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谷词分期刍议
被引量:
1
1
作者
关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72-74,共3页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代评价颇不一致,褒之者如陈师道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又如李清照云:“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论》)贬之者则如陈廷焯...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代评价颇不一致,褒之者如陈师道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又如李清照云:“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论》)贬之者则如陈廷焯云:“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词
后期词
黄庭坚
木兰花
《词论》
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
个人身世遭遇
四库全书总目
艳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少游词论
2
作者
田维瑞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51-55,共5页
秦少游词论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
秦少游词论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壮大不为。有稍作冲破者,如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少游
周邦彦
李清照
《花间集》
柳永
表现手法
含蓄蕴藉
欧阳修
个人身世遭遇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同小草思酬国,志切狂夫敢忆家”——郁达夫诗词的精神实质
3
作者
王乃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0期70-78,共9页
本文原为笔者拙作《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及其诗词的精神实质》的下半部份,上半部份已在华大论丛第一期发表过,本文应作为它的续篇。 读者从《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可以看出,热烈的爱国激情,反封建的强烈要求,个人身世遭遇的...
本文原为笔者拙作《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及其诗词的精神实质》的下半部份,上半部份已在华大论丛第一期发表过,本文应作为它的续篇。 读者从《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可以看出,热烈的爱国激情,反封建的强烈要求,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概,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忧郁感伤的病态心理,这些都是郁达夫浪漫主义的独具特点。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郁达夫的思想变化和发展,爱国热情和美的情操、“五四”精神,一直坚持并进一步得到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诗
狂夫
精神实质
诗篇
民族气节
昱岭关
杭州
祖国
个人身世遭遇
居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春悲秋各有怀
4
作者
介心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76-176,共1页
春伤花残,秋悲叶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情绪,但悲秋伤春却不只是古代文人多愁善感的体现,更反映了自然移迁在人心底、在生命深处引起的震颤,反映了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联系。初唐诗人卢照邻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
春伤花残,秋悲叶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情绪,但悲秋伤春却不只是古代文人多愁善感的体现,更反映了自然移迁在人心底、在生命深处引起的震颤,反映了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联系。初唐诗人卢照邻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释疾文,悲夫》),具体地阐明了四季变化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 伤春,主要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便是这种情绪的典型体现,花落春尽,时光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可奈何的感喟便由此而生。唐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吟》)与欧阳修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红,知与谁同”(《浪淘沙》),都是以花设喻,表现花开有时而青春不再、人生无常的隐忧与感伤。至于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异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体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态,既有惜春,恋春之情,更有时光老去,壮志难酬的隐痛。 比起伤春,悲秋是一种更力沉痛深长的感情。郁达夫说:“有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秋》)。杜甫的《秋兴八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春悲秋
个人身世遭遇
《故都的秋》
中国古代文人
《摸鱼儿》
郁达夫
壮志难酬
初唐诗人
人生无常
四季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谷词分期刍议
被引量:
1
1
作者
关宁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72-74,共3页
文摘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代评价颇不一致,褒之者如陈师道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又如李清照云:“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论》)贬之者则如陈廷焯云:“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
关键词
山谷词
后期词
黄庭坚
木兰花
《词论》
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
个人身世遭遇
四库全书总目
艳词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少游词论
2
作者
田维瑞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51-55,共5页
文摘
秦少游词论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壮大不为。有稍作冲破者,如苏...
关键词
秦少游
周邦彦
李清照
《花间集》
柳永
表现手法
含蓄蕴藉
欧阳修
个人身世遭遇
意境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同小草思酬国,志切狂夫敢忆家”——郁达夫诗词的精神实质
3
作者
王乃钦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0期70-78,共9页
文摘
本文原为笔者拙作《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及其诗词的精神实质》的下半部份,上半部份已在华大论丛第一期发表过,本文应作为它的续篇。 读者从《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可以看出,热烈的爱国激情,反封建的强烈要求,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概,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忧郁感伤的病态心理,这些都是郁达夫浪漫主义的独具特点。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郁达夫的思想变化和发展,爱国热情和美的情操、“五四”精神,一直坚持并进一步得到发扬。
关键词
郁达夫诗
狂夫
精神实质
诗篇
民族气节
昱岭关
杭州
祖国
个人身世遭遇
居易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春悲秋各有怀
4
作者
介心
出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76-176,共1页
文摘
春伤花残,秋悲叶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情绪,但悲秋伤春却不只是古代文人多愁善感的体现,更反映了自然移迁在人心底、在生命深处引起的震颤,反映了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联系。初唐诗人卢照邻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释疾文,悲夫》),具体地阐明了四季变化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 伤春,主要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便是这种情绪的典型体现,花落春尽,时光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可奈何的感喟便由此而生。唐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吟》)与欧阳修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红,知与谁同”(《浪淘沙》),都是以花设喻,表现花开有时而青春不再、人生无常的隐忧与感伤。至于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异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体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态,既有惜春,恋春之情,更有时光老去,壮志难酬的隐痛。 比起伤春,悲秋是一种更力沉痛深长的感情。郁达夫说:“有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秋》)。杜甫的《秋兴八首》
关键词
伤春悲秋
个人身世遭遇
《故都的秋》
中国古代文人
《摸鱼儿》
郁达夫
壮志难酬
初唐诗人
人生无常
四季变化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谷词分期刍议
关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少游词论
田维瑞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同小草思酬国,志切狂夫敢忆家”——郁达夫诗词的精神实质
王乃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伤春悲秋各有怀
介心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