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礼记》丧祭之礼看儒家的“追养继孝”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玉胜 杨明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5期171-176,共6页
《礼记》丧祭之礼所意涵的"追养继孝"思想可概括为"丧孝"、"祭孝"两层要义。"丧孝"即"服丧尽孝",核心要领就是"事死如生",它意在强调一种"生"与"死"... 《礼记》丧祭之礼所意涵的"追养继孝"思想可概括为"丧孝"、"祭孝"两层要义。"丧孝"即"服丧尽孝",核心要领就是"事死如生",它意在强调一种"生"与"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在于送丧仪式场景之如父母生时那般惟妙惟肖(形式统一性),更在于对双亲的诚敬之情始终不改(内在统一性);"祭孝"即"祭祖尽孝",孝子通过诚心斋戒全身心投入祭祀仪式之中,借助想象力量与逝者产生超时空的情感互动,以此来祭奠祖先,追思往事,内心铭记祖辈德行与教诲,并努力践行使之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这种通过丧祭之礼所呈现出来的"追养继孝"思想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它深刻体现着儒家在礼学精神、伦理教化、终极关怀等方面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祭之礼 追养继孝
下载PDF
论《礼记》丧祭之礼的人文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雅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丧祭之礼是古代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儒家礼学思想所关照的核心问题之一。《礼记》在对丧祭之礼的阐释中贯穿了精湛的学术思想 ,弘扬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丧祭之礼应注重情感因素而不必过分看重礼仪形式和礼品的丰厚 ;强调... 丧祭之礼是古代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儒家礼学思想所关照的核心问题之一。《礼记》在对丧祭之礼的阐释中贯穿了精湛的学术思想 ,弘扬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丧祭之礼应注重情感因素而不必过分看重礼仪形式和礼品的丰厚 ;强调丧祭之礼具有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最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祭之礼 人文意蕴 生命意识 情感 道德
下载PDF
神秘与人文:《论语》丧祭之礼的双重意味
3
作者 韩小茹 《人文天下》 2022年第10期63-68,共6页
“敬”贯穿于《论语》丧祭之礼中,自产生至孔子时代的流变呈现出逐步理性化的趋势,但自始至终未完全摆脱宗教神秘意味,此种矛盾使得《论语》中的丧祭之礼既保留了前儒学时代的宗教神秘意味,又富含儒家之人文理性意味,通过三年之丧中对... “敬”贯穿于《论语》丧祭之礼中,自产生至孔子时代的流变呈现出逐步理性化的趋势,但自始至终未完全摆脱宗教神秘意味,此种矛盾使得《论语》中的丧祭之礼既保留了前儒学时代的宗教神秘意味,又富含儒家之人文理性意味,通过三年之丧中对于外在仪式与内在情感的强调,通过对于鬼神的崇敬与疏远和主宰天与境界天的保留与生发,于宗教神秘意味中生发出人文理性意味,于宗教情感中开辟出理性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丧祭之礼 神秘 理性
下载PDF
孔子鬼神观念在礼学中的两难境遇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雅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神论思潮已经到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特立于时代学术思想之前沿,孔子已具有鲜明的无神论倾向。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侍奉的对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神论思潮已经到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特立于时代学术思想之前沿,孔子已具有鲜明的无神论倾向。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侍奉的对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无神论观念在礼学中处于两难境遇。但处于两难之中的孔子,其思想体系已归属于无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无神论 人文性 现实性 丧祭之礼
下载PDF
《礼记》的孝道思想及其泛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群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礼记》完成了孝道的理论创造并使其达到顶峰。它既阐述了孝之起源、地位与作用(孝之泛化)以及孝与忠、礼、政、教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又对孝道、孝行等微观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对我国历代孝道之实践发生了... 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礼记》完成了孝道的理论创造并使其达到顶峰。它既阐述了孝之起源、地位与作用(孝之泛化)以及孝与忠、礼、政、教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又对孝道、孝行等微观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对我国历代孝道之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孝道思想 《孝经》 地位与作用 丧祭之礼 大戴 行为规则 《大学》 中国儒学 理论创造
下载PDF
考古资料反映的汉代丧俗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锦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81,共8页
