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1-36,共6页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作为人格评判尺度,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这之中还有道家返朴归真思想,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作为人格评判尺度,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这之中还有道家返朴归真思想,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择的框架中体现着自己的道德责任。该习俗成就了悼祭文学主题,而文学主题超文史性叙述模式经久活跃,对相关民俗心理、行为的嗣续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悼习俗 文学 心态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3,共6页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 作为人格评判尺度, 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 这之中还有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 作为人格评判尺度, 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 这之中还有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择的框架中体现着自己的道德责任。该习俗成就了悼祭文学主题, 而文学主题超文史性叙述模式经久活跃, 对相关民俗心理、行为的嗣续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悼习俗 孝文化 祭文学 心态
下载PDF
悼祭文学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史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8-72,,F003,,共6页
文学主题学探究的重点 ,应落实在哪些主题、母题引起了古人的偏爱 ,这些主题母题之间有何内在有机联系。只有将主题学与心态史沟通 ,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历史和精神史。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成功 ,昭示了民族精神史研究的广阔前景。... 文学主题学探究的重点 ,应落实在哪些主题、母题引起了古人的偏爱 ,这些主题母题之间有何内在有机联系。只有将主题学与心态史沟通 ,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历史和精神史。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成功 ,昭示了民族精神史研究的广阔前景。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的综合研究 ,当是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延伸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主题 祭文学 丧悼习俗 孟姜女传说 心态史 精神史
下载PDF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9-85,共7页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一些民俗故事传说的例子表明,从许多同母题或相近母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不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情况。华夏古人稳固而强烈的丧悼文化心理,...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一些民俗故事传说的例子表明,从许多同母题或相近母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不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情况。华夏古人稳固而强烈的丧悼文化心理,必然要通过对周边民族、外域的相关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文学 中国古代 《北史》 《太平广记》 《搜神记》 丧悼习俗 文化 《夷坚志》 性心理学 赤土国
下载PDF
王世名复仇叙事的渊源及其与清官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 曲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155,共5页
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金华地方官员汪可受,对孝子复仇充满赞赏,为明代"口述史"的一个焦点人物。地方官员喜怒好憎,对民间传闻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汪可受的前任敏于发现问题、解决有方。汪... 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金华地方官员汪可受,对孝子复仇充满赞赏,为明代"口述史"的一个焦点人物。地方官员喜怒好憎,对民间传闻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汪可受的前任敏于发现问题、解决有方。汪本人具有清官的"角色期待",善于抓住复仇事件的新闻效应和伦理教化功用。神秘崇拜介入,丰满了清官的文学形象,较为直接促进了清官"箭垛人物"的殖生,是清官破案锄奸文学主题生成的重要环节,清代许多破案叙事模式,都离不开王世名故事的重要中转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名 复仇主题 清官崇拜 丧悼习俗
下载PDF
丧悼文化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丧葬悼祭礼俗及相关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古人重要的伦理生活内容与情感指向.由复仇主题与丧悼文化相通互渗的角度去探讨复仇作品,不仅可更全面地体察古人复仇与丧悼观,还可由一个独特的视点观照其对死者乃至死亡本身的态度.丧悼是主体对... 丧葬悼祭礼俗及相关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古人重要的伦理生活内容与情感指向.由复仇主题与丧悼文化相通互渗的角度去探讨复仇作品,不仅可更全面地体察古人复仇与丧悼观,还可由一个独特的视点观照其对死者乃至死亡本身的态度.丧悼是主体对死者崇敬、追怀、哀伤、悯惜等情感的综合性表现,复仇则以向苦主仇凶报复来实现其冲动和义务,两者具有伦理上、情感上及诸多方面不可割断的联系,复仇文学主题正是在与此相关的纷法纠葛中,丰富发展了自身价值系统与表现特色,建构增拓了一些母题结构和内在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复仇文学 中国古代 复仇主题 死者 复仇者 丧悼习俗 《后汉书》 原始心态 盗墓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