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毕节市两高切变型暴雨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璇
罗亚楠
+2 位作者
苏娅
刘丽
刘健平
《陕西气象》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利用2011—20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毕节市两高切变型31次暴雨过程共42个暴雨日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高切变型暴雨是在高空切变线与低层暖湿切变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局地性强,且常出现连...
利用2011—20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毕节市两高切变型31次暴雨过程共42个暴雨日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高切变型暴雨是在高空切变线与低层暖湿切变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局地性强,且常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在高能高湿环境下,北方的弱冷空气侵入形成锋区,触发对流系统生成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西南急流辐合及θse锋区的斜压性使得低涡发展更为激烈,进而促进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高切变
暖湿
切变
线
锋区
贵州毕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高切变型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过程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德友
陈杨楠
+2 位作者
佘一坤
王婷
王剑波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S01期13-18,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8月12~13日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不稳定层结、MCS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盆地大暴雨属于“两高切变”型,是在高能高湿环境条件下,北方干冷空气入侵盆地...
利用常规观测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8月12~13日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不稳定层结、MCS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盆地大暴雨属于“两高切变”型,是在高能高湿环境条件下,北方干冷空气入侵盆地触发锋线对流系统,盆地南部受地形强迫抬升影响触发对流系统,在高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造成四川盆地大暴雨过程。贵州高原的强水汽输送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重要特征。基于EC数值模式资料分析的盆地暴雨落区比实况探空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高切变
高
能
高
湿
大暴雨
机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毛倩
董文韬
+2 位作者
龙凌云
龙先菊
白慧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卫星资料以及NCEP 1˚ × 1˚ 6 h再分析资料,从影响系统、环境场条件和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21年6月9日至10日贵州出现的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总结分析...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卫星资料以及NCEP 1˚ × 1˚ 6 h再分析资料,从影响系统、环境场条件和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21年6月9日至10日贵州出现的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由两高切变在缓慢东移南下过程与中低层切变及地面辐合线耦合造成的贵州大范围暴雨过程水汽充足,700 hPa比湿达到10~11 g∙kg−1,850 hPa比湿达到12~14 g∙kg−1;垂直速度从500 hPa到850 hPa贵州上空均为负值,最大垂直速度达到−0.3 Pa∙s−1,上升运动强;贵州从低层到高层均处于高能舌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大气层结不稳定;造成此次强降雨的对流云团其影响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对流云团强烈发展、缓慢东移北抬,并形成MCS,云顶亮温(TBB)最低达到−80℃~−70℃之间;对流云团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这也是造成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两高切变
型
机制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1年7月25日青海省海南州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夏雨虹
马辉
李国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82-184,202,共4页
2021年7月25日海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雨、局部地区暴雨的天气过程。中东高压与副热带高压断裂后在青海省形成的“两高”之间的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高空切变动力强度偏弱,高空水汽输送条件较差,但局地水汽条...
2021年7月25日海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雨、局部地区暴雨的天气过程。中东高压与副热带高压断裂后在青海省形成的“两高”之间的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高空切变动力强度偏弱,高空水汽输送条件较差,但局地水汽条件充沛;存在一定的不稳定能量,暖云层深厚,对流层中上层干侵入特征明显,为冷平流强迫型,地面辐合线和弱冷锋是中尺度触发机制。此次影响海南地区的对流云团移速慢,结构密实,强度较强,强降水站点分布于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前侧TBB梯度较大地区和亮温低值区。雷达回波图中以大片的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为主,在向东移的过程中不断有小的积云对流单体的发生与消失,产生较大降水的地点都有较强回波反复经过,列车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雨
“
两
高
”之间
切变
冷平流强迫
列车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毕节市两高切变型暴雨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璇
罗亚楠
苏娅
刘丽
刘健平
机构
毕节市气象局
七星关区气象局
出处
《陕西气象》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基金
贵州省气象局科研业务项目(黔气科登〔2021〕09-09号)
贵州省气象局2023年省市联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黔气科合SS〔2023〕29号)。
文摘
利用2011—20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毕节市两高切变型31次暴雨过程共42个暴雨日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高切变型暴雨是在高空切变线与低层暖湿切变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局地性强,且常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在高能高湿环境下,北方的弱冷空气侵入形成锋区,触发对流系统生成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西南急流辐合及θse锋区的斜压性使得低涡发展更为激烈,进而促进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与发展。
关键词
两高切变
暖湿
切变
线
锋区
贵州毕节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高切变型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过程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德友
陈杨楠
佘一坤
王婷
王剑波
机构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资阳市气象局
出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S01期13-18,共6页
文摘
利用常规观测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8月12~13日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不稳定层结、MCS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盆地大暴雨属于“两高切变”型,是在高能高湿环境条件下,北方干冷空气入侵盆地触发锋线对流系统,盆地南部受地形强迫抬升影响触发对流系统,在高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造成四川盆地大暴雨过程。贵州高原的强水汽输送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重要特征。基于EC数值模式资料分析的盆地暴雨落区比实况探空更加清晰。
关键词
两高切变
高
能
高
湿
大暴雨
机制
四川盆地
Keywords
Two high shear
High energy and high humidity
Heavy rain
Mechanism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毛倩
董文韬
龙凌云
龙先菊
白慧
机构
黔东南自治州气象局
贵州省岑巩县气象局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文摘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卫星资料以及NCEP 1˚ × 1˚ 6 h再分析资料,从影响系统、环境场条件和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21年6月9日至10日贵州出现的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由两高切变在缓慢东移南下过程与中低层切变及地面辐合线耦合造成的贵州大范围暴雨过程水汽充足,700 hPa比湿达到10~11 g∙kg−1,850 hPa比湿达到12~14 g∙kg−1;垂直速度从500 hPa到850 hPa贵州上空均为负值,最大垂直速度达到−0.3 Pa∙s−1,上升运动强;贵州从低层到高层均处于高能舌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大气层结不稳定;造成此次强降雨的对流云团其影响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对流云团强烈发展、缓慢东移北抬,并形成MCS,云顶亮温(TBB)最低达到−80℃~−70℃之间;对流云团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这也是造成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暴雨
两高切变
型
机制分析
分类号
P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1年7月25日青海省海南州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夏雨虹
马辉
李国玉
机构
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82-184,202,共4页
文摘
2021年7月25日海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雨、局部地区暴雨的天气过程。中东高压与副热带高压断裂后在青海省形成的“两高”之间的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高空切变动力强度偏弱,高空水汽输送条件较差,但局地水汽条件充沛;存在一定的不稳定能量,暖云层深厚,对流层中上层干侵入特征明显,为冷平流强迫型,地面辐合线和弱冷锋是中尺度触发机制。此次影响海南地区的对流云团移速慢,结构密实,强度较强,强降水站点分布于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前侧TBB梯度较大地区和亮温低值区。雷达回波图中以大片的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为主,在向东移的过程中不断有小的积云对流单体的发生与消失,产生较大降水的地点都有较强回波反复经过,列车效应明显。
关键词
大雨
“
两
高
”之间
切变
冷平流强迫
列车效应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毕节市两高切变型暴雨特征分析
王璇
罗亚楠
苏娅
刘丽
刘健平
《陕西气象》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高切变型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过程机制研究
李德友
陈杨楠
佘一坤
王婷
王剑波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一次两高切变型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毛倩
董文韬
龙凌云
龙先菊
白慧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21年7月25日青海省海南州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夏雨虹
马辉
李国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