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萨尔》与印度两大史诗的言语模式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恒来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在视角模式上,《格萨尔》史诗中的全知视角模式和内视角模式交替使用,内视角模式占主导地位;在《罗摩衍那》中,全知视角模式和内视角模式虽交替使用,但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的诗节区分;在《摩诃婆罗多》中,史诗一方面表现出以具体形象呈现... 在视角模式上,《格萨尔》史诗中的全知视角模式和内视角模式交替使用,内视角模式占主导地位;在《罗摩衍那》中,全知视角模式和内视角模式虽交替使用,但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的诗节区分;在《摩诃婆罗多》中,史诗一方面表现出以具体形象呈现的全知视角模式特征,另一方面,其整个故事的进程又是由内视角模式来推动的。在韵律模式上,《格萨尔》史诗大都合辙押韵,听来朗朗上口,音调婉转;印度两大史诗则较多地强调了律的一面,而忽略了韵的一面。在言语结构模式上,《格萨尔》史诗的韵文部分较突出地表现出了程式化特征,而印度两大史诗的程式化特征则不十分明显。在《摩诃婆罗多》中,大量出现的敬语,反映了印度史诗言辞委婉的柔情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印度两大史诗 言语模式
下载PDF
印度古典诗学中的比喻观——以印度两大史诗为中心
2
作者 蔡晶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比喻是印度古典诗学"诗庄严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印度两大史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各类比喻不仅凸显史诗的主题,而且还体现出印度诗学、美学的核心观念。史诗中比喻之喻体的选择奇谲丰富,且宗教意味浓郁、情味十足,比... 比喻是印度古典诗学"诗庄严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印度两大史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各类比喻不仅凸显史诗的主题,而且还体现出印度诗学、美学的核心观念。史诗中比喻之喻体的选择奇谲丰富,且宗教意味浓郁、情味十足,比喻本身亦成为重要的意义"装饰物",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教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印度诗学 印度两大史诗
下载PDF
室建陀身世的演变与整合——从两大史诗到《鸠摩罗出世》
3
作者 张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9-76,共8页
印度教的室建陀本是火神的后裔,随着印度文化的发展,融入了湿婆神话的系统中,成为湿婆之子。本文通过梳理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迦梨陀娑的《鸠摩罗出世》中的室建陀出世的情节,试图从被创造以及被压缩的元素中一窥印度... 印度教的室建陀本是火神的后裔,随着印度文化的发展,融入了湿婆神话的系统中,成为湿婆之子。本文通过梳理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迦梨陀娑的《鸠摩罗出世》中的室建陀出世的情节,试图从被创造以及被压缩的元素中一窥印度文化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建陀 两大史诗 《鸠摩罗出世》 印度文化
下载PDF
印度两大史诗对印度及东南亚、南亚国家戏剧艺术的影响
4
作者 尹玉璐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4年第2期60-64,109,共5页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随古印度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东南亚、南亚地区。两大史诗作为戏剧主题进入和影响了各国的戏剧艺术,在诸国戏剧中有着的不同表现形式。两大史诗对东南亚、南亚国家戏剧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随古印度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东南亚、南亚地区。两大史诗作为戏剧主题进入和影响了各国的戏剧艺术,在诸国戏剧中有着的不同表现形式。两大史诗对东南亚、南亚国家戏剧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或被直接搬上戏剧舞台,或被当作一种元素融入各国的本土戏剧当中,或被当作一种素材进行二次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两大史诗 东南亚南亚戏剧 戏剧传播
下载PDF
印度两大史诗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5
作者 欧阳灿灿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85,共8页
西方学界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研究自19世纪起主要采用历史性的文本研究以及“印欧范式”的综合性研究的研究路径,当前则主要是把史诗作为文学作品,以西方各种思想和理论为资源研究史诗。自殖民地时代起,印度的两大史诗研究一方面在研究角... 西方学界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研究自19世纪起主要采用历史性的文本研究以及“印欧范式”的综合性研究的研究路径,当前则主要是把史诗作为文学作品,以西方各种思想和理论为资源研究史诗。自殖民地时代起,印度的两大史诗研究一方面在研究角度和方式上日益西方化,另一方面则力图回到本土传统,构建本土化的史诗研究范式。中国两大史诗研究有着由中、西、印三重文化共同构成的宏大研究视野,其研究特色主要体现为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和以平行比较及渊源影响考证为代表的跨文化研究。中国学界还可继续拓展以两大史诗与中国、东南亚、中亚等的文学文化交流为核心的“泛两大史诗”问题体系,更新深化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人类学角度系统挖掘史诗的叙事特征、社会意义和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两大史诗 历史性的文本研究 印欧范式 史诗精校本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荷马史诗英雄观与英雄形象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X期37-38,共2页
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包括《奥赛德》和《伊利亚特》两部史诗,相传为盲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极具人文色彩的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荷马时代希腊人的英雄观。在荷马史诗中,奥林匹... 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包括《奥赛德》和《伊利亚特》两部史诗,相传为盲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极具人文色彩的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荷马时代希腊人的英雄观。在荷马史诗中,奥林匹斯的众神无论是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还是面貌形体上,都更加接近于人,在这些神身上,宗教的意味有所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希腊 阿喀琉斯 古希腊两大史诗 南欧 英雄观 赫克托尔 英雄形象
下载PDF
东方学视野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研究——以《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的文本间性研究为例
7
