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闽台传统建筑装饰看两岸文化认同——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希彦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28,共1页
文化是一个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积累而成的有机体,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地域的变化而越发丰硕。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着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密切关系,海峡两岸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圈。台湾的古建筑装饰主要源于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 文化是一个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积累而成的有机体,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地域的变化而越发丰硕。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着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密切关系,海峡两岸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圈。台湾的古建筑装饰主要源于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古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老百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面貌 同文同种 古建筑装饰 潮汕地区 福建闽南 海峡两岸 闽台传统建筑 两岸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台湾民众的两岸认同:基于社会选择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坤荣 《现代台湾研究》 2016年第6期91-97,共7页
长期以来,台湾的各种民调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的"台湾认同"与主张"台独"者的比例不断攀高,偏向统一的比例则有逐年降低之趋势,台湾民众不论在两岸认同还是统"独"立场上,似乎都没有更加倾向于大陆的政治态... 长期以来,台湾的各种民调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的"台湾认同"与主张"台独"者的比例不断攀高,偏向统一的比例则有逐年降低之趋势,台湾民众不论在两岸认同还是统"独"立场上,似乎都没有更加倾向于大陆的政治态度。台湾民众两岸认同的形成与台湾经济发展存在某种关联性,当台湾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时,民众的两岸认同在"感性表述"上比较彰显;当社会经济萧条时,民众的两岸认同又会被"理性自利"所主导。这一关联性可以从近期民进党上台执政,台湾民众的两岸认同出现了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正面变化即可反映出来。因此,台湾执政当局不宜把"台湾认同"当作维持两岸政策不变的民意依据,更不能拿着"台湾认同"的民调作为"台独"与政治分离主义的圣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众 两岸认同 社会选择理论 “感性表述” “理性自利”
原文传递
网络游戏中的创伤叙事与“两岸认同”建构——从《雨港基隆》谈起
3
作者 华昊 潘莹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6,共13页
两岸青年在诸多政治议题上有着显著的认知差异,这些认知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集体记忆。种种历史伤痕形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记忆,"如何处理过去的分歧"成为两岸记忆政治中的一个根本议题。加之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 两岸青年在诸多政治议题上有着显著的认知差异,这些认知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集体记忆。种种历史伤痕形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记忆,"如何处理过去的分歧"成为两岸记忆政治中的一个根本议题。加之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工程,进行文化记忆篡改和国族认同重塑,试图构造"台湾主体意识",以地缘认同对立于国家认同,严重威胁了两岸和平进程。应该把建构共同的"集体记忆"作为塑造青年国族认同的重要转换机制。相关研究显示,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媒体应用之一,对他们的认知、生活、情感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游戏在记忆建构方面具有视觉化、交互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叙事简单化、平面化的局限,但其仍不失为建构共享的集体记忆的新途径。本文借助叙事认同理论、文化创伤理论,对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网络冒险类游戏《雨港基隆》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游戏如何再现创伤记忆,激发两岸青年参与互动,进而凝聚共识,探索建构"两岸认同"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记忆 叙事认同 网络游戏 《雨港基隆》 两岸认同
原文传递
弘扬开台文化 深化两岸认同
4
作者 夏海协 《政协天地》 2020年第9期50-52,共3页
盛夏时节,厦门海沧开台文化公园绿草如菌、鸟语花香。2020年8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带队来此调研,并与青年台胞亲切交流。作为全国首个纪念“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的园地,厦门开台文化公园于2019年6月海峡论坛期间落成。... 盛夏时节,厦门海沧开台文化公园绿草如菌、鸟语花香。2020年8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带队来此调研,并与青年台胞亲切交流。作为全国首个纪念“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的园地,厦门开台文化公园于2019年6月海峡论坛期间落成。仅2019年下半年,参访的两岸民众就达两万余人,其中台湾同胞三千余人。开台文化公园的落成,离不开厦门市海沧区政协的积极参与和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盟中央 文化公园 颜思齐 台湾同胞 海峡论坛 两岸民众 两岸认同 厦门海沧
原文传递
台湾社会的宗教信仰、阶层结构与两岸关系认同——基于TSCS2009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满 胡安宁 《宗教社会学》 2016年第1期90-107,共18页
对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认同的研究形成了"省籍—族群—本土化"的基本模式。该模式忽略了宗教这一重要因素,因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提供了基本的价值与情感确认并塑造着个体对"自我—社会"统一体的认同,华人社会宗教信仰的普遍... 对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认同的研究形成了"省籍—族群—本土化"的基本模式。该模式忽略了宗教这一重要因素,因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提供了基本的价值与情感确认并塑造着个体对"自我—社会"统一体的认同,华人社会宗教信仰的普遍性与功利性使得宗教对认同的影响可能超越客观社会阶层。本文使用2009年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TSCS2009)和多项逻辑斯蒂模型,着重探讨两大问题:台湾宗教信仰的阶层结构以及宗教信仰与两岸关系认同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台湾地区的宗教信仰模式在阶层结构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中上层阶级更信仰西方宗教和中国传统宗教等制度性宗教,中间阶层是本土性宗教等的信仰主体,而中下阶层在民间信仰上占绝大多数;(2)相较于无信仰的教徒,制度化宗教信仰介入政治的可能性更大,且在两岸关系认同上更趋消极,而民间宗教信徒则没有这种显著差异;(3)制度化宗教信仰内部在两岸关系认同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丰富拓展了两岸关系认同研究的基本模式并表明台湾社会的宗教与信仰除了具有功利性之外,还常常嵌入在政治权力与阶层秩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社会宗教信仰阶层结构 两岸关系认同权力与秩序
