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河口水电站右岸断层灌浆试验研究
1
作者 吕晓冰 朱高兵 杨培洲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两河口电站F 4、F 12断层规模相对较大,断层走向近垂直河床,渗径短渗压大,断层充填物遇水极易软化泥化,是影响帷幕渗透稳定的关键薄弱部位。通过不同部位水泥化学复合灌浆试验研究,灌后综合多种方法对质量进行检测,并根据灌浆效果提出... 两河口电站F 4、F 12断层规模相对较大,断层走向近垂直河床,渗径短渗压大,断层充填物遇水极易软化泥化,是影响帷幕渗透稳定的关键薄弱部位。通过不同部位水泥化学复合灌浆试验研究,灌后综合多种方法对质量进行检测,并根据灌浆效果提出合理的灌浆施工方法及材料组合,针对性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后续工程建设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资料,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 4、F 12断层 帷幕灌浆 化学灌浆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柳海涛 孙双科 +1 位作者 郑铁刚 李广宁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采用随机溅水数学模型,针对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降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洪条件与河谷地形对雾化降雨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洞式溢洪道与深孔泄洪洞联合运行时,泄洪雾化降雨区位于溢洪道出口下游约1000~1300m,横向宽度可达... 采用随机溅水数学模型,针对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降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洪条件与河谷地形对雾化降雨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洞式溢洪道与深孔泄洪洞联合运行时,泄洪雾化降雨区位于溢洪道出口下游约1000~1300m,横向宽度可达300—400m,雾雨爬升高度可达125~155m,水舌下游暴雨区中心雨强约600—1000mm/h。洞式溢洪道采用窄缝出口并且正对河槽,雾化雨区主要在纵向扩展,而横向范围较为稳定。深孔泄洪洞采用横向扩散挑坎并与河道呈较大夹角,雾化雨区分布随泄洪流量变化较大,且雾雨区主要位于对岸岸坡。因此,在联合泄洪条件下,应通过增大溢洪道流量比例以控制泄洪洞下游对岸岸坡的雾雨爬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化 随机溅水模型 降雨强度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掺砾土料碾压试验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车维斌 杨金平 +1 位作者 江万红 陈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共5页
以两河口水电站的砾石土心墙堆石坝为例,对大坝掺砾土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分析其压实特性,并确定碾压机械设备、铺料方式、碾压程序、碾压施工参数(包括填土料级配、填筑厚度、碾压遍数、行车速度),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试验检测... 以两河口水电站的砾石土心墙堆石坝为例,对大坝掺砾土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分析其压实特性,并确定碾压机械设备、铺料方式、碾压程序、碾压施工参数(包括填土料级配、填筑厚度、碾压遍数、行车速度),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试验检测方法,从而为同类型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砾土料 碾压试验 填筑 施工参数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宁 杨正权 +3 位作者 袁林娟 刘小生 刘启旺 杨玉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86,共7页
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了两河口水电站高土石坝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模型坝在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反应的量测和分析、观察坝体在振动过程中的直接反应、量测坝体在振动后的永久位移和竖向沉降,得到了两河口高土石坝模型... 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了两河口水电站高土石坝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模型坝在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反应的量测和分析、观察坝体在振动过程中的直接反应、量测坝体在振动后的永久位移和竖向沉降,得到了两河口高土石坝模型坝在地震中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地震残余变形及分布规律和坝体破坏过程及模式等。研究表明:空间位置、输入地震波强度和类型、先期振动和蓄水等因素对坝体各测点的加速度反应规律有重要影响。大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很小;坝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河谷段、靠近坝顶坝坡土体的颗粒松动,发生滚石而引起的浅层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反应 地震残余变形 破坏模式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心墙防渗料掺砾试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鹏 吴世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6,共3页
为改善作为心墙防渗料的含砾低液限黏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对两河口水电站300 m级心墙堆石坝防渗料进行掺砾研究,分别进行了击实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砾比增大,心墙防渗料的最大干密度逐渐增大,最优含水率逐渐减小;... 为改善作为心墙防渗料的含砾低液限黏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对两河口水电站300 m级心墙堆石坝防渗料进行掺砾研究,分别进行了击实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砾比增大,心墙防渗料的最大干密度逐渐增大,最优含水率逐渐减小;掺砾比为40%的心墙防渗料的变形和强度性质较好,临界水力梯度最高;掺砾比为30%和40%的心墙防渗料的渗透系数更接近规范要求。推荐两河口水电站心墙堆石坝心墙防渗料的掺砾比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料 掺砾比 击实试验 力学性质 心墙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塔结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运良 谷玲 +3 位作者 包莉 马艳晶 唐碧华 谷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考虑复杂地基及塔内外水体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塔的静动力强度与刚度,并校核了地震工况下进水塔的整体抗滑、抗倾覆与抗浮性能。同时针对该进水塔的尺寸特点,修正了规范给出的塔外地震动水附加质量计算公式... 考虑复杂地基及塔内外水体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塔的静动力强度与刚度,并校核了地震工况下进水塔的整体抗滑、抗倾覆与抗浮性能。同时针对该进水塔的尺寸特点,修正了规范给出的塔外地震动水附加质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塔的结构设计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刚度 强度 稳定性 地震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泄洪出口边坡渗流及稳定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荣冠 王小江 潘少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1,共4页
