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在兔房水中的药动学 被引量:8
1
作者 陆肇曾 王斌 孙兴怀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索兔眼局部应用生物黏附性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后,房水中的药动学状况。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在角膜上皮完整和刮除时,分别应用0.5%AmBL滴一眼,用0.5%两性霉素B滴眼液(AmBS)滴对侧眼作对照,于用药后0.25,0.5,1,2,3... 目的:探索兔眼局部应用生物黏附性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滴眼液后,房水中的药动学状况。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在角膜上皮完整和刮除时,分别应用0.5%AmBL滴一眼,用0.5%两性霉素B滴眼液(AmBS)滴对侧眼作对照,于用药后0.25,0.5,1,2,3和4 h的6个时点,选取不同的白兔抽取房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AmB的含量。结果:AmBL滴眼后,房水中AmB的有效抑菌浓度可维持2 h,AmBE S滴眼1 h后即近全部消除。角膜上皮完整时,AmBL的AUC和t1/2是AmBS的3.6倍和5倍;角膜上皮刮除后,AmBL的AUC和t1/2是AmBL S的3.9倍和3.2倍。结论:0.5%AmBL滴眼液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和生物利用度,药物浓度较稳定,作用时间较长,是较有前途的局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新型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角膜炎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对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角膜内皮细胞毒性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晓宇 崔国义 李海岗 《海峡药学》 2019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在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相关实验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对于实验用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的100例实验用兔进行研究,将所有实验用兔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实验用兔的两性霉素B... 目的观察在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相关实验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对于实验用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的100例实验用兔进行研究,将所有实验用兔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实验用兔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用量为0.5%,研究组实验用兔的用药剂量则为0.25%,对比两组实验用兔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以及流变性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实验用兔用药后的相关指标要优于参照组,具体数据比较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的用药剂量可选择0.25%,该剂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 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 内皮细胞 毒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
4
作者 陈婷婷 张华堂 林志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低钾血症的影响,统计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快速加量法(n=23,≤4d)与慢速加量法(n=27,>4d)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76.0%)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最常见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钾离子浓度(P=0.008)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安全使用快速加量法以尽快达到治疗剂量,该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用药前钾离子浓度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加量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传统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患者安全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徐芳菲 梁密 黄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比较传统两性霉素B(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C-AM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接受C-AMB或L-AMB治疗的... 目的比较传统两性霉素B(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C-AM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接受C-AMB或L-AMB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信息,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法将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时间,因治疗成功或失败而停药的发生率,因低钾血症、肝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肾毒性和低钾血症发生率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性霉素B的单日最大剂量是影响其相关肾毒性和低钾血症的关键因素。结论C-AMB仍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需要接受经验性或抢先抗真菌治疗的血液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两性霉素b 脂质体两性霉素b 药品安全 血液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血液疾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雯慧 王丽宁 +2 位作者 王苓 姜杰玲 胡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 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毛霉则相对少见[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液疾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的自动监测比较
7
作者 于承暄 郭代红 +4 位作者 郭海丽 张博 朱雨 李伯妍 王嘉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患者中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患者中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所有使用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AmB-D)和脂质体制剂(L-AmB)的住院患者,并根据给药途径将AmB-D分为静脉途径及其他途径2个亚组进行分析,经系统报警、双人盲评、专家审核最终确认AmB-D及L-AmB致AKI阳性病例。结果AmB-D及L-AmB用药患者分别为2139例次及717例次,AmB-D静脉途径、其他途径及L-AmB致AKI阳性病例分别为53例次(6.92%)、45例次(3.28%)及27例次(3.77%),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B-D静脉途径致AKI中位发生时间4(2~6)d,其他途径为3(2~6)d,L-AmB为5(3~6)d,均以1期AKI为主(分别占77.4%,73.3%,55.6%)。2种剂型都以血液科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AKI占比最高。静脉用药后血清肌酐(SCr)及峰值SCr均以L-AmB略高于AmB-D。