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冀 顾连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303-303,共1页
目的探析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均给予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正治疗,治疗时间为1~2年。拍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回顾分析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目的探析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均给予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正治疗,治疗时间为1~2年。拍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回顾分析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8-18个月内完成矫治,前牙颌解除,牙覆盖正常,下颌前突明显改善,达到Ⅰ类骨面型;经矫治后,SNA角、SNB角、A-OLP及B-OLP无明显变化,但下颌骨的ANB角、Wits值明显增大(P<0.05);上颌骨、下颌骨的垂直测量项目明显性增大(P<0.05),L1-MP、L1-NB、L1NB线距明显减小。结论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软组织结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技术 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效果
下载PDF
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
2
作者 陈景妍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4期63-63,共1页
目的分析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直丝弓技术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线头影软组织测量结果。结果矫治前后两组MP-SN、SNA、SN... 目的分析直丝弓技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直丝弓技术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线头影软组织测量结果。结果矫治前后两组MP-SN、SNA、SN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ANB、Wits显著较矫治前高,UI-NA、L1-NB、UL-SnPg、LL-SnPg显著较矫治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可有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技术 矫治 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效果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形态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史红丽 孙秀梅 +3 位作者 肖艳菊 李男男 王琳 吴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偏斜程度患者髁突形态和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下颌偏斜患者,根据颏下点偏离值(menton deviation,MD)分为A组(轻度偏斜组:4 mm...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偏斜程度患者髁突形态和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下颌偏斜患者,根据颏下点偏离值(menton deviation,MD)分为A组(轻度偏斜组:4 mm≤MD<10 mm)和B组(重度偏斜组:MD≥10 mm),每组各10例。将患者术前(T1)、术后6个月(T2)颅面部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获得髁突模型,读取髁突体积、表面积,计算髁突形态学指数(morphometric index,MI)。结果:T2时A组偏斜侧(the deviated side,DS)与非偏斜侧(the non-deviated side,NDS)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均减小(P<0.05);2组T1、T2时NDS髁突体积、表面积、MI均大于DS,双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B组更显著;A组各指标数值大于B组,2组DS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髁突变化幅度不同,2组DS体积、表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手术会导致术后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且术后6个月时轻度偏斜组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患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小于NDS,轻度偏斜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大于重度偏斜者,术后髁突形态变化与偏斜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偏斜 手术 髁突形态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
4
作者 刘帅 史红丽 +3 位作者 肖艳菊 谢昆鹏 陈楷 吴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软件评估正颌手术术后髁突变化的有效性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T0)、术后2周(T1)、术后6个月(T2)拍摄螺旋CT,通过Proplan CMF、mimics等...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软件评估正颌手术术后髁突变化的有效性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T0)、术后2周(T1)、术后6个月(T2)拍摄螺旋CT,通过Proplan CMF、mimics等三维重建软件行头颅模型重建、标点、计算,明确双侧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角度、位移变化及髁突上表面的骨质改建情况,分析下颌后退程度与双侧髁突的旋转及位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左侧髁突术后2周较术前表现为向后、上位移,在术后恢复时期(T1—T2),左侧髁突向外、下位移,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T0—T2),左侧髁突整体向外、向后、向下位移;右侧髁突术后2周较术前表现为向外、向后、向上位移,术后恢复期间(T1—T2),髁突在冠状面上继续向下位移,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整体向后位移。左侧髁突在T0—T1期间出现向后、外、上旋转,术后恢复期(T1—T2)髁突长轴在冠状面及矢状面表现为一定的恢复,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仍然表现为向后、向外、向上旋转;右侧髁突术后向外、前、下旋转,术后恢复期(T1—T2)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均有向原有方向恢复的趋势,术后整体(T0—T2)表现为向外、后、上旋转。术后髁突的骨质吸收主要在前内侧区,骨质生成主要在后内侧区。下颌的后退程度(B0-B1)与左侧髁突外极点T0与T2之间在冠状面之间的距离(MPLZ0-2)、右侧髁突外极点T0与T1之间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MPRX0-1)、右侧髁突外极点T1与T2之间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MPRX1-2)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结论: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正颌术后髁突变化方面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侧髁突术后出现旋转及位移,双侧髁突术后的旋转、位移及骨质重塑并不一致,同时下颌的后退程度与髁突的位移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面部不对称 三维重建 髁突
