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弹两级分离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莉 王竞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120,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导弹两级分离的影响 ,针对采用套筒连接和螺栓对接两种分离连接方案的旋转弹 ,对两种连接形式分别进行了分离过程的运动特性分析 ;针对两种连接方式不同的运动特点 ,分析了其分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并在... 为了研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导弹两级分离的影响 ,针对采用套筒连接和螺栓对接两种分离连接方案的旋转弹 ,对两种连接形式分别进行了分离过程的运动特性分析 ;针对两种连接方式不同的运动特点 ,分析了其分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弹体动力学模型 .根据两种连接形式的算例 ,对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字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模型下导弹分离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分离 运动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纸筒式膜土两级分离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浏轩 靳文停 +2 位作者 黄德臣 魏晓蕾 廖裴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184,196,共5页
针对东北地区现有地膜回收机膜土分离难、回收后杂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纸筒式膜土两级分离回收机。介绍了纸筒式膜土两级分离回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主要部件进行了阐述与计算。以机组前进速度、输送带长度、输送带倾斜角为影响... 针对东北地区现有地膜回收机膜土分离难、回收后杂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纸筒式膜土两级分离回收机。介绍了纸筒式膜土两级分离回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主要部件进行了阐述与计算。以机组前进速度、输送带长度、输送带倾斜角为影响因素,利用土槽试验台进行了3因素3水平回归正交试验,并采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膜土分离率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了机组前进速度、输送带长度、输送带倾斜角3个因素对膜土分离率影响的主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筒收集 两级分离 分离 摩擦传动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级分离技术的冷态优化试验研究
3
作者 梁绍荣 李晓东 +2 位作者 严建华 李扬新 沈跃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19-223,共5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级分离技术的冷态优化试验研究梁绍荣,李晓东,严建华,李扬新,沈跃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关键词两级分离,鳍片管,下排气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1前言气固分离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重要部件... 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级分离技术的冷态优化试验研究梁绍荣,李晓东,严建华,李扬新,沈跃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关键词两级分离,鳍片管,下排气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1前言气固分离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重要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对循环床锅炉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分离 鳍片管 下排气旋风分离 气固分离
下载PDF
PDIL进行氨合成回路的改进—以两级合成和两级分离降低能耗
4
作者 赵国方 安亢 《化肥工业译丛》 1989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合成回路 合成 两级分离
下载PDF
两级泡沫分离废水中大豆蛋白的工艺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瑞娉 殷昊 +1 位作者 卢珂 吴兆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4-378,共5页
为了有效处理高浓度大豆蛋白废水,在研究初始pH值、表观气速和温度特别是在较高温度(60℃)对泡沫分离大豆蛋白废水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同时提高富集比和回收率的两级泡沫分离工艺。在60℃时,对大豆蛋白质量浓度为4.0g/L的废水泡... 为了有效处理高浓度大豆蛋白废水,在研究初始pH值、表观气速和温度特别是在较高温度(60℃)对泡沫分离大豆蛋白废水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同时提高富集比和回收率的两级泡沫分离工艺。在60℃时,对大豆蛋白质量浓度为4.0g/L的废水泡沫分离,富集比比常温时提高4倍多。两级泡沫分离工艺中,第一级分离在大豆蛋白质量浓度为4.0g/L,初始pH值为7.0,表观气速0.133cm/s,60℃下操作,富集比为7.71,残液作为第二级泡沫分离的进料;第二级分离先在20℃,表观气速0.133cm/s下进行,待塔顶无泡沫溢出时,再将表观气速升到0.398cm/s,富集比为2.63,消泡液加入到废液中作为第一级泡沫分离的进料;总回收率为82.75%。在不同温度和气速下进行的两级泡沫分离工艺可以有效的处理大豆蛋白废水,回收其中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温度 废水 大豆蛋白 泡沫分离
下载PDF
