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1
作者 周世亮 王建斌 余世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 观察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针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目的 观察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针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C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SCODI评分及JO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中临床体征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针刺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两针法能有效缓解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腰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 两针法 刺疗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两针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谆 周章华 +3 位作者 于海涛 徐娜 霍丽 刘芳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22-923,i000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两针缝合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在上睑重睑线中部设计5mm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两针缝合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在上睑重睑线中部设计5mm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从皮肤切口上缘出针,依此法共缝合两针,之后打结。结果:共施术59例,除1例1侧重睑线术后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效果均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瘢痕轻,效果持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两针法 重睑术
下载PDF
“直视两针法”技术在PPH手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英茹 张中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PPH手术操作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PPH术的6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进行"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照组按照标准手术操作流程操作,...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PPH手术操作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PPH术的6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进行"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对照组按照标准手术操作流程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标本宽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350例,手术时间平均(12.2±4.0)min,术中出血量(4.95±2.82)m L,标本宽度(2.61±0.32)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2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5例;对照组333例,手术时间平均(17.2±3.6)min,术中出血量(7.55±3.94)m L,标本宽度(1.18±0.56)cm,术后出血行止血手术5例,术后痔区水肿或血栓14例,术后感染1例,直肠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1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切除宽度、深度适宜,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见。结论:"直视两针法"等技术改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两针法 荷包缝合
下载PDF
子宫全切术中两针法缝合阴道断端56例
4
作者 苑中甫 张玉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3-59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两针法 阴道断端缝合 阴道出血 统计学处理
下载PDF
两针法股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小儿失血性休克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满姣 陶红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为失血性休克患儿快速建立有效补液途径,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以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cm或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的垂直交叉... 目的为失血性休克患儿快速建立有效补液途径,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以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cm或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的垂直交叉点内侧约0.5cm定位为第1针穿刺点,第1针穿刺点垂直下方3.0~4.0cm处为第2针穿刺点留置股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两针法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保证失血性休克患儿静脉通道及时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股静脉穿刺置管 两针法
下载PDF
儿童实施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7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儿童实施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水痘疫苗接种儿童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针法免疫接种组采用水痘减毒活疫苗一针法免疫接种,二针法免疫接种组采用水痘减毒活疫苗二针法免疫接种... 目的:探讨儿童实施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水痘疫苗接种儿童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针法免疫接种组采用水痘减毒活疫苗一针法免疫接种,二针法免疫接种组采用水痘减毒活疫苗二针法免疫接种。比较两组水痘疫苗发病率、抗体水平中位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二针法免疫接种组水痘疫苗发病率、抗体水平中位数相比较一针法免疫接种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痘减毒活疫苗二针法免疫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水痘减毒活疫苗 两针法免疫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翼两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来 王庆波 《河北中医》 2000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两针法 灸疗
下载PDF
皮下两针法缝合切口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永平 郭叶青 +1 位作者 王振宇 刘多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皮下两针法 缝合切口 婴幼儿 腹股沟斜疝 鞘膜积液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两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的应用
9
作者 符涛 张永豪 《实用骨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20-120,共1页
我院自1990年开始应用两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手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0例,男190例,女15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87岁,平均48岁;其中手部216例,前臂107例,上臂17例。... 我院自1990年开始应用两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手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0例,男190例,女15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87岁,平均48岁;其中手部216例,前臂107例,上臂17例。一、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常规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两针法 效果
下载PDF
单针法和改良两针法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应用比较
10
作者 班崇云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29-131,共3页
腋路臂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行等优点,是前臂和手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然而传统单点给药易出现阻滞不完全的现象[1].我们根据臂丛神经在腋鞘的分布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良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改良两针法 臂丛阻滞
下载PDF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一针法和两针法比较
11
作者 谯凌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6年第4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腋路阻滞 麻醉 两针法
下载PDF
一针与两针法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比较
12