结论ADE-ASAS能够精准高效获取真实世界用药安全数据;静脉使用AmB-D致AKI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同时高于L-AmB;临床应用中均应监测重点科室用药人群肾功能变化,尤其是用药后3~5 d的SCr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肾损伤 急性 自动监测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符馨尹 张纯萍 +2 位作者 郑秀芬 林小茹 刘启兵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49-2153,共5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患者信息,收集其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使用详情和钾剂补充情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患者信息,收集其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使用详情和钾剂补充情况,按照是否发生低钾血症分成低钾血症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低钾血症组60例、正常组61例。低钾血症组患者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维持剂量、累积剂量、最大日剂量(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治疗天数、出现低钾血症的时间、每日补钾剂量(中、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总补钾天数(中度低钾血症患者)均显著高于或长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200mg、治疗天数≥5 d对该药引起低钾血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基础低血钾、体重<50 kg、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200 mg、治疗天数≥5 d是该药引起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血钾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引起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累积剂量≥200 mg、治疗天数≥5 d、患者存在基础低血钾及体重<50kg。建议在应用该药治疗前将患者血清钾补充至正常水平,给药期间密切监测血清钾变化,以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低钾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局部毒性研究
9
作者 方云涛 蔡正清 邵卿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AB)的安全性。方法(1)血管刺激性试验:成年健康实验兔耳缘静脉滴注Lipo-AB,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容积为5 mL/kg。观察血管组织是否有变性或坏死等刺激性反应。(2)体外溶血:将不同量的供试品、兔红细胞...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AB)的安全性。方法(1)血管刺激性试验:成年健康实验兔耳缘静脉滴注Lipo-AB,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容积为5 mL/kg。观察血管组织是否有变性或坏死等刺激性反应。(2)体外溶血:将不同量的供试品、兔红细胞悬液、葡萄糖注射液及蒸馏水加入试管,观察3 h内是否出现溶血或红细胞聚集现象。(3)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健康豚鼠致敏给药3次,隔日腹腔注射,末次致敏后14 d静脉激发。观察动物注射后有无过敏反应症状。(4)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在SD大鼠背部皮内注射抗体血清,24 h后激发,测量皮肤内侧蓝斑的直径。结果2 mg/mL Lipo-AB并未对家兔血管产生刺激性反应;亦未发现溶血/红细胞凝集现象;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此次实验条件下,Lipo-AB并未显示出局部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毒性试验 过敏反应 刺激性 溶血试验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冻干粉的制备与性质
10
作者 王秋云 潘颖彬 黎芷晖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以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冻干粉(AMB-Lip-FDP),并进行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Lip-FDP,考察冻干工艺对AMB-Lip-FDP外观、溶解性、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冻干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 目的:以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冻干粉(AMB-Lip-FDP),并进行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Lip-FDP,考察冻干工艺对AMB-Lip-FDP外观、溶解性、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冻干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AMB-Lip-FDP为黄色蓬松粉末,溶解性好,略有引湿性,复溶后的平均粒径为(110.2±3.6)nm,PDI为0.187±0.026,Zeta电位为(-42.6±1.4)mV,包封率为93.6%±2.7%,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BS中48 h释放约65%,具有明显的缓释性。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室温48 h稳定。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制备AMB-Lip-FDP稳定可行,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该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冻干粉 薄膜分散法
下载PDF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对照研究
11
作者 刘仙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87-90,共4页
将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用于对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M)之后,对两种药物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0例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存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 将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用于对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M)之后,对两种药物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0例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存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分析组采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结果 经对比,分析组的治疗显效人数为13例,有效人数为2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9%,与参照组10例的显效人数,17例的有效人数和77.14%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均明显较高,在进行用药后,分析组有1例不适症状发生,毒副作用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参照组17.14%的毒副作用发生率,P<0.05。治疗前两组的相关疾病指标均较正常值较高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相关数值下降情况与参照组相比稍高,P<0.05。结论 在采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与AIDS合并PM进行治疗后,采用伏立康唑的治疗效果更好,其相关疾病指征能够更加有效的得到降低。同时,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比,伏立康唑的安全性更好,更加适合进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艾滋病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原位凝胶滴眼液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晓俐 任伟芳 +3 位作者 马悦 付洋 宋娟 杨丽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5年第5期181-188,共8页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Am B-L)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测定其胶凝温度、离体角膜黏附力和流变学性质,以确定最佳处方...