两级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及分离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闫云飞 张力 刘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30μm以下小密度颗粒的分离效率,采用κ-ε/RNG模型和DPM模型对改造后的两级旋风分离器内含尘气流的流动及分离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将气体相作为连续介质,采用κ-e湍流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颗粒相作为离散体系,采用... 为了提高30μm以下小密度颗粒的分离效率,采用κ-ε/RNG模型和DPM模型对改造后的两级旋风分离器内含尘气流的流动及分离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将气体相作为连续介质,采用κ-e湍流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颗粒相作为离散体系,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并分析其阻力与分离效率。结果表明,与常规分离器不同,气流进入两级分离器内筒后出现上、下分流。在外筒近壁柱体和锥体区均有涡流,中心轴线上无滞流、倒流现象。同一高度轴向速度呈非轴对称分布,切向速度基本呈轴对称分布。不司高度截面轴向速度分布差异较大,切向速度分布规律较一致。研究表明,随粒径增大,颗粒逃逸率减小,分离效率增大,但捕捉率则先增后减。粒径为5μm时分离效率达60%,比常规分离器分离效率有较大提高。运动路径、分离时间的增加以及内外筒切向速度的差异足使分离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旋风分离 粉尘 分离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用于分离油页岩颗粒的两级旋风分离器性能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丰 孙国刚 陈建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针对某油页岩流化干馏反应器,设计一种新型'1+2'两级旋风分离器,将其与原设计的'1+1'两级旋风分离器进行冷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于分离油页岩颗粒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对入口气速的变化不敏感,且分离效率要比通常... 针对某油页岩流化干馏反应器,设计一种新型'1+2'两级旋风分离器,将其与原设计的'1+1'两级旋风分离器进行冷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于分离油页岩颗粒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对入口气速的变化不敏感,且分离效率要比通常估计的低;分离效率随入口截面比的增大、排气管直径比的减小而升高,且变化显著;新型'1+2'两级方案的分离效率高于'1+1'型的,且颗粒带出率降低超过40%,分离效率高于99.94%,页岩粉夹带量比原来减少了2/3,新型'1+2'两级方案的整体性能基本满足油页岩流化干馏生产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旋风分离 非球形颗粒 分离性能 对比试验
下载PDF
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建义 罗晓兰 时铭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1,共5页
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由常规的PV型和新开发的PV E型旋风分离器组成。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性能好、操作稳定等优点 ,能增加现有丙烯腈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但是目前缺少一种可靠的计算其性能的方法。根据PV型和PV E型... 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由常规的PV型和新开发的PV E型旋风分离器组成。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性能好、操作稳定等优点 ,能增加现有丙烯腈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但是目前缺少一种可靠的计算其性能的方法。根据PV型和PV E型旋风分离器的异同 ,提出了一种基于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计算法的修正方法。冷态试验结果及工业标定数据表明 ,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可靠 ,精度较高 ,能用于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或指导生产。以齐鲁石化公司 4× 10 4t/a丙烯腈装置为例进行了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反应器 旋风分离 性能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两级串联油气旋流分离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志国 宋安琪 +1 位作者 李杰 王守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3,共7页
为提高一款发动机用两级串联油气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文章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串联组中两级分离筒入口面积、圆柱段直径、圆柱段长度、溢流管直径以及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上述主... 为提高一款发动机用两级串联油气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文章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串联组中两级分离筒入口面积、圆柱段直径、圆柱段长度、溢流管直径以及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上述主要结构参数对压降和分离效率指标影响的权重顺序,得到了兼顾两项指标的最优结构组合。通过对流场及分离机理的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削减了旋流气体在溢流管处因摩擦引起的能耗,使压力损失降低,同时准自由涡区切向速度分布促使油滴容易聚结,使分离效率提高,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最优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旋流分离器油气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旋流分离 正交试验 结构优化 压力损失 分离效率
下载PDF
基于网格测力数据的多体分离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解福田 邹东阳 +1 位作者 钟俊 林敬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159,共11页
