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从“两个三十年”的争论引起的思考
1
作者 沈宝祥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4,共3页
"两个三十年"问题的争论,实则反映的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问题。评价社会进步要看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是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二是人的生存状态是否能够得到不断改善。按照这两条标准,衡量、评价、判断新中国前30年... "两个三十年"问题的争论,实则反映的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问题。评价社会进步要看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是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二是人的生存状态是否能够得到不断改善。按照这两条标准,衡量、评价、判断新中国前30年和后30年,思维不应停留在单纯地肯定或否定的层面,而是要深入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三十年 社会进步 评价标准 人的生存状态
下载PDF
用正确的错误观评价“两个三十年”
2
作者 史潮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正确的错误观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必然得出的结论,而漠视、回避错误的倾向将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树立正确的错误观,既体现了高度的自信,也是正确发展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完全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经历的各种错误、痛... 正确的错误观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必然得出的结论,而漠视、回避错误的倾向将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树立正确的错误观,既体现了高度的自信,也是正确发展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完全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经历的各种错误、痛苦和灾难。在正确评价两个三十年的基础上,在总结错误中走向真正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的错误观 阶段性成功 积累和传承 超越与创新 两个三十年
下载PDF
要用统一的眼光审视“两个三十年”
3
作者 王育松 王令金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6-34,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已有60多年,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本来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但由于人们对历史过程的不熟和认识视觉的偏差,而将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看待。这是历史的误解,有必要回顾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已有60多年,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本来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但由于人们对历史过程的不熟和认识视觉的偏差,而将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看待。这是历史的误解,有必要回顾历史,正本清源,以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各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两个三十年 统一
下载PDF
用辩证统一的历史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健 丛松日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10期37-40,共4页
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三十年呈现出显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是在摸黑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为后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条件。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是在前三十年发展基础上的与时俱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三十年呈现出显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是在摸黑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为后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条件。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是在前三十年发展基础上的与时俱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的正确态度,为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两个三十年 辩证统一 两个不能否定”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的“两个三十年”关系简析
5
作者 刘阳 《经济师》 2019年第11期226-227,共2页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世界主题是革命与战争,中国对内建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世界主题...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世界主题是革命与战争,中国对内建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融入世界。从全球视野看,"两个三十年"中国的内外政策都是中国针对当时的世界局势所做出的应对之举,在前30年,我们的侧重点是捍卫民族独立、保卫政权安全,后30年我们的侧重点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今天的中国要继续放眼世界,因势象形,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正确的角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两个三十年 因势象形
下载PDF
当代国际体系的渐变和嬗变——基于两个三十年的比较与思考
6
作者 杨洁勉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6期61-64,共4页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国际体系处于新旧交替和质变飞跃的过渡期。在冷战结束的30年里,国际体系终结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但又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和发展了二战后国际体系的一些主要框架,处于突变后的长期...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国际体系处于新旧交替和质变飞跃的过渡期。在冷战结束的30年里,国际体系终结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但又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和发展了二战后国际体系的一些主要框架,处于突变后的长期渐变过程中。未来30年,国际体系将可能从后冷战转型时期进入新体系最终定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体系 渐变过程 主要框架 两个三十年 变革期 新旧交替 过渡期 比较与思考
原文传递
两个邮递员,两个三十年——永恒的一抹绿
7
作者 朱良燕 《少年时代(中高年级)》 202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一个人的邮递“长征”——王顺友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三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关键词 两个三十年 邮政史 邮递员 王顺友 长征
原文传递
新中国农业的两个“三十年”
8
作者 韦庆儿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新中国农业走过了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即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时期,有经验和教训;第二个"三十年"即1979年至2009年是新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时期,是新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开启时期。
关键词 新中国 农业 两个三十年
下载PDF
201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创见
9
作者 董志凯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突出特点是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2013年度该学科研究中有若干创见:一是对改革与转型历程阐述的新探索,认为发展与体制双重转型是中国独特的改革开放之路,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结构问题等;二是...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突出特点是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2013年度该学科研究中有若干创见:一是对改革与转型历程阐述的新探索,认为发展与体制双重转型是中国独特的改革开放之路,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结构问题等;二是对"两个三十年"思路下的六十年经济史研究,既探索60年中经验与成就的总结与继承,也体现了对教训、问题的揭示与分析;三是对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价值与方法的新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经济史 改革与转型历程 两个三十年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及与当今社会建设的关系
10
作者 徐德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6,共8页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是社会建设的探索时期,构筑了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追求社会公平与自由平等的建设目标,采取统筹兼顾与适当安排的建设布局,实行军事化动员的建设手段。通过不断探索,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是社会建设的探索时期,构筑了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追求社会公平与自由平等的建设目标,采取统筹兼顾与适当安排的建设布局,实行军事化动员的建设手段。通过不断探索,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与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得到重视,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公平与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存在诸如社会建设目标的乌托邦色彩浓厚,社会建设手段过于倾向政治运动,社会建设政策具有随意性等问题。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与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社会建设存在着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三十年"逐步构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建设 两个三十年
下载PDF
创新驱动 恒心者胜
11
作者 刘云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1,共2页
跨跃式发展的提法近些年很盛行,在某些领域跨跃式发展是可能实现的,但在高端精密制造业,人才培养与核心技术攻关则无法跨跃,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关键词 创新驱动 装备制造 两个三十年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三位一体”: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7,共7页
政治基础、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显著特质。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评价,驱散了思想政治战线的迷雾、廓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地坪... 政治基础、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显著特质。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评价,驱散了思想政治战线的迷雾、廓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地坪并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战略布局出发提出"中国梦"的顶层设计,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设定了基本奋斗目标,而且凝聚了最广泛共识与力量、建构了强大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向心力;"四个全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原则、实践逻辑的转换以及强烈的问题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两个三十年 “中国梦” “四个全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