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引起的重力内波的水槽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辉志 洪钟祥 +1 位作者 桑建国 张伯寅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不同密度分层的盐水模拟稳定层结大气条件 ,在水槽中成功地模拟了两层大气分层流中二维山脊引起的地形波 。
关键词 两层大气 地形波 水槽实验 重力内波 波动图像 二维山脊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可能成因的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祁莉 张祖强 +2 位作者 何金海 管兆勇 王黎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集II,诊断分析了气候平均场上6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借助一个两层半大气模式,从动力学上初步揭示了西太平洋热带大气准10天振荡(Quasi Ten-day Oscillation,简称QTO)向西北方向传播与季风槽东伸西撤...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集II,诊断分析了气候平均场上6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借助一个两层半大气模式,从动力学上初步揭示了西太平洋热带大气准10天振荡(Quasi Ten-day Oscillation,简称QTO)向西北方向传播与季风槽东伸西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副高双脊线可能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季风槽准10天东西振荡是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副高双脊线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季风槽东伸西撤与QTO传播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QTO向西北方向传播,东风切变作用于斜压辐散的经向梯度,在对流中心北侧生成正扰动涡度。QTO在季风槽东侧激发的气旋性扰动涡度,诱导季风槽东伸,侵入副高,造成副高外围变形,形成双脊线。因此,形成西太副高双脊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西太平洋热带大气QTO。尽管季风槽东伸直接引起副高双脊线发生,但是它只不过是受QTO影响的一种表现。本文仅为诊断结果,其结果还有待于模式敏感性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 季风槽 准10天振荡 大气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