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镜 王敬恩 赛妍嫣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空间网络化发展是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以2009年、2014年及2019年为时间截面,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丝绸之路城市群27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 空间网络化发展是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以2009年、2014年及2019年为时间截面,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丝绸之路城市群27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幅度提升,但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2)城市群旅游网络结构趋于成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存在差异;(3)网络中核心区由东向西不断扩大;(4)城市群中存在极为相似的子群,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基于此,结合各城市的资源现状与交通等情况,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构建了“三级三轴四片区”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城市 旅游经济空间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发展轴线
下载PDF
佛教文献对研究丝绸之路城市的价值——以《大日经》《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等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新中 王霏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佛教文献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形式,保留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佛教所影响到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而言,三种佛教文献为丝绸之路城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关于佛教教义的《大日经》类经典文献蕴含着... 佛教文献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形式,保留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佛教所影响到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而言,三种佛教文献为丝绸之路城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关于佛教教义的《大日经》类经典文献蕴含着佛教,特别是密宗的宇宙世界观和城市理念,对分析受密宗影响地区的城市规划、寺院布局及佛塔造型很有助益;佛教史地文献《洛阳伽蓝记》为研究佛教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样板,还为进一步分析佛教兴衰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给以启发;《大唐西域记》等游记传记类佛教文献则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城市史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据此还可发现一些古代城市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献 丝绸之路城市 大日经 洛阳伽蓝记 大唐西域记
下载PDF
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空间结构构建——以沿线省会城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亚文 李晓青 张明山 《发展研究》 2018年第6期51-57,共7页
本文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业绩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了3维度-8层次-29指标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会城市进行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评价。引入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9... 本文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业绩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了3维度-8层次-29指标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会城市进行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评价。引入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9个城市进行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测算,以度量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基于之前的研究结果,对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进行空间结构构建,分别提出构建"一核两极六节点"的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和"一带+四圈"的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的空间构架,以及经济带沿线城市提升旅游竞争力和开展合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 丝绸之路城市旅游经济带 空间结构构建
下载PDF
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松霞 张军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4-49,共6页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及我国五大城市群规划的落地,城镇化发展转型和城市群(带)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发展质量成为重大课题。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及城市空间发展原理,结合新疆城市化发展现状,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及我国五大城市群规划的落地,城镇化发展转型和城市群(带)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发展质量成为重大课题。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及城市空间发展原理,结合新疆城市化发展现状,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5方面设计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自然断裂法分层级及Arcgis空间技术表达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总体上,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城市间发展极端不平衡,城市化质量及各维度空间差异较大,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是城市化发展质量的主要动力,人口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贡献度最小;2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以乌昌、石河子、克奎、伊宁为中心的多中心分散格局,缺少全局性的高值集聚中心区,质量较高地区零星镶嵌在质量较低区域中间,呈现条块分割、辐射断层格局;3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呈现弱空间自相关性,极化增长和空间集聚作用不明显,高质对低质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化处于分散独立发展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完善和强化城市体系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质量 空间分异 丝绸之路”沿线城市
下载PDF
丝绸之路甘肃段城市发展现状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邢佳佳 黎家宜 +1 位作者 曾洁 刘志立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11期36-38,共3页
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接触世界的主要通道,丰富了我国的"黄土文明",促进了中西贸易往来,打破了中原王朝与其他文明的贸易壁垒状态,奠定了中华多民族的格局,同时也为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今天丝路城市的发展仍面对诸... 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接触世界的主要通道,丰富了我国的"黄土文明",促进了中西贸易往来,打破了中原王朝与其他文明的贸易壁垒状态,奠定了中华多民族的格局,同时也为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今天丝路城市的发展仍面对诸多困境,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城市 “一带一路” 困境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异 被引量:4
6
作者 冉淑青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学模型利用,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在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上,重庆辐射范围重点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弱于西安、兰州以及乌鲁木齐;在城市间经济联系场强分布...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学模型利用,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在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上,重庆辐射范围重点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弱于西安、兰州以及乌鲁木齐;在城市间经济联系场强分布上,大城市对距离较近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但受距离衰减的影响,对跨省域城市的场强相对较弱;受行政区划限制及距离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是由多个高首位度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串联而成,但组团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分异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泉州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南亚城市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明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9-95,共7页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民心相通”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跨文化传播工程,跨文化传播的难点在于文化差异对传受双方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都产生重大影响,有效的传播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是中国人和东...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民心相通”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跨文化传播工程,跨文化传播的难点在于文化差异对传受双方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都产生重大影响,有效的传播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是中国人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共同的经验”,在中国对东南亚文化传播的历史中这一“共同的经验”是传播得以进行的重要基础。而网站、社交平台等交互式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传播渠道,加快了传播速度,拉近了传受双方心理距离,为跨文化传播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泉州应该发挥闽南文化发源地和华侨华人祖籍地的优势,立足文化亲缘和东方价值观,借助新媒体开展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 东南亚 泉州 新媒体
