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立云 雷东阳 +1 位作者 唐文邦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光温特性 种子生产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被引量:32
2
作者 雷东阳 唐文帮 +2 位作者 解志坚 刘海 陈立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9-1575,共7页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制种安全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低温防御灌水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2 位作者 姚克敏 胡凝 夏士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80-1786,共7页
归纳了中国南方稻区8月中下旬低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明确了保证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纯度的灌水增温幅度以2℃为宜。测定了培矮64S育性敏感期的幼穗高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灌水后冠层增温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的... 归纳了中国南方稻区8月中下旬低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明确了保证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纯度的灌水增温幅度以2℃为宜。测定了培矮64S育性敏感期的幼穗高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灌水后冠层增温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的有效增温高度在株高40cm以内,以20cm处最为显著,平均可达3.1℃。提出防御低温的灌水技术为:15~20cm的灌水深度;流动灌水;晴(昙)天17时灌水,次日10时排水,阴(雨)天24h灌水;田块比较大时,适当增加入水口和出水口数量。通过不育系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的观测,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 低温 制种 纯度 灌水 两系法杂交 灌水技术 制种纯度 低温 防御 安全 育性敏感期 培矮64S 自交结实率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株高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姚克敏 邹江石 +2 位作者 买苗 石川根 顾显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1-53,共3页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65396 为材料,对用分期播种方法获得的株高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株高的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原因,以期为超高产水稻的高光效生态栽培提供理想株型和株高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株高 气象因子 相关模型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6号 被引量:4
5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8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籼稻 新组合 “扬两优6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35-1645,共11页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过程。最初是尝试通过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的优势,在亚优2号的育种实践失败后,技术路线调整为通过光温敏两系法将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江淮生态区的水稻理想株型相结合,克服杂交稻结实率不高、不稳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泛并能安全制种的目标。通过分析多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父本配组的杂种F1的性状表现,确定以带有1/4爪哇稻亲缘的培矮64S为重点母本,选择优势生态群中的合适类型父本重点配组,避开生育期超长和植株偏高等障碍性问题,并根据江淮流域一季稻区的常年气候特点进行生态育种。通过大量筛选,育成两优培九,达到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的统一,将优质、超高产、多抗性状聚集于一体。通过对培矮64S育性转换、开花授粉有危害的高温、低温指标的研究和对各生态区常年气候中出现这些温度频率的分析,提出适宜制种区域和相应的父母本安全抽穗期。研究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提出遭遇低温危害时"以水调温"的制种纯度保障技术。通过对两优培九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长条件的研究,提出适宜种植区、各种植区的适宜齐穗期和主要种植方式的播栽期等生产指导性指标,分析生产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研发提高结实率及其稳定性的栽培技术。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多年大面积成功种植。通过全程回顾育种战略的形成、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品种培育和核心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过程,论述了两优培九育成和大面积应用的意义;补充了水稻理想株型中的茎秆分布性状,提出"渔叉型"茎秆分布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选择各种适口性的稻米;大面积成功推广一个品种,尤其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品种的最适生长条件,然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规划最适种植区,并制定相应的最优栽培措施,还要储备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两系法杂交 育种 株型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概况 被引量:8
7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系法杂交稻育种进展,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 遗传育种 两系法杂交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双晚栽培的高产特性及栽培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1 位作者 程永盛 李木英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左右培两优特青谷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和前期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施用占总氮量15%左右的粒肥,维持灌浆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是发挥培两优特青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提高结实... 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左右培两优特青谷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和前期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施用占总氮量15%左右的粒肥,维持灌浆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是发挥培两优特青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提高结实率而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培两优特青 高产特性 农艺对策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光辉 周清明 +1 位作者 王建龙 刘玉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4,386,共3页
为了弄清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关系 ,确定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适遗传距离 ,选用 10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作母本 ,6个籼型材料作父本 ,配制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2 0个 ,研究两系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关系 ... 为了弄清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关系 ,确定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适遗传距离 ,选用 10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作母本 ,6个籼型材料作父本 ,配制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2 0个 ,研究两系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 ,两系品种间 (籼型 )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指数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呈负相关 ,但相关不显著 ,相关系数仅为 - 0 .10 92 ;两系品种间 (籼型 )籽粒充实指数与双亲的亲缘距离 (程氏指数差值 )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4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籽粒充实度 相关分析 杂种优势利用 遗传距离 双亲亲缘关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文亮 肖晓 +2 位作者 王仁祥 袁志峰 肖层林 《作物研究》 2007年第B12期571-573,共3页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制种 气象因素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著虎 呼格吉乐图 +1 位作者 陈詹 肖层林 《作物研究》 2008年第S1期386-389,共4页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 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简化了繁殖和制种程序,减少了种子生产环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综述了前人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割安全期的协调;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制种纯度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制种
下载PDF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发成就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龙彭年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6-38,共3页
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大;不育系可一系两... 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大;不育系可一系两用,种子生产程序简化,成本降低,更有利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两系法杂交水稻 发展策略 研究开发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孟亮 李传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57-59,共3页
从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实用两用核不育系与广亲和系选育以及优势组合选配方面综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育性转换 两用核不育系 广亲和系 优化组合 选育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潜华 徐宏书 卢兴桂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S1期38-41,共4页
在全国10个省(区)的23个试点对新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多点试验和试种。结果表明,籼型组合培矮64S/特青、培矮64S/山青11、培矮64S/青陆矮等,在华南地区早晚连种,在赣南、鄂东南部分地区作晚稻和在云南... 在全国10个省(区)的23个试点对新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多点试验和试种。结果表明,籼型组合培矮64S/特青、培矮64S/山青11、培矮64S/青陆矮等,在华南地区早晚连种,在赣南、鄂东南部分地区作晚稻和在云南部分地区作一季稻种植,都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在长江中游低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全生育期比汕优63短7~12d,产量优势不明显。粳型组合N5088S/R187、7001S/皖恢9号等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作晚稻有一定的增产优势,在云南保山地区作单季稻种植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组合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 “两优108” 品种来源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适宜地区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糯高粱“湘糯粱(S)1号”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桃林 李光林 汤文光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0,共2页
两系法杂交糯高粱“湘糯粱(S)1号”丰产栽培技术叶桃林,李光林,汤文光(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湘糯粱(S)1号”是我所育成的一个株高中等(1.6m左右)、穗型小散、生育期适中(长沙春播110天左右... 两系法杂交糯高粱“湘糯粱(S)1号”丰产栽培技术叶桃林,李光林,汤文光(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湘糯粱(S)1号”是我所育成的一个株高中等(1.6m左右)、穗型小散、生育期适中(长沙春播110天左右)、抗性强、丰产性较好、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两系法杂交 湘糯粱1号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效宁 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 杂种优势利用 进展 两系法杂交水稻 利用研究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杂交水稻研究 理想株型 雄性不育系 两系杂交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克敏 杨学斌 +2 位作者 顾显跃 邹江石 吕川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6-23,共8页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得到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气象学方法可供其他熟制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 水稻 制种播差期 生育期模型
下载PDF
云南高原区小麦两系法杂交制种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金生 杨木军 +3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田学礼 鲁宣华 《云南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制种 两系法杂交制种 云南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中国稻米》 1994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三系法 保持系 育种程序 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 选育 生产体系 生产环节 价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