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诗中的丧乱书写
1
作者 高璐 陈奕羲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李白晚年诗歌中出现的丧乱书写,通过凸显细节、运用“广角”等手法,既表现出李白诗歌一贯具有的奇谲瑰丽的特征,又呈现出不同于李白其他诗歌的强烈写实性。李白在丧乱书写中所表现出的直面时局的痛苦情感,则展示出李白晚年思想情感的丰... 李白晚年诗歌中出现的丧乱书写,通过凸显细节、运用“广角”等手法,既表现出李白诗歌一贯具有的奇谲瑰丽的特征,又呈现出不同于李白其他诗歌的强烈写实性。李白在丧乱书写中所表现出的直面时局的痛苦情感,则展示出李白晚年思想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研究李白诗中的丧乱书写,既有利于全面认识李白晚年创作思想变化过程及其诗歌艺术价值的多样性,也为研究其他诗歌丧乱书写提供了有益的切入角度与对比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歌行体 丧乱书写
下载PDF
浅析王羲之《丧乱帖》 被引量:1
2
作者 池月 《书画世界》 2023年第6期78-79,共2页
王羲之作品《丧乱帖》笔法多变,笔锋轻盈,横折用笔、结构、章法无一不散发着灵动之美。作品中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用字的大小,以及以欹求正、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都映射出作者情绪跌宕起伏的变化。本文分别从作品的时代背景、用情... 王羲之作品《丧乱帖》笔法多变,笔锋轻盈,横折用笔、结构、章法无一不散发着灵动之美。作品中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用字的大小,以及以欹求正、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都映射出作者情绪跌宕起伏的变化。本文分别从作品的时代背景、用情和用笔分析、章法结构等方面阐述王羲之的雄强风骨和人书合一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丧乱帖》 线条 纯真 风骨
下载PDF
何意百炼刚 化为绕指柔——西晋末年“大丧乱”与名士刘琨的应变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安介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9,189,共15页
西晋末年的"大丧乱"不仅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集中汇总",惨烈超越以往,更是长久以来皇权矛盾、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大爆发",造成极大社会动荡,导致王朝最终灭亡。灾难开始后,大量并州汉族居民的外迁已使... 西晋末年的"大丧乱"不仅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集中汇总",惨烈超越以往,更是长久以来皇权矛盾、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大爆发",造成极大社会动荡,导致王朝最终灭亡。灾难开始后,大量并州汉族居民的外迁已使并州及北部中国的民族人口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恢复西晋在北部中国的统治秩序,刘琨不得不勉强周旋,争取不同民族力量的支持。刘琨的努力虽然最终无果,但其奋斗经历不仅说明了西晋覆亡的真实原因,也见证了当时社会从单一民族向多民族混居形态转型的生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末大丧乱 刘琨 民族人口构成 应变策略
下载PDF
元好问丧乱诗的突破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素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元好问的丧乱诗直承杜甫且有突破创新:其"即事"纪乱体在题目上更重视明确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选材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在形式方面的创新则表现为联章律诗、绝句的大量出现;在题材方面涉及金、蒙、宋,有大幅度拓展。且有深度... 元好问的丧乱诗直承杜甫且有突破创新:其"即事"纪乱体在题目上更重视明确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选材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在形式方面的创新则表现为联章律诗、绝句的大量出现;在题材方面涉及金、蒙、宋,有大幅度拓展。且有深度,笔触涉及到社会各个阶面;在艺术上将诗与史奇妙结合,重在抒情。元好问的丧乱诗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史学都极具价值,代表了一代丧乱诗的特点并极具时代精神和主体才华与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 突破 创新
下载PDF
