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无意识”及其“碎片化”的存在方式——论“前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叙事的话语“裂缝”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先科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在以知识分子为叙述核心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同样遵循着“英雄成长”的基本范式 ,但是 ,被压抑的“个人无意识”与“英雄成长”的叙述逻辑构成了某些矛盾、龃龉 ,形成话语“裂缝” ,知识分子形象形态则出... 在以知识分子为叙述核心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同样遵循着“英雄成长”的基本范式 ,但是 ,被压抑的“个人无意识”与“英雄成长”的叙述逻辑构成了某些矛盾、龃龉 ,形成话语“裂缝” ,知识分子形象形态则出现了“伤残性”、“碎片化”的美学特征。从《青春之歌》这一经典作品的解读 ,可以看出 ,“人”的解放(阶级的 )与“人”(个人 )的压抑并存交替。在宏大叙事中 ,知识分子自我 (个人 )形象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淹没下以一种“潜叙事”和“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个人无意 英雄成长
下载PDF
论《雷雨》的“恋母仇父”情结——兼谈曹禺创作《雷雨》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向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萍、周冲、鲁大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恋母仇父”情结。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 ,这种情感与曹禺的自身情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有其童年记忆的留存 ,又是民族历史深远悠久的“集体无意识”的复活。
关键词 《雷雨》 曹禺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恋母仇父”情结
下载PDF
探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冲突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怡荻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5期40-42,共3页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中探讨了“人类生存”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为理论.意图通过对书中女主人公玛丽内心世界...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中探讨了“人类生存”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为理论.意图通过对书中女主人公玛丽内心世界的探析,追溯其悲剧的心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人类生存”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下载PDF
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简述 被引量:54
4
作者 尹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2-65,共4页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 ,具有自身的内驱力 ,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 ,或称无意识自我 ,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 ,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 ;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 ,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法轮功及诸多邪教便是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自性
下载PDF
追寻无意识的踪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人物心理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琼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283-285,共3页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不仅是一部反殖民主义主题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内涵深奥的心理小说。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奥的心理世界,可以发现无意识是...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不仅是一部反殖民主义主题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内涵深奥的心理小说。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奥的心理世界,可以发现无意识是其心理世界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出小说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弗洛伊德 荣格
下载PDF
无意识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2
6
作者 鲁晓雁 刘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9-93,共5页
无意识与文学创作鲁晓雁,刘梅文学作为深具创造性的艺术,作为一种扑朔迷离,游若浮云的艺术,自她产生以来,就给爱她的人们带来了许多诱人的斯芬克斯之迷。现代的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们则独辟澳径,把创作中理性思维难以穷尽的现象,引... 无意识与文学创作鲁晓雁,刘梅文学作为深具创造性的艺术,作为一种扑朔迷离,游若浮云的艺术,自她产生以来,就给爱她的人们带来了许多诱人的斯芬克斯之迷。现代的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们则独辟澳径,把创作中理性思维难以穷尽的现象,引人无意识深层中去探究,启开了又一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过程 “集体无意识” 卡夫卡 作家 无意识心理活动 个人无意 弗洛伊德 意识活动 创作主体 文学艺术
下载PDF
论后天无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永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9,122,共8页
弗洛伊德提出了先天无意识,忽视了后天的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决定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不能把无意识完全归结为先天的东西,还有后天形成的无意识即后天无意识。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后天无意识的本质特征;从认识主体... 弗洛伊德提出了先天无意识,忽视了后天的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决定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不能把无意识完全归结为先天的东西,还有后天形成的无意识即后天无意识。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后天无意识的本质特征;从认识主体的角度和人类把握世界方式的角度对后天无意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后天无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研究后天无意识的意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行为 弗洛伊德 无意识现象 认知图式 个人无意 群体无意 社会环境 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 认识过程
下载PDF
进入过去的漫漫长夜——论“琼斯皇帝”的无意识 被引量:1
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85-87,共3页
奥尼尔的《琼斯皇》运用无意识理论对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个人无意识、民族无意识和人类无意识都交汇在琼斯皇逃亡途中的记忆与幻影中。
关键词 奥尼尔 《琼斯皇》 个人无意 民族无意 人类无意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与民族审美活动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国安 海力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102-105,共4页
集体无意识与民族审美活动程国安海力波集体无意识是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积淀,不同的民族,由于深层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的差异,以及制约和形成审美心理特征的群体规范的不同,其审美心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作为民族共性的审美心理特... 集体无意识与民族审美活动程国安海力波集体无意识是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积淀,不同的民族,由于深层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的差异,以及制约和形成审美心理特征的群体规范的不同,其审美心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作为民族共性的审美心理特征,只能存在于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 民族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特征 审美活动 民族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 审美意识 个性特征 个人无意
下载PDF
简论无意识的构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德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7,共5页
关于人的心理构成问题,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第一次把它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且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是主体部分。他的学生荣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又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们的这些... 关于人的心理构成问题,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第一次把它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且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是主体部分。他的学生荣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又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研究无意识构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作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同时又把本能仅仅归结为性本能。荣格虽然克服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倾向,看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作用,但他又片面强调无意识中的先天遗传因素,因此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庞大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如果从产生的条件来看,可把无意识分为先天无意识和后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个人无意 群体无意 无意识现象 集体无意 遗传因素 本能行为 认知图式 心理构成 有意识
下载PDF
“无意识”批判
11
