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白眉长臂猿种群及数量现状初报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兴勇 白冰 +2 位作者 艾怀森 李正波 周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6-858,共3页
经2003~2006年访问和现场调查,表明白眉长臂猿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约有15~20群,25~40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类猎捕是造成白眉长臂猿数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提出应加强白眉长臂猿的栖息... 经2003~2006年访问和现场调查,表明白眉长臂猿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约有15~20群,25~40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类猎捕是造成白眉长臂猿数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提出应加强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保护和消除生境隔离,加强公众保护宣传教育和加强白眉长臂猿的生态生物学等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种群数量 分布现状 栖息地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边境密林追踪长臂猿——“走进八桂丛林”之邦亮自然保护区
2
作者 徐治平 《广西林业》 2014年第5期36-39,共4页
在我国西南边陲百色市靖西县与越南北部高平省重庆县交界处,有一片热带季节性喀斯特雨林。这里生活着曾一度被认为在我国已绝迹50多年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黑冠长臂猿。
关键词 黑冠长臂猿 自然保护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丛林 追踪 边境 越南北部 珍稀物种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3
作者 李永昌 陆玉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4期67-71,共5页
根据黑长臂猿的分布情况,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3块20 m×20 m样地进行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调查.结果为黑长臂猿栖息地为以木果石栎、疏齿栲、红木荷等为代表的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天... 根据黑长臂猿的分布情况,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3块20 m×20 m样地进行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调查.结果为黑长臂猿栖息地为以木果石栎、疏齿栲、红木荷等为代表的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天然更新能力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臂猿 栖息地 森林群落结构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生态评估
4
作者 陆玉云 耿满 《林业建设》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对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种群、数量、栖息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分析,采用生态影响评价(EcIA)方法对黑长臂猿进行生态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黑长臂猿种群活力较强,种群稳定性高,不存在迅速灭绝的可能性,具有足够高的... 在对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种群、数量、栖息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分析,采用生态影响评价(EcIA)方法对黑长臂猿进行生态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黑长臂猿种群活力较强,种群稳定性高,不存在迅速灭绝的可能性,具有足够高的生境适合度,但保护区对黑长臂猿承载力不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恢复和扩大其适生生境,以保证种群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长臂猿 生态评估(EcIA)
下载PDF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湾棱皮树蛙栖息地特征
5
作者 赖洁玲 朱巽凤 +7 位作者 何宏基 傅宏刚 黄富鑫 赵玲玉 谢伟妮 何晓露 何香莲 贝永建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7-62,共6页
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通过样线法对分布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部湾棱皮树蛙种群分布、数量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定4个栖息地样方和12个对照样方的24个生态因子,并对18个生态因子的变量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北... 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通过样线法对分布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部湾棱皮树蛙种群分布、数量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定4个栖息地样方和12个对照样方的24个生态因子,并对18个生态因子的变量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北部湾棱皮树蛙种群数量稀少,呈点状分布。偏向栖息于空气湿度较高(90%左右)、与水源距离近,草本密度小(44%以下),草本覆盖率小(55%以下),乔木盖度大(75%~90%)和乔木高度较高(6.9~12.0 m)的次生性且发育较为完整的岩溶山地季雨林中。研究结果为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北部湾棱皮树蛙的生态学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特征 北部湾棱皮树蛙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浅析中-越边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
6
作者 黄淑娟 林卫东 张立宏 《低碳世界》 2015年第26期8-9,共2页
本文以中-越边境东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情况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边境特有的条件对保护区的管理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区发展
下载PDF
物华天宝 独领风骚——广西以野生动植物命名的自然保护区风采
7
作者 袁琳 张雷 刘建 《广西林业》 2019年第3期31-32,共2页
崇左白头叶猴、靖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贺州大桂山鳄蜥、防城金花茶、乐业雅长兰科植物……以这些广西特有、或曾经被认为灭绝而被重新发现、或种属资源最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命名的广西多个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专有保护区。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大桂山 东黑冠长臂猿 金花茶 防城区 白头叶猴 野生动植物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西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雷 刘建 肖万福 《广西林业》 2018年第6期13-15,共3页
白头叶猴——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全球最濒危、最受关注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弄岗穗鹛——由中国学者发现并描述和命名的第二个世界鸟类新种,仅在广西桂西南地区发现.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业系统 白头叶猴 金花茶 东黑冠长臂猿 兰科植物
下载PDF
我国新增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6-336,共1页