试论元好问的丧乱诗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海燕 王素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4-16,共3页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的诗文大家,其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在其众多优秀的诗歌当中,丧乱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均属上乘。正是由于自身深厚的学术修养,再加上国破流离等外界刺激,元好问的丧乱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的诗文大家,其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在其众多优秀的诗歌当中,丧乱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均属上乘。正是由于自身深厚的学术修养,再加上国破流离等外界刺激,元好问的丧乱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类诗歌创作的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 特点 突破
下载PDF
理学家的视角 儒者的情怀——论吴澄丧乱诗的特点
6
作者 王素美 王星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25-28,共4页
吴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江西崇仁人,他的丧乱诗受其“会合朱、陆”(朱即朱熹,陆即陆九渊)的理学思想影响,再现了元灭南宋的历史事实,具有真实性、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其诗表现丧乱中抗元英雄的人格精神,还具有内外兼顾,深... 吴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江西崇仁人,他的丧乱诗受其“会合朱、陆”(朱即朱熹,陆即陆九渊)的理学思想影响,再现了元灭南宋的历史事实,具有真实性、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其诗表现丧乱中抗元英雄的人格精神,还具有内外兼顾,深刻透辟的特点。就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传统的丧乱诗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丧乱 特点
下载PDF
论刘因的丧乱诗
7
作者 鲍远航 王素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元朝强烈的民族对立情绪、深重的阶级压迫等时代特点为当时的大量诗歌染上了一层"丧乱"色彩。刘因作为元初由金入元的主要诗人,有其个人的诗歌特点:注重写实;多用典故,委婉含蓄;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刘因作为理... 元朝强烈的民族对立情绪、深重的阶级压迫等时代特点为当时的大量诗歌染上了一层"丧乱"色彩。刘因作为元初由金入元的主要诗人,有其个人的诗歌特点:注重写实;多用典故,委婉含蓄;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刘因作为理学家富于理智和理性,但有的丧乱诗还是曲折地流露出压抑在内心的忧伤。对屈膝投降者的历史批评,则是刘因民族情结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因 丧乱 特点
下载PDF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画家的丧乱遣怀——以王鑑、王时敏等的太仓文人交游圈为例
8
作者 李安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清初特定的政治环境中,那些经历"失节"之痛后,又徘徊复归的士人言行,在文人士大夫画家群体中体现得亦别有况味,尤其是在江南,以王鑑、王时敏所代表的士人群体,则是考察这种常态的绝佳范本。他们的社会网络,鲜明地折射出清... 在清初特定的政治环境中,那些经历"失节"之痛后,又徘徊复归的士人言行,在文人士大夫画家群体中体现得亦别有况味,尤其是在江南,以王鑑、王时敏所代表的士人群体,则是考察这种常态的绝佳范本。他们的社会网络,鲜明地折射出清初江南社会"两截人"士人群体的生活与心理世界,他们与这个网络的互动,塑造了其人的人格、个性与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王鑑 王时敏 丧乱遣怀
下载PDF
丧乱那堪说——古代丧乱诗的价值及其表现艺术
9
作者 卞良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丧乱诗起于《诗经》,在汉末动乱中长足发展,唐代中后期发展至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古代丧乱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让读者认识到中华民族曾经多灾多难,因此应该倍加珍惜民族和睦、团结发展的新时代;其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创作方法、对社会动... 丧乱诗起于《诗经》,在汉末动乱中长足发展,唐代中后期发展至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古代丧乱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让读者认识到中华民族曾经多灾多难,因此应该倍加珍惜民族和睦、团结发展的新时代;其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创作方法、对社会动乱与人民丧亡凄惨景象的白描及其浅显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构成了古代丧乱诗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乱 发展 价值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空将衰泪洒江天——论元好问的丧乱七言绝句
10
