙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8—9月份浙江发生的强雨天气常与热带系统活动有关,一般近地层均在偏东气流控制下,... 前言“强雨天气”是指最大一小时雨量达20mm 以上,且12小时雨量达50mm 以上的大暴雨天气。由于其雨量大且集中,极易成灾,是浙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8—9月份浙江发生的强雨天气常与热带系统活动有关,一般近地层均在偏东气流控制下,故称之为“东风强雨天气”。和发生在5—7月份与梅雨锋相联系的西风强雨天气相比较,东风强雨天气具有更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预报也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 梅雨锋 偏南气流 局地性 近地层 边界层急流 中尺度辐合线 中尺度系统 中尺度低压 低空急流
下载PDF
基本气流对热带波动传播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敏 P.J.Webster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在各种定常基本状态下大气对位于热带及中纬度地区的定常强迫源的响应。进一步证实了东风基本气流将限制热带扰动向中高纬度的传播,从而也抑制了两半球的相互作用;西风基本气流则有利于热带波动向中纬度传播,有利于中纬度扰... 本文研究了在各种定常基本状态下大气对位于热带及中纬度地区的定常强迫源的响应。进一步证实了东风基本气流将限制热带扰动向中高纬度的传播,从而也抑制了两半球的相互作用;西风基本气流则有利于热带波动向中纬度传播,有利于中纬度扰动通过热带向另一半球传播。赤道地区基本气流随经度的变化对罗斯贝波的传播也有重大影响,波动能量将在基本气流辐合的地区累积并向中纬度发射。因此赤道西风辐合最大的地区就是热带与中纬度相互作用以及两半球相互作用最明显的地区。应用实测风场作基本气流所进行的实验表明,冬季与夏季热带波动的传播特征,两半球相互作用的状况均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气流 数值试验 赤道地区 罗斯贝波 东风带 中高纬度 赤道西风 中纬度地区 辐合区 定常波
下载PDF
夏季热带对流层上层超长波的维持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海 《大气科学学报》 1987年第3期296-309,共14页
本文应用波数空间的动能与有效位能方程.采用ECMWF/WMO资料,讨论了1983年6月11日至8月13日64天热带对流层上层200百帕东风带纬向平均气流与超长波的动能和有效位能的维持机制。发现夏季热带东风气流是正压稳定的,波动向平均气流输送动能... 本文应用波数空间的动能与有效位能方程.采用ECMWF/WMO资料,讨论了1983年6月11日至8月13日64天热带对流层上层200百帕东风带纬向平均气流与超长波的动能和有效位能的维持机制。发现夏季热带东风气流是正压稳定的,波动向平均气流输送动能。2波在与其它波动发生非线性作用时是一个动能源。另外侧边界的气压力作功与非线性项的边界辐合作用对热带超长波的动能维持亦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波动 纬向风 维持机制 东风带 纬向平均动能 有效位能 可用位能 百帕 超长波
下载PDF
撒哈拉沙漠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缘份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勤模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2年第3期47-48,共2页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滋养了亚马孙热带雨林。一个在东半球非洲,一个在西半球南美洲,中间横隔着数千公里的大西洋;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迥然不同,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缘份,似乎风马牛不相...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滋养了亚马孙热带雨林。一个在东半球非洲,一个在西半球南美洲,中间横隔着数千公里的大西洋;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迥然不同,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缘份,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历史和现代科学技术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 1 很古很古以前,撒哈拉和亚马孙是连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马孙热雨林 古陆 横隔 现代科学 东风 大陆漂移学说 赤道西风 东风带 草原植物 辐合
下载PDF
最后一次为东风站台
17
作者 张静 《汽车观察》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曾经是东风掌门人、知晓东风所有商业机密的徐平,执掌一汽后该如何维护新东家的利益而又不伤害旧东家的感情呢?一个多月前的5月7日,徐平正式被任命为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这位曾经是东风掌门人、知晓东风所有商业机密的老总,该如... 曾经是东风掌门人、知晓东风所有商业机密的徐平,执掌一汽后该如何维护新东家的利益而又不伤害旧东家的感情呢?一个多月前的5月7日,徐平正式被任命为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这位曾经是东风掌门人、知晓东风所有商业机密的老总,该如何维护新东家的利益而又不伤年旧东家的感情呢?《汽车观察》试图从徐平最后一次面对全国媒体公开谈东风的蛛丝马迹中寻找这一份复杂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 汽车观察 最后一次 东风集团 商业机密 全国媒体 神龙汽车 标致雪铁龙 乘用车 企业文化
下载PDF
立春 冰丝玉缕簇青红 已逗花梢一信风
18
《餐饮世界》 2023年第2期42-44,共3页
农历正月十四,人们沉浸在热闹的兔年元宵节的欢天喜地中,神州大地迎来了立春节气。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岁之轮回,由此开始。据《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 农历正月十四,人们沉浸在热闹的兔年元宵节的欢天喜地中,神州大地迎来了立春节气。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岁之轮回,由此开始。据《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虽名为春,但只是才开始,冬的余威尚未褪尽,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寒冷的冬季,冷空气依然活跃,寒潮、大风、暴雪依然是天气舞台的主角。然而,立春之后,寒意已是强弩之末,北方由偏北风转偏南风,风吹在脸上,已经不再是刺骨的寒冷,伴着明亮的太阳,已经有了温暖的感觉。《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立春》 东风带 立春 偏南风 元宵节 温暖
下载PDF
江西省短期相似预报介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延亭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4年第2期32-34,23,共4页
相似预报作为省台的客观预报指导产品之一,通过微机屏幕显示在地市台和有关台站的预报员面前.这个产品是如何制作的?它的性能如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如何把握和运用它?现作如下介绍.一、相似模型相似预报的基本思路是从众多历史样本中... 相似预报作为省台的客观预报指导产品之一,通过微机屏幕显示在地市台和有关台站的预报员面前.这个产品是如何制作的?它的性能如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如何把握和运用它?现作如下介绍.一、相似模型相似预报的基本思路是从众多历史样本中寻找最佳相似个例,以最佳相似个例对应的天气作为预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 地市台 屏幕显示 省台 落区 东风带 预报结果 相关系数 定量预报 样本总量
下载PDF
经圈环流在大气对SSTA强迫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虎强 张先恭 朱抱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 Hadley 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 SSTA 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 Hadley 环流...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 Hadley 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 SSTA 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 Hadley 环流(?)的作用,波传播的空间位相和振幅就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并更接近于实际大气环流异常情况。当非绝热加热源位于偏离赤道的南北半球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 Hadley 环流,南北半球的非绝热加热很难在另一半球产生强的大气响应;考虑了 Hadley 环流后,则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波动可向另一半球传播。数值实验结果还表明,夏季当非绝热加热源的位置改变时,大气对其改变的响应不明显,而冬季大气对非绝热加热源的纬向位置的响应却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A 非绝热加热 大气环流异常 南北半球 强迫响应 强迫作用 加热源 纬向 赤道地区 赤道东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