下载PDF
青岛市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这一构想对于青岛建构更全面的开放格局,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内涵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图出发,青岛应立足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qu...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这一构想对于青岛建构更全面的开放格局,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内涵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图出发,青岛应立足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本文通过青岛与天津、大连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规模、腹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了青岛打造"一路一带"双向桥头堡和综合枢纽城市的战略构想,深入思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推进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路一带”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空间联系分析——基于城市流视角以新疆北线城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史文慧 权晓燕 +2 位作者 翟红英 高倩 樊华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2期6-8,共3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09、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数据,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分析,重点分析了北线城市空间联系的演...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09、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数据,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分析,重点分析了北线城市空间联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空间联系较弱,城市间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的扩大,相对差异出现减小的趋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匹配;(2)乌鲁木齐处于北线城市流强度的高值中心区,与外围相邻城市的梯度差异在减小,辐射效应显现,而与相距较远城市间的梯度差异增大;(3)城市流强度空间格局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联系 城市流强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北线城市
下载PDF
“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路径分析——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尚伟 江洋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意义]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成都进入世界一流城市的关键一步,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既与成都"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地位不谋而合,又符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预期要求。[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以世... [目的/意义]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成都进入世界一流城市的关键一步,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既与成都"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地位不谋而合,又符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预期要求。[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以世界普遍认可的世界文化名城为对象,分析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优势与不足。[结果/结论]成都可以在建构话语体系、深挖成都元素、发展成都文化等方面深入发展,以此建设成为具有辨识度和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名城 国家中心城市 丝绸之路城市建设
下载PDF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广州的“颓势”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三虎 李佳 《探求》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面对这种"颓势",必须要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广州发展的大格局。必须要着眼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突出广州... 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面对这种"颓势",必须要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广州发展的大格局。必须要着眼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突出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和对外文化门户城市地位,以使其在塑造中国在亚洲自贸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担当相应国家功能。这意味着广州应以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定位为基础,逐步向"亚洲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也就是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绝不只是地方的事情,而是有着更多的国家战略意义,而来自地方的确保"北上广"地位的"保三"策略并不能满足这种战略要求。要把握广东申报自贸区的机遇,给予广州发展以与"京津沪渝"同等的国家政策支持,以便在国家层面上确保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 对外文化门户城市 “北上广”地位 国家政策支持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in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Silk Road 被引量:2
12
作者 Pavel V.RYKOV 李泽红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current issues of the regio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and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 The paper deals with current issues of the regio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and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 centers, integrated with global and regional markets in the conditions of a qualitatively new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Silk Road. We assess promising direction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of agglomerated formations and zones of their influence in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s a region having an advantageous geo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Eurasian space. In Kazakhsta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a multiple- vector nature, and the course of form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provides convincing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their share in settlement and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It is agglomerated fo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at are a kind of indicator of the onset of maturity in settlement, specifying key points of the socio-economic space, namely: cores of regions, nodes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contacts, main areas of new territories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 links in the internal infrastructure, etc. It is urban agglomerations that should act as a kind of special platform of integration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should revive its histor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project "New Silk Road" and become a major trade and logistics, finance and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tourism hub of the Central Asia region, a bridge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Silk Road urban agglomeration integration processes demographic potential economic be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