丧札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书·礼乐志》载:人性“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丧礼与丧俗在概念上不同,前者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用来分等级、别贵贱。后者是指民间广为流行的丧葬习... 丧札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书·礼乐志》载:人性“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丧礼与丧俗在概念上不同,前者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用来分等级、别贵贱。后者是指民间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丧俗虽然受到丧礼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制约,但由于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加之长期受到传统的习惯势力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丧俗上也就有所不同。统治阶级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丧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制度 丧祭之礼 统治阶级 祠堂 后汉书 死者 分等级 政治 司隶校尉
下载PDF
戴德的丧服主张及其《大戴礼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华友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0-86,共7页
戴德字延君,梁人,号大戴,曾任信都太傅,是西汉著名礼学家.他的主要礼学成就是:撰有丧服方面的著作《丧服记》和《丧服变除》;删《古礼》204篇为85篇,称为《大截礼记》,宣帝时该《记》立于学官,成为今文经学14博士之一.另外,曾定《仪礼... 戴德字延君,梁人,号大戴,曾任信都太傅,是西汉著名礼学家.他的主要礼学成就是:撰有丧服方面的著作《丧服记》和《丧服变除》;删《古礼》204篇为85篇,称为《大截礼记》,宣帝时该《记》立于学官,成为今文经学14博士之一.另外,曾定《仪礼》17篇次第,与当时著名和学家戴圣、刘向所定次第不同,具有相当的见解,而影响最大的是有关丧服的著作与他所辑的《大戴礼记》.该《记》将从前遗留下来的《古礼》和礼学家们议论礼义制度的《古记》,根据他的要求.进行删削、取舍、整理、编辑而成,保存了古代礼学文献,也是他礼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是,关于戴德的丧服著作,保存到现在的汉代文献,如《汉书》、《汉纪》及当时一些个人的著作中,都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所以,当前有关研究汉礼的著作与论文,几乎都没有提及.而唐朝人的著作中却有所引述,故根据唐人著作的引述,对戴德的丧服思想进行分析探讨,既是填补空白,又是完善汉礼研究的重要学术工作.现根据唐人引述的《丧服记》和《丧服变除》有关记载,以及《大戴礼记》的主要篇章、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戴 天子诸侯 丧祭之礼 斩衰 祖父母 通典 昆弟 学思想 卿大夫 继承与发展
原文传递
论孔子的无神论倾向——从“子不语怪、力、乱、神”说起
8
作者 杨雅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6-89,共4页
“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是我国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神论思潮已经形成。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以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特立于学术思想之前沿 ,孔子已具有鲜明的无神论倾向。但孔... “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是我国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无神论思潮已经形成。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以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特立于学术思想之前沿 ,孔子已具有鲜明的无神论倾向。但孔子推崇周礼 ,而丧祭之礼产生于对鬼神信仰的基础上 ,故孔子只能以“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文性 现实性 无神论 丧祭之礼
下载PDF
张载卒时、卒因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荣庆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25-25,共1页
张载,字子厚(1020年——1077年),陕西眉县横渠人。对张载的卒时、卒因与卒地问题,《宋史·张载传》只载其告终地而无卒年,其它史料却说法不一。范育在《张载集·正蒙序》中说:“熙宁丁巳岁,天子召以为礼官,至京师,予始受其书而... 张载,字子厚(1020年——1077年),陕西眉县横渠人。对张载的卒时、卒因与卒地问题,《宋史·张载传》只载其告终地而无卒年,其它史料却说法不一。范育在《张载集·正蒙序》中说:“熙宁丁巳岁,天子召以为礼官,至京师,予始受其书而质问焉。其年秋,夫子复西归,殁于骊山之下。”吕大临在其所撰《横渠先生行状》中说:“熙宁二年冬被召入对,除崇文院校书。明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行状 骊山 熙宁 至京 校书 临潼 记梗概 丧祭之礼
下载PDF
朱子《家礼》真伪考议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家礼》一书,分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卷,传为宋朱子所撰。但自元应氏作《家礼辨》以来,此书究竟是否为朱子所作,已是聚讼纷纭。近年学者(如钱穆,上山春平),皆以此问题已得解决,实则未然。今将各家之说略为梳理,且更为考核,... 《家礼》一书,分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卷,传为宋朱子所撰。但自元应氏作《家礼辨》以来,此书究竟是否为朱子所作,已是聚讼纷纭。近年学者(如钱穆,上山春平),皆以此问题已得解决,实则未然。今将各家之说略为梳理,且更为考核,以见其实。一、宋人论家礼1.朱子死后,门人李方子作《朱子年谱》,于“乾道六年庚寅”下有“家礼成”一条,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书仪 文集 朱子 增损 丧祭之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