国家环保总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山西、内蒙等17个省、自治区的敏感地区新建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国家级保护区已达265个,总面积9185.1万hm^2,约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9.6%。新增的22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森林... 国家环保总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山西、内蒙等17个省、自治区的敏感地区新建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国家级保护区已达265个,总面积9185.1万hm^2,约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9.6%。新增的22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古生物遗迹等5种类型。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稀有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其中:山西玉鹿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褐马鸡自然分布最大集中区;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白鳍豚最为集中分布的水域;山东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三大贝壳堤岛之一,新老贝壳堤韭存,是珍贵海洋自然遗产;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保存着我国仅存的豚鹿种群和黑冠长臂猿的最大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级保护区 荒漠生态系统 古生物遗迹 黑冠长臂猿 贝壳堤
下载PDF
踏莽寻猿——记邦亮保护区东黑冠长臂猿的拍摄之路
10
作者 谈圳 《视听》 2017年第7期212-213,共2页
东黑冠长臂猿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此前已经在国际上被认定灭绝,但于2002年被重新发现活动于越南北部山区和中国广西境内。目前全球数量只有110只左右,中国境内有20多只,全部生活在我国靖西县境内和越南交界的喀斯特森林... 东黑冠长臂猿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此前已经在国际上被认定灭绝,但于2002年被重新发现活动于越南北部山区和中国广西境内。目前全球数量只有110只左右,中国境内有20多只,全部生活在我国靖西县境内和越南交界的喀斯特森林里。作为十多年来第一家拍到过东黑冠长臂猿的电视媒体,笔者与同事们蹲点在没水没电没信号的山里数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邦亮 队员 林海 猿人 直立人 镜头 野生动物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1
作者 陶丽莉 尹安亮(图) 《云南林业》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文章阐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介绍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并以“寻访白眉大侠”这一自然教育课程为例,从选择本土特色教学资源、确立清晰的教育目标、提升课程的体验性、发挥课程的教... 文章阐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介绍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并以“寻访白眉大侠”这一自然教育课程为例,从选择本土特色教学资源、确立清晰的教育目标、提升课程的体验性、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强调课程的延伸性、开展课程评估六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课程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下载PDF
景东自然保护区启动2021年专项巡护执法行动
12
作者 田应兰(文/图) 《云南林业》 2021年第5期19-19,共1页
近日,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专项巡护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2021年专项巡护执法行动。此次专项巡护制定巡护线路60条,路线覆盖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片区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 近日,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专项巡护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2021年专项巡护执法行动。此次专项巡护制定巡护线路60条,路线覆盖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片区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野茶资源集中分布区、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偷捕盗猎易发地区及与哀牢山楚雄/镇沅片区、无量山南润片区交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防火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 黑冠长臂猿 景东 巡护
下载PDF
东黑冠长臂猿的诺亚方舟——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记
13
作者 秦卫华(文/图) 《生命世界》 2024年第5期22-37,共16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中越边境地区,有一片面积仅约30平方千米的狭长喀斯特森林,这里是全世界仅存的140多只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的唯一栖息地。东黑冠长臂猿属于灵长目长臂猿科,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野生动物,被...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中越边境地区,有一片面积仅约30平方千米的狭长喀斯特森林,这里是全世界仅存的140多只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的唯一栖息地。东黑冠长臂猿属于灵长目长臂猿科,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在我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喀斯特森林 灵长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诺亚方舟 野生动物 靖西市
原文传递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物种保护迈进新阶段
14
作者 《云南林业》 2024年第5期42-43,共2页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叫天行长臂猿,全国种群数量不足200只,是森林生态中重要的“旗舰野生动物”。近6年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立足自身资源管护的同时,对德宏州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及其栖息地保护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省级自然保护区 种群数量 物种保护 铜壁关 栖息地保护 野生动物 森林生态
