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1
作者 曹逸韬 吕亚国 +2 位作者 朱泽韬 李宛蓉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81,共11页
为探究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利用耦合的CLSVOF两相流方法开展数值研究,对比高低压轴同转、对转形式下的轴承腔流动及换热特征,重点探讨对转条件下,高低压轴转速及双侧供油流量对轴承腔壁面油气分布特征与换热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利用耦合的CLSVOF两相流方法开展数值研究,对比高低压轴同转、对转形式下的轴承腔流动及换热特征,重点探讨对转条件下,高低压轴转速及双侧供油流量对轴承腔壁面油气分布特征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转向下轴承腔壁面油膜形成过程类似,滑油在壁面以油滴、油矢、油带形式分布;同转形式下壁面流线旋向相同,对转形式下壁面流线旋向则相反,对转提高了轴承腔壁面剪切力及湍流强度,平均换热系数相对提升了16.47%;对转转速越大或转速比越高时,壁面滑油体积分数增大而油膜厚度降低,油膜流速平均增加72.95%,双侧供油量或供油流量比越大时,壁面滑油体积分数与油膜厚度均上升,油膜流速平均增加31.02%;增加转速与供油流量均可提高壁面热流密度,增大换热系数,采用双支点对转形式布局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轴承腔换热性能,有利于保障发动机的安全可靠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点轴承腔 对转 流动换热 换热系数 CLSVOF方法
下载PDF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模拟试验台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2
作者 李宇 陈幼平 +1 位作者 周祖德 蔡倩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2-26,94,共6页
介绍了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模拟试验台的系统构成,并设计了一个基于Windows95/98/NT的多线程实时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以此对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模拟试验台的系统进行多点测量及控制。
关键词 微重力 流动沸腾换热 模拟度验台 航天机械
下载PDF
射流冲击圆管附近液钠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大卫 H.Kudoh K.Sugiyama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1期3-5,共3页
钠冷反应堆中间隔离回路上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发生破裂时,传热管内高压蒸汽向液钠内的喷射可能引发周围传热管的二次失效。针对此现象,该研究开展了钠池内射流冲击圆管附近的流动换热实验研究。在液钠和不锈钢圆管展现不同润湿特性的情... 钠冷反应堆中间隔离回路上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发生破裂时,传热管内高压蒸汽向液钠内的喷射可能引发周围传热管的二次失效。针对此现象,该研究开展了钠池内射流冲击圆管附近的流动换热实验研究。在液钠和不锈钢圆管展现不同润湿特性的情况下,获得了圆管周向的局部空泡份额α及局部换热特性。在润湿工况下,随着与圆管前端冲击滞止点夹角θ的增大α单调下降,其下降速率在θ>120°区域明显增大;在非润湿工况下,圆管周向的α基本保持恒定。气体射流在圆管附近的流动特性与其传热特性密切相关。润湿工况圆管壁面Nuθ的周向分布与单相气体射流冲击圆管结果一致。非润湿工况下,气体在圆管后方驻点处的汇流给圆管上表面周围流动带来很大扰动,强化了圆管后驻点附近的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冲击 两相流动换热 空泡份额 接触角
下载PDF
人字形波纹板式蒸发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跃明 董玉军 +2 位作者 周翔 包涛 袁秀玲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根据两相流动换热理论,提出了一个板式换热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分布参数法求解各控制方程,得出了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气液相速度以及冷冻水温度、压力沿通道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此模型可用于分析换热器的整... 本文根据两相流动换热理论,提出了一个板式换热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分布参数法求解各控制方程,得出了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气液相速度以及冷冻水温度、压力沿通道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此模型可用于分析换热器的整体性能,为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制冷系统的匹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波纹板式蒸发器 数值模拟 两相流动换热 分布参数法 制冷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