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永华
夏咏本
+4 位作者
李爱民
颜士卫
张立勇
韩清
陈恒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在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39例(A组),其中微骨瓣经额叶皮质入路22例(含经额上沟入路2例);微骨瓣经纵裂-胼胝...
目的分析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在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39例(A组),其中微骨瓣经额叶皮质入路22例(含经额上沟入路2例);微骨瓣经纵裂-胼胝前部入路7例;顶枕骨瓣经三角区入路5例;额颞(顶)骨瓣经颞中回入路5例。以传统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该类患者80例为对照组(B组),并相互比较。结果随访1~6个月,按GOS评分。A组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B组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19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7例。A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个体化开颅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继宗
王硕
+3 位作者
张懋植
王磊
王嵘
唐亚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1~68岁,平均(43±14)岁。头皮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骨瓣直径3~4cm。应用神经导航和B型超声波确定病灶的最短路径,选...
目的探索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1~68岁,平均(43±14)岁。头皮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骨瓣直径3~4cm。应用神经导航和B型超声波确定病灶的最短路径,选择大脑皮层自然沟裂入路。对比同期79例经典开颅病人,男38例,女41例,年龄15—73岁(42±11)岁。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个体化开颅和经典开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瓣面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个体化开颅手术,手术时间1.33~10.83h,平均手术时间(3.1±1.6h);术中出血20~500ml,平均出血量(173±168)m1;骨瓣面积:1~25cm2,平均(12±5)cm2;术中自体血回输4例(4/90);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9~39)d,平均住院日(20±6)d;住院费用(23171±7280)元,低于同期经典开颅住院费用。结论作为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之一,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脑内病灶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开颅
经脑沟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永华
夏咏本
李爱民
颜士卫
张立勇
韩清
陈恒林
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出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2-65,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在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39例(A组),其中微骨瓣经额叶皮质入路22例(含经额上沟入路2例);微骨瓣经纵裂-胼胝前部入路7例;顶枕骨瓣经三角区入路5例;额颞(顶)骨瓣经颞中回入路5例。以传统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该类患者80例为对照组(B组),并相互比较。结果随访1~6个月,按GOS评分。A组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B组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19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7例。A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个体化开颅
脑室外引流
Keywords
severe secondary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neurosuegery
individualized craniotomy
ven tricular drainage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继宗
王硕
张懋植
王磊
王嵘
唐亚娟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索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个体化开颅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1~68岁,平均(43±14)岁。头皮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骨瓣直径3~4cm。应用神经导航和B型超声波确定病灶的最短路径,选择大脑皮层自然沟裂入路。对比同期79例经典开颅病人,男38例,女41例,年龄15—73岁(42±11)岁。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个体化开颅和经典开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瓣面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个体化开颅手术,手术时间1.33~10.83h,平均手术时间(3.1±1.6h);术中出血20~500ml,平均出血量(173±168)m1;骨瓣面积:1~25cm2,平均(12±5)cm2;术中自体血回输4例(4/90);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9~39)d,平均住院日(20±6)d;住院费用(23171±7280)元,低于同期经典开颅住院费用。结论作为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之一,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脑内病灶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个体化开颅
经脑沟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学
Keywords
Individually craniotomy
Trans-fissure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个体化开颅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崔永华
夏咏本
李爱民
颜士卫
张立勇
韩清
陈恒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赵继宗
王硕
张懋植
王磊
王嵘
唐亚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