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术 脊柱截骨术
下载PDF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静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2期33-33,共1页
目的:探究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自2007年6月一2010年2月,共70例脊柱侧后凸的患者在我院行该后路全脊椎的切除术.将患者全麻后采取俯卧体位放置于脊柱手术的体位架上,后... 目的:探究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自2007年6月一2010年2月,共70例脊柱侧后凸的患者在我院行该后路全脊椎的切除术.将患者全麻后采取俯卧体位放置于脊柱手术的体位架上,后正中骨膜下采取剥离并显露畸形脊柱的全段,两侧则显露至关节突或肋横突的外缘.首先在畸形的脊柱顶椎的上下分别各选择性地植入适当的椎弓根的螺钉2到3枚,按照畸形的弯曲形态预弯矫形棒,而后将棒植入,并与螺钉相连接以进行临时的固定.然后先后采用骨刀,球磨钻跟椎板咬骨钳在顶椎处将椎板切除.须沿椎弓根的外侧小心地进行钝性剥离骨膜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椎体节段的血管,在必要时可给予结扎.然后在直视角度下小心地使用骨刀或球磨钻来将顶椎进行切除,同时要切除掉该椎体的相邻上下椎间盘跟软骨终板.在直视角度下小心保护好脊髓跟马尾神经,行椎体后壁的切除,并使该位置的脊髓处于完全的悬空,完成全脊椎的截骨.结果:70例子中,手术的矫正率达到79%.平均手术时间为5.9±1.2h,手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1100mL,而且手术后并未出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产生加重的情况,且无发生伤口的感染等相关的并发症.手术后患者平均下床的时间为(11±4)d.结论: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深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 重建手术 可行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伟 童国军 +3 位作者 周国飞 蔡兵兵 王灿峰 全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8.5±8.9)岁(范围:17~46岁)。其中先天畸形性角状后凸15例,结核性角状后凸5例,后凸角度为(107.1±12.9)°(范围:93.2°~131.4°),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后凸顶点位于T9~T12节段。在手术导航下于患者后凸畸形顶点近端和远端相邻的3或4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行顶椎区截骨,并植入钛网或人工椎体,并以此为支点闭合截骨面完成截骨矫形。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行脊柱X线检查,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obb角,后凸节段前、后方椎体高度,截骨区脊髓长度等,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人工椎体11例、双钛网9例,术后随访时间(28.2±2.3)个月(范围:26~31个月)。患者矢状面平衡(C_(7)铅垂线与S_(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46.9±13.7)mm(范围:21.7~75.7 mm)降至术后即刻的(10.7±5.5)mm(范围:3.6~28.1 mm),末次随访时为(11.0±5.7)mm(范围:3.6~29.3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107.1±12.9)°(范围:93.2°~131.4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6±8.5)°(范围:20.0°~47.8°),末次随访时为(32.1±8.7)°(范围:18.2°~50.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前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4.2±2.9)mm(范围:11.0~23.6 mm)升至术后即刻的(45.3±7.5)mm(范围:29.4~56.5 mm),末次随访时为(44.3±6.8)mm(范围:29.6~56.0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后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1.8±5.3)mm(范围:43.1~61.4 mm)改善到术后即刻的(57.6±4.7)mm(范围:45.7~64.1 mm),末次随访时为(56.3±5.0)mm(范围:49.7~68.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前截骨节段脊髓长度为(73.1±12.0)mm(范围:56.8~98.4 mm),术后为(74.8±12.8)mm(范围:53.5~100.2 mm),末次随访时为(75.2±13.7)mm(范围:53.9~102.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866)。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联合钛网或人工椎体植入治疗严重脊椎角状后凸畸形,可在不影响脊髓长度的情况下,明显改善患者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 截骨术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脊髓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