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以严译《天演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崔娟 刘军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5,共5页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受制于源语和译入语社会意识形态,又不愿违背个人的思想意识,在权衡折衷的过程中,多种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于译者的思想和行为,...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受制于源语和译入语社会意识形态,又不愿违背个人的思想意识,在权衡折衷的过程中,多种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于译者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种杂合化的个体意识形态,而正是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严译《天演论》的翻译为例,考察译者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 翻译策略 决定作用
下载PDF
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蔡礼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作为社会结构之重要组成的家族组织也有相应的演变。从商到春秋前期,个人淹没在家族中,个体意识无从提起。春秋中后期,家族内血缘亲族整体性开始出现裂隙,人们的家族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作为社会结构之重要组成的家族组织也有相应的演变。从商到春秋前期,个人淹没在家族中,个体意识无从提起。春秋中后期,家族内血缘亲族整体性开始出现裂隙,人们的家族意识逐渐淡化。战国时期,宗法制大家族进一步瓦解,家臣与家主之间由以前的忠贞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私人印章和个人墓地的出现反映人们对家族的漠视。社会中下层四处流动,力图摆脱家族的束缚,寻求自由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家族意识的渐趋淡漠,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层变迁,这种变迁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个体意识 家族
下载PDF
政治文化传播:从个体意识到群体意识的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邵桂 郑自军 《当代传播》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要看到许多新闻,对所接触的新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否会有相同的理解?
关键词 文化传播 知识分子 早期传播 文化传播活动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传播文本 受者 传播对象 传播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 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
下载PDF
网络消费社会对个体意识的建构研究——以网络交易平台消费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杰 李洪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64-172,共9页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鼠标轻触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了,在与世界相连的同时,每个人的信息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留在了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数据库像鹰眼般无时无刻监视着网络世界的一切,并快速形成一个由信息技术完成消费控制、...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鼠标轻触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了,在与世界相连的同时,每个人的信息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留在了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数据库像鹰眼般无时无刻监视着网络世界的一切,并快速形成一个由信息技术完成消费控制、由消费行为建构符号意义的社会。以网络购物为切入点,以福柯的话语理论及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符号学原理为基础,分析网络消费中全景监狱的权力阶层与话语体系,以期通过调查数据最终阐释消费社会对个体消费意识的符号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社会 全景监狱理论 个体意识 数据库
下载PDF
集体主义对个体意识的改造与消融——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0-65,共6页
从 2 0世纪 4 0年代的延安文学到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 ,集体主义始终是左右作家创作的主导思想。不仅人物塑造要工农兵化 ,而且作家主体也需集体化 ,任何打有个体印痕的私人话语都在工农、人民等集体概念改造、消融下趋于式微 ,“谁在说... 从 2 0世纪 4 0年代的延安文学到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 ,集体主义始终是左右作家创作的主导思想。不仅人物塑造要工农兵化 ,而且作家主体也需集体化 ,任何打有个体印痕的私人话语都在工农、人民等集体概念改造、消融下趋于式微 ,“谁在说话”、“说什么话”的政治立场成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延安文学” “十七年文学” 个体意识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所有制、性别分工与个体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红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我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性别文化,就其独特的走婚传统及其家庭结构方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远古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中母系家族文化的遗风,与我们所熟知并深刻体验着的父权制家庭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大异其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两种... 我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性别文化,就其独特的走婚传统及其家庭结构方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远古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中母系家族文化的遗风,与我们所熟知并深刻体验着的父权制家庭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大异其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两种文化在当下的历史阶段并存,就具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和意义。在父权制文化与摩梭人的母系制文化中,固然有其巨大的不同,但是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共性,同时也有着不同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意识 性别分工 所有制 父权制文化 性别文化 家庭文化 结构方式 家族文化
