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自我遮蔽的诗法--论严羽的诗法观念及其诗学史意义
1
作者 吴晨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更隐含着其诗学理论中妙悟与诗法的内在矛盾。该矛盾的产生,源自诗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混淆。对看似无法的妙悟的崇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诗法的自我遮蔽。严羽为此把诗法排除出诗学“第一义”范畴的做法,虽然指明了重视诗歌旨趣的道路,但也是后世轻视诗法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严羽 诗法 妙悟 中国诗学
下载PDF
制造严羽:宇文所安对“严羽形象”的建构
2
作者 葛晓通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宇文所安《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是在海外汉学视阈下对“中国古代文论”课题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文章重点关注和厘清此作如何建构汉学家视野中的“严羽形象”等问题。这种“形象建构”在这部读本里已然成为一条线索,几乎染指到所有入选... 宇文所安《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是在海外汉学视阈下对“中国古代文论”课题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文章重点关注和厘清此作如何建构汉学家视野中的“严羽形象”等问题。这种“形象建构”在这部读本里已然成为一条线索,几乎染指到所有入选的作者,如欧阳修、曹丕等人。除拈出这条线索并进行分析之外,文章更试图找出这种“症候”的背后意旨所在。文章尝试阐明宇文所安是如何将“新批评”和“读者接受批评”等西方文论的手法带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之中,并对宇文所安在《中国文学思想读本》中提出的具有比较诗学视野的一些尝试进行分析,也对其所暴露出的欧美中心视野以及不合理的误读进行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中国文学思想读本》 严羽 《沧浪诗话》 海外汉学
下载PDF
论严羽《沧浪诗话》中诗歌史的建构
3
作者 潘志刚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严羽《沧浪诗话》具有明显的“时序”观念和分期观念,建构了一种严羽个人的诗歌史。在把握诗歌通史脉络基础上,严羽展示了各时代的诗歌特征、作家风貌、创作活动以及诗歌内在的发展因袭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他所认为的诗歌史生态。严羽... 严羽《沧浪诗话》具有明显的“时序”观念和分期观念,建构了一种严羽个人的诗歌史。在把握诗歌通史脉络基础上,严羽展示了各时代的诗歌特征、作家风貌、创作活动以及诗歌内在的发展因袭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他所认为的诗歌史生态。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诗歌史具有独特的价值,借助诗歌史的梳理,他确立了什么是好诗,提出了他的“新诗”观念。严羽的诗歌史对现在诗歌史创作以及文学史编写等,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诗歌史 诗歌史生态 诗歌史观念
下载PDF
“汉壁晨驰大将床”典故发微——兼析王世贞、吴乔对严羽用典理念的不同接受
4
作者 李军 王玉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王世贞有七律《寄赠杨仲芳武选》,吴乔认为其中“汉壁晨驰大将床”句化用《左传》中华元夜登子反之床的记载,故批评“晨”字不当。实则该句典源为《史记》中刘邦晨入韩信寝帐夺印事,诗人以此书写明帝收缴卧病在床的大将军仇鸾的军权和... 王世贞有七律《寄赠杨仲芳武选》,吴乔认为其中“汉壁晨驰大将床”句化用《左传》中华元夜登子反之床的记载,故批评“晨”字不当。实则该句典源为《史记》中刘邦晨入韩信寝帐夺印事,诗人以此书写明帝收缴卧病在床的大将军仇鸾的军权和将印。吴乔对该句的误批,表层原因是误会了该诗的创作时间,深层原因则是用典理念与王不同。王世贞通过揣摩苏轼的用典实例而接受了严羽的主张,因此不追求诗句的直接切题,不追求用语与典源的一致。吴则以严说为谬,强调典故下字要有来历,故以“床”字为线索而误认典源,也误导了后世学人。有此个案,则宋人对明代复古派诗人的影响也值得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吴乔 苏轼 严羽 用典
下载PDF
论“透彻”及其诗学意义——以严羽《沧浪诗话》为中心
5
作者 蒋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8,共8页
“透彻”一词具备丰富的诗学意义,在严羽《沧浪诗话》中,它具有诗歌表意之明晰深刻、妙悟后之境界,以及盛唐诗境之特点三层含义。严羽在“妙悟”“兴趣”等概念之外,更借助“透彻”,将形而下的诗歌修习与形而上的诗歌悟解绾合起来,使其... “透彻”一词具备丰富的诗学意义,在严羽《沧浪诗话》中,它具有诗歌表意之明晰深刻、妙悟后之境界,以及盛唐诗境之特点三层含义。严羽在“妙悟”“兴趣”等概念之外,更借助“透彻”,将形而下的诗歌修习与形而上的诗歌悟解绾合起来,使其诗学更牢固地立足于“吟咏情性”与盛唐气象之上。通过对“透彻”这一语词的内涵及演变进行考察,能对严羽的相关诗学概念和诗论体系有更新的审视,同时也可以看出“透彻”同中国古典诗歌本质与诗人学诗工夫论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严羽 透彻
下载PDF
浅谈严羽“兴趣”说的理论构建
6
作者 思冉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1期21-23,共3页
本文尝试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论构建做出分析。从“兴”“趣”溯源谈起,在探讨“兴趣”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严羽“兴趣”说的内在逻辑,明晰“兴趣”与“吟咏情性”“妙悟”“识”“熟参”之间的联系。同时,关注“诗法”视域下的“兴... 本文尝试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论构建做出分析。从“兴”“趣”溯源谈起,在探讨“兴趣”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严羽“兴趣”说的内在逻辑,明晰“兴趣”与“吟咏情性”“妙悟”“识”“熟参”之间的联系。同时,关注“诗法”视域下的“兴趣”说,进一步明确其外延。从而,以本解的方式使得抽象理论具体化,凸显“兴趣”说在诗歌创作中的理论指引价值,体现其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兴趣 妙悟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论严羽“以禅喻诗”的诗学思想
7
作者 胡文琦 《新传奇》 2023年第21期22-24,共3页
