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历史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例研究——以《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行冬梅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为例,在教学中探索从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确立主旨;进行教... 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为例,在教学中探索从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确立主旨;进行教学创作,达成教育价值,内化于心;提高自觉意识,凝聚教学智慧,落实传承等方面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复习指导
2
作者 金腾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宋元时期,中国历史迈人了一个新阶段,都市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的独特风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这不仅推动了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科技... 宋元时期,中国历史迈人了一个新阶段,都市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的独特风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这不仅推动了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推动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科技进步 市民阶层 交流与融合 宋元时期 复习指导 独特风貌 市民文化生活
下载PDF
两汉西域屯田及其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宏斌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7,共7页
西域屯田始于西汉 ,至东汉发展则更具规模和体系 ;从考古资料来看 ,两汉屯田虽各有侧重 ,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西域屯田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畅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安全保... 西域屯田始于西汉 ,至东汉发展则更具规模和体系 ;从考古资料来看 ,两汉屯田虽各有侧重 ,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西域屯田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畅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安全保障 ,而且更是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既是中原先进农业科技西传的又一重要策源地 ,也是汲取西域及西方科技文化的前哨和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西域屯田 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作用 中国 西方国家 农田水利技术
下载PDF
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对外往来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历史诸种因素之影响,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流明显具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及程度;与交往及控制方式相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三...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对外往来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历史诸种因素之影响,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流明显具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及程度;与交往及控制方式相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立体移殖型、辐射渗透型及远接互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传统农业科技文化 文化交流 民族关系 类型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对边区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改造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强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2,共5页
延安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边区的实际相结合,为边区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成功地实现了边区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改造。是时,对边区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改造不仅得到了党和边区政府以及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且贯彻于... 延安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边区的实际相结合,为边区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成功地实现了边区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改造。是时,对边区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改造不仅得到了党和边区政府以及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且贯彻于边区科技文化建设之中,闯出了一条战争年代自己的科技工业建设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科技文化 本土化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58-3559,3561,共3页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印度半岛 交通 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的来华科技人员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陆玉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洋务运动时期 ,大批的外国科技人员涌入中国 ,构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科技人员群体。他们或培养人才 ,或参与翻译工作 ,或著书立说 ,对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华科技人员对中国文化作了有意义的贡献 。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人员 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文化事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两汉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略论
8
作者 张巨武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汉朝和西域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规模。两汉时期,生活在汉长安城的域外民族人数以万计。通过使节、西域商人、进献贡品等方式,大量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大地。不仅如此,西域的艺术和风土人情等也日渐东进,融入中原... 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汉朝和西域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规模。两汉时期,生活在汉长安城的域外民族人数以万计。通过使节、西域商人、进献贡品等方式,大量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大地。不仅如此,西域的艺术和风土人情等也日渐东进,融入中原文化。对此,《史记》《汉书》等史籍均有记载。同时,中原汉文化也传播到古代西域各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原 西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学术与崇祀:徐州汉文化的多元呈现
