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化媒介环境下个体交往行为的时空审视
1
作者 曲欣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确保生存的前提,也是追求社会化的必然。在交往实践中,媒介形塑着人类的交往,个体行为与传播空间之间呈现出互相建构的关系。社会化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交往时空既移动式存在也并置式呈现,带来个体... 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确保生存的前提,也是追求社会化的必然。在交往实践中,媒介形塑着人类的交往,个体行为与传播空间之间呈现出互相建构的关系。社会化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交往时空既移动式存在也并置式呈现,带来个体交往行为的重塑与新变,使得个体在"缺席"亦"在场"的交往情景中,建构出"同圈"亦"差序"的交往场域,从而通过"主动"亦"被动"的交往实践,型构个体全新交往方式,重塑与他者的时空关系,重构个体社会关系圈层,在熟人圈中实现"新公共性"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介 个体交往 时空
下载PDF
当前社会个体生活交往困境刍议
2
作者 赵淑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5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当前个体生活在代内、代际交往、邻里交往、夫妻交往、陌路人之间交往和网络交往困境的总结,分析了在交往目的、交往媒介、交往结果以及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交往主体要拥有健康的主体意识、遵守诚实守信的... 本文通过对当前个体生活在代内、代际交往、邻里交往、夫妻交往、陌路人之间交往和网络交往困境的总结,分析了在交往目的、交往媒介、交往结果以及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交往主体要拥有健康的主体意识、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坚持快乐交往的宗旨和全面开展交往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建议,力图从自我做起,改善交往的困境状况,引导人们实现在交往中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 个体生活交往 困境 改善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中的“公共交往”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阳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3-76,共4页
教育生成人,要在"交往"中进行。"交往理性"是一种包含"公共交往"和"个体交往"的双重交往行为。即,"教育交往"首先从根本上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公共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着力点... 教育生成人,要在"交往"中进行。"交往理性"是一种包含"公共交往"和"个体交往"的双重交往行为。即,"教育交往"首先从根本上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公共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着力点;其次才是由人的主观努力、意志来承担的"个体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扩展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交往 公共交往 个体交往
下载PDF
社会网络交往与政治信任——基于JSNET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小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文章使用2009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当前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网络交往和公共参与交往对居民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春节拜年网和社交餐饮网指标对政治信任水平... 文章使用2009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当前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网络交往和公共参与交往对居民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春节拜年网和社交餐饮网指标对政治信任水平无影响关系甚至存在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和社团参与程度,与政治信任水平存在正向关系。因此,发展社团组织、鼓励群众关注公共事务,是提升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的有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个体网络交往 公共参与交往
下载PDF
个体效与认识扩展
5
作者 刘啸霆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个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个体认识的发展也不纯属个人之事,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个体认识的外化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合扩散传播,以社会关系的形式被评价和认... 个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个体认识的发展也不纯属个人之事,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个体认识的外化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合扩散传播,以社会关系的形式被评价和认可,然后得以固定和保存下来。这样,个体认识的社会外化实际也就是个体认识群体化(个体走向人群)的过程,它是个体以自己新的社会认知定向和新认知模式渗透与影响群体的认识,从而引起推动社会群体的认知定向、认知模式发生改变直至创立或建构新的群体认识范式即社会范式的过程。这里,交往是个体认识社会外化的活动基础,因为,只有在交往中个体才能获得和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与资格。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社会之间相交换其活动、产品、工具,交流、传递其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以达到理解、协调、合作、一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形成和传递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和直接的机制。此外,交往还是造就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所谓“社会的人”,即是参与到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并接受历史的和的他人实践成果手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工具、各种物质产品以及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方法、规范、范例等)后在社会规范与期望的陶冶下被塑造成的精神个体。因此,个体认识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交往过程实现其全面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交往 认识机理 认识扩展 社会学
下载PDF
唯物史观生成的功利主义视野
6
作者 苗贵山 李小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7,共9页
利益原理与联想原理是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利益原理在把利益看作是人的行动的根本动力的同时,强调组织健全与法制完备的政府必须以增进普遍的人的利益为目的;联想原理也就是斯密所说的同情心,即个体在交往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会自觉... 利益原理与联想原理是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利益原理在把利益看作是人的行动的根本动力的同时,强调组织健全与法制完备的政府必须以增进普遍的人的利益为目的;联想原理也就是斯密所说的同情心,即个体在交往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他人利益。就唯物史观的生成来讲,利益原理关涉的问题就是对个体交往社会的原则、个体交往社会对政治国家(法)的基础性地位、社会历史冲突的根源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中共产主义在解决资本与劳动之间利益冲突中制度性变革作用等的深入思考;联想原理指向的是对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同情与忧虑。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所宣扬的所有权与自由、平等“三位一体”的批判,着眼于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所造成的所有权与劳动的分离来寻求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以实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个体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利益 个体交往 雇佣劳动 普遍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