下载PDF
个体意识与文艺的自觉——论魏晋风度兴衰的伦理动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殷明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艺在汉代已有了丰富的形式和技巧,但一般认为到了魏晋文艺才真正走向自觉。这和汉代文艺在观念上受到伦理政治的控制有关,士人在其时大多服膺于群体理想,尚无意于艺术的自觉问题。汉末以后,随着时局动荡,大一统的伦理政治趋于崩溃,群... 文艺在汉代已有了丰富的形式和技巧,但一般认为到了魏晋文艺才真正走向自觉。这和汉代文艺在观念上受到伦理政治的控制有关,士人在其时大多服膺于群体理想,尚无意于艺术的自觉问题。汉末以后,随着时局动荡,大一统的伦理政治趋于崩溃,群体意识衰微,个体精神得以凸显。对于士人,艺术也就从治国安邦的工具变为精神安顿的途径。当个体追求由精神逍遥转为世俗享乐时,文艺也就由魏晋的高蹈转为齐梁的靡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意识 文艺的自觉 整体主义 魏晋 齐梁
下载PDF
身份认同、自我表达与文化困局——启蒙论与现当代中国作曲家个体意识的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5期96-99,共4页
启蒙论的输入对现当代中国作曲家个体意识影响巨大,通过对主体意识与个人主义的宣扬,直接促成了作曲家对职业身份的认同与对自我表达的珍视。但启蒙及其带来的现代性也造成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文化困局。想要避免被文化殖民,就要突破启蒙,... 启蒙论的输入对现当代中国作曲家个体意识影响巨大,通过对主体意识与个人主义的宣扬,直接促成了作曲家对职业身份的认同与对自我表达的珍视。但启蒙及其带来的现代性也造成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文化困局。想要避免被文化殖民,就要突破启蒙,中国作曲家个体意识的转型并没有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中国作曲家 个体意识 身份认同 自我表达 文化困局
下载PDF
论文学史的“个体意识”与“类意识”——百年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首献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2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个体意识与类意识是文学史活动的核心矛盾,对其研究是文学史理论的首要课题。就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来看,类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坊间大量的文学史往往是'千人一面',而不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这个意义上... 个体意识与类意识是文学史活动的核心矛盾,对其研究是文学史理论的首要课题。就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来看,类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坊间大量的文学史往往是'千人一面',而不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这个意义上,个体意识的觉醒是当前文学史学科的要务,这无论对于该学科的知识创新还是重写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个体意识 意识
下载PDF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探究
10
作者 王晓青 曹琳 何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27-32,共6页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作品中具有明显的女性个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她作品的反"崇高性"特征和她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而她对力量的着迷和对独处状态的选择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她对于男性世界向往与失望并存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 女性个体意识 反“崇高性” 死亡主题 力量 独处
下载PDF
论推进“三个代表”学习的哲学基础——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1
作者 庄琳 张扣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坚持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 ,揭示了深入持久地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 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 “三个代表”学习
下载PDF
“个体”的崛起与突围——对“崛起派”中个体意识的思考
12
作者 包妍 程革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为其辩护,他们高扬"自我表现"和"心理真实"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究其实质,他们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其内心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个体意识 自我表现 文学现代化
下载PDF
从《搜神记》看魏晋时期的个体意识
13
作者 李小成 唐海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魏晋 个体意识 自由
下载PDF
异质空间与个体意识:走向录像厅的中国电影观众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敏 赵海明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前夕,录像厅是中国观众的主要公共观影空间。从一城一镇的电影院到遍布城镇角落的录像厅,观影空间的变化铭写在中国电影观众成长历史中。本文从空间与观众互动维度,运用空间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录像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前夕,录像厅是中国观众的主要公共观影空间。从一城一镇的电影院到遍布城镇角落的录像厅,观影空间的变化铭写在中国电影观众成长历史中。本文从空间与观众互动维度,运用空间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录像厅如何形塑中国新一代观众群体。录像厅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产物,它是迥异于电影院的异质空间。从社会关系看,中国城乡地理空间的流动使录像厅成为市民文化公共空间;从文化实践看,海外电影的生活镜像建构了中国电影观众的现代性想象。从电影院到录像厅,随着电影院时代"观影共同体"的解体,观众也逐渐从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话语框架中脱离,录像厅成为形塑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电影观众个体意识的重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像厅 异质空间 电影观众 个体意识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技术人员个体意识探析
