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问题与心育的合法性寻求
1
作者 甘剑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1-5,共5页
在现代语境中心育的合法性寻求需要从反思现代性的问题开始。心育伴随着现代性带来的心灵危机而成为现代文化的自救工具,然而按照工具理性思维展开的心育并不能充分实现它的这一目的。按现代性思维展开的心育关注的仍是个体相对于文化... 在现代语境中心育的合法性寻求需要从反思现代性的问题开始。心育伴随着现代性带来的心灵危机而成为现代文化的自救工具,然而按照工具理性思维展开的心育并不能充分实现它的这一目的。按现代性思维展开的心育关注的仍是个体相对于文化的功用性,而不是个体的真实自我的实现,强调的是对社会的适应与顺从,而不是儿童的心力与灵性的提升。心育必须在批判现代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性情的无待关怀,以及为个体的心灵展现提供自足的空间,才能确立起自己真实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心育 合法性 个体性情
下载PDF
自主和多元化的和谐家庭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涌 王仁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现代社会生活气候的转变带来了个体性情的思想解放,同时也使家庭模式动荡不居。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指引,给个体和家庭更大的生活空间。在和谐社会家庭伦理观的建构中,如何达到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的总体平衡,重新定位三者的关系也... 现代社会生活气候的转变带来了个体性情的思想解放,同时也使家庭模式动荡不居。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指引,给个体和家庭更大的生活空间。在和谐社会家庭伦理观的建构中,如何达到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的总体平衡,重新定位三者的关系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个体性情 家庭模式
下载PDF
成长叙事与疗伤——《在细雨中呼喊》中的成长主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蕊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2期83-85,共3页
本文从少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创伤角度来解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成长主体心灵创伤的外在情绪表征为孤独和恐惧,而心灵创伤的内在形成机制则是源于文革历史的影响和个体性情的作用。叙事策略的安排完成了对成长创伤困境的超... 本文从少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创伤角度来解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成长主体心灵创伤的外在情绪表征为孤独和恐惧,而心灵创伤的内在形成机制则是源于文革历史的影响和个体性情的作用。叙事策略的安排完成了对成长创伤困境的超越,儿童视角和成年视角的交叉运用达到了缓解成长创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文革历史 个体性情 成人视角
下载PDF
京师文会:明初文学场域的生成与诗文观念的交融
4
作者 左东岭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10期65-67,共3页
明初文坛的主导思想从主体层面是以朝廷官员尤其是翰林院官员为基本依托,从观念层面是由应用文体之尚用、尚实、尚简及诗歌创作之鸣盛所构成。但此种主导倾向仅为明初文坛的一个侧面,同时还存在着另一个文人私人写作的领域,具有抒写个... 明初文坛的主导思想从主体层面是以朝廷官员尤其是翰林院官员为基本依托,从观念层面是由应用文体之尚用、尚实、尚简及诗歌创作之鸣盛所构成。但此种主导倾向仅为明初文坛的一个侧面,同时还存在着另一个文人私人写作的领域,具有抒写个体性情与文人相互交际的功能,此一侧面则是由重视诗人才情、强调愉悦自我与崇尚诗歌审美内涵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内涵 文学场域 主导倾向 翰林院 个体性情 应用文体 明初 尚实
原文传递
“审美规避”的地缘语境——从王朝闻、李泽厚到王元化
5
作者 夏中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8,共11页
一、审美与“审美规避”在晚近七十年流行的文论(美学)术语中,大概没有比“审美”被用得更广泛且随意了,以致忘了省思:学界究竟是把“审美”当作日常词语(非专业),还是当作一个须严格界定的专业概念来用?若“审美”是被郑重地用作专业概... 一、审美与“审美规避”在晚近七十年流行的文论(美学)术语中,大概没有比“审美”被用得更广泛且随意了,以致忘了省思:学界究竟是把“审美”当作日常词语(非专业),还是当作一个须严格界定的专业概念来用?若“审美”是被郑重地用作专业概念,则它须是对人类非物理、非实践、非功利之感性经验的理论提纯,其含义须是“有涉对象的个体性情态想象”:此“对象”可以是“具象”亦可是“抽象”,可以是“自然物象”亦可是“艺术形象”;至于“个体性情态想象”,则既可诉诸为日常“感受力”“描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力 个体性情 感性经验 自然物象 王朝闻 王元化 李泽厚 艺术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