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丧葬礼俗中的临清鼓吹乐研究--以民间音乐与礼俗共生为视角
1
作者 袁玉霞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3期30-33,共4页
民间传统音乐的产生是以特定的文化环境为背景,由该区域内的群体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不断丰富而发展的音乐形式。在如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对临清鼓吹乐曲本体应通过多... 民间传统音乐的产生是以特定的文化环境为背景,由该区域内的群体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不断丰富而发展的音乐形式。在如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对临清鼓吹乐曲本体应通过多种角度保护,本文以民间音乐与礼俗共生为视角探究临清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运用情况,揭示民间音乐与礼俗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临清鼓吹乐文化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实现有效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鼓吹乐 丧葬礼俗 鼓吹乐曲 民间音乐
下载PDF
朱子《家礼》对日本近世丧葬礼俗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维先 宫云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家礼》 朱熹 宋代 儒学 日本 丧葬礼俗
下载PDF
浅析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及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学元 蔡文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丧葬礼俗 爱的教育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邓红 陈善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在移风易俗中提倡科学、更新观念的根本障碍;丧俗中所表现的陋俗也是移风易俗所要革除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 丧葬礼俗
下载PDF
从夫妻合葬习俗看唐代丧葬礼俗文化中的性别等级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段塔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101,共7页
“夫妻合葬”是唐代社会一种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夫妻合葬”习俗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于“妻从夫葬”,这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丧葬礼俗文化中的反映。在唐代“夫妻合葬”习俗中,“妻从夫葬”居主导地位,但“夫从妻葬”的合葬形式... “夫妻合葬”是唐代社会一种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夫妻合葬”习俗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于“妻从夫葬”,这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丧葬礼俗文化中的反映。在唐代“夫妻合葬”习俗中,“妻从夫葬”居主导地位,但“夫从妻葬”的合葬形式亦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与唐代社会开放、唐人礼法观念较松弛以及女性地位较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丧葬 夫妻合葬 丧葬礼俗 性别等级
下载PDF
从魂瓶看吴晋时期的庄园生活和丧葬礼俗 被引量:7
6
作者 仝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魂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丧葬明器,它所反映的吴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丧葬礼俗是相当丰富的。本文从魂瓶上的堆塑内容探讨当时地主庄园的生活情况,包括庄园建筑的特点以及为庄园生活服务的舞乐杂技俑和家兵僮仆俑,再现了吴晋时期... 魂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丧葬明器,它所反映的吴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丧葬礼俗是相当丰富的。本文从魂瓶上的堆塑内容探讨当时地主庄园的生活情况,包括庄园建筑的特点以及为庄园生活服务的舞乐杂技俑和家兵僮仆俑,再现了吴晋时期江东世家大族的奢靡生活。关于魂瓶所反映的丧葬习俗方面有四个特点,可见其对汉代丧葬礼俗的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晋时期 魂瓶 地主庄园 生活状况 丧葬礼俗 人物俑
下载PDF
辽代丧葬礼俗补遗——皇帝为臣下遣使治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5,共6页
有辽一代,每有高官显贵去世,辽朝的皇帝们大都要派遣临时使职官前往,处理丧葬诸事。诸如"总襄事"襄理丧事,护灵官礼送灵榇,敕祭使祭奠赙赗,"治攒厝"护棺督殡,"督营造"监凿茔穴,发引使执绋引柩,敕葬使主... 有辽一代,每有高官显贵去世,辽朝的皇帝们大都要派遣临时使职官前往,处理丧葬诸事。诸如"总襄事"襄理丧事,护灵官礼送灵榇,敕祭使祭奠赙赗,"治攒厝"护棺督殡,"督营造"监凿茔穴,发引使执绋引柩,敕葬使主持葬仪,传旨官宣诏追封,等等。这表明,辽朝建国后,特别是到辽代中后期的圣、兴、道及天祚四朝,以儒家礼仪文化为重要构件的汉文化,已为包括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内的辽朝各阶层人士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丧葬礼俗 皇帝 遣使 治丧 石刻史料
下载PDF
论秦汉魏晋时期丧葬礼俗的宗教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国河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108-,110+112+124+109+,共6页
论秦汉魏晋时期丧葬礼俗的宗教性韩国河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丧葬礼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都是社会意识构成的一部分,都曾经对古代人的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不管是原始宗教,还是人为宗教,都和丧葬结下了不... 论秦汉魏晋时期丧葬礼俗的宗教性韩国河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丧葬礼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都是社会意识构成的一部分,都曾经对古代人的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不管是原始宗教,还是人为宗教,都和丧葬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丧葬发展的每一步都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丧葬礼俗 祖先崇拜 原始道教 文物 发掘简报 宗教性 睡虎地秦简 汉墓 原始宗教
下载PDF
陕西关中丧葬礼俗的文化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松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5-85,共1页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
关键词 丧葬礼俗 关中地区 文化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野下民国新式丧葬礼俗的实施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明锋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丧葬礼俗包括丧葬礼仪与民间丧葬风俗。它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广度与深度。民国时期新式丧葬礼俗的实施情况具体表现在推行公墓制;提倡火葬,建立殡仪馆;开追悼会,倡导国葬和公葬;采用形式简明的讣闻。
关键词 民国 丧葬礼俗 实施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丧葬礼俗的变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景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2-58,共7页
