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学术影响力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进展——基于自然科学领域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9,156,共6页
[目的/意义]综述了目前自然科学领域个人学术影响力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了研究方向。[方法/过程]首先总结了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然后从个人学术影响力计算方法、规律分析研究方法、个人学术... [目的/意义]综述了目前自然科学领域个人学术影响力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了研究方向。[方法/过程]首先总结了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然后从个人学术影响力计算方法、规律分析研究方法、个人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形状、峰值年龄分布、个人学术影响力-年龄之间关系的假说这五个方面对个人学术影响力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结论]得出了现有研究在个人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和研究样本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个人学术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随年龄的变化对个人学术影响力影响的研究,并给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学术影响力 历时分析 共时分析 个人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 个人学术影响力峰值年龄
下载PDF
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1,共6页
[目的 /意义]研究如何动态地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和探索研究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时序曲线的意义。[方法 /过程]用基于每n年和基于逐年个人发文和引用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方式,对76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时间变化... [目的 /意义]研究如何动态地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和探索研究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时序曲线的意义。[方法 /过程]用基于每n年和基于逐年个人发文和引用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方式,对76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基于每n年个人发文和引用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方式下基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和类h指数的特点。[结果 /结论]得出了恰当的个人学术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式和分析指标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个人学术影响力 时间变化分析 计算方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
下载PDF
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3,78,共5页
综述了目前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方法。从个人影响因子、hr(y)指数、时序网络和其他方法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综述了目前动态评价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研究进展。得出了个人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个人学术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 动态评价
下载PDF
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田人合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7,共7页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学术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 年龄 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
下载PDF
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志 陈兰杰 张志强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意义]综述目前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顶尖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提供研究方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顶尖科学家的范围,总结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内涵及其定量测度方法,然后重点从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规律研究方法... [目的 /意义]综述目前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顶尖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提供研究方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顶尖科学家的范围,总结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内涵及其定量测度方法,然后重点从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规律研究方法、规律研究结果和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假说这4个角度对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 /结论]认为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过于笼统等问题,指出今后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尖科学家 个人学术影响力 个人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 克拉克奖
原文传递
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被引量:1
6
作者 臧思思 李秀霞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19年第4期24-30,共7页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作者影响力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研究方向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选取图书情报领域中的20位作者作为评估对象,先根据作者共被引网络划分作者的研究方向;再以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并通过S...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作者影响力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研究方向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选取图书情报领域中的20位作者作为评估对象,先根据作者共被引网络划分作者的研究方向;再以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并通过SPSS统计工具对共被引网络中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与T指数进行回归拟合,以获取作者论文的期望被引频次;最后将同一研究方向内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除以期望被引频次,计算特定研究方向的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与CPP、h、g、P、hg指数相比,ARCR能更好地反映作者发表论文的内容特征,缩小作者的比较范围,评价角度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相对引文率 作者共被引 作者影响力 学术评价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个人影响因子(PIF):基于综合贡献度和被引质量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奇 李秀霞 +1 位作者 臧志栋 孙宗缘 《情报探索》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意义]提出一个新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影响因子(PIF)。[方法/过程]给出(PIF)的计算公式,以图书情报领域2014-2018年5年内发文量和被引量均为前40名的作者为例,计算其(PIF)值,并与已有指标如h指数、h5指数、作者署名、期... [目的/意义]提出一个新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影响因子(PIF)。[方法/过程]给出(PIF)的计算公式,以图书情报领域2014-2018年5年内发文量和被引量均为前40名的作者为例,计算其(PIF)值,并与已有指标如h指数、h5指数、作者署名、期刊影响因子等进行对比。[结果/结论]PIF与已有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较于其他评价指标,PIF的区分度、灵活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更高;而且P IF基于被引期刊质量选择合适的时间窗,有利于评价青年作者和“睡美人”文献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影响因子 学术影响力 作者贡献 被引质量
下载PDF
基于引文网络和个人影响因子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8
作者 李奇 李秀霞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为全面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结合引文指标与文献的引用关系数据,构建基于引文网络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提出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结构影响因子(Personal structure impactfactor简称为PSIF),该指标基于引文网络,结合评价... 为全面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结合引文指标与文献的引用关系数据,构建基于引文网络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提出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结构影响因子(Personal structure impactfactor简称为PSIF),该指标基于引文网络,结合评价指标修正个人影响因子(Corrected personal impact factor简称为CPIF)综合评价作者学术影响力。实证研究表明,PSIF综合了作者合作层面与作者产出层面的学术影响力,与特征向量中心度、H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对传统评价指标具有优秀的替代作用,同时PSIF有利于评价青年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及能够预测作者未来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影响因子 引文网络 个人结构影响因子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一种个人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佳之 张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7-960,共4页