9
作者 周奎生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徐州从古至今都是水陆交通要道,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荟萃,东西南北中兼而有之。正是因为多种文化的长期滋养,徐州文化基因中早在两汉时期就演进生成了多元兼容的特质。贯穿于两汉时期,徐州地方文化发展与传播既涉及经学、史学、文学、艺术... 徐州从古至今都是水陆交通要道,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荟萃,东西南北中兼而有之。正是因为多种文化的长期滋养,徐州文化基因中早在两汉时期就演进生成了多元兼容的特质。贯穿于两汉时期,徐州地方文化发展与传播既涉及经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医药、天文历算等多个领域,又得力于官方组织、家族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传承 两汉时期 天文历算 官方组织 多元兼容 徐州汉文化 交通要道
下载PDF
我国新时期的科技文化及其传播价值
10
作者 向鹏 《科技传播》 2019年第3期19-23,34,共6页
科技文化是源于人类社会科技实践活动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既具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又具备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功能,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科技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意义重大。我国科技文化源远流长,新时代我国的科技文化主要... 科技文化是源于人类社会科技实践活动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既具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又具备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功能,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科技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意义重大。我国科技文化源远流长,新时代我国的科技文化主要特征表现为科技文化的先进性、自然性、客观性、整体性与人类性;科技文化体系构成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思想、科技制度政策法规、科学品质道德、科学技术精神、科学技术传播等六个方面;新时期科技文化的传播价值在于:追求其唯实求真的本质与核心,实现批判创新的根本使命,坚持理性宽容的价值观基础,充分保持学术民主与自由探索的重要特质。科技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层面,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升公民的科学认知水平,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因此,大力传播科技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 科技传播 科技文化 文化形态 价值
下载PDF
先秦及两汉时期的楚文化呈现
11
作者 熊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第18期68-69,共2页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依靠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个民族以及各种文化千百年的历史积累而成,楚文化与诸夏文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使楚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补充。楚国从生到亡的国家命运贯穿于先秦时期,败亡强...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依靠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个民族以及各种文化千百年的历史积累而成,楚文化与诸夏文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使楚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补充。楚国从生到亡的国家命运贯穿于先秦时期,败亡强秦之后,“亡秦必楚”的预言成为真实,西汉自楚地之人刘邦开始,承袭楚文化,及至东汉的延续,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对后世华夏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文化表现
下载PDF
2021年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先秦两汉遗存考古调查简报
12
作者 李万涛 王蔚 +1 位作者 李会(绘图) 杨炳珍(绘图)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2021年9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西藏民族大学、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巴塘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及昌波曲流域的先秦两汉时期遗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复查了扎金顶石棺墓群和架炮顶石棺墓群;同时新发现... 2021年9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西藏民族大学、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巴塘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及昌波曲流域的先秦两汉时期遗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复查了扎金顶石棺墓群和架炮顶石棺墓群;同时新发现了锐哇村石棺墓群、纳交遗址、夏贡村遗址等10处文物点,采集了一批典型陶器、骨器、石器标本,对研究金沙江上游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先秦两汉时期遗存及石棺葬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巴塘县 先秦两汉时期 石棺葬文化
下载PDF
固原两汉时期墓葬考古学材料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建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今固原设置安定郡,为固原走向兴盛之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在环绕固原城周围的北塬、城西、南塬发掘了两汉时期的墓葬群,出土了诸多精美文物,有色泽鲜艳、光滑莹润的釉陶器,有大型生活实用铜器,有...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今固原设置安定郡,为固原走向兴盛之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在环绕固原城周围的北塬、城西、南塬发掘了两汉时期的墓葬群,出土了诸多精美文物,有色泽鲜艳、光滑莹润的釉陶器,有大型生活实用铜器,有装饰工艺先进的饰品等。这些丰富的考古学材料,除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对研究当时固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 两汉时期 考古学材料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文化、生业与环境研究课题的进展与今后的任务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忠培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1-12,共12页
