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上的台阶”上的“个人悲伤”——周大新和方方的两部中篇小说对读
1
作者 吕东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2-116,120,共6页
周大新的《向上的台阶》和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当代文坛书写社会阶层流动问题的名篇。两篇小说在透视社会体制问题和分析个人责任承担方面各有侧重,大异其趣,但都表现出了质疑主流文化政治的洞见,彰显了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力量。
关键词 《向上的台阶》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阶层流动 个人悲伤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71-76,共6页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和时代前行之殇。涂自强式的运命,表明乡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现打工化、蚁族化、飘浮无依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面貌,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形象系谱
下载PDF
看不出的武功 道不尽的悲悯——评方方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3
作者 郑宇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紧贴社会问题的取材、突转的悲剧性情节类型、道德化的人物内核等叙述策略是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方方一贯以来的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及... 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紧贴社会问题的取材、突转的悲剧性情节类型、道德化的人物内核等叙述策略是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方方一贯以来的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及其背后渗透出来的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热点题材 叙述策略 悲悯
下载PDF
现代性主体生成的难度——关于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4
作者 刘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当涂自强这一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努力成长为一个现代性主体的个人时,他遇到了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因素,更来自于其所成长的乡土空间,即一方面他必然的"离乡"行为和下意识中的"去农村"的视野... 当涂自强这一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努力成长为一个现代性主体的个人时,他遇到了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因素,更来自于其所成长的乡土空间,即一方面他必然的"离乡"行为和下意识中的"去农村"的视野,把农村作为一个前现代的、需要剥离的经验,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摆脱乡土空间内生的劳动方式和情感结构。而这一困境内部其实包含了对1980年代以来现代性话语支配下的"个人叙事"的一种隐秘的质疑和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成长 现代性主体 异化劳动 生计叙事
下载PDF
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评方方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5
作者 刘姝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82,共2页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命运
下载PDF
论《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雷莹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67-69,共3页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涂自强死于华年的成长悲剧。小说通过对成长小说惯用叙事结构的模仿与修改,冷静而深刻地剖析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悲凉命运,在平淡的叙述中暗藏着作者对人生变数和生存世界的思考——...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涂自强死于华年的成长悲剧。小说通过对成长小说惯用叙事结构的模仿与修改,冷静而深刻地剖析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悲凉命运,在平淡的叙述中暗藏着作者对人生变数和生存世界的思考——命运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苦难叙事 命运悲剧
下载PDF
时代之殇与社会悲剧:解读《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7
作者 郭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从时代与社会背景出发,剖析涂自强的"悲伤"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探讨"涂自强式"悲剧的时代之殇。涂自强令人扼腕的结局让人在叹息其存在的同时,也思考着一个时代和社会如果不能实现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 从时代与社会背景出发,剖析涂自强的"悲伤"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探讨"涂自强式"悲剧的时代之殇。涂自强令人扼腕的结局让人在叹息其存在的同时,也思考着一个时代和社会如果不能实现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那么这个时代和社会是不是有问题?涂自强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时代之殇与社会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社会体制 社会悲剧
下载PDF
涂自强的悲伤:是你的也是我的
8
作者 周顺艳 《普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8,共3页
涂自强是山沟里头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带着家乡的期望,一路打工到了武汉的大学。上学期间,他勤工俭学,省吃俭用。大学毕业时,由于家庭变故,放弃了考研,把母亲接到了武汉。他努力工作,比别人付出很多,终于积劳成疾查出"肺癌晚期... 涂自强是山沟里头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带着家乡的期望,一路打工到了武汉的大学。上学期间,他勤工俭学,省吃俭用。大学毕业时,由于家庭变故,放弃了考研,把母亲接到了武汉。他努力工作,比别人付出很多,终于积劳成疾查出"肺癌晚期"。尽管小说写的是涂自强的个人命运,但涂自强的悲伤不只是个人的,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村青年奋斗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农村青年 艰辛奋斗
下载PDF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金生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采用图片故事和情境实验,对3到9岁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对助人行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3~5岁幼儿自我指向的个人悲伤体验占优势,5岁以后他人指向的移情担心开始超过个人悲伤而占优势;他人关注组的助人行为优于... 采用图片故事和情境实验,对3到9岁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对助人行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3~5岁幼儿自我指向的个人悲伤体验占优势,5岁以后他人指向的移情担心开始超过个人悲伤而占优势;他人关注组的助人行为优于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自我关注组和控制组前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他人关注组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个人悲伤 移情担心 助人行为
下载PDF
魂归何处——当下小说中青年的思想构成
10
作者 李永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论文以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这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当下小说的写作出现令人欣喜的变化,那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极其严肃的思考,用一种悲悯的情怀、真诚的良知与"赎罪"... 论文以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这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当下小说的写作出现令人欣喜的变化,那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极其严肃的思考,用一种悲悯的情怀、真诚的良知与"赎罪"的勇气来抗争无家可归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第七天》 《炸裂志》 悲悯 良知 “赎罪”
下载PDF
职前教师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反应--年级与共情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翯青 郭亚新 李雪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6,共11页
欺负行为在幼儿园很普遍,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均有消极影响,教师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以238名一至四年级职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通过人际关系反应量表考察被试的"共情关注"和"个人悲伤",通过... 欺负行为在幼儿园很普遍,对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均有消极影响,教师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以238名一至四年级职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通过人际关系反应量表考察被试的"共情关注"和"个人悲伤",通过6个描述欺负行为的图片故事考察被试对3种不同类型欺负行为的反应(严重性判断、同情程度和干预可能性),结果发现被试对身体欺负的反应最高,对关系欺负的反应最低,而且呈现随年级增长而降低的趋势;被试的"共情关注"随年级增长而降低,"个人悲伤"则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低"共情关注"的被试对各种欺负行为的同情程度随年级增长而呈下降趋势,高"共情关注"的被试对各种欺负行为的反应无年级差异;"个人悲伤"负向预测被试对各种欺负情境的干预倾向。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幼儿欺负行为,尤其是关系欺负行为的重视,并加强自身的共情能力,能够及时对幼儿欺负行为进行恰当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幼儿园教师 幼儿欺负行为 共情关注 个人悲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