下载PDF
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周静文 闫麒安(综述) 米丛波(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85-187,共3页
正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髁突是评价患者正颌术后复发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如何变化及改建学者们意见不一。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正颌术后髁突位置... 正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髁突是评价患者正颌术后复发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如何变化及改建学者们意见不一。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变化和改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髁突 错[合]畸形 颞下关节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张美玲 杨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式将单一行上颌前牵引的患儿作为牵引组(n=4...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式将单一行上颌前牵引的患儿作为牵引组(n=43),将行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治疗的患儿作为联合组(n=49),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颌面部硬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牙性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SN)延长线所成角(MP-SN)、与眶耳平面(FH)所成角(MP-FH)及Y轴与FH平面相交内角(Y轴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距离(LL-EP)、鼻下点、鼻小柱点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夹角(NLA)及面凸角(G-Sn-Pg)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中切牙长轴、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夹角(U1-NA)、上下中切牙垂直距离(覆[牙合])及上下中切牙切缘投影距(覆盖)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舌骨最前上点H到Y轴的距离(H-Y),H到X轴的距离(H-X)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联合组高于牵引组(均P<0.05),两组患儿H到下颌平面距离(H-MP)及H到FH距离(H-F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上颌前牵引与FRⅢ型矫治器联合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牙咬[牙合]关系及凹陷型侧貌,并促使其舌骨位置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牵引 FR型矫治器 错[合]畸形 软硬组织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正畸-正联合治疗 正畸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髁突 稳定[合]板 正畸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牙齿倾斜度的三维测量分析
9
作者 莫朝伦 张军梅 +1 位作者 付雪飞 宋明慧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98-1204,共7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齿三维位置特征。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资料、导入Invivo 5.2图像处理软件,以头影测量ANB角(上-下牙槽座角,由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鼻根点N.nasion和下齿槽座点B.supram...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齿三维位置特征。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资料、导入Invivo 5.2图像处理软件,以头影测量ANB角(上-下牙槽座角,由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鼻根点N.nasion和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构成的角)小于0°、上下第一磨牙至少一侧呈近中关系以及颏下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2 mm作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标准筛选出偏颌患者38例,偏颌牙弓的左右两侧以颏下点偏向的一侧为偏斜侧(作为偏斜侧组,S组),另一侧为非偏斜侧(作为非偏斜侧组,NS组),筛选非偏颌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N组)。测量各组被检者的牙齿颊舌向、近远中向倾斜角以及牙冠垂直向高度。结果S组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组颊倾(P<0.05),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组舌倾(P<0.05),上颌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较NS组颊倾(P<0.05),下颌较NS组舌倾(P<0.01);S组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向倾斜角小于N组(P<0.05)、大于NS组(P<0.05);S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垂直高度小于N组(P<0.05),上颌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冠垂直高度小于NS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偏斜侧牙齿在三维方向上都发生了代偿,偏斜侧上颌牙相对颊向倾斜、下颌牙相对舌向倾斜、上颌磨牙相对直立、上颌牙冠垂直高度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错[合]畸形 齿倾斜度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卢欣 杜娟 高秀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张家口市口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张家口市口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正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时间、矢状方向牙齿移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牙位置、硬组织及软组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齐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上颌中切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化龈宽度逐渐增加,治疗后1周最宽,随后逐渐降低,治疗后8周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牙位置指标(U1I-CP、U1R-CP)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硬组织指标(SNA、UARA、Sd-CP)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软组织指标(Ls-HP、Ls-CP、NL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稳定性明显提升,疗效增强,治疗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皮质切开术 正畸 位置 稳定
下载PDF
