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革命文化人”的个案研究——评《在“集团性”与“个人性”之间:姚雪垠文艺创作与文化实践考辨(1929—1997)》
1
作者 阎浩岗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
姚雪垠研究并非当下学界的热门。新世纪以来,以姚雪垠及其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仅十余篇,吕彦霖的《在“集团性”与“个人性之间”:姚雪垠文艺创作与文化实践考辨(1929—1997)》即为其中之一。2019年笔者主办“新世纪姚雪垠研... 姚雪垠研究并非当下学界的热门。新世纪以来,以姚雪垠及其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仅十余篇,吕彦霖的《在“集团性”与“个人性之间”:姚雪垠文艺创作与文化实践考辨(1929—1997)》即为其中之一。2019年笔者主办“新世纪姚雪垠研究的推进与深化”学术研讨会,吕彦霖博士作为为数不多的青年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从此以后,对他的研究成果一直关注,并曾推荐其相关研究文章在《汉语言文学研究》发表。笔者主编的《〈李自成〉再经典化与姚雪垠研究新收获》收了他三篇论文。吕彦霖将博士论文修改完善之后正式出版。细读全书之后,笔者对他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文艺创作 汉语言文学 个人性 博士论文 青年学者 硕博论文 经典化
下载PDF
诗的个人性与普视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7,共6页
诗是依靠个人创造的艺术,但不是个人化的艺术。诗歌的艺术取向、审美价值往往取决于诗人的艺术姿态,具体说,就是对待个人和群体、内在与外在的态度问题。优秀的诗歌往往是通过个人抒写群体,通过内在关注外在,形成具有延展意义的普视性... 诗是依靠个人创造的艺术,但不是个人化的艺术。诗歌的艺术取向、审美价值往往取决于诗人的艺术姿态,具体说,就是对待个人和群体、内在与外在的态度问题。优秀的诗歌往往是通过个人抒写群体,通过内在关注外在,形成具有延展意义的普视性。诗人的高贵、高雅,诗的境界,均由此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性 普视性 琐屑化 私人化 审美化
下载PDF
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的“个人性”偏狭 被引量:7
3
作者 邹逸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当前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存在着一种鲜明的"个人性"偏狭,即倾向于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为一种纯粹意义的个人性知识。这使得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落入缄默性、不可教、唯经验主义等怪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公共性是教师实践性... 当前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存在着一种鲜明的"个人性"偏狭,即倾向于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为一种纯粹意义的个人性知识。这使得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落入缄默性、不可教、唯经验主义等怪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公共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它在尊重教师自我的教学实践理解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的开放性与对话性,是我们走出个人主义桎梏,重新体认与再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属性特质、存在样态及发展过程的基本观照与应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实践性知识 个人性 公共性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晓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9-204,共6页
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是在现代语境中生成的一个复杂而有意味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现代性可以表述为散文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现代散文的重要特征。具有主导地位的是散文的公共性写作形态,它贯串了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全程。这样... 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是在现代语境中生成的一个复杂而有意味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现代性可以表述为散文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现代散文的重要特征。具有主导地位的是散文的公共性写作形态,它贯串了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全程。这样一种结构是由历史的格局所规定了的。现代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只有当其建构为兼容互生的有机体,才能生成更有文学价值的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散文 公共性 个人性 互生
下载PDF
经验书写的“集体性”与“个人性”——读王尧《一个人的八十年代》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关键词 个人经验 个人性 王尧 书写 集体性 戏剧人物 个人记忆 回忆录
下载PDF
从集体性走向个人性——伤痕、新伤痕小说话语体系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4期26-28,共3页
伤痕和新伤痕小说的叙事话语体系都涉及到了人道主义话语、私密话语、反左话语。由于受到政治语境的变化、外来思潮的浸染、作者着意表达的思想意蕴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伤痕小说的话语体系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特色... 伤痕和新伤痕小说的叙事话语体系都涉及到了人道主义话语、私密话语、反左话语。由于受到政治语境的变化、外来思潮的浸染、作者着意表达的思想意蕴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伤痕小说的话语体系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特色,而新伤痕小说则因彰显着作者各异的生命体验从而具有了个人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小说 新伤痕小说 叙事话语 集体性 个人性
下载PDF
“个人性”与“阶级性”——重审梁实秋与左翼的文学论争
7
作者 张森 陈国恩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0,共5页