“以禅喻诗”,是禅学与诗学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一概念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魏晋的萌芽期到唐代的发展期,再到宋代的成熟期,这一诗学思想不断走向完善,直至被严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诗... “以禅喻诗”,是禅学与诗学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一概念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魏晋的萌芽期到唐代的发展期,再到宋代的成熟期,这一诗学思想不断走向完善,直至被严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诗学概念。当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以禅喻诗”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资源,探寻中国诗学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以禅喻诗 诗禅相通
下载PDF
严羽和戴复古身世行迹诸问题考——对《严羽评传》的几点商榷性意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继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99,121,共6页
严羽和戴复古订交的时间在绍定五年 (12 32 )而非嘉定十四年 (12 2 1) ;严羽避乱返乡时间在绍定四年而非元年 ;严羽的《平寇颂》写于端平元年 (12 34 )五月之后而非绍定三年间 ;戴复古布衣一生 。
关键词 严羽 戴复古 严羽评传》 生平 诗人 南宋 交游 《平寇颂》
下载PDF
尊体:严羽“本色”理论及其四大要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尚永亮 段亚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方式,"兴趣"是其表达特点,"入神"则为终极归趋。此四者既相互分立又紧相关合,其中"情性"最为基础,"兴趣""妙悟"乃由此升进之两大要项,"入神"则是以李杜诗歌为主要标准的诗之"至境"。此一"本色"理论,为宋诗破体实践所生流弊提供了疗救良方,使诗之为诗的本质特点得到凸显,由此达到正本清源、返古开新的目的。同时,它也一定程度地阻滞了一味破体导致的诗越来越非诗化的进程,并在文学史发展之肯定——否定——再否定的逻辑链条中,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情性 妙悟 兴趣 入神 尊体
下载PDF
“妙悟”、“直觉”的互释性问题——兼谈严羽与西方诗学的可比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绍瑾 邓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5,共7页
作为中文语词,“妙悟”与“直觉”不论从意义上还是从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中国人以“直觉”对译西方的“intuition”似乎暗示了二者具有可沟通、可互释的广阔空间,现代学者在阐释“妙悟”和传译“直觉”时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分别以这... 作为中文语词,“妙悟”与“直觉”不论从意义上还是从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中国人以“直觉”对译西方的“intuition”似乎暗示了二者具有可沟通、可互释的广阔空间,现代学者在阐释“妙悟”和传译“直觉”时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分别以这两个范畴为基石的严羽、克罗齐美学之间,就其整体意义和具体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比性 “妙悟” “直觉” 严羽 西方诗学 中国
下载PDF
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海外阐释--以北美汉学界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先大 李燕子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4-188,共5页
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阐释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形成了"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群体"。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林理彰、宇文所安及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他们... 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阐释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形成了"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群体"。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林理彰、宇文所安及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他们的阐释主要针对:一是"以禅喻诗"、兴趣、妙悟、入神、气象等严羽诗论本身的构成要素;二是严羽诗论与道家、儒家及佛教禅宗的联系;三是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巨大影响;四是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的相通之处。他们的阐释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以禅喻诗"太过于纠结;二是将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未能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沧浪诗话》 海外阐释 北美汉学界
下载PDF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的建构及其贡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建次 邱美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1,127,共5页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他将古典唐诗学带上了一个新平...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他将古典唐诗学带上了一个新平台,引入了一个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古典唐诗学 建构 影响 贡献
下载PDF
“意象话语”的三元谱系结构及其嬗变——兼论严羽妙悟:是“悟有分限”,还是“有分限之悟”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扬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56,共5页
