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亲分子结构对铜网表面生长的Cu_2S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立柱 高鹏 +2 位作者 詹传郎 周延彪 刘鸣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58,共4页
观察到两亲分子的结构对铜网表面生长的Cu2 S一维纳米材料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含羧酸的强亲水型两亲分子———N_硬脂酰_L_谷氨酸有助于形成纳米线 ,而把两个羧基全部转化为酯基后 ,则倾向于形成具有分形结构的纳米带。
关键词 分子结构 铜网表面生长 Cu2S纳米材料 硫化亚铜 硫化氢
原文传递
脂质体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树彪 许英梅 +3 位作者 胡剑钧 刘栋良 乔卫红 李宗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脂质体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已经在很多方面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介绍了脂质体的基本概念、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 两亲结构和自组装体的形成是脂质体形成的基础,研究自组装体的理论基础对于脂质体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脂质体 表面活性剂 自组装体 两亲结构 胶束
下载PDF
马来酸单酰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复鞣加脂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汪际焱 兰云军 邹祥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892,共4页
以N-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NSA-18)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两亲结构共聚物(PNMA)复鞣加脂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以N-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NSA-18)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两亲结构共聚物(PNMA)复鞣加脂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N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PNMA制备的各项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n(NSA-18)∶n(MAO)=3∶2、n(亲油单体)∶n(亲水单体)=1∶3.5、w(APS)=4.5%(基于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88℃、活泼单体滴加时间为2 h时,合成的PNMA复鞣加脂剂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一定的柔软、防水性能,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的透光率为42.7%(400 nm,25℃),复鞣加脂后革样增厚率为29.6%,静态吸水率为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鞣加脂剂 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丙烯酸 两亲结构共聚物 皮革化学品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化学特性及其应用
4
作者 刘嘉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8-36,共9页
本文综合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增溶、增敏、增稳、褪色和析相等分析化学的特性应用研究现状。参考文献96篇。
关键词 应用研究现状 褪色作用 临界胶束浓度 显色体系 增溶作用 两亲结构 CTMAB 十二烷基 金属离子 显色反应
下载PDF
具有光学活性的两亲性聚炔-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婷 赵东 +1 位作者 张立群 岳冬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设计并合成了含手性侧基和含亲水性大分子侧基的接枝聚炔共聚物[聚(丙炔酸薄荷醇酯-co-丙炔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poly(a-co-b),(a:propiolic acid L-menthol ester;b:propiolic acid polyethylene glycolmonomethyl ether ester)).通过... 设计并合成了含手性侧基和含亲水性大分子侧基的接枝聚炔共聚物[聚(丙炔酸薄荷醇酯-co-丙炔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poly(a-co-b),(a:propiolic acid L-menthol ester;b:propiolic acid polyethylene glycolmonomethyl ether ester)).通过比旋光度([α]D),圆二色光谱(CD)表征手段发现共聚物poly(a-co-b)具有很强的光学活性且能形成单一方向的螺旋构象.另外还考察了共聚物中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含量、溶剂极性及时间对共聚物的光学活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EG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光学活性会降低.在所选的4种溶剂中(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苯),共聚物的螺旋构象在三氯甲烷溶剂中最能稳定存在.然而此类共聚物的二级结构在溶剂中是不稳定的,其光学活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炔 光学活性 螺旋结构 共聚物
原文传递
抗菌肽的非肽或小分子模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涛 牛有红 叶新山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81,共23页
抗生素耐药性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各种耐药菌,特别是ESKAPE(耐药的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传统抗生素作用于细菌表面或内部的... 抗生素耐药性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各种耐药菌,特别是ESKAPE(耐药的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传统抗生素作用于细菌表面或内部的特定靶点,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急需研发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抗菌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肽,在抗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天然抗菌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体内的代谢稳定性差、活性普遍不高、毒副作用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限制了其应用。解决这些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根据抗菌肽的净正电荷性质及亲水亲脂的整体构象特征,设计合成抗菌肽的模拟物。近年来,抗菌肽的非肽或小分子模拟物研究发展快速。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小分子模拟物 非肽模拟物 拓扑结构 正电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