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余珊珊 张旭红 赵雪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警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运用强化心理护理,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经严密监护和精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1~30d出院,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人源性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帅 曾晓燕 +2 位作者 迟莹 刘静娴 焦永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用SFTSV颗粒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提取8例SFT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人源抗体轻链库(Vκ和Vλ)和重链库(V... 目的构建人源性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用SFTSV颗粒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提取8例SFT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人源抗体轻链库(Vκ和Vλ)和重链库(VH),再经过重叠PCR随机拼接成scFv基因文库,最后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omb3XSS中,将重组噬菌粒电转化感受态XL1-Blue细胞,得到SFTSV抗体文库,检测文库库容及多样性,并用SFTSV颗粒作抗原对抗体文库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构建的人源SFTSV抗体文库的库容为2.8×10~7,测序结果表明文库多样性好,经过初步筛选获得21个克隆的人源化scFv,具有与SFTSV颗粒结合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抗SFTSV的scFv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人源抗体文库 单链抗体(scFv)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下降综合征病毒核酸检测检出下限评估
3
作者 曾沛斌 陈利民 +2 位作者 马利利 曾昭萍 王憬惺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评估蜱虫病病毒(SFTSV)核酸检测体系的检出下限。方法采用第三方(美国CDC)提供的临界浓度梯度稀释血清盘,对不同浓度梯度(10、1、0.1、0.01 pfu/m L)共346份SFTSV病毒血清标本做SFTSV RNA检测(4次/份,合计1 384次检测);统计检出的... 目的评估蜱虫病病毒(SFTSV)核酸检测体系的检出下限。方法采用第三方(美国CDC)提供的临界浓度梯度稀释血清盘,对不同浓度梯度(10、1、0.1、0.01 pfu/m L)共346份SFTSV病毒血清标本做SFTSV RNA检测(4次/份,合计1 384次检测);统计检出的数目和扩增循环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计算该检测体系的最低检出限。结果所建立的SFTSV RNA检测体系的95%和50%最低检出限浓度(pfu/ml)分别为5.4和0.8。结论系统化评估出了SFTSV RNA体系的最低检出下限,为后续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下降综合征病毒(sftsv) 献血人群 核酸检测 最低检出下限 蜱虫病病毒
下载PDF
抗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包膜糖蛋白单链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帅 郭喜玲 +1 位作者 迟莹 焦永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筛选及表达抗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包膜糖蛋白(Gn)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人源化SFTSV的scFv文库与固相化包被的SFTSV-Gn蛋白特异性结合,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能特异性结合SFTSV-Gn蛋白的噬菌... 目的筛选及表达抗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包膜糖蛋白(Gn)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人源化SFTSV的scFv文库与固相化包被的SFTSV-Gn蛋白特异性结合,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能特异性结合SFTSV-Gn蛋白的噬菌体scFv,随机挑取最后一轮单菌落进行噬菌体-ELISA鉴定,将经过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原核表达,用Western blot法鉴定scFv的表达, ELISA鉴定纯化后scFv的结合活性。结果筛选出3株不同序列的抗SFTSV-Gn蛋白的scFv, 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cFv得到正确表达, ELISA结果显示纯化后的scFv具有结合活性。结论成功筛选及表达了抗SFTSV-Gn蛋白的sc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抗体文库 包膜糖蛋白(Gn)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对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颜莹莹 朱旭辉 +5 位作者 胡南南 刘源 朱进 金柯 韩亚萍 李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文章主要探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对Toll样受体2(TLR2)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FTS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采用qPC... 目的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文章主要探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对Toll样受体2(TLR2)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FTS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采用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后0、6、12、24、36、48、72 h的TLR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β(IFN-β)、白细胞介素-6(IL-6)、IL-10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qPCR结果显示,0、6、12、24、36、48、72 h TNF-α的表达量分别为0.85±0.14、15.23±2.45、28.67±1.59、94.52±7.05、55.86±1.82、23.55±6.15、9.76±2.03,IFN-βmRNA分别为0.93±0.21、1.55±0.33、14.51±1.98、55.16±3.64、26.57±1.49、9.22±0.51、5.18±1.06,以上结果提示0~72 h感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的TNF-α和IFN-βmRNA水平呈现先上升(24h最高)后下降的趋势,与0 h比较,6、12、24、36、48、72 hTNF-α和IFN-βmR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和IL-10 mRNA则呈现持续升高,与0 h比较,6、12、24、36、48、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TNF-α、IFN-β、IL-6、IL-10蛋白的表达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TNF-α的0、72 h分别为(38.31±4.25、140.41±23.45)pg/mL,IFN-β蛋白0、72 h分别为(17.56±0.66、1084.93±111.42)pg/mL,IL-6蛋白0、72 h分别为(113.30±0.07、2302.32±134.09)pg/mL,IL-10蛋白0、72 h分别为(515.00±21.21、2590.40±226.19)pg/mL,以上结果提示TNF-α、IFN-β、IL-6、IL-10蛋白24、36、48、72 h均较0 h明显升高(P<0.05)。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的TLR2 mRNA表达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上升达到最高水平,每个时间点与0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2蛋白在感染后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结论SFTSV感染能促进巨噬细胞上调TLR2的表达,进而可能导致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巨噬细胞 TOLL样受体2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输血安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航 李世林 +2 位作者 曾沛斌 陈利民 杨春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6-310,共5页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又名蜱虫病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传播的新发血液传播病毒,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献血者的病原体筛查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采...