下载PDF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特征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费汉榄 范朋飞 +3 位作者 向左甫 马长勇 张文 黄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3,共7页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倾向于在早晨鸣叫,有91.4%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53.1%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69.7%,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24次,鸣叫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8.3min。一次二重唱中,雌性平均激动鸣叫4.4次。长臂猿鸣叫的起始时间在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差异显著,阴天和雾天鸣叫的起始时间延后,且雾天最迟;降雨致使长臂猿体能的损失和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引起鸣叫起始时间的延后和持续时间缩短;温度对长臂猿鸣叫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鸣叫 时间特征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日食性与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长勇 费汉榄 +2 位作者 黄涛 崔亮伟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日食性变化和活动节律是动物行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食性变化与活动节律的研究,可以了解食物、温度和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动物在行为上的应对策略。2009年1-12月,在广西靖西县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自治区级自... 日食性变化和活动节律是动物行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食性变化与活动节律的研究,可以了解食物、温度和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动物在行为上的应对策略。2009年1-12月,在广西靖西县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2群东黑冠长臂猿觅食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黑冠长臂猿的活动和食性在旱季和雨季都具有明显的节律。鸣叫只发生在12:00之前,但旱季的鸣叫时间偏晚。在日节律上,东黑冠长臂猿在离开过夜树后和进入过夜树前各有一个取食高峰,07:00喜欢取食果实和无花果,16:00也选择更多的果实,但无花果较少,13:00-15:00取食更多的叶和芽。在10:00-12:00,其用于休息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以果实和无花果为主要食物,并且花大量时间觅食无脊椎动物;但在旱季,其食物以叶和芽为主。与之相适应,东黑冠长臂猿在旱季通过减少移动增加休息来节约能量开支和应对低温,同时它们增加取食的时间以获得等价的能量和营养。雨季时社会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而且其高峰出现在08:00-10:00,但旱季社会行为主要出现在11:00-14:00。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没有出现休息高峰,相反在旱季10:00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上述行为节律体现了东黑冠长臂猿对环境季节性变化的良好适应,使其能够在寒冷并且退化的喀斯特森林中生存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食性变化 活动节律 行为适应 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承标 覃明胜 +3 位作者 谭武靖 王丁翼 陈瑞德 陶大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气候资源是影响动物行为、发育、存活、繁殖与分布等的重要因子。为了探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气候环境特征,对其栖息地附近县(乡)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年均日照时数为1 521.8小... 气候资源是影响动物行为、发育、存活、繁殖与分布等的重要因子。为了探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气候环境特征,对其栖息地附近县(乡)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年均日照时数为1 521.8小时,月变幅为25.44%;年均气温为19.1℃,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年均降雨量为1 606.3 mm,月变幅为86.05%;年均蒸发量为1 507.1 mm,月变幅为28.06%;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月变幅为2.60%;年均风速为1.5 m/s,月变幅为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栖息地 气候资源 中国广西
下载PDF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声谱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军娟 马长勇 +2 位作者 费汉榄 崔亮伟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3-214,共12页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群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进行了录音,对每群录音效果较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叫...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群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进行了录音,对每群录音效果较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叫声的频率较高,最高频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5kHz;雄性的鸣叫声由起始音(boom)、简单的重复音节(aa notes)、调节前音节(pre-modulated note)和调节音句(modulated phrases)组成,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二者互相配合组成结构复杂的二重唱。通常,二重唱由成年雄性发起和结束,并占主导地位。同时,将东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与近缘种西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的叫声、以及二者配合发出的激动鸣叫序列在三者之间都有明显差异。因此,从声谱特征角度可以有效论证这三种长臂猿独立物种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鸣叫 二重唱 声谱结构
下载PDF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新群体的发现及种群数量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韦绍干 马长勇 +3 位作者 谭武靖 杨江 崔亮伟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东黑冠长臂猿是极度濒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极其稀少。2015年5月和8月,采用在固定地点监听鸣叫的方法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东黑冠长臂猿开展两次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境内形成了由1只成年雄性,2只成年雌性和1只婴猿组成... 东黑冠长臂猿是极度濒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极其稀少。2015年5月和8月,采用在固定地点监听鸣叫的方法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东黑冠长臂猿开展两次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境内形成了由1只成年雄性,2只成年雌性和1只婴猿组成的新群体。这是自2006年该物种在中国被重新发现后,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形成的新群体。中国境内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也由3群22只,增长到4群26只。有限的栖息地可能是未来限制东黑冠长臂猿新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栖息地恢复对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尤为重要。放牧不利于栖息地恢复,要逐步减少,进而杜绝在保护区内放牧。另外,东黑冠长臂猿跨国界分布,中越两国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避免在保护区内实施对栖息地不利的边境管理活动。如果两国间出现种群隔离,对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会非常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新群体形成 种群数量 保护现状
下载PDF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4 位作者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