民间俗情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丧葬礼俗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从而产生新式丧礼观。在新式丧礼观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俗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 民间俗情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丧葬礼俗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从而产生新式丧礼观。在新式丧礼观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俗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引起丧葬礼俗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丧葬礼俗 变革
下载PDF
民国时期湖南丧葬礼俗的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荣军 袁胜昔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2,共3页
民国时期湖南传统的丧葬礼俗在西方近代丧葬礼俗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戴黑纱、登讣告、设吊唁处、开追悼会、送花圈等仪式与礼节,已经体现了现代丧葬意识,火葬、设立公墓已经适应近代社会流动和城市化管理的丧葬理念。但与沿海相比... 民国时期湖南传统的丧葬礼俗在西方近代丧葬礼俗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戴黑纱、登讣告、设吊唁处、开追悼会、送花圈等仪式与礼节,已经体现了现代丧葬意识,火葬、设立公墓已经适应近代社会流动和城市化管理的丧葬理念。但与沿海相比,民国时期湖南的丧葬礼俗近代化的步伐还是迈得比较缓慢,更多的表现在对旧式丧礼的改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丧葬礼俗 演变
下载PDF
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硕军 雷近芳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印,丧葬礼俗是依托生存自然环境或族群共同心理观念、基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围绕生命终结而建立和运用的文化,是族群文化意识的重要外在表现。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较之其它习俗更充分、更完整地保存了中原文化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丧葬礼俗 中原烙印
下载PDF
从《荀岳墓志》探析西晋君臣之间丧葬礼俗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敏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西晋中书侍郎荀岳不幸病故。晋惠帝特派使者行吊祭之礼,颁布诏书赐以葬钱墓田,荀岳附葬于文帝崇阳陵。荀岳的临终关怀典礼是君臣从属关系在丧葬文化礼俗上的体现。史书记载、考古勘查结论与墓志文本可以三重相互印证,荀岳墓志对于勘查... 西晋中书侍郎荀岳不幸病故。晋惠帝特派使者行吊祭之礼,颁布诏书赐以葬钱墓田,荀岳附葬于文帝崇阳陵。荀岳的临终关怀典礼是君臣从属关系在丧葬文化礼俗上的体现。史书记载、考古勘查结论与墓志文本可以三重相互印证,荀岳墓志对于勘查晋文帝的崇阳陵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荀岳 墓志 丧葬礼俗
下载PDF
从丧葬礼俗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茉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5-98,共4页
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中美丧葬礼俗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中西方文化的... 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中美丧葬礼俗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中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仍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俗 中西方文化 差异
下载PDF
奏笙鼓可传悲意 鸣管笛堪寓哀情——解读山东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云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2-84,96,共4页
鼓吹乐与民间礼俗共存而行,鼓吹乐的兴盛与衰亡,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标示,尤其是丧葬礼俗作为俗典礼仪的重要环节,从古到今都与鼓吹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缘在何处?本文拟就山东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应用,来管窥这一古老乐种所透出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鼓吹乐 山东鼓吹乐 丧葬礼俗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丧葬礼俗描写的文学功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春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3-97,共5页
丧葬礼俗描写在《儒林外史》中着墨甚多,摹写细致入微,显然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自有作家的独特匠心。单就文学功用而言,大致也有:刻画人物形象,推延故事情节,营造悲沉氛围,揭示创作主旨。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丧葬礼俗 文学功用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丧葬礼俗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添璧 《学习月刊》 2010年第A03期133-134,共2页
《论语》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后世大儒程颐亦有"冠昏丧祭"为"礼之大者"的说法,可见古人是极重丧葬之礼的。
关键词 丧葬礼俗 中国古代传统 北宋八陵 丧葬仪式 魂帛 虞祭 丧俗 丧葬礼仪 民德 大者
下载PDF
从赣南客家的丧葬礼俗看李白的“剔骨葬友”
19
作者 盖翠杰 陈锦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李白为好友吴指南举行的洗骨葬并非传统中原汉人的葬俗,故以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察中国古代典籍所载二次葬葬俗,并用赣南客家现存丧葬礼俗相印证,可知李白深受南蛮文化的影响;而考察唐人用词习惯,则可纠正清代著名学者王琦对李白书... 李白为好友吴指南举行的洗骨葬并非传统中原汉人的葬俗,故以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察中国古代典籍所载二次葬葬俗,并用赣南客家现存丧葬礼俗相印证,可知李白深受南蛮文化的影响;而考察唐人用词习惯,则可纠正清代著名学者王琦对李白书信文字的误解,其校勘"筋肉"应为"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剔骨葬友 南蛮文化 丧葬礼俗
下载PDF
直面死亡的恐惧——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心理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明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死亡往往给人们带来心理的恐惧,与死亡相伴随的就是丧葬。传统的丧葬礼俗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特殊的社会功能。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心理层面的考察,揭示其如何从注意的转移、利用情绪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精神依托... 死亡往往给人们带来心理的恐惧,与死亡相伴随的就是丧葬。传统的丧葬礼俗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特殊的社会功能。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心理层面的考察,揭示其如何从注意的转移、利用情绪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精神依托以及满足人们归属感的需要这四个方面来帮助人们克服死亡所带来的恐惧,以实现其自身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俗 心理层面 中国传统 死亡 恐惧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功能 社会文化 情境性 感染性 归属感 转移 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