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格局与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1
作者 曾丽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是秦巴山区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针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其空间格局,探讨其旅... 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是秦巴山区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针对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其空间格局,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格局与汉江、秦蜀古道呈强相关性;市域尺度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整体形成了以勉县、汉台区、城固县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和以南郑区、洋县、留坝县为核心的次密度圈,呈“内密-外疏”的空间格局;县域尺度的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但集聚化程度差异较大且空间异质性突出,层级性特征显著.基于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旅游开发现状,对具有文化关联性、空间格局规律性的汉中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提出运用“国家文化公园”模式进行整体性旅游开发,构建多层级系统性的整体旅游开发空间格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空间格局 旅游开发模式 汉中市 两汉三国
下载PDF
两汉三国时期汉中道教考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永刚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6-48,共3页
发源于汉中及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是中国道教的源头,在张鲁雄踞汉中时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早期汉中地区的五斗米道同政治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致经历了政教分离、政教对立、政主教从和政教合一等不同阶段。探寻汉中地区早期... 发源于汉中及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是中国道教的源头,在张鲁雄踞汉中时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早期汉中地区的五斗米道同政治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致经历了政教分离、政教对立、政主教从和政教合一等不同阶段。探寻汉中地区早期道教的演变轨迹,对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发掘保护至关重要,对于今天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三国 原始道教 汉中
下载PDF
元散曲中两汉三国人物形象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中效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9-46,共8页
元朝以蒙古族入主中原,征服欧亚,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帝国。由于书生文人地位低下,元朝散曲作者对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格外钟情,他们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向往一种身在尘世而精神超脱的境界,因而"尚隐"成为普遍的文化气质。... 元朝以蒙古族入主中原,征服欧亚,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帝国。由于书生文人地位低下,元朝散曲作者对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格外钟情,他们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向往一种身在尘世而精神超脱的境界,因而"尚隐"成为普遍的文化气质。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在兼济与独善之间受着煎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散曲 两汉三国 英雄 尚隐
下载PDF
试论汉中两汉三国旅游资源的整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第9期7-7,共1页
汉中在两汉三国历史中重要的地位,积淀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奠定了现在开发整合汉中两汉三国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旅游景点资源的分散,致使汉中两汉三国旅游仍未成为强势品牌。文章通过对汉中两汉三国旅游现状的分析,... 汉中在两汉三国历史中重要的地位,积淀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奠定了现在开发整合汉中两汉三国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旅游景点资源的分散,致使汉中两汉三国旅游仍未成为强势品牌。文章通过对汉中两汉三国旅游现状的分析,深刻剖析开发不足的原因,结合汉中发展实际,探讨资源有效整合的思路和模式,提出一些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两汉三国旅游资源 整合
下载PDF
《两汉三国学案》编辑特色刍议
5
作者 程得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6,128,共3页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行了大胆创新;按语精辟,编纂者的学术独立性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三国学案 唐晏 编辑 特色
下载PDF
基于汉中市旅游电子商务的“两汉三国”研究
6
作者 张世琪 屈晓娟 《现代商业》 2016年第8期46-47,共2页
本文通过对汉中两汉三国资源,汉文化资源,汉中地域资源等分析,深刻分析开发不足的原因,结合汉中发展实际,利用电子商务工具,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熏陶,探讨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整合思路和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本文研究的结论是:从旅游电... 本文通过对汉中两汉三国资源,汉文化资源,汉中地域资源等分析,深刻分析开发不足的原因,结合汉中发展实际,利用电子商务工具,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熏陶,探讨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整合思路和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本文研究的结论是:从旅游电子商务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旅游产品品牌的建设主体就是旅游文化产业化的参与主体,在建设汉中特色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如果这些经济相关主体都能立足于品牌长远的发展来决策自己的行为,认识到建设和维护旅游行业品牌的重要性,那么各经济相关主体就能形成一个保护品牌长远发展和保证自身长期利益的战略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汉文化 旅游 两汉三国 电子商务