作者 苏永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5-119,共15页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代表了东方学视野下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的源头。《怎么办?》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仅是解决了婚姻中的三角关系的矛盾,《罗摩衍那》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则在政治层面上达成了罗摩兄弟王位之争的和平解决,其意义和价...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代表了东方学视野下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的源头。《怎么办?》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仅是解决了婚姻中的三角关系的矛盾,《罗摩衍那》中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则在政治层面上达成了罗摩兄弟王位之争的和平解决,其意义和价值更为重大。在《摩诃婆罗多》《伊利亚特》《奥德赛》中,矛盾的解决采取了武力对抗的方式。《罗摩衍那》中猴国和罗刹国的政权更迭和王位之争也采取了极端血腥的方式。这些王位之争,除猴国的王位交替不大合道义之外,其余的都不乏正义的色彩,不乏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光芒。合理的利己主义都最终成功战胜了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但付出的代价都是极其惨重的。相比较而言,《罗摩衍那》中萨罗国罗摩兄弟王位之争的互谅互让和理想解决是最文明、最具东方智慧的。这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形形色色的诸多矛盾的解决都具有重要价值,对现代意义上的诸多国际争端的解决和许多复杂的内部矛盾的化解都能提供有益的启迪。尤其对当今西方世界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衡、权力失衡、人性失衡、政治失衡、经济失衡、文化失衡、伦理失衡和宗教失衡更能发挥不可估量的纠偏作用。合理的利己主义,对当下的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对人们的和平共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合理的利己主义与合理的利他主义的有机统一,或许是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合理的利己主义 印度两大史诗 荷马史诗 文本间性
下载PDF
毁于生态灾难的古文明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木 子萌 《河南林业》 2003年第3期28-29,共2页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灿烂的农业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今伊拉克境内),地中海文明(今黎巴嫩、苏丹和阿尔及利亚一带)、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黄河文明等。这些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有充沛的水源,周边有森林或草原。然而,古老的农业文...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灿烂的农业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今伊拉克境内),地中海文明(今黎巴嫩、苏丹和阿尔及利亚一带)、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黄河文明等。这些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有充沛的水源,周边有森林或草原。然而,古老的农业文明,大多在历史上风光一时便衰落或消失了,成为今天世界上最荒芜的景观环境或穷乡僻壤。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古生态文明的衰落或消失,是人口密度加大,过垦过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人口 人类 古巴比伦 伊拉克 迦太基 腓尼基人 生态环境 地理环境 黎巴嫩 荷马史诗 古希腊两大史诗 生态结构 空间结构 农业生态 希腊神话 古埃及
下载PDF
古希腊生活的折光——“荷马式比喻”
9
作者 罗刚英 《当代修辞学》 1986年第1期36-37,共2页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珍品,其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并称之为"荷马式的比喻".那么什么是"荷马式的比喻"呢?多用"明喻"如:"那...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珍品,其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并称之为"荷马式的比喻".那么什么是"荷马式的比喻"呢?多用"明喻"如:"那尖锐的枪头闪闪的发出光芒,亮得如同天空那颗最最可爱的宝石,那在夜晚时分跟其余的星一同出现的太白星";"那位神的箭象下雨似的落在营帐上","腓依基的隐约山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出现,在雾气迷漫的海上,好象是一个牛皮的盾牌"。这些比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给人留下具体鲜明的印象。荷马史诗形成于原始公社解体和奴隶制萌芽时期,当时还处于人类文明的初期,语言表达方式较为单纯。这就形成了荷马史诗在用比上的特点:缺少含蓄却明晰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南欧 古希腊两大史诗 荷马史诗 赫克托耳
下载PDF
荷马史诗首登中国舞台“诗化戏曲”《奥德赛》徜徉红氍毹
10
作者 李锋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共1页
关键词 《奥德赛》 奥德修记 荷马史诗 古希腊两大史诗 中国戏曲美学 戏曲 诗化
原文传递
源自荷马史诗的外国成语典故
11
作者 彭在义 《外国语言文学》 1983年第1期34-38,共5页
导言公元前12世纪爆发的特洛伊战争(The Trojan War),产生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英雄传说。这场大战结束后约300年,即公元前9—8世纪,有个名叫荷马的古希腊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一带口头流传的史诗民歌,汇编成两部著名的希腊史诗:一部是... 导言公元前12世纪爆发的特洛伊战争(The Trojan War),产生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英雄传说。这场大战结束后约300年,即公元前9—8世纪,有个名叫荷马的古希腊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一带口头流传的史诗民歌,汇编成两部著名的希腊史诗:一部是《伊利亚特》Iliad),意为“伊利昂纪”,全诗共15693行,另一部是《奥德赛》(Odysseia),一译《奥德修纪》,全诗共12110行。这两部各长达万行以上的史诗,决非一时一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战争 脚踵 奥德赛 女神 墨涅拉俄斯 海伦 荷马史诗 古希腊两大史诗 里斯 希腊人 成语典故
原文传递
《奥德赛》导演札记
12
作者 穆德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奥德赛》 导演 剧本 演员 主观 奥德修记 戏曲程式 荷马史诗 古希腊两大史诗 舞台行动 奥德赛 时空转换 时空交错 剧种 美人鱼
原文传递
从《奥赛罗》到《奥德赛》——剧作家邵宏超20年剧作管窥
13
作者 吴焕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共5页
关键词 《奥赛罗》 荷马史诗 戏剧 古希腊两大史诗 京剧团 奥德修记 《奥德赛》 剧作家
原文传递
诗化戏曲《奥德赛》实现了三项突破
14
作者 陈宏光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奥德赛》 奥德修记 戏曲 荷马史诗 古希腊两大史诗 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