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性视域下庄子“吾丧我”阐释——以《庄子》内篇为核心
1
作者 朱玉婷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以“精神之我”为核心、以“人物关系之我”为张力碰撞凝合而成的“我”,复归自然之“吾”。通过以“吾丧我”为线索的一系列“互文性图景”的建构,庄子不断深化消解一切“不齐”,表达“复归于道”的寓意。看似文字游戏的“吾丧我”,实则凝聚着庄子对个体生存境遇、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其为“我”摆脱束缚与局限,走向开放的生命提供的途径。在纷争加剧、矛盾凸显、人与他者关系更为紧张的今天,“吾丧我”之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我 《庄子》内篇 消解 复归 互文性
下载PDF
雷蒙·格诺的《蓝花》对“吾丧我”的哲学观照
2
作者 严霜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蓝花》是法国当代作家雷蒙·格诺代表作之一,封页上“庄周梦蝶”的典故折射了与老庄哲学的联系。格诺本人对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道家智慧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从中撷取了精神营养和写作灵感,于是在《蓝花》中,性情殊异却相互成梦的... 《蓝花》是法国当代作家雷蒙·格诺代表作之一,封页上“庄周梦蝶”的典故折射了与老庄哲学的联系。格诺本人对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道家智慧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从中撷取了精神营养和写作灵感,于是在《蓝花》中,性情殊异却相互成梦的两位主角身上仿佛闪现道家“吾丧我”的哲学。格诺借其中一位主角外化其对“智者”的理解,主张打破自我中心的立场和对象性关系,追求物化之境,提倡和谐共处的自然辩证观。格诺转向中国道家智慧汲取灵感,实际是西方文化采东方文明之长的缩影,为东西方异质文化对话和互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 雷蒙·格诺 老庄哲学 “吾丧我
下载PDF
庄子的“自我”存在实现之路——以“吾丧我”为线索的讨论
3
作者 马晓慧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3期42-49,共8页
《齐物论》“吾丧我”是理解庄子“自我”观念的枢纽,也是通向“自我”存在实现的路径。在庄子这里,身心一体性是人之原初存在状态,但人在其现实存在里却为物所役、逐物而驰,表现为身心两离、物我对待的状态。“吾丧我”即是要通过“丧... 《齐物论》“吾丧我”是理解庄子“自我”观念的枢纽,也是通向“自我”存在实现的路径。在庄子这里,身心一体性是人之原初存在状态,但人在其现实存在里却为物所役、逐物而驰,表现为身心两离、物我对待的状态。“吾丧我”即是要通过“丧”与“忘”的工夫历程,超越这种对待关系中的“我”,重新彰显人的本然之性,回归身心一体的“自我”,获得存在之实现。庄子用“天籁”的隐喻表达“自我”存在实现的境界:人应以“天”或“道”为其内在主宰与内在规定,依据本然之性而存在,如此才能与物无际,“同于大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丧我 自我 存在实现
下载PDF
庄子“吾丧我”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清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2,共8页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哲学 “吾丧我 意义生成
下载PDF
“吾省吾”与“吾丧我”——两种艺术心理活动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9,共6页
先秦儒家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和道家提出的“吾丧我”,不仅是哲学思想命题 ,同时也可以看作心理学思想命题 ,它们指点的“省”和“丧”作为两种心理活动路径 ,对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心理 ,对于诗、画以至小说、戏曲创作与评论产生... 先秦儒家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和道家提出的“吾丧我”,不仅是哲学思想命题 ,同时也可以看作心理学思想命题 ,它们指点的“省”和“丧”作为两种心理活动路径 ,对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心理 ,对于诗、画以至小说、戏曲创作与评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内省包括养心、养气和自讼 ,都要求“忠”和“恕”,就是严格地省察自己进而推己及人。道家则主张“丧”或“忘”,远离世俗物欲 ,提升到超功利境界。为了帮助主体达到所追求的心境 ,他们还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心理技巧。原属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 ,被引进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时 ,经过转换和改造 ,至今仍有很强的适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讼 丧我 艺术心理
下载PDF
庄子“齐物”思想探析——从“吾丧我”谈起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晓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所谓"吾丧我",就是丧"我"之"成心",成心以己之方式切割世界,从而给他者造成了伤害,所以"成心"必须破除。破除成心的方法"莫若以明"是要求人们从道的角度来观物。以道观物即以无的态... 所谓"吾丧我",就是丧"我"之"成心",成心以己之方式切割世界,从而给他者造成了伤害,所以"成心"必须破除。破除成心的方法"莫若以明"是要求人们从道的角度来观物。以道观物即以无的态度观物。"以道观物",则"万物齐一"。所以庄子所说的齐物,不是说事物的界限消失了,而是人看世界的角度变化了。庄子在物的世界中坚持和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我 齐物 生命