1928年发生的梁实秋与左翼的文学论争,学界已讨论颇多,不过论述多集中在双方文学观念本身,很少将梁实秋的个人主义思想背景考虑在内,因而不同程度地模糊了文学观念交锋背后双方在文化政治理念上的差异。笔者将梁实秋的文学观念与其时新... 1928年发生的梁实秋与左翼的文学论争,学界已讨论颇多,不过论述多集中在双方文学观念本身,很少将梁实秋的个人主义思想背景考虑在内,因而不同程度地模糊了文学观念交锋背后双方在文化政治理念上的差异。笔者将梁实秋的文学观念与其时新月派进行的人权论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梁实秋与左翼文学分歧的根本并非是与阶级性相左的人性,而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个人性。是个人自由优先,还是阶级类集体意识优先,是造成双方文学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左翼文学 个人性 阶级性
下载PDF
在存在性与个人性之间:课程本质的再思考
8
作者 刘旭 叶巧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18-20,共3页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对课程本质和新课程要求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从人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上去深究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识课程的方式在"存在性"到"个人性"两端上...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对课程本质和新课程要求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从人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上去深究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识课程的方式在"存在性"到"个人性"两端上摇摆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疑惑,只有在存在性与个人性之间来思考课程,才可能接近课程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本质 思维方式 存在性 个人性
下载PDF
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与历史性——查常平与胡震、杨国辛等对话
9
作者 查常平 冯峰 +8 位作者 胡震 李邦耀 石磊 刘可 江衡 杨国辛 刘薇 陈颖 邢冬雪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6期206-211,共6页
时间:2012年2月9日地点:广州53美术馆汇豪会所查常平: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问题,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胡震:西方当代艺术系统的建立,强调通过资本的介入给艺术家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有了一批开明的经纪人才有了... 时间:2012年2月9日地点:广州53美术馆汇豪会所查常平: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问题,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胡震:西方当代艺术系统的建立,强调通过资本的介入给艺术家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有了一批开明的经纪人才有了毕加索,有了后来现代艺术的繁荣;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个人性 西方当代艺术 五十年代 现代艺术 十九世纪 资本经济 关山月 沃霍尔 江衡
下载PDF
论闻一多诗歌的情感性与个人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晓静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0-55,共6页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一多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至于闻一多诗歌的个人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闻一多诗歌可以看作他同时期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忠实纪录;闻一多总以个人的情绪体验和存在状态来看取现实世界并构筑起诗歌中的精神世界;闻一多诗歌十分突出强调抒情主体——"我"并注重营造极富个人性、主观性的意象。闻一多诗歌中这两大特征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闻一多自身的个性、自我意识,闻一多对诗歌主体性的认知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情感性 个人性
下载PDF
论联合劳动——自主劳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具体形式
11
作者 巫继学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24-29,共6页
至今,我们已分别撰文考察了自主劳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但是,在质上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统一的具体形态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自主劳动作为个人性和社会性这种在质上的统一体具体为何种形态?本文就来考察这一问题。
关键词 联合劳动 自主劳动 个人劳动 直接社会劳动 个人性 社会性 劳动者 具体形式 集体劳动 私人劳动
下载PDF
以偏离的方式接近——论铁凝小说的“同时代性”与个人性内涵
12
作者 徐勇 傅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铁凝的小说虽常常表现出与时代社会主题的偏离,但她并不能也没有回避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她以对"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的表达作为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其实是对时代的独特切入。这样一种奇特关系,在她的小说中... 铁凝的小说虽常常表现出与时代社会主题的偏离,但她并不能也没有回避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她以对"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的表达作为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其实是对时代的独特切入。这样一种奇特关系,在她的小说中往往以人物内心的逻辑的方式显现出来。她的小说常常看似无关乎时代,但其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表现自己的时代。铁凝的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同时代性"的文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小说 同时代性 个人性
下载PDF
早期中国民权的个人性考析
13
作者 张丽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0,共4页
中国民权概念首先将西方权利观念具体展现在政治法律范畴之中。早期中国民权在主体、内容和目的方面都显示了非个人性,但近代国人对民权的正当性论证却内涵个人性。早期民权是一个并不排斥个人的非个人性概念。民权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基... 中国民权概念首先将西方权利观念具体展现在政治法律范畴之中。早期中国民权在主体、内容和目的方面都显示了非个人性,但近代国人对民权的正当性论证却内涵个人性。早期民权是一个并不排斥个人的非个人性概念。民权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对权利概念的中国式本体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权 个人性 中国权利观念