在分析两河口水电站泄洪洞出水口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坡岩体的渗透特性,结合雾化降雨试验资料、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边坡雾化雨条件下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同时引用非饱和强度理论并运用Sarma极限平衡... 在分析两河口水电站泄洪洞出水口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坡岩体的渗透特性,结合雾化降雨试验资料、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边坡雾化雨条件下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同时引用非饱和强度理论并运用Sarma极限平衡方法分析了雾化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所获得结论可为正确评价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合理可行的工程控渗及边坡加固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边坡 降雨入渗 非饱和渗流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口边坡群开挖过程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峰 漆祖芳 +2 位作者 张倩 孙昊 位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8-162,共5页
鉴于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口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基于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分析了该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揭示了边坡岩体潜在破坏部... 鉴于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口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基于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分析了该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揭示了边坡岩体潜在破坏部位分布规律,并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影响边坡稳定与安全的的主要因素是f1和fb13-04断层的切割、开挖坡比和Ⅴ类岩体的分布。结果可为边坡开挖后的支护形式设计及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岩石高边坡 开挖过程 Flac3D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亮 戴峰 +4 位作者 徐奴文 沙椿 廖伟 张鹏 何刚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273-2280,共8页
为识别和圈定开挖扰动过程地下厂房围岩损伤区域,分析评价围岩稳定性,构建了ESG微震监测系统,对围岩内部微破裂活动开展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出现了2个微震事件聚集区域,均与母线洞爆破开挖扰动及母线洞与主变室边墙的交叉... 为识别和圈定开挖扰动过程地下厂房围岩损伤区域,分析评价围岩稳定性,构建了ESG微震监测系统,对围岩内部微破裂活动开展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出现了2个微震事件聚集区域,均与母线洞爆破开挖扰动及母线洞与主变室边墙的交叉临空面形成有关。地下厂房微震活动存在明显的随施工扰动控制的时空迁移演化规律,分析其规律特征可为支护施工提供针对性参考。E_S/E_P为微震事件S波和P波能量比值,聚集区域Ⅰ约75%的微震事件E_S/E_P值小于10,表明微破裂以拉伸型破坏为主。同时,该区域围岩变形松弛前,微震事件具有"短期聚集、视应力迅速增加、视体积缓慢增长"的特点,可作为围岩变形预警的定性判别指标。研究成果可为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后期施工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两河口水电站 地下厂房 围岩稳定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初期导流洞固结灌浆试验施工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辉 伍远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2年第5期81-84,共4页
两河口水电站初期导流洞发育有较多断层及绢云母板岩夹层,尤其是f25、f3、f8系列、f4、f28等断层由多条次级错动带组成,破碎带宽度大,岩体完整性差,围岩极不稳定。为了确保导流洞运行安全,需对导流洞洞内Ⅳ类、Ⅴ类围岩区域进行固结灌... 两河口水电站初期导流洞发育有较多断层及绢云母板岩夹层,尤其是f25、f3、f8系列、f4、f28等断层由多条次级错动带组成,破碎带宽度大,岩体完整性差,围岩极不稳定。为了确保导流洞运行安全,需对导流洞洞内Ⅳ类、Ⅴ类围岩区域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并根据要求进行灌浆试验。主要介绍了固结灌浆试验施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导流洞 固结灌浆 灌浆试验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大型倾倒变形体滑坡处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召云 张建 《云南水力发电》 2012年第2期21-22,共2页
两河口水电站大型倾倒变形体位于场内交通工程3号公路隧道出口边坡,倾倒变形体从山顶延续到山底,总高度约300m。3号公路隧道出口边坡开挖完成后随即对洞口边坡进行了支护处理。由于2010年雨季明显长于往年,雨水浸泡使倾倒变形体产生了... 两河口水电站大型倾倒变形体位于场内交通工程3号公路隧道出口边坡,倾倒变形体从山顶延续到山底,总高度约300m。3号公路隧道出口边坡开挖完成后随即对洞口边坡进行了支护处理。由于2010年雨季明显长于往年,雨水浸泡使倾倒变形体产生了倾倒破坏及卸荷拉裂,覆盖层发生蠕滑。在综合分析了倾倒变形体地质结构、滑坡原因后,对拟采用的两种方案进行了经济、合理的分析,得出采用清坡卸载方案用于现场施工,既节省了投资又满足了该工程原有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变形体 滑坡处理 方案研究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锚杆锚固质量控制与无损检测总结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智光 钱东宏 +1 位作者 廖建军 李仕胜 《云南水力发电》 2011年第5期23-27,60,共6页
介绍两河口水电工程锚杆从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两个环节对锚杆锚固的质量控制与无损检测,经分析与总结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两个质检环节同时认真监控、前后信息相互映证、不断总结改进,整体锚杆锚固施工质量才会有保证。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全长砂浆锚杆 声波反射法 波阻抗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工艺浅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学 曹龙滨 牛有江 《四川水利》 2012年第4期52-55,共4页
鉴于人工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噪音、废水、粉尘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威胁最为严重。本文以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为工程原型,从废水处理的砂回收工艺、混凝工艺、二次沉淀工艺以及污泥脱... 鉴于人工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噪音、废水、粉尘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威胁最为严重。本文以两河口水电站人工骨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为工程原型,从废水处理的砂回收工艺、混凝工艺、二次沉淀工艺以及污泥脱水工艺入手,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污水处理原理、方法、设备选型,取得了废水处理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人工骨料加工系统 废水处理工艺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深孔泄洪洞进水塔结构静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军 唐碧华 《甘肃科技纵横》 2014年第8期21-23,共3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两河口水电站深孔泄洪洞进水塔进行了静动力分析,分析中,考虑了结构—地基—水体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中采用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整理了各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应变峰值,并分析总结了其分布规律。