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又名蜱虫病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传播的新发血液传播病毒,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献血者的病原体筛查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只筛查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螺旋体4种血液传播病原体,SFTSV等新发血液传播病原体可能威胁我国血液安全。我们将对SFTSV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SFTSV对我国血液安全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感染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总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的研制
7
作者 马玉英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6年第7期3-5,共3页
为建立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试用,通过原核表达得到SFTSV-NP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作为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优化各项试验条件,... 为建立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试用,通过原核表达得到SFTSV-NP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作为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优化各项试验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重复性、特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4.0 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40,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的变异性都低于10%.该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SFTSV的研究和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总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的研制
8
作者 马玉英 《兽医导刊》 2016年第10期200-200,共1页
为建立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试用.通过原核表达得到SFTSV-NP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作为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优化各项试验条件,... 为建立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试用.通过原核表达得到SFTSV-NP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作为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优化各项试验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重复性、特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4.0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40,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的变异性都低于10﹪.该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SFTSV的研究和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言 曾晓燕 +6 位作者 焦永军 张国强 张黎 罗兰 金秋 张建平 史智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制备NP的鼠源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1株1C8-C6进行大量制备、纯化,并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用该酶标抗体对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成功表达、纯化SFTSV重组的NP。经小鼠免疫、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共获得4株鼠源单克隆抗体。具较高滴度的1C8-C6酶标抗体能与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中的NP在Western blot水平上结合,而与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感染人急性期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不反应。结论 SFTSV NP的表达及其单抗的制备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核衣壳蛋白(NP)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海燕 崔岚 +7 位作者 崔仑标 胡建利 鲍倡俊 李燕 焦永军 卞倩 史智扬 周明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总核酸后,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布尼亚病毒S基因核酸的检测,阳性标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采集761只(管)动物,43只(管)检出SFTS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5.65%。采集3 728份标本,阳性49份,阳性率为1.31%。鼠的病毒携带率最高(6.84%),蜱标本阳性率最高(4.94%)。除蜱标本外的3 64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45份,阳性率为1.23%,不同器官阳性率分别为淋巴结(50.00%)、血清(2.34%)、脾(1.64%)、心(1.64%)、肝(1.28%)、肺(1.09%)、脑(0.94%)、肾(0.73%)、血块(0.41%)。5月标本阳性率最高(4.01%)。从1份羊血清及其体表1份蜱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SFTSV病毒。结论鼠、牛、羊和蜱均可携带SFTSV,可能是其自然宿主或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实时荧光RT-PCR 宿主 媒介 监测
下载PDF
基于上转化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总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超 张文帅 +6 位作者 张黎 温恬 史凤娟 曾晓燕 迟莹 史智扬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基于上转化发光(UPT)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总抗体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SFTSV重组NP蛋白与上转化发光颗粒(UCP)偶联,制备UCP-NP免疫层析试纸条,评价该试纸条检测SFTSV总抗体的灵敏性、特异性和... 目的基于上转化发光(UPT)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总抗体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SFTSV重组NP蛋白与上转化发光颗粒(UCP)偶联,制备UCP-NP免疫层析试纸条,评价该试纸条检测SFTSV总抗体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并检测SFTSV血清254份,与酶联免疫法(ELISA)比较。结果该方法可在15min内完成SFTSV总抗体检测,可检测1∶500稀释度的SFTSV阳性血清,与其他出血热病毒无交叉反应,加样14d内稳定性较高。UPT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临床血清样品一致性极高(Kappa=0.967),约登指数为0.973。结论建立了基于UPT免疫层析技术的SFTSV总抗体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且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稳定,适合在基层门诊和体检现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化发光技术(UPT)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现场检测平台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非结构蛋白NSs的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12
