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1例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障碍者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朴轶峰 韩柏勋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7期2011-2012,共2页
目的:探索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危害行为的一般规律,从而有效地防范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自制调查表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的资料、临床特征、危害社会行为特点等内容,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精神分裂症占首位... 目的:探索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危害行为的一般规律,从而有效地防范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自制调查表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的资料、临床特征、危害社会行为特点等内容,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精神分裂症占首位,约90%,且识别率低、未治率高;伤害对象多为与其生活、工作有关系的人员,如妻子、父母、子女及其他亲属。结论: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加快落实以医院为依托、社区防治为主的三级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以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控制肇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严重危害社会
下载PDF
审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案件统计分析
2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1-23,共3页
本文以上海法院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所受理的“严打”整治“三类”案件中十二种(类)常见犯罪和毒品犯罪的一审案件为分析背景,立足于翔实的数据,并从中归纳出这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案件的宏观、微观特点,力争探求根源,找出其... 本文以上海法院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所受理的“严打”整治“三类”案件中十二种(类)常见犯罪和毒品犯罪的一审案件为分析背景,立足于翔实的数据,并从中归纳出这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案件的宏观、微观特点,力争探求根源,找出其症结之所在,并就存在的问题,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法院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 毒品犯罪 案件特点 罪犯身份 犯罪方式
原文传递
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刑法规制
3
作者 王继荣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税种,在获取财政收入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有了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社会性、刑事违法性、当受刑罚惩罚性,探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侵犯到国家税收利... 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税种,在获取财政收入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有了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社会性、刑事违法性、当受刑罚惩罚性,探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侵犯到国家税收利益时受刑法规制符合刑法的谦抑精神和经济法追求的实质平等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严重危害社会 刑事违法性 当受刑罚惩罚性
下载PDF
论互联网时代诽谤罪的公诉范围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鸿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采取自诉为主、公诉为补充的双轨制模式。由于刑法但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诉依据具有模糊性,同时司法解释本身缺乏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存在同义解释、近义解释等问题,加剧了公诉诽谤罪和其他罪名之间的...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采取自诉为主、公诉为补充的双轨制模式。由于刑法但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诉依据具有模糊性,同时司法解释本身缺乏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存在同义解释、近义解释等问题,加剧了公诉诽谤罪和其他罪名之间的冲突和竞合,特别是当被害人为地方领导干部时,诽谤罪的公诉权在实务中存在被滥用风险,部分限制公诉权的要件在实务中被淡化甚至忽略。从相对狭义的角度看,“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只有在行为人对侵犯个体法益具备主观故意,但对侵犯社会法益或国家法益不具备主观故意(或无法证明其具备故意)的情形下,才有其独特的法律适用价值并不与刑法其他罪名相冲突。为妥善处理和平衡诽谤犯罪中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内外部变化,建议通过修改我国刑法,将诽谤罪区分为情节不严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三种形态,为充分保障宪法权利,情节不严重的不作为犯罪处罚;为充分保障自诉权,情节严重的为绝对告诉乃论;为依法惩治犯罪,对符合特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诽谤犯罪可以依法公诉,以维护网络信息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公诉权 告诉乃论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下载PDF
使用警犬"断卡断货"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李超 王昌华 +1 位作者 梁先池 游上游 《中国工作犬业》 2022年第12期6-8,共3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成为刑事案件中占比大、损失多的案件类别,呈现出发案高、损失大、涉案群体迅猛增长、手段迭代升级、窝点加速外移等突出特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严重危害社会稳...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成为刑事案件中占比大、损失多的案件类别,呈现出发案高、损失大、涉案群体迅猛增长、手段迭代升级、窝点加速外移等突出特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严峻威胁、现实挑战,打击治理的压力也更加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严重损害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国际形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实挑战 严重危害社会 打击治理
下载PDF
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6
作者 朱海天 《法制与经济》 2009年第12期88-89,共2页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定它是刑事拘留而非行政拘留,所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应当是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拘留 法定事由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
下载PDF
智能监控组天网,东芝半导体来帮忙
7
作者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22年第10期14-15,共2页
什么是“天网”?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的治安情况持续向好,犯罪率在持续下降,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在1999年至2019年这二十年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以每年4.8%的比例逐年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犯罪率持续... 什么是“天网”?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的治安情况持续向好,犯罪率在持续下降,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在1999年至2019年这二十年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以每年4.8%的比例逐年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犯罪率持续走低呢?这不仅是人们素质的提升,也是国家的“天网”监管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 严重危害社会 天网 半导体 犯罪率 最高人民检察院 治安
下载PDF
机动车维修行业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对策与探讨
8
作者 刘婷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第3期24-26,共3页
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稳增,机动车维修行业普遍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各类机动车维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从业人员逐年递增,机动车维修行业维修质量纠纷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稳增,机动车维修行业普遍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各类机动车维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从业人员逐年递增,机动车维修行业维修质量纠纷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现将结合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具体情况对机动车维修行业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工作加以探讨,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安全 应对策略 对策与探讨 机动车保有量 严重危害社会 黔西南州 合法权益 贵州省
原文传递
网络侮辱案例之办案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哲 李静 周峻毅 《中国检察官》 2022年第10期8-10,共3页
网络散布速度快、散布范围广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侮辱行为的危害性具有溢出效应和扩散风险,侮辱行为一旦进入信息网络,便会加速发酵,造成比普通侮辱更恶劣的影响。但侮辱罪本身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若侮辱行为导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 网络散布速度快、散布范围广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侮辱行为的危害性具有溢出效应和扩散风险,侮辱行为一旦进入信息网络,便会加速发酵,造成比普通侮辱更恶劣的影响。但侮辱罪本身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若侮辱行为导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的,且给被害人带来大量负面评价,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不仅侵害被害人人格权,而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应按照公诉程序追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侮辱 公诉程序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指导性案例
原文传递
诽谤罪的公诉标准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宏水 夏敏恢 《人民司法》 2021年第20期29-32,共4页
【裁判要旨】行为人通过网络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诽谤,且诽谤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流传,引发大量淫秽、低俗评论,造成不特定公众恐慌和社会安全感、秩序感下降,引发网络秩序混乱的,应认定诽谤行为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裁判要旨】行为人通过网络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诽谤,且诽谤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流传,引发大量淫秽、低俗评论,造成不特定公众恐慌和社会安全感、秩序感下降,引发网络秩序混乱的,应认定诽谤行为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特定对象 社会安全感 诽谤罪 秩序感 裁判要旨 严重危害社会 不特定公众 公诉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