作者 尹康庄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6-10,共5页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据说在心理学界并不十分受到推崇,但是它对当代西方美学、文艺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众所公认的.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艺家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这一学说;翻开中国现代文学的长卷,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据说在心理学界并不十分受到推崇,但是它对当代西方美学、文艺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众所公认的.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艺家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这一学说;翻开中国现代文学的长卷,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学说自“五四”始被译介、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文艺家也鲜有未受其熏染的.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五大理论支柱,它们是:无意识理论、婴儿性欲理论、恋母情绪理论、抑制理论以及转移理论.其中,无意识理论不仅是其他理论所围绕的核心,也是对美学、文艺学影响最大的理论.应当指出,弗洛伊德并不是无意识的最先发现者与阐发者,其前如维柯、黑格尔等人在论述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时就已经对无意识有所涉及.维柯在《新科学》卷二里谈及原始民族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时就说过:“由于人心的不明确性,每逢它落到无知里,人就把他自己变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原始人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由无意识的心理机制所致.黑格尔指出原始艺术的象征源自“完全沉没在自然中的无心灵性(不自觉性)和完全从自然中释放出来的心灵性这二者之间”,他的话显然也涉及到了无意识领域.弗洛伊德自己也说过:“精神分析并不是我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集体无意 无意识理论 个人无意 无意识心理活动 文艺创作 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学说 历史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浅析无意识心理挖掘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以电影《误杀》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磊 《视听》 2020年第5期106-107,共2页
心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不仅融入了创作者的心智,而且也对研究人们的内心有关键作用。《误杀》站在心理学角度,集中探讨了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无意识心理,深入挖掘了乌合之众的大... 心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不仅融入了创作者的心智,而且也对研究人们的内心有关键作用。《误杀》站在心理学角度,集中探讨了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无意识心理,深入挖掘了乌合之众的大众心理,对于理解及运用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误杀》
下载PDF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德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47-52,共6页
长时期以来,《失乐园》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 长时期以来,《失乐园》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撒旦 恶棍英雄 个人无意 集体无意
下载PDF
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孔起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120,共7页
对儿童的日常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先在审美图式。它是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为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 对儿童的日常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先在审美图式。它是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为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其动力功能也更为强烈些,因而儿童发生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可能性也超过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与艺术活动 先在审美图式 集体无意 个人无意
下载PDF
论宫泽贤治童话中的“和”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君 杨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4-78,127,共6页
宫泽贤治(1896-1933)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童话作家和诗人,他的童话被认为是日本文学上独特的存在。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其虚构的童话世界来探求宫泽贤治文学中所充溢的"和"意识及形成缘由。宫泽贤治一生都在追求人与自然... 宫泽贤治(1896-1933)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童话作家和诗人,他的童话被认为是日本文学上独特的存在。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其虚构的童话世界来探求宫泽贤治文学中所充溢的"和"意识及形成缘由。宫泽贤治一生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文章对其童话文学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挖掘宫泽贤治在童话中所想表达的"和"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来自宫泽贤治的个人无意识。日本国民自古以来形成的"和"意识被宫泽贤治继承并体现在童话中,具体来说体现了来自日本传统文化的调和统一的国民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意识 个人无意 调和统一 国民性
下载PDF
从异化的社会走向健全的社会——弗洛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天保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20-26,共7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建立在对个体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所以人们往往把他的无意识概念称为个人无意识。个体的童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是其关注重点。而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建立在对群体、对社会的心理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建立在对个体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所以人们往往把他的无意识概念称为个人无意识。个体的童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是其关注重点。而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建立在对群体、对社会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关注群体性的心理取向,以及社会生活方式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弗洛姆 精神分析理论 个人无意 反思 批判 现代 异化
下载PDF
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振武 《蒲松龄研究》 2002年第2期24-31,共8页
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仅从一般论者所强调的《聊斋》抒“孤愤”的创作动机来解释其创作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不够的。由于《聊斋》作品数量之大和作期之长 ,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十分复杂 ,而又集中表现为自娱娱人、苦闷不平和潜隐难言... 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仅从一般论者所强调的《聊斋》抒“孤愤”的创作动机来解释其创作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不够的。由于《聊斋》作品数量之大和作期之长 ,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十分复杂 ,而又集中表现为自娱娱人、苦闷不平和潜隐难言的特征。特别是由于其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因素 ,使人感到《聊斋》的创作动机的扑朔迷离之感。把握《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 ,对更好地解读其文本和全面认识《聊斋》的创作应是大有裨益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 自娱 潜隐 个人无意
下载PDF
一部非同寻常的小说——论丁玲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殿弼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3,共9页
《母亲》写作、出版前后的特殊遭际和所受到的特别关注,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小说。丁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精心塑绘了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小说带有自叙传性质,揭示了生动流走的母亲成长历程,驾驭了灵活多样的刻画人物方法... 《母亲》写作、出版前后的特殊遭际和所受到的特别关注,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小说。丁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精心塑绘了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小说带有自叙传性质,揭示了生动流走的母亲成长历程,驾驭了灵活多样的刻画人物方法。其中精微的心理分析借鉴了"欧化的形式",小说的鲜明亮点是湘味浓浓的风景画描写和"大观园"式的风俗画描写,其所以如此着意彰显这些内容源于陪衬人物的需要、作家的乡恋情结以及"个人无意识"。小说语言以生活化、口语化为主要特色,俗中见雅,雅俗兼容。全书风格从容淡定,清丽俊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母亲 刻画人物方法 风景画 风俗画 个人无意
下载PDF
《西游补》创作心理试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志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7-68,共2页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于集体无意识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补》 创作心理 集体无意 个人无意
下载PDF
《琼斯皇》中人物的双重身份认同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桂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5期76-78,共3页
本文探析了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琼斯皇》的主题之一——身份认同问题。重点分析了琼斯皇帝和神的身份的构建,以及真正身份的揭示和回归。
关键词 琼斯皇 尤金·奥尼尔 表现主义戏剧 美国戏剧 白人社会 黑人奴隶 集体无意 寻找自我 个人无意 滑稽可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