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郑克武 邹江石 +3 位作者 吕川根 王才林 宗寿余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度对两优培九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 ,且在每公顷 2 2 5× 10 4 ~ 31 5× 10 4 穴的密度范围内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 ,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纯N水平为337 5kg/hm2 时 ,增穗作用不仅不显著 ,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施纯N 2 2 5 0kg/hm2 ,栽插密度每公顷在 2 7 0× 10 4 穴以内 ,高等肥力田每公顷掌握在 2 2 5× 10 4 穴左右 ,有利于协调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两系亚种间杂交 产量 产量结构 优培九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库源流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喜新 严钦泉 +1 位作者 匡逢春 齐绍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4,146,共5页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3)各组合单茎重与大、小维管数相关显著,与维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单茎鞘重与大维管数、维管总面积相关显著,与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 叶面积指数 光合速率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 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薛艳凤 陆江锋 +3 位作者 吕川根 金军 邹江石 朱庆森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3-19,共7页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 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 :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 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 :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加速率均比汕优 63慢 ,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也比汕优 63低。 3施用粒肥、剪叶或疏花主要通过改变弱势粒的子房膨大速度来影响粒重的增加速率、粒重和充实度 ,施用粒肥和疏花后两优培九的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西优培九 两系亚种间杂交 籽粒 灌浆动态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2859 被引量:2
5
作者 富昊伟 来乐春 +5 位作者 徐建良 李友发 陶献国 钱泉生 马兴华 舒庆尧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8,共2页
培两优2859是以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与嘉兴粳型品系R2859配组育成的亚种间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分蘖力较强,穗形大且着粒较密,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4.5级,抗寒性佳。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 优2859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作用的影响 ,其广义遗传率为 82 .1 0 % ,狭义遗传力为 7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充实度 配合力 两系亚种间杂交 育种
下载PDF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月土 刘明宽 何长水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34,共2页
试验表明,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高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使用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1500g/667m^2的高剂量使植株株高降低31.7cm,降低28.25%;助壮素次之。对水稻生长发育、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且能不同程度增加穗总粒数、实粒数... 试验表明,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高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使用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1500g/667m^2的高剂量使植株株高降低31.7cm,降低28.25%;助壮素次之。对水稻生长发育、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且能不同程度增加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助壮素 矮壮素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 生长影响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北平 李桂勇 +2 位作者 廖军铖 陈大洲 尹建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10,共4页
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 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 赣亚1号品种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信粳的粳型定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年 张文绪 +7 位作者 崔满星 王素华 祁玉良 王友华 石守设 严德元 何世界 程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共3页
采用粒形和稃面双峰乳突多性状判别 ,两优信粳系列组合被定位为O型二向演化态粳稻 ,6 5 396为A型分化态籼稻。由此 ,肯定了以典型粳稻做父本 ,直接与培矮 6 4S等同类中间型核不育系杂交配组 ,选育两系亚种间强优势杂交粳稻的育种途径 ;... 采用粒形和稃面双峰乳突多性状判别 ,两优信粳系列组合被定位为O型二向演化态粳稻 ,6 5 396为A型分化态籼稻。由此 ,肯定了以典型粳稻做父本 ,直接与培矮 6 4S等同类中间型核不育系杂交配组 ,选育两系亚种间强优势杂交粳稻的育种途径 ;并提出 ,从古老的原始稻种中寻找二向演化类型作为两用核不育系的育种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稃面双峰乳突 粒形 两系亚种间杂交 粳稻 代信粳组合 粳型定位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祁玉良 张淮 +5 位作者 张明年 石守设 高桐梅 鲁伟林 严德远 何世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6,共3页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在河南黄河以南中上等肥力稻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 杂交粳稻 信杂粳1号品种 选育 应用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晚稻“秀亚优208”的选育研究
11
作者 肖顺南 余永荣 +3 位作者 周铖勇 万青山 钟武辉 谭桂荚 《江西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秀亚优208两系亚种间杂交晚稻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在海南的制种技术
12
作者 李桂勇 廖军铖 《江西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赣亚1号组合 两系亚种间杂交 海南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制种旱育高产技术
13
作者 曾令群 朱志成 赵理 《上海农业科技》 2004年第3期36-37,共2页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两段育秧和母本泥踏头育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在2001年实行父母本采用旱育技术育苗,经两年试验示范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 优培九品种 制种技术 旱育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顺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3期15-20,共6页
五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粳型或爪哇型广亲和品种,按 NC Ⅱ设计组配30个 F_1杂种,以籼优63作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日数、株高、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亚种间杂种每穗粒数的优势量强,中亲优势10.73%至132.9... 五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6个粳型或爪哇型广亲和品种,按 NC Ⅱ设计组配30个 F_1杂种,以籼优63作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日数、株高、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亚种间杂种每穗粒数的优势量强,中亲优势10.73%至132.90%,竞争优势-4.95%至110.09%。单株产量竞争优势-46.00%至74.29%,平均1.57%。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均为负向,-63.24%至-6.38%,平均—-7.69%。亚种间互作变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双亲。杂种抽穗期优势有正负向,中亲优势-11.74%至65.48%,平均19.38%,竞争优势-27.48%至30.12%,平均-2.23%。F_1株高优势明显,中亲优势平均37.65%,18个组合超过汕优63。不育系对株高的影响较大。不育系 W6154s—66和5460s、广亲和系 Varylava 1312和CA529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 W6154s-66/Varylava 1312,其次为 W6154s-66/CA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两优培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5
作者 吕川根 《中国农村科技》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表现高产(亩产可达650~700千克)、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与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也可在华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以及浙南、赣州以南...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表现高产(亩产可达650~700千克)、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与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也可在华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以及浙南、赣州以南地区作双季连作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培九 高产栽培技术 稻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连作晚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 亩产 地区 浙南 赣州
下载PDF
“两优培九”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陈开缄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示范表现 优培九 再生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 江苏省农科院 高产高效栽培 氮肥施用技术 试验示范 高产稳产
下载PDF
为科学的春天增辉添彩──袁隆平访谈录
17
《党建》 1995年第6期16-17,共2页
为科学的春天增辉添彩──袁隆平访谈录本刊记者时间:199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地点: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访谈对象:袁隆平研究员,因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并推广应用,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为科学的春天增辉添彩──袁隆平访谈录本刊记者时间:199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地点: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访谈对象:袁隆平研究员,因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并推广应用,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科学的春天 袁隆平 两系亚种间杂交 邓小平 研究中心 科技工作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全国先进工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