下载PDF
区隔与融合:新媒体时代两岸集体记忆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桂亭 《闽台关系研究》 2020年第2期84-94,共11页
集体记忆可以形塑群体认同,媒介叙事是延续集体记忆的主要路径。大众媒介主要以"遮蔽"与"凸显"方式建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台湾民众形成了迥异于大陆的集体记忆。两岸隔离时期,媒体塑造的两岸"沟通"拟态... 集体记忆可以形塑群体认同,媒介叙事是延续集体记忆的主要路径。大众媒介主要以"遮蔽"与"凸显"方式建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台湾民众形成了迥异于大陆的集体记忆。两岸隔离时期,媒体塑造的两岸"沟通"拟态环境与彼此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两岸开放交流后,政治生态和媒介环境变化,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为两岸集体记忆建构提供了可能。两岸共同集体记忆的塑造,内容上要注重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方式上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多元化叙事,路径上要重视官方与民间、内网和外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新媒体 两岸认同
下载PDF
再论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立宪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后ECFA时期,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方面。文化的功能属性和两岸文化差异决定了两岸深化文化交流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两岸文化交流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目前,两岸尽管都重视文化交流... 在后ECFA时期,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方面。文化的功能属性和两岸文化差异决定了两岸深化文化交流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两岸文化交流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目前,两岸尽管都重视文化交流的特殊作用,但也都持审慎对待的态度。新形势下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需要制订一个能够涵盖双方立场、有助于双赢结局的两岸文化交流战略,切实采取务实分类渐进的做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正常化和机制化运作,巩固并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文化交流 两岸认同 文化ECFA
下载PDF
三元维度下台湾同胞的两岸关系认同及其建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璇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9,共10页
两岸关系认同是在暂时分隔而又尚未融合统一的两岸关系现状下建构两岸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和意义的过程,其建构既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又是一个客观因素与主观感受互构的过程。两岸关系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内外因素而发生认同... 两岸关系认同是在暂时分隔而又尚未融合统一的两岸关系现状下建构两岸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和意义的过程,其建构既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又是一个客观因素与主观感受互构的过程。两岸关系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内外因素而发生认同停滞或认同激增。从两岸关系的发展主体、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式的三元维度考察,近十年台湾同胞的两岸关系认同总体呈现较为正面和肯定的民意态度,主体认同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对两岸交流速度的过程认同水平较稳定,支持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方式认同水平较高。要进一步探索强化台湾同胞两岸关系认同的路径与机制,以民族认同和共同体精神为基础增进主体认同,以融合发展的成效和稳健的改革进程推动过程认同,以增进信任和普惠式合作促进方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认同 认同变迁 影响因素 建构
原文传递
闽台福文化的多维呈现与多元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翠琬 刘建萍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15,共8页
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动词的祈福、赐福、保佑;二是作为名词的富贵寿考;三是儒学化“无所不顺”的哲学内涵,即伦理秩序的和谐正当。在闽台地区的社会生活中,福文化主要通过祭祀祈福、器物... 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动词的祈福、赐福、保佑;二是作为名词的富贵寿考;三是儒学化“无所不顺”的哲学内涵,即伦理秩序的和谐正当。在闽台地区的社会生活中,福文化主要通过祭祀祈福、器物载福、行善积福等不同形式加以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可以通过搭建“祈·福文化”平台,拓展“造·福文化”领域,创新“享·福文化”内涵三方面来提升闽台福文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文化 闽台文化交流 闽台产业融合 两岸文化认同
下载PDF
后ECFA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彤 《发展研究》 2012年第12期42-45,共4页
后ECFA闽台货物、服务和人员等经贸往来有了常态化发展机制,闽台农业进入产业链一体化的前期磨合新阶段,人员互访和农业制度链接将开启新的里程。同时,两岸和平发展对闽台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化... 后ECFA闽台货物、服务和人员等经贸往来有了常态化发展机制,闽台农业进入产业链一体化的前期磨合新阶段,人员互访和农业制度链接将开启新的里程。同时,两岸和平发展对闽台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化闽台农民合作组织的互动发展,缩小两岸在农业产业、农业教育和农业制度方面的差距,对于两岸统战尤其是争取台湾中南部民众的大陆认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农民合作组织 闽台 互动 两岸认同
下载PDF
以微纪录片传播建构台湾青年集体记忆——新媒体时代对台传播新形式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正茂 《东南传播》 2016年第5期18-20,共3页
"集体记忆"通常被用以建构人们对某个群体的认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民众"国家认同"呈现"谈化"的趋势,青年群体"反中"情绪浓厚,"本土"倾向明显。目前一种新的纪录片样态—... "集体记忆"通常被用以建构人们对某个群体的认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民众"国家认同"呈现"谈化"的趋势,青年群体"反中"情绪浓厚,"本土"倾向明显。目前一种新的纪录片样态——"微纪录片"方兴未艾,因其符合青年群体快节奏、碎片化观看体验而受到热捧。在两岸缺乏共同集体记忆的现状下,尝试通过微纪录片对台传播,建构台湾青年群体的集体记忆,促进"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纪录片 集体记忆建构 两岸认同
下载PDF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承华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15,共4页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可以从政党交流这一渠道、文化项目这一抓手、台湾青年这一对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福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
关键词 闽台文化 政党交流 文化项目 台湾青年 文化交流 两岸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