15
作者 杨向荣 赵成文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完善,促进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个体意识趋向多样化和健康发展。但是,同时也产生了某些负面因素。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员 个体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 对外开放 健康发展 负面因素 多样化
下载PDF
青年的个体意识和社会责任
16
作者 陆玉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3年第9期20-20,共1页
"非典"和其他的自然灾害不一样,和别的人祸也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归根到底是灾难的个体性,以及个体行为的波及面和影响力问题.面对"非典"的思考:
关键词 青年 个体意识 社会责任 “非典”时期
下载PDF
从个体意识到生命意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对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叙述
17
作者 皇甫风平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6,共4页
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在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有意摆脱意识形态意味 ,农民个体和自我意识开始展现 ,但是这种意识还处于一种“盲目”和“焦躁”的状态。 80年代中期以来的“寻根文学”等试图让农民重返“家庭” ,“新历史主义小说”... 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在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有意摆脱意识形态意味 ,农民个体和自我意识开始展现 ,但是这种意识还处于一种“盲目”和“焦躁”的状态。 80年代中期以来的“寻根文学”等试图让农民重返“家庭” ,“新历史主义小说”则让农民有了“家族”意识 ,生存或生命意识处于依附于家族或家庭的状态。 90年代后期及新世纪开端 ,农民的个体生命或生存意识在文学对家庭史、村史的叙述中被曲折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农民 个体意识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弥尔顿自由主义中的个体意识
18
作者 孙继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5-58,共4页
弥尔顿是英国革命中的重要人物,自由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个体意识像一根红线贯穿了其自由主义理论的始终。弥尔顿通过在革命中的政论性小册子和革命高潮过后的长诗来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呼唤革命,追求自由和权利。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成... 弥尔顿是英国革命中的重要人物,自由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个体意识像一根红线贯穿了其自由主义理论的始终。弥尔顿通过在革命中的政论性小册子和革命高潮过后的长诗来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呼唤革命,追求自由和权利。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成为了英国革命有力的思想,也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自由主义 英国革命 个体意识
下载PDF
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
19
作者 杨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后汉三贤"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在各自著作《论衡》、《潜夫论》及《昌言》中都有关于"天道"的精辟论述。王充指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将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王符主张"天道曰施,地道... "后汉三贤"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在各自著作《论衡》、《潜夫论》及《昌言》中都有关于"天道"的精辟论述。王充指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将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王符主张"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强调人之调和阴阳、和谐治道的作用;仲长统进一步提出"天道为末,人事为本"的观点,突显个体价值。三者天道观的历时演变轨迹正是东汉一代士人思想解放、自我意识萌发的过程,其中有对前朝"天人感应"言论的承继,亦透露出后世玄学思想的新动向,并映射出后汉一代士人欲突破天命、寻求个体价值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王符 仲长统 天道观 个体意识
下载PDF
文学的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
20
作者 宋致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10,共5页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我感到其中有三个最为关键的转折时期,那就是:五四时期、《延座讲话》时期和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文学思潮,它们似乎互相否定又互为前提,走了一条相反相成的发展道路。而处于这...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我感到其中有三个最为关键的转折时期,那就是:五四时期、《延座讲话》时期和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文学思潮,它们似乎互相否定又互为前提,走了一条相反相成的发展道路。而处于这三个时期中间环节上的《延座讲话》时期,又在这种文学发展的矛盾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的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这对矛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同时期发展变化轨迹的描述,去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特点,并从中寻找《延座讲话》所特有的价值座标。一、五四时期:从封建桎梏下走出的孤独的“我”五四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个体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 三个时期 新时期文学 个性解放 知识分子 文学思潮 半封建半殖民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