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本真的个人主义及其现代嬗变的文化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育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个人主义是西方近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政治理念。传统的个人主义是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逐渐演变成了非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这种演变既有个人主义自身内在的文化原因,更是从19世... 个人主义是西方近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政治理念。传统的个人主义是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逐渐演变成了非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这种演变既有个人主义自身内在的文化原因,更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非理性主义在西方世界兴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理性个人主义 理性个人主义 文化成因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什么是适用的 被引量:8
2
作者 荣兆梓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2,共6页
论文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理论范式固有的局限性即其只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微观制度分析,而不适于研究宏观视野的制度变迁历史过程。文章还讨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适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论文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理论范式固有的局限性即其只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微观制度分析,而不适于研究宏观视野的制度变迁历史过程。文章还讨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适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在市场经济的限度之内,“个人理性主义”的假设前提有暂时的合理性;2.边际分析方法适于渐进式改革的特征;3.中国经济改革的后发性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理论范式 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制度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个人理性主义 资源禀赋
下载PDF
对公务员年薪制的思考——佛山市镇长年薪制案例分析
3
作者 李华君 刘建文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年薪制作为经济理论的产物被广泛实践于各类企业并倍受推崇。但是,当公共部门忽略其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差异而引入年薪制时必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实施镇长年薪制的佛山市,极有可能会与制度设置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年薪制作为经济理论的产物被广泛实践于各类企业并倍受推崇。但是,当公共部门忽略其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差异而引入年薪制时必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实施镇长年薪制的佛山市,极有可能会与制度设置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薪制 个人理性主义 委托-代理人理论 公平理论
下载PDF
教师美德伦理的另一种建构视角——安·兰德伦理思想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烨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从客观的理性个人主义的精神实质来说,兰德推崇的美德之师——理性与其他美德——诚实、独立、正义、诚信、创造力、骄傲等对教师美德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保持理性为伦理前提,以对善的追求为核心,以承担道德责任为目标,以美... 从客观的理性个人主义的精神实质来说,兰德推崇的美德之师——理性与其他美德——诚实、独立、正义、诚信、创造力、骄傲等对教师美德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保持理性为伦理前提,以对善的追求为核心,以承担道德责任为目标,以美德实践为基础的教师美德伦理才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构建、完善和实践个人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个人主义 教师美德伦理 构建
下载PDF
“五四人”苏雪林
5
作者 郑万鹏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苏雪林对于"个性解放"见解与胡适相近,同为"健全的个人主义",都是在充分发展个人意志的同时,又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内忧外患面前,表现为强烈的国家主义,而拒绝接受"无祖国"式的"世界主义"... 苏雪林对于"个性解放"见解与胡适相近,同为"健全的个人主义",都是在充分发展个人意志的同时,又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内忧外患面前,表现为强烈的国家主义,而拒绝接受"无祖国"式的"世界主义"的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理性个人主义 国家主义
下载PDF
潘自勉: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
6
作者 潘自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4-34,共1页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潘自勉儒家的伦理精神,来源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又融汇了佛道禅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总之,它...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潘自勉儒家的伦理精神,来源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又融汇了佛道禅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总之,它是一种二元化的处世精神。它的孕育成长,主要受社会关系的演化以及封建政治条件下道德理性的超前发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封闭性与精神思维的直觉作用所致。这种带有历史烙印的价值体系在现代处于一种什么境地呢?如何才能使其具有一种现实的指导意义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并在关注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去认识儒家伦理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首先,从民族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来看,儒家伦理道德本体范畴和终极价值关怀在近代以来的衰落,已经证明儒学现代阐释的价值方向失去了社会行动力量。与人类早期的共同精神要求相适应的仁学遗产,必遭工业化进程中所滋长起来的现代境遇伦理意识的冲击,从而导致社会善恶标准存在的主观化和多元化。这正是儒家伦理在近现代面临的最大危机。其次,从中酉文化互补的角度上来看,近代以来,民族的历史已经转化为世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遭遇 儒家伦理精神 近代以来 五伦 个人理性主义 价值认识论 现代境遇 现代契约 文化互补 尽心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