下载PDF
两汉三国文化与汉中旅游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芳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文探讨两汉三国文化在发展汉中旅游中的地位、实践和前景。认为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品位高、影响大,是汉中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已有的开发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汉中旅游业的发展。以开发两汉三国文化为龙头的汉中旅游产业有良好... 本文探讨两汉三国文化在发展汉中旅游中的地位、实践和前景。认为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品位高、影响大,是汉中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已有的开发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汉中旅游业的发展。以开发两汉三国文化为龙头的汉中旅游产业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三国 汉中 文化遗存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典故传承与外宣策略研究
8
作者 雍雅淇 李俊丽 《品位·经典》 2021年第17期21-24,共4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走出去”成为重要支撑。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地方性文化外宣,需借助互联网力量进行传承与推广。本文从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典故传承入手,结合地方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及外宣...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走出去”成为重要支撑。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地方性文化外宣,需借助互联网力量进行传承与推广。本文从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典故传承入手,结合地方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及外宣情况的现状,探索汉中两汉三国文化的外宣策略和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两汉三国 历史文化遗产 外宣策略
下载PDF
两汉三国时期丹阳都尉考
9
作者 李子豪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从汉武帝时期至三国初期,"丹阳郡(部)都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态。本文以传世文献为依据,较为系统地阐述两汉三国丹阳郡(部)都尉的历史演进过程。
关键词 两汉三国 丹阳郡 丹阳都尉 准政区
下载PDF
两汉三国的“夷兵”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廷彦 《文史哲》 1958年第3期29-35,共7页
唐长孺先生在“晉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質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統治”一文中,为了說明边境各族与魏晉統治者之間存在着种族的与阶級的矛盾,曾经对魏晉统治者利用各族人民补充兵源、扩大軍队的情况作了論証;并且指出:以內迁各族为兵,兩... 唐长孺先生在“晉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質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統治”一文中,为了說明边境各族与魏晉統治者之間存在着种族的与阶級的矛盾,曾经对魏晉统治者利用各族人民补充兵源、扩大軍队的情况作了論証;并且指出:以內迁各族为兵,兩汉时已然,不过到了三国时由于人口的减少,更进了一步。本文想把这一问题从西汉谈到三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末年 东汉末年 后汉 征兵制 募兵制 军队 土地兼并 材官 发展变化 两汉三国
下载PDF
陕南“坝坝席”
11
作者 宋晓梅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陕南地区最大城市,辖2区9县。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汉王刘邦在此奠定四百年大汉之基,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陕南地区 两汉三国 关中——天水经济区 发祥地
下载PDF
元代散曲中的三国文化述论
12
作者 梁中效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11,共7页
蒙古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保持了英雄崇拜的价值观念,因而敬仰两汉三国英雄。即所谓“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汉。”元代散曲对三国鼎立时期的文化格外关注,“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 蒙古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保持了英雄崇拜的价值观念,因而敬仰两汉三国英雄。即所谓“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汉。”元代散曲对三国鼎立时期的文化格外关注,“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元代散曲作者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向往一种身在尘世而精神超脱的境界,因而在崇敬三国英雄的同时,又批评他们“贪甚青史名?弃却红尘利。”但元代散曲作家直接继承了唐朝诗人的三国文化观,迥异于宋人,对魏、蜀、吴三方基本上持平等相待的态度,没有象宋代诗人那样刻意贬低曹魏和曹操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散曲 两汉三国英雄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下载PDF
三国铜弩机考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昌林 《四川文物》 1997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弩机 省博物馆 江油市 春秋战国时期 景元四年 两汉三国 长方形 面连结 阴平道
下载PDF
略论清人研究两汉经学传承的基本成就
14
作者 王正一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0-92,共3页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现了清代学者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经学传承 《授经图》 《经义考》 《传经表》 两汉三国学案》
下载PDF
二六对而讲功 体便捷其若飞──汉魏两条蹴鞠史料考析
15
作者 顾向明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5期31-32,共2页
