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教师跨校交流中的匹配策略--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强 李志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5,共13页
教师跨校交流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校的个人−组织匹配再调整。调查发现,城乡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总体较好,但有待提高。基于对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现状调查,本研究认为提高城乡教师跨校交流可采取... 教师跨校交流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校的个人−组织匹配再调整。调查发现,城乡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总体较好,但有待提高。基于对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现状调查,本研究认为提高城乡教师跨校交流可采取如下策略:加大农村学校支持力度,提高城区交流教师与农村学校的需求−供给匹配;推行以骨干教师、优秀校长为主,普通教师为辅的交流队伍模式;提前公开交流教师与接收学校信息,尊重双方意愿,推行双向选择;重构个人−组织价值观体系,营造民主、互助、奋进的组织氛围;依托骨干教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农村学校与教师的要求−能力匹配与需求−供给匹配,实现交流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师跨校交流 个人−组织匹配 教育均衡
下载PDF
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基于情绪−认知加工系统与文化情境的元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伟文 李超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7-554,共28页
近年来,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 近年来,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在个体绩效方面,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与二者相比,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质过剩感 消极情绪 积极自我概念 个人−组织匹配 个人−工作匹配 角色外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