作者 吴照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9-40,共2页
遗山用轻巧、灵便的绝句,把强烈的亡国之悲,彻骨的遗民之痛,或借白描以纪实,或借景物以寓怀,或借题画以发挥,或借赠答以寄托,有字字泣血的控诉,更多的则是感慨深沉、苍凉沉郁、自成格调的“挽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七言丧乱绝... 遗山用轻巧、灵便的绝句,把强烈的亡国之悲,彻骨的遗民之痛,或借白描以纪实,或借景物以寓怀,或借题画以发挥,或借赠答以寄托,有字字泣血的控诉,更多的则是感慨深沉、苍凉沉郁、自成格调的“挽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七言丧乱绝句是遗山丧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乱 亡国之悲 遗民之痛
下载PDF
论元好问的“丧乱诗”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书龙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3-90,共8页
金代鲜卑族文学巨星元好问,是一位诗、词、文都有巨大成就的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尤为丰富,据郝经《遗山先生墓铭》说,原有遗作五千六百余首,可惜大部分已散逸,现仅留存一千三百六十多首。这虽只有原诗四分之一,可是不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 金代鲜卑族文学巨星元好问,是一位诗、词、文都有巨大成就的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尤为丰富,据郝经《遗山先生墓铭》说,原有遗作五千六百余首,可惜大部分已散逸,现仅留存一千三百六十多首。这虽只有原诗四分之一,可是不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元好问的一生,正处在金王朝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十三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 蒙古贵族 统治者 爱国思想 民族学院学报 金代 金朝 诗歌作品 王朝
下载PDF
论元好问丧乱诗“诗史”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玲卿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6-31,共6页
元好问是金代的诗文大家,其在金元易代之际创作的反映社会动乱、人民丧亡的丧乱诗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被称为金元鼎革之际的一部"诗史"。元好问丧乱诗的"诗史"特征具体表现为以诗论史、以诗证史... 元好问是金代的诗文大家,其在金元易代之际创作的反映社会动乱、人民丧亡的丧乱诗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被称为金元鼎革之际的一部"诗史"。元好问丧乱诗的"诗史"特征具体表现为以诗论史、以诗证史和以诗补史三方面。其丧乱诗中"诗史"特征的形成原因与他本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真正学习杜甫的诗歌创作有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元好问丧乱诗的这一诗歌特征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 诗史特征
下载PDF
散谈王羲之和《丧乱帖》
13
作者 曾国武 《天府新论》 2004年第B12期270-271,共2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丧乱帖》 尺牍 线条 纯真 风骨
下载PDF
论元好问及其丧乱诗
14
作者 王平 张楠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元好问是金元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颇丰,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丧乱诗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不仅抒发悲愤的情感,还具有以诗存史的价值。元好问丧乱诗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文化环境... 元好问是金元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颇丰,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丧乱诗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不仅抒发悲愤的情感,还具有以诗存史的价值。元好问丧乱诗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丧乱 以诗存史
下载PDF
丧乱纪事与幽暗意识——周氏兄弟阅读史的交集
15
作者 袁一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7,共11页