严羽《沧浪诗话》的"悟有分限"又作"有分限之悟"。后说符合既定意义、文本语境与文化话语诉求,也更具胜意。原来,严羽的妙悟三分:有一知半解之悟、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正是中国文论"意象话语"立足&qu... 严羽《沧浪诗话》的"悟有分限"又作"有分限之悟"。后说符合既定意义、文本语境与文化话语诉求,也更具胜意。原来,严羽的妙悟三分:有一知半解之悟、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正是中国文论"意象话语"立足"言—象—意"之辨的"言—不言—言不言"与"情(物)—物(情)—情物"文艺言说方式及其"正—对—合"三元谱系结构。严羽"诗话"中"正—对—合/变……"的嬗变轨迹、规律与特性的论述,与西方文论中"形象话语"立足"言—意"之辨的"言—在"与"主—客"文艺言说方式及其"正—反"二元体系结构的嬗变轨迹、规律与特性的描述,形成一种另类异质、对应互补的文论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意象话语 三元谱系结构 嬗变 妙悟
下载PDF
元好问、严羽宋诗持论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福燕 延保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金与南宋对峙,其文艺思想、诗学批评差异很大。作为当时南北诗学的代表人物,元好问和严羽对宋诗持论同中有异。其相同处表现在两人都对宋诗持批评态度,不同之处在于元好问论诗无门户之见,对宋诗的评价侧重于思想内容且较为客观中肯。严... 金与南宋对峙,其文艺思想、诗学批评差异很大。作为当时南北诗学的代表人物,元好问和严羽对宋诗持论同中有异。其相同处表现在两人都对宋诗持批评态度,不同之处在于元好问论诗无门户之见,对宋诗的评价侧重于思想内容且较为客观中肯。严羽则门户之见森严,对宋诗批评过甚。探究两人宋诗持论差异之成因,可见其主要受文化思潮、国情时势以及自身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严羽 诗学 宋诗 南宋
下载PDF
论严羽《沧浪诗话》之辨体批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竞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共5页
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主要在《诗辨》和《答吴景仙书》两章中构建和运用,而辨体理念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辨体批评成为理解诸如"熟参、妙悟、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范畴命题的关键。在论述其辨体批评的... 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主要在《诗辨》和《答吴景仙书》两章中构建和运用,而辨体理念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辨体批评成为理解诸如"熟参、妙悟、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范畴命题的关键。在论述其辨体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对"以禅喻诗"、"诗之宗旨"以及严羽的"自负、自矜"等论题的界定与传统主流学术观点出现了歧异,其目的在于从一种新的视角阐释古老的文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辨体 批评
下载PDF
20世纪国内严羽研究述评(上篇)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先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4-177,共4页
20世纪前50年国内严羽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胡才甫、朱自清、钱钟书及罗根泽等人,其严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一是对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影响作了不同程度的考察;二是对严羽诗禅说的... 20世纪前50年国内严羽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胡才甫、朱自清、钱钟书及罗根泽等人,其严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一是对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影响作了不同程度的考察;二是对严羽诗禅说的“特见”进行了初步探讨;三是对严羽诗学理论中的“兴趣”、“妙悟”及“气象”等概念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研究 特见 时段 阐释 严羽研究 20世纪
下载PDF
严羽“气象”、“兴趣”说辨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学堂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名之曰“兴趣”,把作为盛唐诗人审美感情之底蕴的进取情怀误解作胸怀境界的开拓 ,名之曰“气象”。将二者立为“诗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李白 "兴趣"说 "气象" 审美文化取向 诗学理论 诗歌评论 诗法
下载PDF
元好问与严羽弃宋宗唐诗学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狄宝心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8,共4页
对宋诗的批评,元氏从"风雅正体"着眼;严氏从"别材别趣"着眼。关于纠正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弊端的措施,元氏主张开阔视野,写真景,咏真情;严氏主张学习盛唐诗歌,重在"兴趣"。在宗唐方面,元氏不分... 对宋诗的批评,元氏从"风雅正体"着眼;严氏从"别材别趣"着眼。关于纠正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弊端的措施,元氏主张开阔视野,写真景,咏真情;严氏主张学习盛唐诗歌,重在"兴趣"。在宗唐方面,元氏不分时段,继承面广,侧重于表达的内容,对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多选中、晚唐诗也予肯定,对韩愈诗推奖甚力;严氏划分时段,独推盛唐,侧重于内容的表达,对王安石诗选、韩愈诗作极为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严羽 诗学 弃宋宗唐
下载PDF
严羽“气象浑厚”审美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雪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183,68,共3页
“气象”是继“意境”之后充分体现宋代美学精神的基本范畴。本文通过对“气”“象”渊源和“浑”“厚”涵义的发掘,揭示严羽“气象浑厚”诗歌审美论的基本内核,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命题的审美旨趣和美学评价准则。
关键词 严羽 气象 浑厚 审美
下载PDF
论严羽的妙悟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强东红 陈春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兴趣 韵味 严羽 诗歌 中国 古代 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