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大陆视野下的中国旧石器晚期小型两面器溯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宥成 曲彤丽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9,共9页
我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晚期偏晚阶段新出现了一类加工复杂且修理精美的石器类型,可称为“小型两面器”。本文对旧大陆东西方晚更新世考古材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类“小两面器”在旧大陆西侧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距今约7万年前南非旧石... 我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晚期偏晚阶段新出现了一类加工复杂且修理精美的石器类型,可称为“小型两面器”。本文对旧大陆东西方晚更新世考古材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类“小两面器”在旧大陆西侧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距今约7万年前南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Still Bay文化已经出现,蕴含热处理技术和压制技术并已作为投射尖状器使用。到了距今4万年前,小型两面器技术在欧洲开始兴起,逐渐形制变的多样化。我国地处旧大陆东侧,发现的小两面器无论是时代还是器形均显示与旧大陆西侧密切关联,应当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两面器 旧大陆 东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两面器技术”源流小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宥成 曲彤丽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5,共8页
“两面器技术”是史前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石器技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本文把两面器技术的发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阶段。两面器技术的早期始于170万年左右,出现在东非,以西图尔卡那湖地区Koliselei4遗址为代表..两面器... “两面器技术”是史前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石器技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本文把两面器技术的发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阶段。两面器技术的早期始于170万年左右,出现在东非,以西图尔卡那湖地区Koliselei4遗址为代表..两面器技术的中期大约始于距今100万年,以“大石片阿舍利”技术传统为标志,以肯尼亚奥罗格赛利(Olorgesailie)遗址和奥杜威峡谷Bed IV和Masek Beds为代表,并在非洲、西亚等广泛传播。两面器技术的晚期大约始于距今60~50万年,该阶段黎凡特地区和北非的大石片阿舍利传统消失,欧洲比利牛斯山以外发现了最早的阿舍利,但与“大石片阿舍利”明显不同。到了“后阿舍利时代”,两面器技术进入末期,但在莫斯特文化和索鲁特文化等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因素依然存在。在东亚和北美,两面器技术直到旧一新过渡阶段和新石器时代依然长盛不衰。两面器技术从早到晚历经硬锤修理、软锤修理和压制修理等演变过程,其形态从早到晚表现出小型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背后则反映了石器功能和人群流动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器技术 操作链 类型学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细石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技术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宥成 侯光良 +1 位作者 高靖易 陈晓良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9,共12页
青海玛多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海拔超过4000 m的全新世中期细石器对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细石器乃至中国全新世的细石器的技术特点与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材料,其典型器物组合包括楔形细石核、柱形细石核、端刮器和锯齿刃器等。青藏高原全... 青海玛多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海拔超过4000 m的全新世中期细石器对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细石器乃至中国全新世的细石器的技术特点与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材料,其典型器物组合包括楔形细石核、柱形细石核、端刮器和锯齿刃器等。青藏高原全新世早中期的细石器组合中楔形细石核-柱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的技术传统是相对稳定的,但缺乏典型船形细石核和小型两面器等华北地区旧石器晚期细石器组合中常见的重要石器类型。通过进一步比对显示,青藏高原全新世早中期细石器的直接来源可能并非直承华北旧石器晚期的细石器传统,而与青藏高原邻近地区(我国西北地区、西南西区)全新世早中期的细石器工业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给措纳湖3号遗址 细石核 两面器
下载PDF
湖北郧县后房遗址石器工业的年代、操作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英华 周玉端 +1 位作者 孙雪峰 段姝杉(校)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7,共12页
后房遗址是汉水上游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本文对后房遗址的年代测定做了报道,对其石器工业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和技术-功能分析,复原了其生产体系的操作链,并从技术层面初步比较了东西方含手斧的石... 后房遗址是汉水上游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本文对后房遗址的年代测定做了报道,对其石器工业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和技术-功能分析,复原了其生产体系的操作链,并从技术层面初步比较了东西方含手斧的石器工业。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本项研究为我们了解汉水流域乃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与西方阿舍利工业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深入探讨东亚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的技术起源与演化、共性与多样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遗址 工业 操作链 两面器 技术分析
原文传递
黑龙江海林市密东旧石器遗址石器初步研究
5
作者 陈宥成 李有骞 +3 位作者 景思源(绘图) 周琼月(绘图) 韩洲怡(绘图) 刘云飞(绘图)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1,共9页
密东遗址是黑龙江省海浪河流域2018年春季旧石器专项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遗址。石器工业原料以玄武岩、凝灰岩与流纹岩为主体,另有安山岩、砂岩、黑曜岩与石英等。石核剥片技术以两面体石核技术最为显著,另有石叶和... 密东遗址是黑龙江省海浪河流域2018年春季旧石器专项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遗址。石器工业原料以玄武岩、凝灰岩与流纹岩为主体,另有安山岩、砂岩、黑曜岩与石英等。石核剥片技术以两面体石核技术最为显著,另有石叶和细石叶技术。工具组合包括刮削器、两面尖状器和网坠。密东遗址的石器原料、石核类型、工具类型均体现出相当程度的多样化特点,显示遗址的复杂性与功能多样性。密东遗址的年代可能处于末次冰盛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湿润冰消期,不晚于新仙女木冰期。密东遗址石器工业对于理解更新世末期东北亚地区与华北、北美等地区的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时代晚期 两面器 石叶 细石叶
原文传递
美洲最早人类文化的技术构成及其与旧大陆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宥成 袁广阔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9,共7页
美洲最早人类的人类文化包括前克洛维斯文化和克洛维斯文化,其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低纬度地区和南美地区,时代为距今2万年至1.2万年左右(校正后)。最早美洲人类文化的石器技术构成以两面器技术和石叶技术为主,其与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 美洲最早人类的人类文化包括前克洛维斯文化和克洛维斯文化,其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低纬度地区和南美地区,时代为距今2万年至1.2万年左右(校正后)。最早美洲人类文化的石器技术构成以两面器技术和石叶技术为主,其与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的石器技术有密切关联。与此同时,更新世晚期新旧大陆的人类技术也有所不同,除了阿拉斯加地区发现与旧大陆东北亚文化面貌甚为相似的遗存以外,美洲独特的克洛维斯文化与旧大陆相比两面器技术更为发达,石叶技术处于次要地位,同时缺失细石叶技术,这些现象显示新大陆早期人类文化并非旧大陆的完全移植,而是美洲最早人群在扩散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与调试,进而创造出古印第安早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 晚更新世 克洛维斯文化 两面器技术 石叶技术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丹江口库区马岭2号地点B区发现的石制品
7
作者 仪明洁(文/绘图) 裴树文 +2 位作者 牛东伟 马宁 罗志刚(绘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2,共10页
马岭2号地点B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乡贾湾村马岭,遗物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纪基座阶地的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和2012年3~4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70件。石制品类型包... 马岭2号地点B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乡贾湾村马岭,遗物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纪基座阶地的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和2012年3~4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7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锤、两面器、石核砍砸器、石核刮削器等,古人类选用阶地底部砾石层、河滩砾石中的磨圆砾石为原料,石英岩所占比重最高。剥片和修理技术为硬锤直接锤击法,以较大尺寸的毛坯为主要加工对象,两面器有相对稳定的生产体系,石器组合上似阿舍利技术面貌。通过与周边遗址比较,其年代应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器 手斧 阿舍利 丹江口库区 中更新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