2006年,张忠培先生在"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文化、生业与环境研究"课题的成果汇报会上进行了总结,不仅对各地以往的工作和文化序列与编年进行了回顾和确认,并对河套地区的生业与环境的研究方向和今后的任务提出了要求。先生... 2006年,张忠培先生在"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文化、生业与环境研究"课题的成果汇报会上进行了总结,不仅对各地以往的工作和文化序列与编年进行了回顾和确认,并对河套地区的生业与环境的研究方向和今后的任务提出了要求。先生的总结不仅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方面极具前瞻性,也对中国早期文化、生业与环境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时期 环境研究 课题研究 河套地区 文化 2001年 主导思想 榆林
下载PDF
两汉时期画像砖内容构成与构图——以四川地区为例
15
作者 郭美思 张爽 《艺术家》 2023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汉代画像砖具有时代独有的宗教性、生死观,展现出古拙不失气韵、生动兼具形神的艺术特征。因此,画像砖以精湛的雕刻手法与展现时代特征的表现意义成为研究两汉时期艺术审美与设计手段的载体。四川地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画像砖的内容与... 汉代画像砖具有时代独有的宗教性、生死观,展现出古拙不失气韵、生动兼具形神的艺术特征。因此,画像砖以精湛的雕刻手法与展现时代特征的表现意义成为研究两汉时期艺术审美与设计手段的载体。四川地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画像砖的内容与风格是题材丰富、构图巧妙、包涵地域性的民俗特征画面的集中体现。汉代墓葬中画像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墓葬文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砖 两汉时期 汉代墓葬 墓葬文化 雕刻手法 民俗特征 宗教性 历史背景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图书馆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意义与路径
16
作者 王艺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3期97-99,125,共4页
新时期,推进图书馆学中国化建设不仅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图书馆学中国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在理论层面不断深化图书馆学中国化的理论认识... 新时期,推进图书馆学中国化建设不仅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图书馆学中国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在理论层面不断深化图书馆学中国化的理论认识和探索,在实践层面要创新图书馆方法技术,积极推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同时还要主动与国际接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 图书馆学 中国化 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
下载PDF
考古学研究视野下之两汉时期雁北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现象
17
作者 苏小宇 《实事求是》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两汉时期的雁北地区是北方匈奴、鲜卑等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的聚居地,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共存的特征。该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和特征虽然文献记载较少,但目前发现和发掘的考古遗存却较好地保存了这一民族文化融合... 两汉时期的雁北地区是北方匈奴、鲜卑等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的聚居地,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共存的特征。该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和特征虽然文献记载较少,但目前发现和发掘的考古遗存却较好地保存了这一民族文化融合现象。主要表现为汉族墓葬中发现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在鲜卑墓葬中发现汉族文化因素的文化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雁北地区 墓葬 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开创生业、环境与考古学文化关系的先河--张忠培与“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课题
18
作者 内蒙古河套项目课题组 曹建恩 +2 位作者 孙金松 党郁 杨星宇 《草原文物》 2017年第2期5-7,共3页
上世纪末的1999年,张忠培先生与乔梁、曹玮和魏坚等共同考察了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山地区的一些遗址,并在大量查阅调查资料和观摩出土陶片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 上世纪末的1999年,张忠培先生与乔梁、曹玮和魏坚等共同考察了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山地区的一些遗址,并在大量查阅调查资料和观摩出土陶片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时期 人类文化 河套地区 张忠培 文化关系 环境 考古学 课题
下载PDF
新时期科技馆场馆文化建设浅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春花 马麒 《科协论坛》 2012年第10期46-48,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科普政策的保证和推动下,我国科技馆建设迅猛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建筑面积3000m^2以上的科技类博物馆就有700多个,其中,科技馆(科学中心)约300个,自然科学博物馆约400个。随着科技馆数量的不断递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科普政策的保证和推动下,我国科技馆建设迅猛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建筑面积3000m^2以上的科技类博物馆就有700多个,其中,科技馆(科学中心)约300个,自然科学博物馆约400个。随着科技馆数量的不断递增,科技馆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如何保证数量日渐庞大的科技场馆的科学发展.除了必要的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展品设施、科普活动策划等相关要素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场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场馆文化已经成为场馆发展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建设 科技场馆 文化建设 时期 自然科学博物馆 科技类博物馆 21世纪 建筑面积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皋陶文化构建述考
20
作者 戚卫国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10,49,共5页
皋陶文化萌芽于上古末至夏商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时期,有着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到先秦时期已积累一批珍贵史料,具备了雏形;至西汉、东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几十年,大量新发现简帛文献面世,给予其补充与佐证。通过较为充分的论述考... 皋陶文化萌芽于上古末至夏商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时期,有着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到先秦时期已积累一批珍贵史料,具备了雏形;至西汉、东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几十年,大量新发现简帛文献面世,给予其补充与佐证。通过较为充分的论述考证,揭示了这个过程的艰难性、复杂性、可信性,并强调指出皋陶文化既在夏商周至战国秦汉年间逐渐构建、演进形成,又在秦汉以后获得了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两汉时期 皋陶文化 构建 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