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经》爱情诗的魅力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章惠康
罗光辉
-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0-21,共2页
-
文摘
《诗经》中,最使人百谈不厌的,要数那些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表现了男女相悦之情的爱情诗。千百年来,这些诗歌活在人们的口头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艺术生命长久不衰,仅仅因为它是“男悦女之辞”、“女惑男之语”(宋·朱熹《诗集传》卷三语)吗?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文学艺术家吟唱不绝的主要题材。这题材自然是具有永久性的,然而题材的永恒並不一定能够保证诗歌生命的永恒。那么,究竟什么是这类诗歌青春永驻的决定因素呢?这就不能不从诗歌的内在美方向去寻求了。“诗言志”,《尚书·尧典》树起的这面旗帜。
-
关键词
爱情诗
《诗集传》
诗言志
《尚书·尧典》
别林斯基选集
两髦
郑风
柏舟
狂童
褰裳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诗经》爱情诗艺术探赏(二)
- 2
-
-
作者
李培坤
姚庆瑞
-
出处
《唐都学刊》
1989年第2期89-94,共6页
-
文摘
痛苦的呼唤之死矢靡它——《诗经·鄘风·柏舟》欣赏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位少女的恋爱到阻挠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声。它呼唤爱的坚贞,呼唤爱的自由,呼唤爱的理解,呼唤爱的支持。那个驾驶着柏木船在大河中漂游,头上挽着两绺垂发的英俊少年,正是少女钟情的对象。少女一片钟情地挚爱着他,不管遇到什么阻拦,至死不变心,河枯石烂,坚定不移。
-
关键词
爱情诗
柏舟
两髦
鄘风
艺术构思
恋爱自由
秦风
河中
此则
取妻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古代爱情诗词选注(先秦部分)
- 3
-
-
作者
李开龙
余三定
童山东
谢柳青
徐绳武
郑阳春
-
出处
《云梦学刊》
1981年第2期35-,37-61,共26页
-
文摘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一些诗词作家和诗词编选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描写爱情生活的诗词。这些诗词,有的歌颂爱情的坚贞,有的鞭挞社会的黑暗,有的记述对征夫的怀念,有的揭露在爱情问题上的丑恶行径,等等。这些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然与我们的今天相距甚远,但它们仍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我校七七级中文班的几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诗歌进行了一番编选注释工作,定名为《古代爱情诗词选注》,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其部分初稿。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
关键词
选注
湘夫人
君子于役
编选者
柏舟
文班
湘君
两髦
批评指正
洞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述上古发俗
- 4
-
-
作者
李笑野
徐祝林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8-51,共4页
-
文摘
头发,作为人体美的重要表征,它已固定化为一种顽强的具有极大惯性的民俗心理而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的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早在原始社会,伴随着当时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这种民俗心理就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稳定。其间的发式虽不可考,但那些物化的心态——发饰却不断出土,向我们暗示着先民们珍爱头发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不断丰富、强化。到了周秦时期。
-
关键词
民俗心理
重要表征
采绿
君子偕老
经济生活
两髦
武健壮
柏舟
周秦
发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读《诗》札记
- 5
-
-
作者
何剑熏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2-55,共4页
-
文摘
王事教我(《坤凤·北门》) 王力《古代汉语》(以下省作《汉语》):“敦我和适我同义。”“适我,投给我。”按:《汉语》不用毛传训敦为厚,是对的。但从郑《笺》释为投掷,依然不对。据《经典释文》韩婴是训敦为迫的。又《常武》“铺敦淮濆”,韩亦云:“敦,迫。”敦训迫,义顺。《后汉书·韦虔传》:“以礼敦劝。”李贤《注》:“敦犹逼。”
-
关键词
韩婴
毛传
两髦
《古代汉语》
卫风
王事
鲁诗
《经典释文》
用韵
小雅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字幕中方言的记录不可大意
- 6
-
-
作者
孙翠娥
田大强
-
机构
瑞昌广播电视台
-
出处
《声屏世界》
2014年第11期54-55,共2页
-
文摘
目前,一些电视节目对在同期声或解说中记录方言(包括北京语音中的方言字)语音字幕的处理,有两种欠妥当的方法:一是不顾方言的意思,用近音或同音字记录方言,脱离了语言发展演变的正常轨道(一时找不到本字,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不在此列)。
-
关键词
北京语音
方言字
电视节目
我行其野
柏舟
方言区
两髦
鄘风
细微差别
小雅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重读古典》:人生不能在流浪的心境中度过
- 7
-
-
-
出处
《共产党员(河北)》
2015年第4期57-,共1页
-
文摘
今天读来,《诗经》真正活下来的诗是那些爱情诗;而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我发现了一个动人的情节:这些爱情大都发生在河边,爱的歌咏有很多都同河流与河水有关。那首开宗明义且家喻户晓的《周南·关雎》写的就是河边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然你可以说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一种虚写的起兴。
-