下载PDF
“吾丧我”庄子心灵自由的绝对境界 被引量:2
7
作者 白瑞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0,共3页
自由是人类文明产生后就没有停止追求的事物,近代社会更将自由作为最基本的权利,但人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吗?庄子在《逍遥游》等篇中提出自由的绝对境界,在《齐物论》等篇中,通过"吾丧我"的"坐忘"达到通达天... 自由是人类文明产生后就没有停止追求的事物,近代社会更将自由作为最基本的权利,但人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吗?庄子在《逍遥游》等篇中提出自由的绝对境界,在《齐物论》等篇中,通过"吾丧我"的"坐忘"达到通达天籁、地籁、人籁的三种境界,达到超越"有待"的纯粹自由的至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丧我 “忘” 无待
下载PDF
《齐物论》中“吾丧我”之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施仲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吾丧我”是《齐物论》一篇的题眼,在前人阐释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吾丧我”的要义原指“遗形忘心”的状态,其内涵为“两行”,其方法为“以明”和“物化”,其境界为“无己”。
关键词 《齐物论》 丧我 内涵 方法 境界
下载PDF
从“为我”到“丧我”——论庄子对杨朱生命观念的深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彬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57-64,共8页
就其对"全生"的重视及对"自适"的追求来看,庄子哲学的确可以被称为广义的"为我"之学;然而,庄子之"为我"并未止步于杨朱的"轻物",而是通过抉发"齐物"之存在视野而开拓出了&... 就其对"全生"的重视及对"自适"的追求来看,庄子哲学的确可以被称为广义的"为我"之学;然而,庄子之"为我"并未止步于杨朱的"轻物",而是通过抉发"齐物"之存在视野而开拓出了"万物与我为一"的深远理境;不仅如此,庄子还对"我"进行了更精细的剖析与更深微的分辨,通过"丧我"而挺立出的"吾"方为生命之本真。以"齐物"之存在视域的衍拓与"丧我"之生命观念的深进为理论基础,庄子拒绝着对"为我"观念的低俗化理解与极端化呈现,堪称杨朱之学的守正式发展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杨朱 为我 丧我 齐物 生命
下载PDF
庄子“吾丧我”的向度与境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传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15,共8页
庄子通过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提出"吾丧我"之高论,在有意区分本然之吾与世俗之我的同时,进而指出"吾"可以"丧我","吾"之内在纯性可以在完成对外在俗性的消解与超越中得以呈现。由此,"... 庄子通过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提出"吾丧我"之高论,在有意区分本然之吾与世俗之我的同时,进而指出"吾"可以"丧我","吾"之内在纯性可以在完成对外在俗性的消解与超越中得以呈现。由此,"吾"可以达到自由之境、逍遥之境,进而实现自由而游、逍遥而游。可以说,从"吾丧我"至"逍遥游"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与价值向度——丧却世俗困囿,追寻精神逍遥。所以,在"吾丧我"中,庄子所讨论的不是认识论问题,而是境界论问题,即这里所反映的是庄子看待自身与自然、纯吾与俗我、内在纯性与外在俗性的角度问题与境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吾丧我 向度 境界
下载PDF
心斋·吾丧我·无己·坐忘·虚己——《庄子》相关范畴考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文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0期56-57,60,共3页
心斋、吾丧我、无己、坐忘、虚己均可通道但各有侧重点:心斋重在斋,与虚己近;吾丧我重在丧;坐忘重在忘,但比余者层次高,与虚己较近;无己重在己,直接和逍遥相关;虚己可蕴涵它者。"我""己""无"的原始意义... 心斋、吾丧我、无己、坐忘、虚己均可通道但各有侧重点:心斋重在斋,与虚己近;吾丧我重在丧;坐忘重在忘,但比余者层次高,与虚己较近;无己重在己,直接和逍遥相关;虚己可蕴涵它者。"我""己""无"的原始意义和文本背景揭示了欲朝向庄子式的逍遥必须丧我、无己,而找回真吾也需从我、己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斋 丧我 无己 坐忘 虚己 庄子 逍遥
下载PDF
论庄子“吾丧我”智慧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9-35,共7页