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Am B-L)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测定其胶凝温度、离体角膜黏附力和流变学性质,以确定最佳处方;并使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的溶蚀及药物释放行为。结果最佳的凝胶基质组成为w(P407)∶w(P188)=21∶2,其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分别为(25.6±0.2)℃和(34.3±0.3)℃,室温时黏度较低,35℃时黏度急剧变大,黏附力适宜。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呈线性相关。结论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符合眼部用药应用要求,体外溶蚀与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温敏原位凝胶 胶凝温度 流变学 生物黏附力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殷凯生 王彤 +5 位作者 廖万清 洪微 尹有宽 章婉琴 诸葛传德 许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T)组 30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 ,对照 (B)组 31例 (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 ) ,开放试验 (O)组 5 5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结果 T组的痊愈率为 6 3 3% ,有效率为96 7% ,B组痊愈率为 5 0 0 % ,有效率为 86 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患者中 ,T组意识障碍消失平均时间 (7 75± 2 0 6 )d ,比B组 (2 1 6 7± 10 4 1)d短 (P <0 0 5 ) ;T组和B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3 3%和 93 5 % ,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临床分离出的 112株真菌的MIC50 为 0 5mg/L ,MIC90 为 1mg/L ,两性霉素B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0 5mg/L和 2mg/L ;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 0 0 % )显著低于B组 (83 9% ,P =0 0 5 )。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似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3 位作者 姚志荣 温海 顾菊林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下载PDF
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俊 孙爱宁 +5 位作者 吴德沛 陈苏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32例)静脉滴注卡泊芬净(d170mg,d2起50mg/d);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静脉滴注脂质体两性霉素BE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和症状消失后5d,或者疗程大于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60例患者接受评估,卡泊芬净组32例,总有效率65.6%,不良反应率25.0%;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总有效率67.9%,不良反应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结论 对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当,但耐受性较脂质体两性霉素B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荣生 严宝霞 侯新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93-595,共3页
目的 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膜 -超声法制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 ,并对制剂的形态学、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分布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 70 % ;平均... 目的 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膜 -超声法制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 ,并对制剂的形态学、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分布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 70 % ;平均粒径为 79nm ,粒径范围为 2 3~ 12 2nm ,小于 96nm的占 86 % ,透射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为粒径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小囊泡。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高 ,质量稳定 ,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体内外毒性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荣生 严宝霞 侯新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对自制的两性霉素 B脂质体的体内外毒性以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两性霉素 B制成脂质体后 ,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较市售注射剂有明显的降低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 L D5 0 为 (14.89± 2 .18)... 对自制的两性霉素 B脂质体的体内外毒性以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两性霉素 B制成脂质体后 ,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较市售注射剂有明显的降低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 L D5 0 为 (14.89± 2 .18) mg/ kg,约为市售注射剂 L D5 0 的 6倍 ,其急性毒性显著下降 ;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 ,两性霉素 B脂质体保持了与市售注射剂相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毒性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蓓 诸葛传德 +3 位作者 龚启明 汤耀卿 王天翔 史冬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皮肤深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荣生 侯新朴 严宝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0-162,共3页
采用薄膜 -超声法制备了两性霉素 B脂质体 ,稳定性考察的结果表明 ,制得的两性霉素 B脂质体在较低温度(4°C)条件下贮存时能保持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比较完整的脂质体结构 ,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制备 稳定性 多烯类抗真菌药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芳芳 陈妍 +7 位作者 夏红萍 张永红 张拥军 谢丽娟 钱继红 杨庆南 朱建幸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足量长疗程治疗使早产儿真菌感染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6例症状明显改善,血培养均转阴,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早产儿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氟康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