关键词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爱情诗
关雎
君子好逑
两髦
《关雎》
褰裳
柏舟
《蒹葭》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丫头”考辨
- 8
-
-
作者
董希谦
马国强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37-41,共5页
-
文摘
“丫头”一词,最早见于中唐时代的文献,本文是指少年(男女)的发髻,因其象“丫”形而名之。然而,旧时学者多忘其本义,以为“丫头”为女孩子或婢女的专称。此种说法几经辗转相袭,似乎已成为定论。近世辞书编纂者亦鲜有究诘抉微者,遂使“丫头”的本来面貌不为人知,其本义殆至于无闻。溯而辩之,就正于大方之家。
-
关键词
编纂者
鸦头
两髦
长安有狭斜行
中唐时期
黄季刚
魏晋南北朝时代
清商曲
《全唐诗》
梁简文帝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景物·想象·音韵——《国风》的烘托艺术三题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贵良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Z1期89-93,共5页
-
文摘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本来就很难描绘出具体的形象,有些事物即使看来是具体的,但也难以直接描绘出较高的艺术境界以达到满足读者的艺术要求。可是优秀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总是运用形象思维突破这一关,使“诗情画意”得到完美地展现,并收到极为动人的艺术效果。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民歌就能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之一——烘托艺术,“以此显彼,侧面渲染”,鲜明生动,意境深邃。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先人惊人的成就。
-
关键词
《国风》
艺术构思
现实生活
柏舟
君子于役
艺术要求
写景诗
四溟诗话
两髦
一翁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漫话冠礼
- 10
-
-
作者
陈耀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5,共4页
-
文摘
'冠'字,《广韵》有两读:'古丸切'(见上平声'桓'韵)又'古玩切'(见去声'换'韵)。前一切语念guān,名词,指'首饰'、'帽子';后一切语念guàn,动词,表示'冠束'、'加(戴)冠'之类的意思。如《礼记·郊特牲》:'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又《孟子·
-
关键词
冠礼
上平声
切语
《广韵》
郊特
冠义
滕文公
籍田赋
甫田
两髦
-
分类号
K892.98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诗经》重读
- 11
-
-
作者
李书磊
-
出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3期98-101,共4页
-
文摘
1、河边的爱情今天读来,《诗经》真正活下来的诗是那些爱情诗;而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我发现了一个动人的情节:这些爱情大都发生在河边,爱的歌咏有很多都同河流与河水有关。那首开宗明义且家喻户晓的《周南·关雎》写的就是河边的爱情:“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
关键词
爱情诗
在河之洲
关睢
关雎
白露为霜
两髦
柏舟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歌诗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少女情怀总是诗
- 12
-
-
作者
薛晓琳
-
出处
《读者欣赏》
2013年第8期39-41,共3页
-
文摘
少女情怀饱含"痴",痴情少女的诗歌动人心神。在所有描绘女子痴情的诗作里,最动人的不是苦苦的等待,而是以一种今生难逢的姿态倾诉衷肠。闺中即事/黄峨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
关键词
黄峨
女诗人
两髦
打毬作
柏舟
红窗
朱淑真
卖残牡丹
林黛玉
神童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可乐吧
- 13
-
-
-
出处
《少年读者》
2007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脑筋急转弯"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楚阳的同学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楚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答案。放学回家后,楚阳冲爷爷说道:"爷爷,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这还不简单,是‘我’呀!"爷爷答道。第二天上学,楚阳找到那个同学自豪地说道:"昨天的脑筋急转弯我终于想出答案了,我爸爸和我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我哥哥又不是我弟弟,他是‘我爷爷’!"
-
关键词
脑筋急转弯
在路上
三只老鼠
庆功会
两髦
泳裤
无子
胡军
水盆
-
分类号
G6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宣化辽金墓壁画中的服饰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孙遇安
-
出处
《文物天地》
1996年第1期11-14,共9页
-
文摘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有一片辽末金初的墓葬群,1974年、1989-1990年、1993年曾先后几度进行发掘,出土的九座墓中均绘有壁画。其年代为辽大安九年(1093年)到金皇统四年(1144年),跨度凡五十一年。壁画的题材各墓相近,不外门卫、出行、进茶、进酒、乐舞、奕棋、积财、奉佛及星象等,可是由于其中人物众多,器用纷繁,构图在统一中又有变化,且画风写实,笔意舒畅,轮廓准确,细节分明,所以相当精采,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生趣盎然的生活小景。这里有些服饰在别处不太常见,填补了服装史上的某些空白。契丹男子髡发,沈括在《熙宁使虏图钞》中已指出:'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
关键词
髡发
墓葬群
服装史
两髦
辽金
皇统
熙宁
包髻
团衫
八里村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