作者 张文帅 张黎 +4 位作者 温恬 迟莹 黄超 曾晓燕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对其功能初步鉴定。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经密码子优化后的SFTSV NSs基因,并克隆至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NSs,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BL2... 目的克隆、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对其功能初步鉴定。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经密码子优化后的SFTSV NSs基因,并克隆至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NSs,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BL21(DE3),再经诱导、纯化得到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Ss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GST-NSs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GST-NSs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实现了SFTSV重组NSs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非结构蛋白(NSs) 原核表达 功能鉴定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联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博昊 易志杰 +9 位作者 黄雨馨 袁春 李懿 贺志权 田诚 陈艳萍 王海峰 马红霞 郭万申 黄学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索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病情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6月河南省信阳市后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在感染科确诊的SFTS的患者69例。采集SFTS患者血清,同时收集病例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根... 目的:探索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病情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6月河南省信阳市后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在感染科确诊的SFTS的患者69例。采集SFTS患者血清,同时收集病例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将病例分为轻症(n=43)、重症(n=15)及危重症(n=11)3个等级,比较3组间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血小板(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新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的因素有年龄、SFTSV载量、PLT、白细胞(WBC)、AST、ALT、LDH和CK(P<0.05),其中PLT、WBC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其余变量均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SFTSV载量相关联的因素有PLT、WBC、LDH、AST、ALT、CK、年龄及淋巴结肿大面积。结论:PLT、WBC、LDH、AST、ALT、CK及年龄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载量存在关联,可作为患者病情分级及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布尼亚病毒 严重程度 病毒载量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尤爱国 杨建华 +6 位作者 黄学勇 杜燕华 陈豪敏 许汴利 康锴 王海峰 唐晓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对16例SFTS死亡病例(病例组)和16例一般病例(对照组)的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对16例SFTS死亡病例(病例组)和16例一般病例(对照组)的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有蜱叮咬史的比例分别为25.00%和18.75%,有田间劳作史的比例分别为75.00%和8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病例发病至死亡平均时间为10天,发病至确诊平均时间为4天。病例组从发病到首诊的时间间隔和住院治疗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2.50%的死亡病例伴有基础疾病,显著高于对照组25%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病例组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比例(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LT、AST、LDH、CK和BUN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有基础疾病史和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感染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陈晨 袁传飞 +1 位作者 康乐 夏乾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携带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提取3组携带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DNA,应用HiSeq平台对样品16S rDNA基因进... 目的探讨携带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提取3组携带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DNA,应用HiSeq平台对样品16S rD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以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阐明内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3组携带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聚类分别为143、113、163个OTU,绘制稀疏性曲线和丰度等级曲线,表明数据具有足够的测序深度,感染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组成丰富,但物种分布不均匀;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门。在纲水平上,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杆菌纲(Bacilli)、β-变形杆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mycetia)为主要优势菌纲。在目水平上,军团菌目(Legionell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为主要优势菌目。在科水平上,柯氏体科(Coxiellaceae)、杆菌科(Bacillaceae)、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红藻科(Rhodocyclaceae)为主要优势菌科。在属水平上,以柯氏体属(Coxiella)相对丰度最高,其次主要为苍白空气芽孢杆菌属(Aeribacillus)、Azonexus;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139.67,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48,Chao指数平均值为145.06,ACE指数平均值为147.11。结论感染SFTSV半饱血长角血蜱中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长角血蜱肠道微生物与SFTSV互作关系以及开发对蜱虫与蜱传疾病防治的新思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长角血蜱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微基因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6
