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瘟病菌两性菌株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体强
翁启勇
+1 位作者
甘代耀
李成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88-92,共5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对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两性菌株的菌体酯酶酶谱相对稳定,同工酶谱带相应分布在凝胶浓度14~26%范围内;交配型A的酯酶谱带明显...
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对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两性菌株的菌体酯酶酶谱相对稳定,同工酶谱带相应分布在凝胶浓度14~26%范围内;交配型A的酯酶谱带明显区别于交配型a,两者相似系数为0.762~0.857;电泳结果,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谱带有22~25条,分布在凝胶浓度5~26%范围内;研究结果认为酯酶酶谱或可溶性蛋白质图谱可以作为初步、快速鉴别两性菌株交配型的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酶谱分析技术在稻瘟病菌分类和演化研究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两性菌株
酯酶
蛋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 Ⅱ.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成云
李家瑞
藤田佳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84-89,共6页
在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中,发现了10个从水稻上分离的两性菌株(Hermaphrodicisolate ).它们与龙爪稷上分离的A或a交配型标准菌株交配,在接触部的两侧各产生了一到子囊壳.有的组合A、B两侧的子囊壳形态和大小差别不大,另一些组...
在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中,发现了10个从水稻上分离的两性菌株(Hermaphrodicisolate ).它们与龙爪稷上分离的A或a交配型标准菌株交配,在接触部的两侧各产生了一到子囊壳.有的组合A、B两侧的子囊壳形态和大小差别不大,另一些组合则差异很大.但子囊和子囊孢子却都没有明显的形态区别.用其中属A交配型的5个菌株与属a交配型的5个菌株交配,有8个组合形成了子囊壳及成熟的子囊、子囊孢子,3个组合仅产生了子囊壳.用每转管移植一次后都与配对的标准菌株交配的方法,连续经过5次转管移植,证明这些稻瘟病两性菌株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是比较稳定的,产生子囊壳的数量不会因转管移植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有性世代
两性菌株
病
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南烟溪病圃稻瘟病菌的有性态及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沈瑛
Julien FROUIN
+5 位作者
何月秋
Claudia KAYE
肖放
Jean Loup NOTTEGHEM
刘二
Didier THARREAU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用 2对稻瘟病菌的两性能育菌株 (交配型 1.1和交配型 1.2 )测定了来自湖南烟溪病圃上的 4年 12 4个稻瘟病菌株的交配型 ,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其中 10 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12 4个菌株中 ,2 8个为交配型 1.1,39个为交配型 ...
用 2对稻瘟病菌的两性能育菌株 (交配型 1.1和交配型 1.2 )测定了来自湖南烟溪病圃上的 4年 12 4个稻瘟病菌株的交配型 ,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其中 10 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12 4个菌株中 ,2 8个为交配型 1.1,39个为交配型 1.2 ,5 7个不育 ,分别占供试菌株的 2 2 .5 8%、31.4 5 %和 4 5 .97% ;在 0 .6 7相似性的基础上 ,7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标记可将 10 5个菌株区分为 6个系谱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有性态
微卫星标记
两性菌株
交配型
遗传多样性
真
菌
水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瘟病菌群体育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宝华
李海明
+1 位作者
鲁国东
王宗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将稻瘟病菌10个两性可育菌株,包括GUY11、KA3、KA9、KA7、6023、2539W、8773R-19、8773R-27、8113R-2和8113R-10相互交配,结果表明,10个菌株育性好,交配型明确;2539W已丧失雌性功能,不再是两性菌株。原先由6023/2539W测为可育的24个福...