关键词 泄洪洞 进水塔 三维有限元 静动力分析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口滑移——弯曲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衍钊 曾联明 刘永平 《四川水利》 2008年第4期3-5,9,共4页
通过细致的野外调查,查明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口滑移——弯曲破坏堆积体规模及其岩体结构特征,阐明了这类变形破坏发育的特征和空间展布,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利用EMU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进行不同工况的分析计算,通过分析计算... 通过细致的野外调查,查明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口滑移——弯曲破坏堆积体规模及其岩体结构特征,阐明了这类变形破坏发育的特征和空间展布,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利用EMU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进行不同工况的分析计算,通过分析计算,为滑移——弯曲堆积体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及稳定性评价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滑移——弯曲 岩体结构 变形机制 EMU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砂板岩骨料碱活性抑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麒雯 杨轶 《水电站设计》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两河口水电站当地的砂板岩为具有潜在碱活性的骨料,对砂板岩骨料碱活性进行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硅粉均能够有效地抑制砂板岩骨料的碱活性膨胀,抑制效果随着其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等条件下,硅粉抑制砂板岩骨料的碱活性膨... 两河口水电站当地的砂板岩为具有潜在碱活性的骨料,对砂板岩骨料碱活性进行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硅粉均能够有效地抑制砂板岩骨料的碱活性膨胀,抑制效果随着其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等条件下,硅粉抑制砂板岩骨料的碱活性膨胀效果要优于粉煤灰;砂浆含气量对碱骨料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砂浆中的含气量有利于提高粉煤灰抑制砂板岩骨料碱活性膨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板岩 碱骨料反应 粉煤灰 硅粉 含气量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移民群众收入构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益 刘焕永 《水电站设计》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通过收集、分析两河口水电站涉及各县、乡建设征地的统计资料和各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文字材料,同时深入库区开展实地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国家关于农村住户收入及支出统计的口径及... 通过收集、分析两河口水电站涉及各县、乡建设征地的统计资料和各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文字材料,同时深入库区开展实地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国家关于农村住户收入及支出统计的口径及模式开展资料整理、内业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编制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移民 收入构成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洞轴线方位对围岩应变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广峰 武世婷 +1 位作者 蒋锋 张建海 《水电站设计》 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中高地应力区,加之受进、出水口布置的限制,因此其洞轴线选择是枢纽布置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几种洞轴线方位角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几种工况下的边墙变位和单宽塑性破...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中高地应力区,加之受进、出水口布置的限制,因此其洞轴线选择是枢纽布置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几种洞轴线方位角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几种工况下的边墙变位和单宽塑性破坏体积,对推荐采用的N3°E的洞轴线方位角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洞轴线 方位角 优化设计 围岩 位移 稳定性 两河口水电站
下载PDF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截流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运华 伍宇腾 王卫喜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两河口水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00m,采用断流围堰挡水、隧洞导流,大江截流由两条初期导流洞分流,文章对其截流布置及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截流 龙口 仓龙堤布置 方案
下载PDF
两河口水电站砂、板岩各向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勇进 《四川水力发电》 2009年第2期113-114,118,共3页
岩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对两河口水电站砂、板岩各向异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岩石的各向异性与岩性、岩层厚度、岩石风化及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板岩各向异性明显于砂岩;岩层厚度越小,其各向异性越明显;岩石的风化强度越大、... 岩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对两河口水电站砂、板岩各向异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岩石的各向异性与岩性、岩层厚度、岩石风化及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板岩各向异性明显于砂岩;岩层厚度越小,其各向异性越明显;岩石的风化强度越大、顺层裂隙越发育的岩石各向异性越明显。板岩的弹性模量、湿抗压强度各向异性系数为1.10、0.71,砂岩为1.07、0.86,岩体变形模量各向异性系数为1.2。研究成果可为岩石(岩体)力学参数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口水电站 各向异性 层理 变形模量 砂、板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