Hyrax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杨金花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 观察Hyrax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邯郸爱眼医院收治的10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 目的 观察Hyrax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邯郸爱眼医院收治的10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联合上颌殆垫矫治器治疗,研究组采用Hyrax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水平覆盖、上唇距(ULP)、下唇距(L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SNB、ANB、水平覆盖、ULP、LLP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yrax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颌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rax快速扩弓器 前方牵引器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根 郭松松 +3 位作者 蔡观慧 孙莲 孙雯 王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 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畸形 手术 上气道 CBCT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鄢洁雅 林怡君 +3 位作者 李雅欣 劳安 廖盛轩 刘加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的形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例接受Le Fort I型截骨术前移,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退的骨性Ⅲ类患者,于术前(T0)和术后3~6个月(T1)进行CT扫描,结合Dolphin Imaging...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的形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例接受Le Fort I型截骨术前移,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退的骨性Ⅲ类患者,于术前(T0)和术后3~6个月(T1)进行CT扫描,结合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气道各部分体积、横截面积及各软硬组织标记点的变化。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鼻咽气道容积增加(P<0.05),口咽气道容积显著减小(P<0.01)。第二颈椎平面气道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1),冠状径、矢状径均减小(P<0.05)。鼻咽气道容积的变化量与后鼻棘点的矢状向变化量呈中度正相关(r=0.460,P<0.05),口咽、喉咽气道容积变化量与软腭中点垂直向变化量呈正相关(r=0.496、0.696,P<0.05)。第二、第三颈椎平面气道横截面积、第三颈椎平面气道矢状径的变化量与软腭中点垂直向变化量呈正相关(r=0.474、0.629、0.547,P<0.05)。第三颈椎平面气道横截面积的变化量与下颌平面角的变化量为中度负相关(r=-0.536,P<0.05)。结论: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口咽气道容积及横截面积减小,但上气道总容积无显著变化,上气道的变化与部分软硬组织标记点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合) 上气道 手术 三维重建 相关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远期疗效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书奎 张珊 +1 位作者 谢新宇 马文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46-652,共7页
上颌前方牵引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治疗方法,但目前研究中对于该治疗方法在早期矫治中能否改善患者的Ⅲ类生长型而获得良好的远期稳定性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拟围绕维持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远期疗效稳定或造成远期效果不... 上颌前方牵引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治疗方法,但目前研究中对于该治疗方法在早期矫治中能否改善患者的Ⅲ类生长型而获得良好的远期稳定性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拟围绕维持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远期疗效稳定或造成远期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临床如何提高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预测与复发病例筛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错[合]畸形 生长发育 稳定
下载PDF
18例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手术正畸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例。年龄 12~ 2 0 (14 6± 2 5 )岁。 12例采用Tip Edge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 ,6例采用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平均治疗时间为 (2 5±0 8)年。病例选择标准 :①近中或超完全近中磨牙关系 ,后者指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颊沟 ;②下颌不能后退 ;③Ⅲ类骨型 (ANB <- 1 5°) ;④多为高角病例 ,SN MP平均值为(34 9± 5 9)°,有 4例合并前牙开畸形 ;⑤侧貌呈凹面型 ;⑥已经其他正畸医师诊断为手术适应证 ,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 ,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 ,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后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 ,下颌前牙发生明显的舌向倾斜移动 ,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U1 SN角平均增加了 5 9° (P <0 .0 0 1) ,L1 MP角平均减少了 6 6°(P <0 0 0 1)。上下唇至Sn Pg审美线的差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20岁 畸形 非手术治疗 正畸治疗 错胎畸形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CT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燕京京 王爱 +3 位作者 李丹妮 张翊坤 董凡侨 东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应用三维CT分析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行BSSRO的患者54例,收集术前2个月(T0)、术后4 d(T1)、术后6个月(T2)的全头颅螺旋CT资料。利用ProPlan CMF3.0重... 应用三维CT分析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行BSSRO的患者54例,收集术前2个月(T0)、术后4 d(T1)、术后6个月(T2)的全头颅螺旋CT资料。利用ProPlan CMF3.0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和基准平面,选用7个观察指标分别表示下颌骨近、远心骨段的矢状位置,分析下颌骨近、远心骨段的矢状向稳定性。