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其若飞──汉魏两条蹴鞠史料考析顾向明蹴鞠,可以说是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古代足球运动。它起始于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原始社会末期),两周时得到初步发展,而后普及于两汉三国。在两汉三国的数百年间,关于蹴鞠... 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其若飞──汉魏两条蹴鞠史料考析顾向明蹴鞠,可以说是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古代足球运动。它起始于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原始社会末期),两周时得到初步发展,而后普及于两汉三国。在两汉三国的数百年间,关于蹴鞠活动,古藉中每有提及,画像石上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蹴鞠 景福殿赋 军事训练 考析 史料 两汉三国 球门 《文选》注 汉魏时期 何晏
下载PDF
说不尽的拜匣 被引量:1
16
作者 扬之水 《紫禁城》 2007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拜匣就是今天的名片盒,古人生活节奏慢,讲究生活艺术,标榜时尚,小小拜匣,蕴涵了无限的审美情趣。拜匣又称拜盒或拜帖匣,本是因为拜帖而得名。拜帖的历史很悠久,如果追溯到简牍时代,则名谒、名刺都是它的前身。纸的使用普及之后,便又称... 拜匣就是今天的名片盒,古人生活节奏慢,讲究生活艺术,标榜时尚,小小拜匣,蕴涵了无限的审美情趣。拜匣又称拜盒或拜帖匣,本是因为拜帖而得名。拜帖的历史很悠久,如果追溯到简牍时代,则名谒、名刺都是它的前身。纸的使用普及之后,便又称为名纸,牓子,名帖,片子,名片。《清稗类钞·风俗类》“谒客”条:“凡至官厅及人家,投谒、答谒,由从仆以名刺交阍人,既通报,客即先至客堂,立候主人。”这里说的是清末民初时候的情景,其俗却是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歧路灯 两汉三国 取出 故宫博物院 清代 明清小说 情景 王世贞 主人
下载PDF
《春秋》与西汉政治生活
17
作者 钟岱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0-80,共1页
西汉一代,由于董仲舒大力推演《春秋》之义,与皇权神授说相结合,因而使《春秋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权威,俨然是一部“圣经”。清人唐晏所著《两汉三国学案》有中肯的概括:“凡朝廷决大疑,大臣有献替,必引《春秋》为断。”(卷八)... 西汉一代,由于董仲舒大力推演《春秋》之义,与皇权神授说相结合,因而使《春秋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权威,俨然是一部“圣经”。清人唐晏所著《两汉三国学案》有中肯的概括:“凡朝廷决大疑,大臣有献替,必引《春秋》为断。”(卷八)兹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春秋》在当时所起的指导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其一,武帝建元六年,高帝陵园和辽东高祖庙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上奏,认为这是上天向朝廷示意要对悖逆不法的诸侯王施加打击。其理论根据是:“《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政治生活 董仲舒 理论根据 重大作用 西汉 意识形态领域 两汉三国 火灾 武帝
下载PDF
清代都市茶肆品茶述略
18
作者 李江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111-111,共1页
中国人种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两汉三国以降,饮茶之风便已逐渐兴起,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具有饮茶习惯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茶肆品茶之风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不过清代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则是事实。入清以后,全国许多大都市都设... 中国人种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两汉三国以降,饮茶之风便已逐渐兴起,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具有饮茶习惯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茶肆品茶之风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不过清代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则是事实。入清以后,全国许多大都市都设有茶肆,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茶肆文化的画卷。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大而分之有红茶、绿茶,内中又皆可调配成不同的花茶。大凡考究一些的茶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北京 两汉三国 地方色彩 饮茶 茶叶品种 大都市 文化 绿茶 花茶 调配
下载PDF
西汉后期经学思潮和经学重心的下移
19
作者 徐金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9-76,共8页
本文受钱穆先生《刘向父子年谱》的启发,试图论述西汉后期的几种经学思潮:一,西汉后期分古文之界未明,诸经派别也不严;二、西汉后期经学的复古崇礼思潮;三、西汉后期经学中关于易姓和再受命的思潮。并认为这些思潮的兴起在意识形... 本文受钱穆先生《刘向父子年谱》的启发,试图论述西汉后期的几种经学思潮:一,西汉后期分古文之界未明,诸经派别也不严;二、西汉后期经学的复古崇礼思潮;三、西汉后期经学中关于易姓和再受命的思潮。并认为这些思潮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为王莽代汉和改制提供了依据,而这又是经学参与政治的最后一次尝试;其后,以古文经学为代表的注重名物训教和制度考订的科学经学兴起.表明了经学的重心由关注政治而转移到关注经本身的训解,即两汉之交,政治经学转向了科学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治经学 西汉后期 《春秋》 董仲舒 《易》 重心 公羊学 王莽改制 两汉三国
下载PDF
自行车上的学习
20
作者 薛路 《少年儿童研究》 1997年第1期18-18,共1页
开栏语: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可以用笔在纸上倾诉自己的苦乐哀愁的时候,他心灵的门扉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地对着父母关闭。这就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制造了障碍。“童心传真”这个栏目的开设,意在给孩子一方倾诉的天地,给... 开栏语: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可以用笔在纸上倾诉自己的苦乐哀愁的时候,他心灵的门扉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地对着父母关闭。这就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制造了障碍。“童心传真”这个栏目的开设,意在给孩子一方倾诉的天地,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的窗口。孩子有什么不便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这里可以敞开说;父母对孩子有什么不理解的,也可以在这里看,这里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故事 隋唐五代 两汉三国 少年宫 形容词 宋元明清 和尚 幼儿园 知识渊博 历史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