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洞庭盆地两护村孔孢粉组合及其气候与地层意义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张文卿
陈渡平
周柯军
-
机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研究所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25-1138,共14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107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1213)资助
-
文摘
两护村ZKC1孔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的东南部,孔内第四系(底部跨上新世)厚达294 m,为河流和湖泊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ZKC1孔第四系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16个孢粉组合带。ESR年龄和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气候特征指示华田组下段形成于上新世末。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和区域气候背景,重塑洞庭盆地上新世末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上新世末期由孢粉带Ⅰ和Ⅱ指示具暖干气候。早更新世经历了凉干(孢粉带Ⅲ、Ⅳ)→暖湿间凉干(孢粉带Ⅴ~Ⅶ)→冷干间温湿(孢粉带Ⅷ~Ⅹ)→暖较湿(孢粉带Ⅺ,Ⅻ)的气候演变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无孢粉样品(洞庭湖组下部砾石层),其沉积环境暗示冷干气候条件;中期由孢粉带ⅩⅢ反映出暖稍湿的气候特征;晚期因构造抬升缺失沉积,同期湿热化事件指示暖湿气候。晚更新世早期缺乏沉积,据区域对比应为寒冷气候;中期由孢粉带ⅩⅣ指示温较湿的气候特征;晚期缺失沉积,系寒冷气候下区域海平面下降所致。全新世经历了暖稍湿(孢粉带ⅩⅤ)→暖稍干(孢粉带ⅩⅥ)的演变。上述气候演变过程与ZKC1孔化学蚀变指数曲线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以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以孔深140 m为界,上部孢粉数量显著高于下部,种属也更为丰富。这一变化很可能对应于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因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
关键词
两护村孔
上新世
第四纪
孢粉
气候
洞庭盆地
-
Keywords
Lianghucun borehole, Pliocene, Holocene, Pollen and spore, Climate, Dongting Basin
-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4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