结果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BSSRO后,下颌骨在矢状向上存在明显的复发趋势,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下颌骨近心骨段前移和下颌骨体部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稳定 错[合]畸形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长期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玲 邓梦旋 袁小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正畸正颌是目前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其长期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文章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目的正畸正颌是目前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其长期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文章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ochrane Library、Medline(1950-2014)、EMBASE(1980-2014)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中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临床病例对照试验(case controlled trial,CCT)文献。对于可合并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于不可合并研究进行定性描述。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5篇外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纳入文献所有研究均为CCT,共涉及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年内的SNA、SNB、ANB、MP-SN及Y轴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了较好的I骨面型,下颌平面角也保持了相对稳定性。A、B、Pg点及下颌升支角度变化测量方法不同,故无法进行Meta分析,遂进行定性描述。A点及下颌升支角度保持相对稳定,B点及Pg较术后有轻微复发。结论除下颌存在一定复发可能外,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效果硬组织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 稳定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杨亚普 张虹丽 王琦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正颌手术治疗,治...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正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排齐时间、牙间隙关闭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角化龈宽度(WKG)],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状面的距离(U1I-CP)、鼻小柱顶端一鼻底与鼻底一上唇红唇之间的交角(NLA)、唇上点与冠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s-CP),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牙排齐时间、牙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个月两组患者PLI、BI指数均降低,WKG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月,治疗组患者PLI、BI指数低于常规组,WKG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个月两组患者U1I-CP、NLA、Ls-CP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月,治疗组患者U1I-CP、NLA、Ls-CP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出现1例咀嚼困难,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够加速牙移动,减少患者术后牙周菌斑和牙周出血,促进患牙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切开术上快速扩弓辅助治疗 手术 成人错[合]畸形
下载PDF
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任 马巧玲 +1 位作者 林爽 李贵凤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60-464,475,共6页
目的 比较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早期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前方牵引组(n=20,男9例,女11例);Ⅱ组:双阻板磁力组(n=20... 目的 比较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早期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前方牵引组(n=20,男9例,女11例);Ⅱ组:双阻板磁力组(n=20,男10例,女10例)。另外选择暂时未开始治疗但处于定期随访的16例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男7例,女9例)作为对照组(Ⅲ组),患者平均年龄9岁5个月。选择20项相关头颅测量数据进行测量,使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结果 Ⅰ组和Ⅱ组与Ⅲ组相比都具有统计学差异。Ⅰ组和Ⅱ组两组比较中有7项头影测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中上颌切牙唇倾度加大,前牙覆盖增加,磨牙关系矫正量增加。Ⅱ组A点向下移动较少,下颌平面(SNL-ML)顺时针旋转较少,上颌切牙垂直萌出较多。结论 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都可以促进上颌骨发育(促进A点前移),但抑制下颌骨的作用有限。在预防前牙唇倾及支抗磨牙近中移动中,双阻板磁力矫治器较前方牵引矫治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错(合)畸形
下载PDF
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20
作者 李欣然 陈彬 +2 位作者 李梦 杜琛 孟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正畸掩饰性治疗组(C组)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PAR指数及... 目的:探讨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正畸掩饰性治疗组(C组)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值差异,再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差值差异,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R指数中,C组及S组治疗后牙排列、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总分值及权重总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01),S组左右颊侧咬合及总后牙咬合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头影测量指标中,C组治疗前后SNA、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前后SNA、SNB、ANB、NP-FH、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组SNB、ANB、NP-FH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有疗效。在后牙咬合关系、下颌骨相对于颅部位置关系、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及下颌突缩程度方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效果优于掩饰性治疗。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可以有效判断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头影测量 错[合] 正畸掩饰治疗 正畸-正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