将基于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体分离轨迹-时间特性,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为了提高气动力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LS)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形式,针对K... 将基于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体分离轨迹-时间特性,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为了提高气动力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LS)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形式,针对Kriging气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加入样点预处理提出了Kriging-Pre数学模型。研究方法应用于来流马赫数6条件下,某并联两级入轨飞行器标模的分离特性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改进的两种气动力数学模型均可有效提高分离轨迹预测精度,得到与CFD以及风洞试验定性一致的结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当前多体分离特性定性分析需求,具有较高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分离 网格测力 离线轨迹 气动力数学模型 刚体运动方程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多神经网络的胎盘超声图像自动分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剑飞 杨旭华 田贤忠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65-970,共6页
针对胎盘超声图像自动分级这一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神经网络的分级算法。该算法与一般的一次性分离算法不同,其是通过设计两级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胎盘图像进行两级分离。该算法在神经网络的训练中,对神经网络的输出没有... 针对胎盘超声图像自动分级这一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神经网络的分级算法。该算法与一般的一次性分离算法不同,其是通过设计两级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胎盘图像进行两级分离。该算法在神经网络的训练中,对神经网络的输出没有采用一般的四舍五入来得到胎盘级数,而是采用了更合理的胎盘级数判定准则,并由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确定阈值的算法,用来判定胎盘级数。实验及临床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得到与专家手工分级基本吻合的自动分级结果,其阈值分割前得出的分级结果更可以给医生一个精确的定量衡量胎盘成熟期的参考,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超声图像 自动分 自适应多神经网络 阈值分割 两级分离
下载PDF
高密度钻井液气液分离系统工艺过程研究
12
作者 刘孝光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高压、超高压油气层钻井和井控时,发生气侵的高密高粘钻井液除气是欠平衡钻井技术顺利实施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考虑钻井施工时的实际工况及常用分离设备性能特点,提出钻井液除气的两级分离系统工艺方案,第一级采用重力斜板沉降分离... 高压、超高压油气层钻井和井控时,发生气侵的高密高粘钻井液除气是欠平衡钻井技术顺利实施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考虑钻井施工时的实际工况及常用分离设备性能特点,提出钻井液除气的两级分离系统工艺方案,第一级采用重力斜板沉降分离工艺,除去地面返回流体中的大宗气体、泡状液体和固体颗粒,第二级采用主动离心分离工艺,对弥散在混合液中的小起泡进行深度分离。分离系统模型实验证明,二级分离系统的处理能力、分离效果均能满足要求,从而为高压、超高压气层安全钻井及井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侵 钻井液除气 气液分离工艺 两级分离系统 气液分离实验
下载PDF
新型高频聚结分离器
13
作者 王志祥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14-15,共2页
传统原油脱水流程,由于电脱对入口来液中含水量有严格的要求,往往需三级分离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新型高频聚结分离器则对入口来液中的含水量无过高要求,可将传统的原油处理流程简化至两级分离,大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降低了设备费用,... 传统原油脱水流程,由于电脱对入口来液中含水量有严格的要求,往往需三级分离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新型高频聚结分离器则对入口来液中的含水量无过高要求,可将传统的原油处理流程简化至两级分离,大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降低了设备费用,且已在一些陆上项目成功应用,其必将在海洋石油平台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聚结 两级分离 脱水效率
下载PDF
分子蒸馏提取高纯度天然α-生育酚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文 王志祥 史益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4,共4页
以含天然α-生育酚约87%的天然VE粗提液为原料,经过两级分子蒸馏,得到天然α-生育酚纯度约96%的产品。在一级分子蒸馏过程中,通过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得到各操作因素对产品产量和轻杂质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一级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二... 以含天然α-生育酚约87%的天然VE粗提液为原料,经过两级分子蒸馏,得到天然α-生育酚纯度约96%的产品。在一级分子蒸馏过程中,通过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得到各操作因素对产品产量和轻杂质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一级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二级分离以一级分子蒸馏的产品为原料,重新安排均匀设计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得到二级分子蒸馏的最优工艺条件,产品纯度可达96%以上,两级分子蒸馏的总回收率达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Α-生育酚 天然VE 两级分离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摆正实行租赁经营的十大关系
15
作者 徐克勤 《农业经济问题》 1988年第8期57-57,共1页