近世中国的丧乱纪事是鲁迅和周作人阅读史的交集之一,他们着力搜讨的丧乱纪事集中于明清易代之际和清末太平天国之乱。周氏兄弟讲述的“长毛”故事,包含着他们的家族隐痛及切身感受到的历史恐怖。“故鬼重来”的恐惧使其不但从历史的字... 近世中国的丧乱纪事是鲁迅和周作人阅读史的交集之一,他们着力搜讨的丧乱纪事集中于明清易代之际和清末太平天国之乱。周氏兄弟讲述的“长毛”故事,包含着他们的家族隐痛及切身感受到的历史恐怖。“故鬼重来”的恐惧使其不但从历史的字缝中读出吃人二字,以史为鉴亦可映照出附着在活人身上的死魂灵。周氏兄弟对丧乱纪事的特殊嗜好,折射出他们思想深层的“幽暗意识”。被幽暗意识俘获的启蒙者化身为“爱夜的人”,具有“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的能力。源于野史笔记的“古老的忧惧”,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周氏兄弟对革命、战争、国民性及乡土中国的基本判断。如何对抗历史的恐怖,超克幽暗意识,终结人吃人的历史,是他们终其一生追问的思想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周作人 丧乱纪事 野史 幽暗意识
原文传递
《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补证
16
作者 祁小春 《艺术工作》 CSSCI 2023年第1期56-58,共3页
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图1),笔者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以为间接证据,做札记一篇,供方家参考[1]。首先,从书迹的角度作直观考察。比较王羲之其他传世尺牍法帖,可以发现通篇字... 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图1),笔者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以为间接证据,做札记一篇,供方家参考[1]。首先,从书迹的角度作直观考察。比较王羲之其他传世尺牍法帖,可以发现通篇字体、风格基本统一,前后变化一般不会太大。观《丧乱帖》却不是如此,前半部分大致为较规整的行书,而至后半部分,即从第四行底“痛当奈何”开始,书风渐变,笔势明显迅疾,行笔极其随意,几乎不拘草法[2]。此帖前后的字体、风格差异如此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间接证据 风格差异 笔势 尺牍 字体 丧乱帖》 法帖
原文传递
刘因丧乱诗简论
17
作者 刘东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60,共2页
"丧乱"诗并不是元代人的首创,最著名的"丧乱"诗要数杜甫的"三吏"、"三别"。而丧乱诗到了元代又有了新的发展,题材上有了重大突破,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这也是元诗不同于其他任何朝... "丧乱"诗并不是元代人的首创,最著名的"丧乱"诗要数杜甫的"三吏"、"三别"。而丧乱诗到了元代又有了新的发展,题材上有了重大突破,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这也是元诗不同于其他任何朝代诗歌的特点之一。其中,刘因的丧乱诗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风貌。本文将详细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因 丧乱 时代特征 情感表现
原文传递
《喪亂帖》和《孔侍中帖》在日本的流傳和接受——以内藤湖南《王右軍書記跋》爲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永峰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18-134,共17页
《喪亂帖》和《孔侍中帖》自唐代傳入日本皇室,其後輾轉流傳,直到19世紀末期纔逐漸走到公衆面前。當初不少有識之士都認爲二帖是王羲之的墨迹,然而對其來歷的考證和認識却經過了很長時間。其中,内藤湖南的《王右軍書記跋》是早期考證王... 《喪亂帖》和《孔侍中帖》自唐代傳入日本皇室,其後輾轉流傳,直到19世紀末期纔逐漸走到公衆面前。當初不少有識之士都認爲二帖是王羲之的墨迹,然而對其來歷的考證和認識却經過了很長時間。其中,内藤湖南的《王右軍書記跋》是早期考證王羲之尺牘《喪亂帖》和《孔侍中帖》的代表之作,也是關于二帖在日本流傳和接受的重要資料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并未受到關注。本文將以内藤湖南《王右軍書記跋》以及相關資料爲中心,探討《喪亂帖》和《孔侍中帖》在日本的流傳和接受情况,并對内藤湖南的《喪亂帖》和《孔侍中帖》研究以及影響展開論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喪亂帖》 《孔侍中帖》 王羲之 内藤湖南 京都學派
原文传递
唐摹王羲之《丧乱帖》及其他——六朝文学、文化与“国风暗黑时代”散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岭 《文史知识》 2013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一“天价书” 珍妮特·米斯基女士(Jeannette Mirsky)在其著名传记《斯坦因:考古与探险》中,记载斯坦因于1900年第一次中亚探险前,就提交了一份建议书,阐明了:“他将去哪里”、“希望获得什么”等等的蓝图。这种科学的精神... 一“天价书” 珍妮特·米斯基女士(Jeannette Mirsky)在其著名传记《斯坦因:考古与探险》中,记载斯坦因于1900年第一次中亚探险前,就提交了一份建议书,阐明了:“他将去哪里”、“希望获得什么”等等的蓝图。这种科学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乱帖》 六朝文学 王羲之 国风 文化 斯坦因 建议书
原文传递
《丧乱帖》年代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西川宁 梁少膺 《书法》 2008年第9期92-95,共4页
一丧乱、孔侍中的问题所谓《丧乱帖》二幅,御物)和《孔侍中帖》(一幅,前田育德会藏),是日本古时候传下的王羲之“双勾填墨”本而被人所知的,在西欧和中国~①也有复制品行世而著名。
关键词 丧乱 侍中 双勾 二幅 填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