作为实现"心灵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庄子"吾丧我"智慧内蕴着跳出自我阈限、超越知觉直感、超越是非毁誉,继而虚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艘"空船"等丰富内涵,其逻辑旨趣直指与道相通为一的无待、无我的逍遥之... 作为实现"心灵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庄子"吾丧我"智慧内蕴着跳出自我阈限、超越知觉直感、超越是非毁誉,继而虚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艘"空船"等丰富内涵,其逻辑旨趣直指与道相通为一的无待、无我的逍遥之境。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吾丧我"智慧与佛陀所倡导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思想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共同的目标似乎都是要提醒世人,人如果要真正回归本自具足、完满、清净的道心或佛性,那么,就不应执着于自我、不应执着于自身的肉体形骸、不应贪恋于一时的富贵荣华、更不应媚俗弄权而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而应"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力"行正法善行",否则,将必不可免地永堕苦海、陷入无尽的"生死疲劳"深渊而难以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丧我 超越 至人无己
下载PDF
《齐物论》中“吾丧我”的概念理路与存在论意蕴
13
作者 包大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04,158,共6页
作为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吾丧我"以隐喻的方式潜隐于齐物论通篇的论述当中,这使得后世学人能够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去诠释和发明。从古至今关于"吾丧我"的解读大多与"天籁"、"道"有着密切联系... 作为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吾丧我"以隐喻的方式潜隐于齐物论通篇的论述当中,这使得后世学人能够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去诠释和发明。从古至今关于"吾丧我"的解读大多与"天籁"、"道"有着密切联系,这使得对在现代语境中对文本理路的梳理,具有了以"吾丧我"为侧面凸显庄子哲学之存在论意蕴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齐物论 存在论 庄子
下载PDF
论庄子“吾丧我”的反知意蕴
14
作者 陈中权 周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7-80,96,共5页
《齐物论》是《庄子》诸篇中最难理解的一篇,理解的关键在于何为“吾丧我”,学术界对此多有争议。庄子是反知主义者,认为“知”(知识、知觉)越多,越不是真我。从“坐忘”和“心斋”的视角看“吾丧我”,“吾丧我”是一个彻底的“反知”... 《齐物论》是《庄子》诸篇中最难理解的一篇,理解的关键在于何为“吾丧我”,学术界对此多有争议。庄子是反知主义者,认为“知”(知识、知觉)越多,越不是真我。从“坐忘”和“心斋”的视角看“吾丧我”,“吾丧我”是一个彻底的“反知”的过程,最终限度是无“无我”,即对宇宙无意识的洞见和冥合。“丧”即“忘”,有“坐忘”、“相忘”、“两忘”等形式。通过“吾丧我”,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游”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丧我 心斋 坐忘 反知
下载PDF
彰显生命的本真——对庄子“吾丧我”生命哲学的解读
15
作者 张淼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吾"与"我"是先秦文献中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但是二者在不同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庄子"吾丧我"中的"吾"、"我"便具有各自的含义,"吾"为本真之我,"我"为遮... "吾"与"我"是先秦文献中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但是二者在不同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庄子"吾丧我"中的"吾"、"我"便具有各自的含义,"吾"为本真之我,"我"为遮蔽本真的现象之我。由于"我"存在有诸多的困境而导致"吾"不能获得自由和显现,因此,庄子通过"坐忘"、"心斋"的修行方法来彰显"吾"的存在,实现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困境 生命 境界
下载PDF
笑意、言象与得时:《庄子》“丧我”人格新释
16
作者 陈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9-57,共9页
庄子通过叙写《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斥鴳与宋荣子之笑,《秋水》中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以"言""意""象"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人格化主体笑意背后的小大境界,阐释了小大之辩的认知意义与传道目的。在人格化主... 庄子通过叙写《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斥鴳与宋荣子之笑,《秋水》中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以"言""意""象"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人格化主体笑意背后的小大境界,阐释了小大之辩的认知意义与传道目的。在人格化主体摒除大小成见、走向齐物丧我的发展过程中,"时"成为圣人与君子选择"为"与"无为"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儒道两家界定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轮扁斫轮与庖丁解牛两则寓言说明了"时"之永续性及其与"道"的共存,在此之间,"丧我"的"圣之时者"舒缓了道家要义与世俗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意 心斋 言象 丧我 圣之时者
下载PDF
