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孜尔尕哈”语源、语义考——兼论新疆的相关维吾尔语地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树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91,共12页
库车县西北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qzl qa■a tur)位于连接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唯一通道盐水沟畔,是护卫龟兹屯垦区的前哨,始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前后而完善于唐朝,承负着护卫垦区安全的重要职能。其字面意思为"红乌鸦烽火台&qu... 库车县西北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qzl qa■a tur)位于连接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唯一通道盐水沟畔,是护卫龟兹屯垦区的前哨,始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前后而完善于唐朝,承负着护卫垦区安全的重要职能。其字面意思为"红乌鸦烽火台",系由qzl qar■u(红色哨所,红色烽火台)演变而来。16世纪时,由于居民的迁徙更迭而导致当地土语发生变化,qzl qar■u最终演变成qzl qa■a。原本表示"红色哨所"、"红色烽火台"的语义因语音的改变而演变为"红乌鸦"。后人为明确其所指,又缀加了tur(烽火台)一词,语义最终演变为"红乌鸦烽火台"。新疆有许多以qa■a/qa■aj(烽火台)命名的地名,其演变进程为:qar■u/qar■uj→qar■a/qar■aj→qa:■a/qa:■aj→qa■a/qa■aj→qa■a tur。这些以qa■a/qa■aj或tur命名的地名,既是丝路交通历史沧桑的见证,也是维吾尔语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台 龟兹屯垦区 丝路交通 迁徙 喀什土语
下载PDF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百年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海峰(文/图) 《大众考古》 2020年第2期80-82,共3页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古勒巴克乡兴地村西南约57千米孔雀河中游北岸的荒漠中。遗址作为大碛古道沿线存数不多的军事古迹,是古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和维护丝路交通的重要历史见证,与孔雀河沿岸其他10处烽燧遗址以&...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古勒巴克乡兴地村西南约57千米孔雀河中游北岸的荒漠中。遗址作为大碛古道沿线存数不多的军事古迹,是古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和维护丝路交通的重要历史见证,与孔雀河沿岸其他10处烽燧遗址以"孔雀河烽燧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考古 烽燧 历史见证 新疆巴音郭楞州 丝路交通 孔雀河 尉犁县
下载PDF
嚈哒帝国钱币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
3
作者 齐小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2期155-155,共1页
嚈哒人的崛起和迁徙对整个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史料记载、造币体系及考古发现,尽管嚈哒的入侵对中亚、印度西北部乃至整个丝路贸易有所冲击,但没有破坏已经成型的丝路交通与跨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关键词 嚈哒 丝路贸易 东西方文明 丝绸之路 丝路交通 史料记载 钱币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于阗与藏西:新出考古材料所见两地间的古代文化交流 被引量:4
4
作者 霍巍 《藏学学刊》 2007年第1期146-156,233-234,共13页
自古以来,塔里木盆地与西藏西部地区通过不同方式不断有着频繁的物资、文化交流,过去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汉、藏文献寻找线索探讨其间存在的交通路线等问题。本文依据一批新出土的考古材料,进一步结合文献加以综合研究。主要观点认为:塔里... 自古以来,塔里木盆地与西藏西部地区通过不同方式不断有着频繁的物资、文化交流,过去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汉、藏文献寻找线索探讨其间存在的交通路线等问题。本文依据一批新出土的考古材料,进一步结合文献加以综合研究。主要观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南缘与藏北羌塘高原之间早在远古时期便已经存在着传统的通道,新疆皮山县以南的西南面的昆仑山崖沿桑株河、苏勒阿孜河和康阿孜等地的古代岩画,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藏北地区发现的古代岩画无论从题材到雕刻技法都反映出许多共同点,应当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往来形成的历史遗迹。5世纪~7世纪,于阗进入到佛教艺术的兴盛期,尤其是7世纪以后大量密教造像的出现,对其后西藏西部佛教艺术基本风格与内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吐蕃的进入可能更加速了这一发展趋势。具体就考古遗存而言,其中于阒佛寺的泥塑造像、木板画、铜佛像等均对11世纪~13世纪西藏西部古格佛教艺术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吐蕃时期在克什米尔、吉尔吉特与西藏西部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西藏西部很可能承担着中亚与敦煌、卫藏地区文化传播的某种中介角色。意大利著名藏学家G.杜齐等学者曾提出应当注意西藏佛教艺术中的'于阗风格',笔者认为在现存的古格早期佛教艺术遗存中,便存在着这种风格的遗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 吐蕃 古格王国 丝路交通 密教艺术
原文传递
“陈宝”新说--从西兰高铁宝天段通车说起
5
作者 阎晶 李建雄 《档案》 2018年第10期49-53,共5页
回望民国至今宝鸡天水一线的道路交通建设史,对我们理解西周末年天水附近所居秦人的生存环境颇有裨益。处在异族环伺的四战之地,秦人农业经济的维系颇为艰辛;"世作周卫"的过程中,通过先祖流传的关中记忆,入关驱戎的作战经历,... 回望民国至今宝鸡天水一线的道路交通建设史,对我们理解西周末年天水附近所居秦人的生存环境颇有裨益。处在异族环伺的四战之地,秦人农业经济的维系颇为艰辛;"世作周卫"的过程中,通过先祖流传的关中记忆,入关驱戎的作战经历,和东猎汧渭的考察,陈仓地区的经济之富庶,环境之安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试探安土重迁的族人之反应,秦文公构拟了陈宝传说,为秦人东迁做好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继而在连续不断的东进作战中,秦人终于绕过陇山,定居于宝鸡左近的平阳、雍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宝 秦文公 秦人东进 丝路交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