下载PDF
也谈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
14
作者 翟洪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葛兆光先生严厉批判了教科书式的思想史写法,提出了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问题。然而,对"个人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葛先生却语焉不详,对该问题的讨论不免失之笼统和草率。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有... 葛兆光先生严厉批判了教科书式的思想史写法,提出了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问题。然而,对"个人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葛先生却语焉不详,对该问题的讨论不免失之笼统和草率。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有其特定的来源、内涵和外延,思想史"个人性写作"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应该获得阐释的延伸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兆光 思想史 个人性写作
下载PDF
《论衡》个人性语法现象探析
15
作者 葛佳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7-93,共7页
《论衡》中有一部分虚词、句式,既不向同期文献扩散,也不向后期文献流播,是为王充首创独用,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择要分析这些个人性语法现象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研究对汉语史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论衡》 虚词 句式 个人性
下载PDF
张爱玲:殖民地语境下的个人性
16
作者 郑万鹏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张爱玲将批判的眼光转向民间 ,批判传统文化在现代洋场与西方文化所孕育的怪胎 ;她在殖民地语境下为“个人性”张目 ,与在同样语境下的郁达夫、戴望舒等大相径庭。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殖民地 文学研究 个人性
下载PDF
诗的个人性与普视性
17
作者 蒋登科 《中外诗歌研究》 2006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这些年,被一些论者给予好评的诗歌作品并不少,但诗的读者却越来越少,诗歌获得的评价越来越低,诗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许多人都在寻找、分析这方面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文化方式的多元导致了诗歌读者的流失;有人认为是物质化的社会... 这些年,被一些论者给予好评的诗歌作品并不少,但诗的读者却越来越少,诗歌获得的评价越来越低,诗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许多人都在寻找、分析这方面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文化方式的多元导致了诗歌读者的流失;有人认为是物质化的社会风气消磨了读者读诗的情绪;有人认为,诗的存在方式增多了,诗意与流行元素结合,渗透到了歌词、短信、广告之类的大众文化形态之中,所以不能以传统的眼光看待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作品 个人性 文化方式 社会风气 存在方式 流行元素 文化形态 读者
下载PDF
闻一多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关系之微探
18
作者 童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下载PDF
个人性初始风景与心理差异对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八城薰 小口孝司 +1 位作者 王艳平 孙丽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5,共5页
本研究首先将个人性初始风景定义为人们未成年时期曾生活的、并受到很大影响的居住地景象,进而探讨了“个人性初始风景”、以及两个心理学尺度对个人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内心影响作用。本研究选择了98位日本女子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其回... 本研究首先将个人性初始风景定义为人们未成年时期曾生活的、并受到很大影响的居住地景象,进而探讨了“个人性初始风景”、以及两个心理学尺度对个人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内心影响作用。本研究选择了98位日本女子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其回答有关个人性初始风景与旅游地选择偏好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了两个心理学尺度(自我监测与刺激欲求)的测度。结果表明,个人性初始风景中较少含有农村性风景成分的调查对象,则具有“逃逸”倾向,多选择娱乐性旅游地作为出行目的地。另一方面,个人性初始风景中,含有较高的农村风景成分,则趋向于选择冒险性旅游地。另外,具有很高自我监测能力的人们多选择自然或自然性的旅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性初始风景 自我监测 刺激欲求
下载PDF
谁的声音? 替谁发声?——略谈草根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20
作者 向天渊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6-70,138,共6页
近年来,对草根诗歌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关注的重心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对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尚缺乏足够的阐释与引导。作为底层书写的草根诗歌,批判性、介入性是其天然特征,但在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上... 近年来,对草根诗歌的研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关注的重心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对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尚缺乏足够的阐释与引导。作为底层书写的草根诗歌,批判性、介入性是其天然特征,但在将真实的体验与情感转换成审美的、个性化的诗性表达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在底层写作自发涌现并受到颇多关注的同时,不少非底层的甚至知名的诗人也开始进行草根诗歌创作,出现"自我发声"与"替代表达"两种方式共存的局面,彰显出"草根诗人"身份的某种困惑。不过,公共性与个人性完满结合的草根诗歌,主要还得寄望于草根人群的自我抒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诗歌 公共性 个人性 底层书写 自我发声 替代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