作者 万军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两针法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两针法连续缝合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蓝青楠 俞金龙 +3 位作者 余捷 罗桂芝 邹琦 邹兆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探讨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预防性单腔回肠造口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符合预防性回... 目的探讨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预防性单腔回肠造口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符合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适应证,排除年龄>80岁、基础疾病复杂、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肠管末端血液供应不良以及肠管末端严重水肿或感染严重者。其中2021年10月1日前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法进行回肠造口(传统法造口组,60例);2021年10月1日以后治疗的患者,采用两针法连续缝合进行回肠造口(两针法造口组,38例)。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操作如下:第1根缝线将肠管浆肌层与腹膜、后鞘及前鞘由深至浅分2层连续缝合;一期开放造口,第2根缝线将肠管全层与皮肤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针法造口组肠造口手术时间较传统法造口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2.2)min比(25.1±2.4)min,t=-17.874,P<0.001]。两针法造口组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和造口回缩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法造口组[分别为5.3%(2/38)比31.7%(19/60),χ²=9.633,P=0.002;5.3%(2/38)比28.3%(17/60),χ²=7.923,P=0.005;2.6%(1/38)比18.3%(11/60),P=0.026],而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单腔回肠造口术,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的优势,还可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造口术 连续缝合 两针法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蓝青楠 俞金龙 +5 位作者 余捷 何首华 翁起宁 罗桂芝 邹琦 邹兆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倒刺线的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单腔回肠造口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造口组(改良两针法... 目的探讨使用倒刺线的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单腔回肠造口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造口组(改良两针法组32例)和传统造口组(60例),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造口术使用免打结倒刺线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两针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造口组短[(14.3±1.1)min vs(25.1±2.4)min,t=24.332,P<0.001]。改良两针法组中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较传统造口组低(6.3%vs 31.7%,χ2=7.653,P=0.006;3.1%vs 28.3%,χ2=8.427,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的发生率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倒刺线的改良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与传统造口术相比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操作简便、造口美观及减少造口相关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线 回肠造口术 连续缝合 两针法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两针石膏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毕树雄 高惠英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1期36-36,共1页
作者用两针石膏局部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病人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15~45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3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中1/3骨折4例,中下1/3骨折2... 作者用两针石膏局部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病人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15~45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3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中1/3骨折4例,中下1/3骨折22例;横骨折4例,斜骨折13例,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固定 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下载PDF
三针两罐法治疗遗尿症5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 董淮富 王敏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00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 :观察三针两罐法治疗遗尿症的疗效并研究其治病机理。方法 :采用“三针”百会、人中、关元、神阙八留“两罐”治疗遗尿症 51例 ,并设传统体针组 30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1%、53.3% ,P <0 .0 5,... 目的 :观察三针两罐法治疗遗尿症的疗效并研究其治病机理。方法 :采用“三针”百会、人中、关元、神阙八留“两罐”治疗遗尿症 51例 ,并设传统体针组 30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1%、53.3% ,P <0 .0 5,有显著差异。结论 :三针两罐法治疗遗尿症疗效优于传统体针组 ,有交通心肾 ,提神醒脑 ,激发大脑皮层排尿高级中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症 疗效
下载PDF
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芳丽 冯斌 柴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两步针刺法。针刺穴取膝关节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为双侧大杼、肾俞;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临床疗效按JOA膝关节评分表评定。结果:经过治疗,近期... 目的: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两步针刺法。针刺穴取膝关节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为双侧大杼、肾俞;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临床疗效按JOA膝关节评分表评定。结果:经过治疗,近期临床治愈1例,占3.4%,显效18例,占60.0%;有效9例,占3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两步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CO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芳丽 冯斌 柴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血清寡聚基质蛋白(COM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两部针刺法组,针刺穴取膝关节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为双侧大杼、肾俞;对照组为普... 目的观察两步针刺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血清寡聚基质蛋白(COM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两部针刺法组,针刺穴取膝关节局部穴位,远端取穴为双侧大杼、肾俞;对照组为普通针刺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疗效按JOA膝关节评分表评定,并观察COM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优效率为86.7%,对照组的优效率63.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COMP的含量相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部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普通 刺顺序 临床观察 COMP
下载PDF
两步拔针法在减少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溢液量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注射针头的溢液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6月于本科住院40例需注射胰岛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注射同一种胰岛素,由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操作,对照组采用快速拔针法,观察组采...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注射针头的溢液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6月于本科住院40例需注射胰岛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注射同一种胰岛素,由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操作,对照组采用快速拔针法,观察组采用两步停留拔针法。结果采用两步停留拔针法胰岛素笔针头的溢液现象较快速拔针法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步停留拔针法可减少胰岛素笔注射针头的溢液现象,保证胰岛素注射剂量的准确性,避免胰岛素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拔 胰岛素笔 头溢液
下载PDF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两针免疫法免疫效果观察
20
作者 梁建华 杨卫路 +1 位作者 张玮 冯小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94-1294,共1页
关键词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免疫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