作者 李庆云 王红 +6 位作者 宋亚彬 徐力昆 张东娜 王保刚 于欢欢 贝祝春 王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1025,共9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蜱传布尼亚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目前没有针对SFTSV感染的特异性疫苗和治疗药物。为开发针对它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本研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蜱传布尼亚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目前没有针对SFTSV感染的特异性疫苗和治疗药物。为开发针对它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本研究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基于SFTSV S片段非编码区的微基因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验证了广谱RNA病毒RdRp抑制剂,法匹拉韦(Favipiravir,T⁃705)的活性。在表达报告基因Gluc的微基因组模型中,T⁃705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IC_(50)=3.17μmol/L),且具有良好的剂量相关性(r^(2)=0.95),证明了该微基因组模型用于SFTSV RdRp抑制剂筛选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微基因组模型 反向遗传学 RdRp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培养以及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南南 鲍倡俊 +6 位作者 金柯 胡建利 刘源 岳明 颜莹莹 韩亚萍 李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用浓缩离心管浓缩病毒液,保存备用。将SFTSV病毒液进行10倍比稀释,每梯度200μL接种生长良好的单层Vero细胞,用3 m L高压灭菌的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覆盖每孔Vero细胞,约9 d后温和去除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经预冷的4%甲醛固定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PBS洗脱3次,计算空斑数。结果:根据病毒繁殖生长情况,病毒在第4 d后达复制高峰并随后进入平台期,第8天病毒复制开始下降。参照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实验结果,病毒滴度为6×106PFU/m L。结论:SFTSV病毒培养以及滴度检测方法成功建立,选取4天后收获病毒上清最佳,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形成的空斑清晰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非洲绿猴肾细胞 空斑试验 病毒滴度检测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预测与确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军 孙培蓓 +4 位作者 张锋 顾春燕 高孟 倪红霞 罗永能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602,共6页
为了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本文根据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拥有较强的抗原性、亲水性以及表面性等特点,运用生... 为了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本文根据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拥有较强的抗原性、亲水性以及表面性等特点,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FTSV 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潜在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根据已解析的SFTSV N蛋白晶体结构,使用PyMOL软件分析预测出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的柔性及其在整个SFTSV N蛋白中的分布情况。人工合成相应多肽片段并以其为抗原,与SFTSV临床感染者的血清反应,采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验多肽片段的免疫原性。结果共预测出六个可能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即A(40-KKLKETGGDDWVKDTK-55)、B(71-ASGKMSNSGSKRL-83)、C(94-ERAETRL-100)、D(135-LKVENYPP-142)、E(157-GVSEATT-163)和F(184-KMRGASKTEVYNSFRDP-200),均位于N蛋白表面且含有柔性较大的loop区。相应的六段人工合成多肽都与SFTSV临床病例血清呈阳性反应,确定它们均为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其各自检测结果与商品化N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相应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呈正相关。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本研究成功地预测并确定了SFTSV N蛋白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为该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核衣壳蛋白(N蛋白) 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 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雷晓颖 张笑爽 于学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7-971,共5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2006年以来在中国中东部农村地区引起出血热疾病的新病毒性病原体,直至2010年,我国学者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和基因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2006年以来在中国中东部农村地区引起出血热疾病的新病毒性病原体,直至2010年,我国学者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后最终确定其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迄今为止,其传播宿主和动物宿主尚不明确,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传播宿主,家养动物包括羊、牛、狗等是SFTSV可能的扩大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舟山海岛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 CD25表达特征动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燕珍 鲍舟君 李世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CD25)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SFTS...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CD25)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SFT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外周血血常规、血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统计学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SFTS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血小板、CD3+T细胞、CD4+T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治疗10 d后,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上升, CD3+T细胞、CD4+T细胞仍低于正常体检者, CD25+细胞高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FTS死亡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25+细胞均显著低于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25+细胞和B细胞与白细胞(WBC)呈正相关,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与CD4+T细胞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与CD3+、CD8+T细胞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后机体免疫细胞比例发生改变,尤其是CD4+T细胞减少,并与WBC、PLT和多种血清酶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