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视角下青春记忆的浪漫怀旧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向华 刘万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64,共2页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都是关于青春题材的影片。两部影片均运用大量反映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符号因素,营造出鲜明的时代感,呈现出后青春时代的怀旧色彩。主题上两部影片也呈现出很大相似性,都是通过描...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都是关于青春题材的影片。两部影片均运用大量反映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符号因素,营造出鲜明的时代感,呈现出后青春时代的怀旧色彩。主题上两部影片也呈现出很大相似性,都是通过描写青春爱情故事,隐喻性地表达对于成长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因为两位导演性别的不同,在处理爱情时,视角明显不同,在选择戏剧化叙事抑或是日常叙事上,两人则是各有所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怀旧情调 成长寓言 两性视角
下载PDF
两性比较视野中的意象聚焦与意义解读——论《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与两性视角的关系
2
作者 李嵩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5-96,共2页
《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一方面实践了作家所坚持的小说创作宗旨,另一方面极大效度地参与了小说人物和作家自己探索世界、思索生活、传达观念、表述感情的过程。《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意象和作家所展现的男女两种不同的... 《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一方面实践了作家所坚持的小说创作宗旨,另一方面极大效度地参与了小说人物和作家自己探索世界、思索生活、传达观念、表述感情的过程。《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意象和作家所展现的男女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则、思维模式以及迥异的审视角度在叙述与被叙述、表现与被表现、突出与被突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达到了互为利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象征意象 两性视角
下载PDF
论海明威及其“两性视角”
3
作者 时华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77-178,共2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本人的性格及其作品指向,通过作品介绍逐步剖析其个人在写作中的两性视角的应用。他不但能超越自己的性别,将女性思想融入自身,还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和感受事物,并且通过描述女性双性气... 文章简要介绍了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本人的性格及其作品指向,通过作品介绍逐步剖析其个人在写作中的两性视角的应用。他不但能超越自己的性别,将女性思想融入自身,还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和感受事物,并且通过描述女性双性气质反映妇女不断上升的性别地位和社会权利。海明威作为一个公正的双性视角作家,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性别构建,而且对未来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也有着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作品 两性视角
下载PDF
由妖到人:从两性视角看白蛇形象的演变
4
作者 陈舒楠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白蛇故事自唐代发端至今,白蛇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将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白蛇形象纳入白蛇故事演变体系,从两性视角进行观照,可以发现,男性眼中的白蛇形象演变可以分为女妖—贤妻—恋人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男性对白蛇的不同描... 白蛇故事自唐代发端至今,白蛇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将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白蛇形象纳入白蛇故事演变体系,从两性视角进行观照,可以发现,男性眼中的白蛇形象演变可以分为女妖—贤妻—恋人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男性对白蛇的不同描述,人蛇情感类型历经情欲—恩爱—爱欲的变化过程,在不同情感状态下人蛇关系发生了疏离—亲密—疏离的变化。从男女两性话语权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以白蛇为代表的女性"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被纳入男性话语体系—开始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的过程,白蛇形象的演变实际上是由妖到女人,再到一个真正独立的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 白蛇故事 两性视角 形象演变
下载PDF
两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塑造——比较《青狐》与《桃之夭夭》女主人公描述的异同
5
作者 庄航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王蒙和王安忆几乎同时在2003年下半年推出新作《青狐》和《桃之夭夭》,这两部作品均以女性为主人公,但却分别出自惯以男性为主人公的王蒙之手和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王安忆之手,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两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 王蒙和王安忆几乎同时在2003年下半年推出新作《青狐》和《桃之夭夭》,这两部作品均以女性为主人公,但却分别出自惯以男性为主人公的王蒙之手和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王安忆之手,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两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女性的命运,并同时从身体与生命、家庭与生命的两种角度加以解说。但由于两性的生命体验和视角的不同,他们所选择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所采用的风格都有诸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狐》 《桃之夭夭》 女性形象 两性视角差异
下载PDF
《妇女城》中的美德与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现代性的一个侧面
6
作者 潘路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52-68,共17页
在中世纪,英雄主义是男性的特权。虽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把《妇女城》中的女性也称为英雄,但她并没有陷入中世纪性别观念中模仿男性的俗套。她认为,女性可以拥有与男性一样的美德,但同时女性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意味着女性... 在中世纪,英雄主义是男性的特权。虽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把《妇女城》中的女性也称为英雄,但她并没有陷入中世纪性别观念中模仿男性的俗套。她认为,女性可以拥有与男性一样的美德,但同时女性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意味着女性美德也可以成为社会的模范。皮桑将自己置于一个新的两性视角,呼吁男女灵魂和身体的平等。本文通过对《妇女城》中的美德进行探究,阐述了皮桑为重新思考两性关系可能性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还展示了她对于性别观念独特且现代的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妇女城》 两性视角 平等 男女美德 社会性别 现代性
下载PDF
跨文化符号学及福柯理论体系下马奈画作《草地上的午餐》的多角度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雪珂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4期210-211,215,共3页
跨文化交际已渐成为文化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而绘画等视觉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为例,阐释基于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别,观者对绘画诠释的差异。结合符号学理论,通过对现有几种... 跨文化交际已渐成为文化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而绘画等视觉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为例,阐释基于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别,观者对绘画诠释的差异。结合符号学理论,通过对现有几种阐释版本的综述,笔者从历史观、色彩规训、福柯权力观等出发对此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新解,从跨文化和美学的角度对误解进行探究,指出"审美身份"的重要价值及绘画等视觉现象在今后跨文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绘画《草地上的午餐》 误读 多角度新解 跨文化两性视角 美学 教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