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发展中个人主体地位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兴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4,共3页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在根本上又体现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社会发展过程的实质也是个人主体性、主体地位的生成、完善和不断提升的过程。肯定社会发展中个人的主体性、主体地位的观念,是社会组织(国家、政府)存在及其...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在根本上又体现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社会发展过程的实质也是个人主体性、主体地位的生成、完善和不断提升的过程。肯定社会发展中个人的主体性、主体地位的观念,是社会组织(国家、政府)存在及其行为“合法性”的评价尺度和理性工具,是依凭唯物史观认识、评价、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个人主体地位
下载PDF
媒介素养与消除知识贫困——个人主体地位建构策略
2
作者 张宏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9-121,共3页
消除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个人的主体地位,对消除知识贫困具有中心意义。在信息时代,媒介是知识的基石之一,媒介素养的缺失直接导致知识贫困的个人主体地位缺失。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个人的主... 消除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个人的主体地位,对消除知识贫困具有中心意义。在信息时代,媒介是知识的基石之一,媒介素养的缺失直接导致知识贫困的个人主体地位缺失。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个人的主体地位,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下消除知识贫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知识贫困 消除 个人主体地位 建构
下载PDF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个人主体地位——基于德国公法学的分析
3
作者 姜秉曦 《中德法学论坛》 2022年第2期63-82,共20页
个人主体地位的规范建构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德国公法学中,个人主体地位以“国家自我拘束”的内在逻辑为基础,以独立的法律人格为要义,以个人主观公权利为载体,在公权构成三要素的阶梯式递进中逐步确立了自身的建构路径,... 个人主体地位的规范建构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德国公法学中,个人主体地位以“国家自我拘束”的内在逻辑为基础,以独立的法律人格为要义,以个人主观公权利为载体,在公权构成三要素的阶梯式递进中逐步确立了自身的建构路径,并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维度推动了法治国家的体系化建设。从个人主体地位的视角切入,德国法治国家建设经历了从莫尔式法治国家到基本法式法治国家的演变,呈现出主观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所代表的个人主体地位的建构方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须避免其中潜在的“国家虚构化”风险。为此,应将公民基本义务确立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观化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体地位 法治国家 法律人格 主观公权利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可能性探讨
4
作者 叶剑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类意识和劳动意识,确立个人...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类意识和劳动意识,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现实的人 个人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