租赁经营是实行“两级分离”,搞活中小企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经营责任制形式。为保证租赁经营的顺利推行和健康发展,必须摆正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租赁经营 十大关系 承租人 租赁企业 思想教育 经营权 小企业 经营责任制 两级分离 企业职工
下载PDF
FCC粗旋与顶旋连接方式对顶旋气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美丽 毛羽 +1 位作者 王江云 王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8-724,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闭式直连的FCC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选用不同湍流模型对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确立了可以用于两级旋风分离器研究的模型和计算方法。随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闭式直连的FCC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选用不同湍流模型对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确立了可以用于两级旋风分离器研究的模型和计算方法。随后,采用已确立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考察了不同连接方式对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流动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直连方式下粗旋排出油气在左、右顶旋间的分配比例。以两顶旋间油气量合理分配及高效分离所需正常入口气速为考察基准,确定了既可以平均分配进入左、右顶旋的油气量,又能有效利用粗旋出口油气的旋转能量减小系统压降的合理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旋风分离系统 闭式直连 连接方式 气量分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自复叠双温冰箱的流程改进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挪颖 晏刚 +1 位作者 颜俊 吴业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2,566,共5页
针对传统双温冰箱制冷循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复叠双温冰箱循环,在以前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4种流程改进方案,并分析了换热器不同布置方式、不同换热效果和分凝分离级数对冰箱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冷藏室蒸发器前增加逆... 针对传统双温冰箱制冷循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复叠双温冰箱循环,在以前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4种流程改进方案,并分析了换热器不同布置方式、不同换热效果和分凝分离级数对冰箱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冷藏室蒸发器前增加逆流换热器只能降低冷藏室蒸发器的温度而不能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_(COP));在冷冻室蒸发器前增加逆流换热器可以提高系统C_(COP);在气液分离器前增加逆流换热器可以通过提高气液分离效率来改善系统性能,但C_(COP)提高不大;采用两级分凝分离方式可以较好地提高气液分离效率,降低压缩机的压力比,提高系统C_(COP),也达到了改进系统性能的目的,但流程较复杂.这4种改进流程从不同方面改善了循环工作参数,为改善实际装置的系统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温冰箱 自复叠循环 改进流程 逆流换热器 分凝分离
下载PDF
建筑垃圾中轻物质处理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巴太斌 李银保 +1 位作者 张伟超 王利娜 《河南建材》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对建筑垃圾中轻物质、重物质的分选原理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两级轻物质处理工艺,并以某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为依托,实现了建筑垃圾中轻物质的高效分离。此外,对我国现行建筑垃圾中轻物... 对建筑垃圾中轻物质、重物质的分选原理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两级轻物质处理工艺,并以某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为依托,实现了建筑垃圾中轻物质的高效分离。此外,对我国现行建筑垃圾中轻物质处理及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轻物质处理 两级分离工艺
下载PDF
喷嘴喉部直径对CO2引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京京 郭宪民 孔进笑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2,60,共5页
为探索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中喷嘴第一喉部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使用不同喷嘴第一喉部直径的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CO2两级节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一喉部直径的增大,... 为探索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中喷嘴第一喉部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使用不同喷嘴第一喉部直径的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CO2两级节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一喉部直径的增大,引射比和系统COP均逐渐增大,引射比在第一喉部当量直径为2.0 mm时达到最大值,而系统COP在1.9 mm时达到最大值,但压缩机耗功基本保持不变。改进前后的引射制冷系统的引射比和COP随第一喉部直径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对所有的实验工况条件,改进后的引射制冷系统的引射比、制冷量和COP均分别大于改进前的系统,且第一喉部当量直径越大,在系统中增加初级气液分离器对系统中引射器的引射比及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段式喷嘴 第一喉部当量直径 汽液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