将稻瘟病菌10个两性可育菌株,包括GUY11、KA3、KA9、KA7、6023、2539W、8773R-19、8773R-27、8113R-2和8113R-10相互交配,结果表明,10个菌株育性好,交配型明确;2539W已丧失雌性功能,不再是两性菌株。原先由6023/2539W测为可育的24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分别与另外8个两性菌株交配,结果得出不同两性菌株测得同一组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差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两性菌株的交配能力强弱差异以及两性菌株与待测菌株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引起的。分析认为,GUY11和KA3最适于测定稻瘟病菌群体的育性和交配型,并用其测定了227个来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可育菌株率为81.1%,其中81.0%为交配型MAT1-2,19.0%为MAT1-1。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两性菌株
育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彭云良
陈国华
+2 位作者
何明
沈瑛
袁莜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22-524,共3页
1990──1993年,从四川省水稻及马后植株上获得235个Pyriculariagrisea菌株,与来自的标准苗株6023(交配型“a”),及2539W(交配型“A”)杂交,进行有性世代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的大多数分离菌属于交配型“A”,只在涪陵地区发现...
1990──1993年,从四川省水稻及马后植株上获得235个Pyriculariagrisea菌株,与来自的标准苗株6023(交配型“a”),及2539W(交配型“A”)杂交,进行有性世代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的大多数分离菌属于交配型“A”,只在涪陵地区发现一株“a”交配型.水稻分离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力高于马唐分离菌;两性菌株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有性世代
交配型
两性菌株
水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
被引量:
6
6
作者
杨阳
马双新
+3 位作者
贾慧
刘微微
曹志艳
董金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926,共6页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F2代进行交配型组成鉴定,通过检测两性菌株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明确其有性生殖能力,结合RT-PCR技术对有性生殖过程中MAT1和MAT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株和有性杂交后代中均存在两性交配型菌株,且出现频率相当,介于2.09%和6.25%之间;Aa两性菌株的育性与杂交时对应菌株的交配型组成相关,两性菌株与A交配型菌株或a交配型菌株杂交均可育,能产生成熟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但其自交时败育,只产生子囊壳,不产生子囊孢子。两性菌株Aa自交和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时,Aa菌株中MAT1和MAT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推测MAT基因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菌
两性菌株
育性分析
交配型
原文传递
题名
稻瘟病菌两性菌株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体强
翁启勇
甘代耀
李成云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88-92,共5页
文摘
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对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两性菌株的菌体酯酶酶谱相对稳定,同工酶谱带相应分布在凝胶浓度14~26%范围内;交配型A的酯酶谱带明显区别于交配型a,两者相似系数为0.762~0.857;电泳结果,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谱带有22~25条,分布在凝胶浓度5~26%范围内;研究结果认为酯酶酶谱或可溶性蛋白质图谱可以作为初步、快速鉴别两性菌株交配型的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酶谱分析技术在稻瘟病菌分类和演化研究上的意义。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两性菌株
酯酶
蛋白
Keywords
Rice blast fungus Hermaphroditic isolate Easterase isoenzyme Soluble pro tein Electrophoresis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 Ⅱ.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成云
李家瑞
藤田佳克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
日本热带农业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84-89,共6页
基金
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在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中,发现了10个从水稻上分离的两性菌株(Hermaphrodicisolate ).它们与龙爪稷上分离的A或a交配型标准菌株交配,在接触部的两侧各产生了一到子囊壳.有的组合A、B两侧的子囊壳形态和大小差别不大,另一些组合则差异很大.但子囊和子囊孢子却都没有明显的形态区别.用其中属A交配型的5个菌株与属a交配型的5个菌株交配,有8个组合形成了子囊壳及成熟的子囊、子囊孢子,3个组合仅产生了子囊壳.用每转管移植一次后都与配对的标准菌株交配的方法,连续经过5次转管移植,证明这些稻瘟病两性菌株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是比较稳定的,产生子囊壳的数量不会因转管移植而减少.