“吾丧我”与“庄周梦蝶”——从《齐物论》看庄子对“我是谁”的终极追问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青松 赵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9,共5页
在《齐物论》中,庄子对美与丑、是与非、好与恶等世人所热衷的问题展开辨析,指出所有的争辩和评判只是依据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幻觉。道家强调"道生一",亦即存在本身("道")是一元的,而现象世界表现为二元对立。庄... 在《齐物论》中,庄子对美与丑、是与非、好与恶等世人所热衷的问题展开辨析,指出所有的争辩和评判只是依据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幻觉。道家强调"道生一",亦即存在本身("道")是一元的,而现象世界表现为二元对立。庄子劝诫世人止息俗世间的无谓争辩,超越二元对立之局限,提倡用心去观照自身,进而认识那个本来的自己(亦即一元之"道")。庄子《齐物论》中的"吾丧我"与"庄周梦蝶"之寓意,实际上是对"我是谁"的终极追问,而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回到自己,安住于自己,乃是庄子哲学的终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吾丧我 “庄周梦蝶” 我是谁
下载PDF
吾丧我"——超越人生困境的意义疗法
18
作者 邓小峰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21-421,共1页
意义治疗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吸收存在主义和人本心理学 ,超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而提出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在人们感到精神空虚、意义失落的西方现代社会 ,意义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引起了极大的反... 意义治疗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吸收存在主义和人本心理学 ,超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而提出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在人们感到精神空虚、意义失落的西方现代社会 ,意义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弗兰克的《意义的追寻》一书在美国发行了 73版 ,90 0余万册 ,被译成 2 4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中国古代虽然未有意义治疗一词 ,但儒释道三家皆重视安身立命 ,追求真善美 ,与意义治疗的思路有相通之处。如何运用现代学术话语对它们加以现代诠释 ,以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培育机制和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理论 ,这是一个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目的 ,我们组织本次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华文化中这一宝贵精神资源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我 意义疗法 大学生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庄子“吾丧我”考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茂雄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14,47,共4页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役于物的身心境界即形躯和心智都陷溺于物的样态,"丧我"包括丧"形躯我"和"心智我"两个方面,"吾"是一种"齐同万物"、"虚明"、"大通"的逍遥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我 身心境界 形躯我 心智我 逍遥境界
下载PDF
“吾丧我”:庄子的存在观念辨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玉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共10页
在庄子那里,“我”由“成形”与“成心”凝聚而成。“成形”本为“形化”之结果,生、死均内在于其中,然而,常人“好生而恶死”的生存态度试图以“益生”的方式守护“成形”并抵抗“形化”,使得生命成为一场“行尽如驰”的劳役。“成心... 在庄子那里,“我”由“成形”与“成心”凝聚而成。“成形”本为“形化”之结果,生、死均内在于其中,然而,常人“好生而恶死”的生存态度试图以“益生”的方式守护“成形”并抵抗“形化”,使得生命成为一场“行尽如驰”的劳役。“成心”本为“有限而特殊之心”,“我”的生活世界由之而展开,但据之亦可开出“随其成心而师之”的“师心”倾向,以及“自是而非人”的存在取向。在“好生而恶死-自是而非人”的生存态势中,“我”逐渐沦落为自限性乃至排他性的存在,终而走向“非我”化的生存境地。“吾丧我”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庄子认为,不以“成形”拘限生命,生命即未止于孤立天壤而稍纵即逝的有限性存在,而可在“以死生为一条”的觉解中超越“形”的“生死”之限;不以“成心”筹划精神,心灵就不再是司是非、逐名利的低俗化存在之维,而可在“以可不可为一贯”的觉解中超越“心”的“是非”之辨。这样,通过“吾丧我”,个体就可走出“非我化”困境,开启本真化的存在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丧我 庄子 存在观念 成形 成心 生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