将一种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h-指数,与目前计算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刊物的影响因子或论文的被引率,用来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统计了2000~2006年医... 将一种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h-指数,与目前计算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刊物的影响因子或论文的被引率,用来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统计了2000~2006年医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年化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 h-指数。随机选取了2006年两期《美国化学会会志》,统计了在这两期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的 h-指数分布,同时统计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部分目前化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h-指数分布。h-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次数等,它较全面地考虑了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目前用来评价科学家的个人学术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丈影响力的科学引文计量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学术影响力 H-指数 科学引文计量方法
原文传递
马克思及其经济学前驱思想形成与影响因素考察
10
作者 王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2,共12页
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由于分别拓荒性地构建了繁荣的经济增长模型、对立的阶级分配模型以及动荡的资本主义剥削模型而被载入经济学说史中的伟大经济学家行列。他们虽然都因信仰劳动价值论而使其经济思想一脉相承,但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愿... 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由于分别拓荒性地构建了繁荣的经济增长模型、对立的阶级分配模型以及动荡的资本主义剥削模型而被载入经济学说史中的伟大经济学家行列。他们虽然都因信仰劳动价值论而使其经济思想一脉相承,但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愿景却截然不同。应用经济思想史的知识社会学方法系统地考察了三位经济学家思想形成与影响的重要因素,揭示了他们的生平和其思想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对经济思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能够解答此三人“经济学家愿景”迥异的原因;而决定学术影响力的思想创新、著作风格和知识传播等因素可以揭示三位经济学家之所以“伟大”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 经济思想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比较分析--学术迹与F1000评分、影响因子、被引次数等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迟培娟 宋秀芳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的/意义】比较学术迹、F1000评分、影响因子、被引次数、h指数、ESI高水平论文数量等评价指标用于评价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效果和相关性。【方法/过程】选取拟南芥遗传学领域的30位学者,查询其SCI发文数量、被引次数、期刊5年影响因子... 【目的/意义】比较学术迹、F1000评分、影响因子、被引次数、h指数、ESI高水平论文数量等评价指标用于评价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效果和相关性。【方法/过程】选取拟南芥遗传学领域的30位学者,查询其SCI发文数量、被引次数、期刊5年影响因子、h指数、ESI高水平论文数量、F1000评分,并计算学术迹,检验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学术迹T与F1000评分低度正相关,与ESI高水平论文数量中度正相关,与平均5年期刊影响因子无相关性,与篇均他引和h指数高度正相关。F1000具有即时评价的优点,可以作为学术迹、h指数等指标的补充。针对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定量和同行评议结合,定量指标多维化才可以解决目前评价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学术 F1000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405-405,共1页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单篇发布及...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单篇发布及整期发布两种模式。本刊将采用整期发布模式,即将每期录用论文在正式印刷出版前1个月通过该平台提前数字出版(正式印刷前可以撤换论文)。论文一经发布,读者可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手机平台、个人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数字通道获取,这为作者研究成果争取首发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掌握科研最新动向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 个人数字图书馆 优先数字出版 科研人员 学术期刊 印刷出版 数字通道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44-144,共1页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单篇发布及整期发布两种模式。本刊将采用整期发布模式,即将每期录用论文在正式印刷出版前1个月通过该平台提前数字出版(正式印刷前可以撤换论文)。论文一经发布,读者可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手机平台、个人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数字通道获取,这为作者研究成果争取首发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掌握科研最新动向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 个人数字图书馆 优先数字出版 科研人员 学术期刊 印刷出版 数字通道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546-546,共1页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单篇发布及...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已于2016年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单篇发布及整期发布两种模式。本刊将采用整期发布模式,即将每期录用论文在正式印刷出版前1个月通过该平台提前数字出版(正式印刷前可以撤换论文)。论文一经发布,读者可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手机平台、个人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数字通道获取,这为作者研究成果争取首发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掌握科研最新动向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 个人数字图书馆 优先数字出版 科研人员 学术期刊 印刷出版 数字通道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热带作物学报》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名单
15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为了更好地吸纳优秀青年学者,进一步提升《热带作物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通过编委推荐、个人自荐、定向邀请等方式,最终遴选出80位青年学者组建成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名单如下。
关键词 办刊水平 个人自荐 学术影响力 编委会名单 青年学者 第一届 优秀青年
下载PDF
中外高水平学者国际影响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佳宁 孙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4-240,共7页
通过实证计算学者个人影响力指数,探索学者国际影响力的计量方法,比较中外高水平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讨论提高我国学者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方略。[方法/过程]基于Wo S数据库采集、计算有机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论文的相对指标学科规范化引文影... 通过实证计算学者个人影响力指数,探索学者国际影响力的计量方法,比较中外高水平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讨论提高我国学者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方略。[方法/过程]基于Wo S数据库采集、计算有机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论文的相对指标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二维复合指标p指数和综合百分位指标PR6三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比较我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结果/结论]中国学者在有机化学领域的个人总被引次数、学科规范化影响力、p指数、PR6等指标都方面有较佳排名,说明有机化学领域我国学者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学术表现 个人绩效 中国学者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2000-2004年中国文学CSSCI描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宪章 白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指关于它的学术研究。对某一时段的中国文学研究进行总体概括是学术史的必要工作。但是,由于资料搜集和个人偏好等方面的局限,这类学术时评总是难以非常客观。,本文则是基于CSSCI数据平台,对2000—2004... “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指关于它的学术研究。对某一时段的中国文学研究进行总体概括是学术史的必要工作。但是,由于资料搜集和个人偏好等方面的局限,这类学术时评总是难以非常客观。,本文则是基于CSSCI数据平台,对2000—2004年间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的学术影响力所进行的技术性描述,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一个侧面对此间中国文学研究所进行的学术时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论著 学者 学术研究 现代科技手段 学术影响力 文学研究所 个人偏好 资料搜集
原文传递
个人问题和个人主义
18
作者 李光远 《中国德育》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个人问题 社会影响力 道德教育 道德影响 书面语言 学术含量 讲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