关键词
稻瘟病
有性世代
两性菌株
病
菌
Keywords
Pyriculario oryzae, Perfect state, Hetmaphroditic isolate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烟溪病圃稻瘟病菌的有性态及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沈瑛
Julien FROUIN
何月秋
Claudia KAYE
肖放
Jean Loup NOTTEGHEM
刘二
Didier THARREAU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和发展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法国生物和植物病理大学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基金
欧盟项目 (ICA4 CT 2 0 0 0 3 0 0 2 1)
文摘
用 2对稻瘟病菌的两性能育菌株 (交配型 1.1和交配型 1.2 )测定了来自湖南烟溪病圃上的 4年 12 4个稻瘟病菌株的交配型 ,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其中 10 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12 4个菌株中 ,2 8个为交配型 1.1,39个为交配型 1.2 ,5 7个不育 ,分别占供试菌株的 2 2 .5 8%、31.4 5 %和 4 5 .97% ;在 0 .6 7相似性的基础上 ,7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标记可将 10 5个菌株区分为 6个系谱群。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有性态
微卫星标记
两性菌株
交配型
遗传多样性
真
菌
水稻
Keywords
Magnaporthe grisea
hermaphroditic isolate
microsatellite marker
mating type
genetic diversity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瘟病菌群体育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宝华
李海明
鲁国东
王宗华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260
30370924)
文摘
将稻瘟病菌10个两性可育菌株,包括GUY11、KA3、KA9、KA7、6023、2539W、8773R-19、8773R-27、8113R-2和8113R-10相互交配,结果表明,10个菌株育性好,交配型明确;2539W已丧失雌性功能,不再是两性菌株。原先由6023/2539W测为可育的24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分别与另外8个两性菌株交配,结果得出不同两性菌株测得同一组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差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两性菌株的交配能力强弱差异以及两性菌株与待测菌株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引起的。分析认为,GUY11和KA3最适于测定稻瘟病菌群体的育性和交配型,并用其测定了227个来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可育菌株率为81.1%,其中81.0%为交配型MAT1-2,19.0%为MAT1-1。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两性菌株
育性
Keywords
Magnaporthe grisea
hermaphroditic isolates
fertility
分类号
S435.111.4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彭云良
陈国华
何明
沈瑛
袁莜萍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22-524,共3页
文摘
1990──1993年,从四川省水稻及马后植株上获得235个Pyriculariagrisea菌株,与来自的标准苗株6023(交配型“a”),及2539W(交配型“A”)杂交,进行有性世代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的大多数分离菌属于交配型“A”,只在涪陵地区发现一株“a”交配型.水稻分离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力高于马唐分离菌;两性菌株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地区.
关键词
稻瘟病
菌
有性世代
交配型
两性菌株
水稻
Keywords
PYRICULARIA
GRISEA
PERFECT STAGE
MATING TYPE
HERMAPHRODITIC
PADDY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
被引量:
6
6
作者
杨阳
马双新
贾慧
刘微微
曹志艳
董金皋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
出处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926,共6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
文摘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F2代进行交配型组成鉴定,通过检测两性菌株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明确其有性生殖能力,结合RT-PCR技术对有性生殖过程中MAT1和MAT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株和有性杂交后代中均存在两性交配型菌株,且出现频率相当,介于2.09%和6.25%之间;Aa两性菌株的育性与杂交时对应菌株的交配型组成相关,两性菌株与A交配型菌株或a交配型菌株杂交均可育,能产生成熟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但其自交时败育,只产生子囊壳,不产生子囊孢子。两性菌株Aa自交和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时,Aa菌株中MAT1和MAT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推测MAT基因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菌
两性菌株
育性分析
交配型
Keywords
Setosphaeria turcica
bisexual strain
fertility analysis
mating type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瘟病菌两性菌株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陈体强
翁启勇
甘代耀
李成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 Ⅱ.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初步研究
李成云
李家瑞
藤田佳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湖南烟溪病圃稻瘟病菌的有性态及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沈瑛
Julien FROUIN
何月秋
Claudia KAYE
肖放
Jean Loup NOTTEGHEM
刘二
Didier THARREAU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稻瘟病菌群体育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王宝华
李海明
鲁国东
王宗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彭云良
陈国华
何明
沈瑛
袁莜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
杨阳
马双新
贾慧
刘微微
曹志艳
董金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